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強大的保障力量是戰場克敵制勝的關鍵,為深入推進新時代備戰打仗工作,推動後裝保障建設向實戰化聚焦;近日,駐紮在京西劉家莊地區的警衛二師嚴密組織後勤專業兵大比武。
各類保障尖兵同場競技,激烈角逐,現場氣氛熱烈,戰味濃厚。
此次比武緊貼實戰化練兵需求,緊扣崗位任務實際,圍繞“駕駛、衛勤、裝備”等十餘個課目展開。
按照打仗標準制定比武細則,設定情況內容,各課目間連續性強,密度大,重點檢驗參賽人員綜合能力。
警備區為確保比賽公平公正,採取“集體組織、全程錄影、紀檢監督”的形式,設定考核組、檢查組、統籌組,堅持統一標準、確定評判、一把尺子量到底,全程錄影,現場公佈成績,現場解答疑難。
在警備區領導的陪同下,劉之野率領後勤部代表團親臨現場,全程觀摩了這場規模宏大的軍事技能比武活動。
近年來,在劉之野的帶領下,後勤系統銳意改革,各項工作已取得顯著成效:物資調配更加高效,保障體系日趨完善,官兵滿意度持續提升。
然而,劉之野深知改革永無止境。
為了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他堅持深入基層一線調研,透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等方式,全面掌握基層部隊的真實需求,為下一步深化改革奠定堅實基礎。
座談會上,劉之野特意讓基層士官先發言。
當聽到有位軍士長反映新型作訓鞋容易開膠時,他立即要求後勤助理現場記錄。
比武場上,戰士們矯健的身影在烈日下揮灑汗水。
“預備——開始!”
在武器分解結合的賽場上,隨著裁判員號令發出,參賽隊員立即進入狀態,拆卸組裝樣樣精通,動作乾脆利索,清脆的金屬撞擊聲此起彼伏。
“敵機偵察、小股敵特襲擾、遠端火炮襲擊……”
炊事專業比武場“敵情”不斷,“險象”環生,炊事員們從容應對,全副武裝負重奔襲後立即勘察地形,挖掘無煙灶。
在體力大量消耗的情況下相互趕時間,拼耐力,賽質量,他們憑藉精湛的廚藝和高效的協同在短時間內做出一道道精美菜餚,圓滿完成了伙食保障任務。
劉之野的目光始終追隨著那些年輕的面龐,時而點頭讚許,時而與身旁的參謀低聲交流。
當看到炊事班戰士在野戰炊事單元中快速完成四菜一湯的製作時,他特意停下腳步,仔細詢問了新型野戰炊具的使用感受。
衛生員全副武裝從戰場後方靠近傷員位置,巧妙繞過敵火力點,藉助掩體將傷員隱蔽,迅速展開止血、包紮、搬運……
他們謹記自身既是衛生員,又是戰鬥員,只有錨定“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的戰略要求,聚焦實戰練精兵,磨礪技能為打贏,才能全面提升後保分隊“戰保一體”作戰保障能力。
在比武場的另一側,駕駛員們正迅速登車、啟動車輛,在各種複雜地形中快速穿行。
“倒車位移、連續直角轉彎、s型路段後倒前進……”
考核組立足真實戰場環境設定多個高難度科目,即考驗複雜路面駕駛技術,又考驗面對突發情況,駕駛員的應急處置能力。
“透過此次比武,我深刻感受到自身責任重大,我不僅是一名駕駛員,更是一名戰鬥員,不僅需要精湛的駕駛技術,還要有過硬的軍事素質,今後我一定要不怕苦、不怕累,認真學習本領,提升能力水平,做到上車能駕駛,下車能維修,拿槍能戰鬥!”駕駛第一名班長聶勇講到。
後裝不“後”、練兵唯“實”。
此次比武既是對警備區後裝隊伍綜合能力的全面檢驗,更是一次實戰背景下的應急保障預演。
下一步,總部將把此次比武成果運用到練兵備戰中,全面鍛造打仗用得上,保障靠得住的現代化後裝隊伍。
如此同時,在西北大區也即將舉行一次大比武。
從七八十年代起,解放軍對參謀人員的業務培訓提出了著名的“六會。
這一標準是軍隊參謀業務能力建設的核心要求,旨在培養高素質、全能型的參謀人才。
