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3章 春節檔《流浪地球》

國產科幻電影在短時間內,只是種無法實現的妄想。

這不是裴佩佩對亓浩有什麼偏見,也並非是崇洋媚外。

這是當前國內電影界的共識。

如果只是說國產大片。

二十年前的國內導演們,就拍出過《英雄》這樣的古裝大製作。

在國內外都取得了還不錯的成績。

但科幻電影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大製作科幻電影是衡量服裝、道具、前期拍攝、後期製作等等一大批工業化電影工業化是否成熟的標準。

世界上目前有且僅有好萊塢擁有這種製作能力。

排除《土撥鼠之日》這樣雖然是科幻電影,但主要以小場景表現時空迴圈概念的科幻電影不談。

真正的科幻電影必須要有大量的、規格統一、質量水平均等的後期特效製作。

前後涉及到的人員可能高達數千甚至上萬人,好幾家特效公司,幾十個相關行業。

不是說冒出一個天才導演,一拍腦袋就能完成的事。

也不是說單純給錢就能搞定的。

以後期特效來說,沒有嚴格成熟的管線控制。

很容易出現幾十秒高光場面特別優質,剩下的大部分時間五毛特效的情況。

前後差距過大,讓觀眾一眼就能看出來。

強烈的割裂感會讓人嚴重出戲,從而減少帶入感。

科幻電影這種東西,就是要讓觀眾全身心地帶入到導演和演員所描繪的那個世界,去體會那種震撼的感覺。

入戲的時候覺得什麼都合理。

情緒一上來自然是該震驚的地方震驚,該感動的時候感動。

一旦出戏,觀眾就會本能地開始挑刺。

如果能一步步獨立發展,沒有外界干涉。

國內未必不能慢慢完成這套工業化電影基礎設施建設。

但問題是,外面還有一個好萊塢啊!

凡事就怕對比。

高質量好萊塢大片珠玉在前。

這時候再看尚且不成熟的國產科幻片,自然是怎麼看怎麼不順眼。

電影工業化不成熟→觀眾不買賬→市場信心不足→缺少資金建設→電影工業化不成熟。

一個死亡迴圈就此形成。

哪怕有人想要跳出這個死亡迴圈,說我就想拍《土撥鼠之日》這樣的小眾科幻電影行不行?

從過往的案例看,大多數時候的答案依舊是:

不行!

要知道,一本科幻小說和一部科幻電影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首先,很少有科幻小說能寫到一部電影那麼長。

其次是,科幻電影為了表現科幻感,時間跨度通常會設定得很長,不太適合在一部電影裡呈現出來。

所以科幻小說想要改編成電影,就涉及改編的問題。

別說是國內。

放眼全世界也極少有編劇擁有這樣的能力。

別跟我說《復聯》,那是超級英雄電影,不能算科幻電影。

所以在亓浩之前不是沒有人試圖拍科幻電影。

甚至有不少明星功成名就之後,砸錢拍科幻電影,就為了圓自己一個科幻夢。

但最終能有好結果的,一個都沒有。

劇本和特效,總會有一個出問題。

或者兩個都出問題。

電影不是被人吐槽五毛特效、看起來就粗製濫造、演出跳戲。

就是劇情不合理,科技水平這麼高,怎麼人物行為這麼蠢。

這就是當前國內科幻電影的處境,大多數時候連投資人都找不到。

大製作高成本的電影。

大多會採取聯合注資的方案。

畢竟動輒好幾億的投資。

風險極大的同時,收益卻是完全未知的。

聯合注資是最好的分散風險的選擇。

亓浩當時也嘗試過聯合注資的方案,但他拿著《流浪地球》的劇本,一連跑了好幾家大公司,硬是沒有一家敢投。

得知此事的裴佩佩大喜。

即便她在劇本審議會什麼都沒聽懂,還是光速透過了製作企劃。

順便把投資金額翻了個倍!

裴佩佩回憶起當時的心情,心裡那個美啊!

我一個人不懂電影,總不能那麼多同行都不懂吧。

一個敢投這鬼專案的都沒有。

這說明什麼?

鐵賠錢啊!

這麼好的賠錢專案,再不投可就沒了。

果然,只要亓浩不去輔助做遊戲,就還是我的臥龍鳳雛。

裴佩佩在車裡想著,忽然感覺自己似乎忽略了什麼。

她看著窗外的風景問:“怎麼開出去這麼遠,住的地方附近不是有一家電影院嗎?”

“你說那家啊。”

陳歌理所當然地回答:“沒票了。”

裴佩佩:“?”

這麼個破電影還能沒票?

不過她想想感覺也合理。

春節檔拍片爭奪激烈。

電影院也要掙錢啊。

這麼個沒什麼人看的破電影,估計沒多少排片量。

市裡的大影院都不願意要它。

臭科幻片,來我們電影院要飯來了!

裴佩佩這般想著,心裡還是感覺有些不踏實。

純粹是因為被陳歌背刺的次數太多了,已經形成了謹慎的習慣。

她想開啟手機查查《流浪地球》這片子到底怎麼樣?

還沒等她開啟手機,裴佩佩就感覺身體微微一震。

“到地方了!”

