古代的職業和現在的職業
(個人學習 瞭解後整理歸納的小筆記)
三教九流:
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
縱橫家、雜家、農家。
“九流”又分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1、上九流:帝王、聖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
2、中九流:舉子、醫生、相命、丹青(賣畫人)、書生、琴棋、僧、道、尼。
3、下九流:師爺、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時妖(巫婆及拐騙)、盜、竊、娼。
人們常說的下三濫指:騙子,小偷,娼妓。
五花八門:
五花指:
金菊花,賣茶為生的女子;
水仙花,酒樓上的歌女;
火棘花, 街上玩雜耍的藝人;
土牛花,幹活的挑夫;
木棉花,遊走四方為人治病的郎中。
八門指:
金、皮、彩、掛、橫、蘭、榮、葛。
一門金(一說巾):“金點”是江湖藝人管相面算卦的總稱。有啞金、啃子金、戧金、袋子金、老周兒等。
二門皮:“皮”行是賣藥的總稱。這行又叫“挑漢凡的”。按所賣藥的不同,分別稱為:挑招漢、挑頓子漢、挑爐啃、挑罕子、挑柴吊漢、挑將漢、挑粒粒、挑燻子漢的等。
三門彩:“彩”是彩立子。凡是變戲法的,皆稱為“彩立子”變洋戲法的叫“色唐立子”。
四門掛:在市場、廟會練把式賣藝的,江湖人調侃兒叫他們為“掛子行”。分為:支、拉、戳、點、尖、腥等等。
五門橫--劫道、行竊之人。大到山賊馬匪,小到市井中偷摸搶劫。
六門蘭--說相聲的人。江湖人管說相聲的調侃兒叫“團春”的。
七門榮--搭篷扎紙的。扎紙,又稱紙紮、糊紙、彩糊,融匯剪紙、繪畫、草編、竹扎、裱糊為一體。家裡辦喪時購置燒給死者。清末也一說為賣鴉片毒品的。
八門葛--唱大鼓之人。江湖人管唱大鼓這行調侃兒叫“柳海轟”。
三姑六婆是職業,七大姑八大姨是我們的親戚。
指的是這9種職業。
三姑指的是尼姑、道姑和卦姑。
六婆指的是媒婆、牙婆、藥婆、穩婆、師婆和虔婆。
(牙婆:人販子 虔婆:青樓老鴇 師婆:使用巫術治療)
五行八作
五行:車行、船行、腳行、商鋪行、衙役行。
八作:金匠、銀匠、銅匠、鐵匠、錫匠、木匠、瓦匠和石匠。
生旦淨醜
戲曲行當的名稱。戲曲角色的分行十分細緻,早先分為十行,後來才歸併為生旦淨醜四行。
生:指男子;旦:指女子;淨:指性格剛烈或粗暴的男性;醜:指演清稽人物,鼻樑上抹白粉,稱小丑、小花臉等。
上世紀20年代出現“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云局旦角的地位變得重要了。這是京劇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變化。
生行
生行分為老生(鬚生)、小生、紅生、武生、娃娃生等。
旦行
指女性正面角色。
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老旦、貼旦、閨旦等角色。青衣:以唱為主,扮演賢妻良母型角色。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裝花豔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貴夫人、女將、小販、村姑等角色為主。武旦、刀馬旦:為演武功見長的女性。 老旦:用本嗓子演唱,多為中老年婦女。
醜行
醜行簡稱“醜”。劇中醜行勾臉,而勾畫“三花臉”,面譜與花臉有很大區別。 醜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為方巾醜(文人,儒生);武丑,專演跌、打、翻、撲等武技角色。
淨行
指臉畫彩圖的花臉角色,看起來不乾淨。
如:紅色-忠誠正義-關羽。
黑色-性格正直、勇猛-張飛。
白色-奸臣-秦檜、趙高。
藍色-豪爽暴躁。
黃色-兇狠殘酷。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
第一大類: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業、事業單位負責人。
第二大類:專業技術人員。
第三大類: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
第四大類:商業、服務業人員。
第五大類:農、林、牧、漁、水利業生產人員。
第六大類:生產、運輸裝置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
第七大類:軍人。
第八大類:不便分類的其他從業人員。
現在的職業分為三類產業。
第一產業:農業、林業、牧業和漁業等;
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築業,工業中包括採掘業、製造業等等;
第三產業:流通和月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