會讀——能準確閱讀和理解事地圖、作戰文書,熟練使用軍用符號,標圖準確。
會記——具備高效的記錄能力,能迅速整理會議內容、首長指示和作戰部署。
會算——精通戰術計算,包括兵力對比、火力配置、行軍速度、後勤補給等資料的快速核算。
會寫——能規範撰寫作戰命****、報告等軍事文書,邏輯清晰、用語簡練。
會畫——熟練手工繪製作戰態勢圖、行軍路線圖、防禦部署圖等,做到標繪準確、直觀易懂。適應野戰條件下的快速作業。
會傳——高效傳達命令和資訊,確保上情下達、下情上報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並且熟悉各種通訊器材的使用。
這一標準源於對“白眼狼”反擊戰對參謀實戰能力的總結,被系統化推廣,成為軍隊參謀訓練的通用規範。
9月的蘭城,秋高氣爽,陽光灑在蘭城東教場這片充滿熱血與激情的土地上。
一場沒有硝煙卻關乎榮譽與使命的較量即將在這裡拉開帷幕——西北大區後勤司令部首次組織的全區戰勤參謀“六會”大比武。
來自各野戰軍,四省軍區,以及蘭後直屬分部等單位的上百名參謀,懷揣著夢想與信念,齊聚於此。
他們個個是各單位精心挑選的尖子參謀,將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展開激烈的角逐,爭奪個人前八名的榮譽以及團體冠軍的寶座。
比武訊息一出,各單位便緊鑼密鼓地進入了緊張的備戰狀態。
鍾興國師更是全力以赴,代理1x7團後勤處長兼任師後勤參謀的王偉跟其他幾位參謀共同入選。
他們深知,這場比武不僅是個人能力的展示,更關乎著他們師的榮譽。
終於,比武的日子來臨。
西北司部在東教場召開預備會議,由總部來的處長易援朝親自主持,宣讀比武規則及要求,詳細解釋了判分標準以及團體冠軍的取捨規定。
“各位參謀同志,這次比武是對大區戰勤參謀能力的全面檢驗,希望大家秉持公平競爭的原則,賽出風格、賽出水平!”
易援朝的話語鏗鏘有力,讓在場的每名參賽人員都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會後,王偉他們師的四名參賽選手聚在一起,互相打氣鼓勁。
比武這一天,八一賓館樓前的廣場上,紅旗在晨風中獵獵作響。
西北大區首屆戰勤參謀“六會”比武在即。
上百名來自各大單位的參謀列隊走向考場,皮鞋踏在水泥地面上發出整齊的聲響。
王偉走在隊伍前面,他身材勻稱,步伐穩健,嘴角掛著若有若無的微笑。
作為xxx師的優秀代表,他對這次比武胸有成竹。
“立定!”隨著一聲口令,參加比武的參謀在考場門前整齊站定。
大區後司副參謀長站在臺階上,聲音洪亮地宣佈:“今天上午進行四項內容考核,分別是會讀、會記、會算、會傳。
下午考核會寫和會畫。
明天上午各大單位自行組織活動,下午在賓館小禮堂舉行比武講評會。”
八時三十分,監考官開始分發試題和作業用具。
考場內頓時只剩下紙張翻動的沙沙聲。
王偉接過試卷,快速瀏覽了一遍題目,嘴角的笑意更深了-﹣有些題型他曾經在後勤學院的模擬考試中見識過。
陳參謀時不時抬頭環顧四周,似乎在觀察其他人的進度。
高個子陳參謀的筆尖在紙上頓了好幾次。
孫參謀的鋼筆在紙上劃出流暢的軌跡。
當“會算“部分的試題發下來時,考場內的氣氛明顯緊張起來。
這是一道複雜的後勤補給計算題,王偉推了推滑落的眼鏡,先是在試題上標出所有關鍵資料,然後才開始計算,每一步都工整地寫在草稿紙上。
而李參謀的筆懸在紙上半天沒有落下,反覆讀了幾遍題目,卻在最後一步卡住了。
“還有三十分鐘。”監考官的聲音在安靜的考場內格外清晰。
王偉做最後檢查,從容地起身交卷。
孫參謀幾乎同時完成了作業,陳參謀見狀,匆忙檢查了一下,也起身交卷。
李參謀猛地抬頭,看到他們三人已交卷,心裡有點著急。
上午的考核結束後,四人在食堂相遇。王偉端著餐盤,微笑著點頭致意:“大家發揮得怎麼樣?”
“還行吧,就是那道計算題有點刁鑽。”
下午,監考官將作業想定和地圖一一分發,紙張落在桌面的聲音清脆而肅殺。
“考核開始!”
上百支鋼筆幾乎同時拔出筆帽,筆尖與紙面接觸的沙沙聲如細雨般密集。
參謀們的神態與動作,在考場中勾勒出截然不同的畫面。
王偉,目光如掃描器般快速掠過關鍵資訊:“山地進攻作戰,師級單位,後勤保障計劃”。
他的思路清晰,筆尖幾乎不停,偶爾頓筆思考。
標繪地圖時,乾淨利落。
孫參謀,看完想定,甚至在幾個關鍵詞下畫了橫線。
他習慣先列大綱,再填充細節,就像組裝一臺精密的機器。
標繪地圖時,先虛後實。
陳參謀看了一眼想定,在草紙上寫了幾行字,保障計劃寫得比較迅速。
標繪地圖時,“先完成,再最佳化”,地圖上的軍標略顯粗糙。
李參謀,上午的挫敗感仍在影響他。
方案開頭還算順利,標繪地圖時,後方部署畫的不準,只好用橡皮擦掉重畫,結果紙面被擦得發毛。
距離結束還有15分鐘時,王偉第一個起身交卷。
孫參謀緊隨其後,陳參謀交卷後,還瞥了一眼李參謀,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放鬆。
四人走出考場,王偉伸了個懶腰,陳參謀笑嘻嘻地拍了拍李參謀的肩膀:“怎麼樣,下午的圖畫得還好吧!”
“還成吧……”可李參謀的眼神飄忽,顯然心裡沒底。
王偉察覺到了他的不安,正想說點什麼,但李參謀已經轉身走向宿舍:“我先回去休息了。”
清晨的陽光灑在八一賓館的院子裡,比武的緊張氣氛暫時消散。
李參謀一早就請了假,匆匆離開了賓館。
王偉、孫參謀和陳參謀在賓館門口碰頭,決定趁著空閒去蘭城的標誌性景點一五泉山和白塔山轉轉。
五泉山因五眼清泉得名,山勢不高,但視野開闊,能俯瞰蘭城全景。
三人沿著石階向上走,步伐不自覺地比起了速度﹣畢竟是軍人,連爬山都帶著較勁的意味。
從五泉山下來,又奔白塔山。
站在大河鐵橋旁,孫參謀買了三瓶汽水,遞給兩人:“喝點甜的,補充體力。”
王偉邊喝邊說:“走吧,去吃牛肉麵,我知道一家老字號。”
三人來到牛肉麵館。
熱騰騰的牛大碗端上桌,王偉熟練地加了一勺辣椒油和醋,說道:“這蘭城牛肉麵,一清二白三紅四綠,講究的就是這個味。”
陳參謀說:“比武這幾天吃食堂都吃膩了,還是這玩意兒得勁!”
三人回到賓館時,正好看到李參謀從一輛軍牌轎車上下來,臉色比早上好了許多。
見到王偉他們三人,勉強笑了笑,快步進了樓門。
下午三時,大區戰勤參謀“六會”比武講評會在八一賓館小禮堂舉行。
會議由總部來的易援朝處長主持,由大區後勤司參謀長講評。
參謀長說:“剛才,我對考核試卷的整體做了講評,肯定了成績,也指出了存在問題。
下面,我想就各大單位組織比武的情況說明一下。”
“總體講,各大單位接到軍區戰勤參謀比武的通知後比較重視。
各部首長都比較關心,戰勤處做了大量工作。
尤其是xxx師,對訓練抓得很緊。
四個省區和大區後勤四個基地也做了很多準備,尤其是寧省區,狠抓了選拔和訓練。
根據大會規定,個人取前八名,團體冠軍看那個大單位個人進入名次多的為冠。”
“現在,我宣佈奪得團體冠軍的是——xxx師代表隊。”
全場響起熱烈地掌聲。
“他們進入前八名的最多,分別是,王偉參謀,孫參謀,陳參謀。
取得個人第一名的是王偉參謀。
向他們表示熱烈地祝賀!”
講評大會在熱烈地掌聲和“運動員進行曲”音樂聲中圓滿結束。
載譽歸來的王偉正式接任1x7團後勤部長的工作,去掉了代理二字。
王偉剛正式接任團裡後勤工作,就響應上級“戰勤保障大比”的號召,馬上行動起來了。
這天,1x7團後裝比武秋季競賽在持續的瓢潑大雨中火熱開展。
軍械維修、衛勤保障、財務審計、炊事保障、運輸駕駛等領域的90餘名專業能手,圍繞10餘個實戰化課目展開激烈角逐,以昂揚鬥志和紮實功底,在比拼中充分展現出過硬的身體素質。
當軍體五項考核化作由3000米跑、單槓、仰臥卷腹等課目組成的“立體戰場”,選手們在五月的雨天中,把“合格”的基準線,淬鍊成“能打必勝”的鋒刃。
理論測試全面涵蓋黨的最新理論以及各領域專業等內容,考場內選手們全神貫注、奮筆疾書,憑藉紮實的理論功底和日常的深厚積累,認真作答每一道題目。
“報告,發現傷員腿部大出血,需緊急止血包紮!”
在衛勤比武場上,衛生員們爭分奪秒,攜帶模擬傷員跨越重重障礙,快速完成傷情評估與緊急救治,充分展現了紮實的救護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為了保證此次比武競賽的公平公正,由風氣監督員全程監督,並邀請友鄰單位、駐地行業大咖擔任評委。
緊扣實戰需求,圍繞“能戰、善戰、勝戰”目標,全面覆蓋多維度錘鍊後勤隊伍的實戰本領。
在炊事比拼環節,一場“舌尖上的較量”火熱展開。
參賽炊事員在限定時間內各展所長,一道道造型精美、香氣四溢的菜品被端上餐桌,評委們從色、香、味等多個維度嚴格評審。
隨著“開始,停!”的指令,軍械員的較量拉開帷幕。
無光環境不僅嚴苛檢驗著軍械員對武器構造的熟練程度,更是對心理素質與臨場應變能力的考驗。
他們以肌肉記憶為導航,淬鍊成無光戰場的制勝本能。
此次比武競賽,王偉既是對全團後裝訓練成果的全面檢驗,也為查詢訓練短板、貼近實戰需求提供了重要依據。
下步,團裡將持續推動後裝保障能力再上新臺階,鍛造出一支“拉得出、頂得上、保得好”的後勤保障尖兵。
師訓練基地,時任後勤保障連連長的郭雲飛正帶領裝備維修分隊,吃睡都在車旁,7晝夜全勤式檢修,為參訓部隊安全高效機動提供了堅實保障。
該連被大區表彰為“練兵備戰先進單位”,榮譽牆上再添一筆。
面對新時代“全地形、全氣候、多裝備”的保障轉型,連隊再次迎難而上。
後勤部後勤保障連正在邵家旺部長的領導下,積極地探索智新時代作戰背景下的軍事訓練轉型路徑。
劉之野堅持多年對後勤系統的梳理改革,終於在基層開花結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