陳歌回頭看了兩位女士一眼,確認她們都穿戴整齊才開啟車門。

算了,進電影院再看也不遲。

裴佩佩收回手機,開啟車門。

這家電影院的位置不算好,甚至可以說有些偏,是那種老式的純電影院。

並非大型商超廣場中,位於頂樓的那種。

看起來有些年頭了,但人氣著實不低。

一輛接著一輛地計程車,載著無數年輕人來來往往。

顯得十分熱鬧。

“快走快走,就要開始了。”

“我好不容易才買到票的,光打車就坐了半個小時。”

一對情侶從裴佩佩身邊走過,他們說話的聲音飄進她的耳朵裡。

裴佩佩聞言不由得心頭一緊。

隨即她又覺得自己真是草木皆兵。

亓浩又不是陳歌,怎麼可能做什麼都賺錢。

電影院又不止同時放映一部電影,他們可能看的是別的電影。

春節檔的大熱電影。

確實可能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況。

走進電影院,首先映入裴佩佩眼簾的就是一排電影海報。

裴佩佩在其中看到了《流浪地球》的身影。

千里冰封的地球上,幾個身穿外骨骼的年輕人注視著鏡頭。

還真別說,弄得挺像那麼回事的。

裴佩佩還真擔心亓浩會拍得太難看。

到時候自己錢是賺到了,但兩個小時的電影看得如坐針氈就不好了。

大過年的,總不能只有自己一個人開心。

裴佩佩的這種樂觀,一直保持到她進入放映室為止。

怎麼這麼多人?

陳歌臨時買的票,位置比較靠後不算太好。

裴佩佩坐在上面,看見下面黑壓壓一片人頭攢動。

這個觀影人數,著實超出了裴佩佩的預料。

算算時間,春節檔已經上映有幾天了吧。

一般來說。

因為宣傳推廣手段的加持。

新片上映第一天的票房是最多的,往後幾天依次遞減。

對這個型別感興趣又有時間的人,大多數會在一週內選擇觀影。

過了這個風頭。

剩下的那些人,大多數就算有時間也不太會繼續觀影了。

電影院會相應地調整排片量。

將更多的時間段讓給後來的影片。

這就是為什麼首周票房,可以很大程度上衡量一部電影成績的好壞。

成績糟糕,只靠宣傳流量吸引觀眾的電影。

次日票房直接腰斬的也不是沒有。

只有極少一部分口碑極佳的電影,才能在首周之後依然保持對觀眾的吸引力,甚至實現銷量的逆向上漲。

裴佩佩不知道《流浪地球》是不是春節檔首批上映的電影。

如果是的話,在上映幾天後還能在一個偏遠小影院,對觀眾的吸引力依然如此之高……

這時電影院的螢幕突然亮起。

其他電影片頭那常常的製作公司部分,放在《流浪地球》這裡就只有一個孤零零的——

塔羅娛樂

【起初沒人在意這場災難。】

【那不過是一場山火】

【不過是一次旱災】

【不過是一個物種的滅絕】

裴佩佩看向大螢幕。

《流浪地球》用紀錄片的形式向觀眾介紹太陽極速老化,全球末日危機下人類的掙扎求生的大背景。

如果是傳統的好萊塢大片。

這種時候通常會有一個超級英雄突然降臨,站出來拯救地球。

硬科幻一點,大概會是像《星際穿越》那種。

科學家穿越緯度膜,將拯救人類的辦法用某種難以理解的方式留給女兒。

大部分都是這個套路,說實話有點看膩了。

但《流浪地球》並沒有這麼做。

他們選擇全人類聯合起來,建造上萬臺高聳入雲的行星發動機。

他們帶著地球跑了!

這種與傳統西方科幻片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看得裴佩佩眼前一亮。

整個人不由自主地投入進去。

隨後電影用一系列高超的技法,牢牢吸引住了裴佩佩的注意力。

極富質感地將一個個近未來末日背景下的特殊奇觀,呈現在她的眼前。

【深入地下上千米的地下城】

【領航員宇宙空間站】

【被冰封的地表世界】

【高聳入雲的行星發動機】

裴佩佩在看到被冰封的BJ和上海的時候,一種奇妙的感覺在心底湧現。

在好萊塢電影中。

一般這個時候出現的應該是紐約、是曼哈頓、是倫敦、是倒塌的自由女神像。

作為諸多電影的取景地。

紐約被人戲稱為“多災多難紐約城”並非浪得虛名。

只要有什麼災難發生。

紐約多半就要遭難了,自由女神像又要被毀了。

這還是裴佩佩第一次在這種科幻大片裡,看到BJ、看到上海、看到東方明珠塔擁有這種待遇。

這種感覺很奇妙。

自己熟悉的地標性建築,透過電影的形式以另一種面貌出現在無數觀眾眼前。

莫名有一種“他鄉遇故知”的神奇感覺。

當太空領航者空間站,俄羅斯老外開啟語言歸正,開始說普通話的時候。

帶給裴佩佩的感覺更加神奇。

聽外國人講話終於不用看字幕了!

雖然她的英語水平還可以,但作為從小習慣了看字幕的一代人。

這種聽到老外直接講中文,下面字幕翻譯卻是英語的感覺,還是讓裴佩佩感覺十分新奇。

如果可以。

誰不願意全身心投入到電影畫面、演員表演中去啊!

誰願意高潮大場面的時候,還要分出一隻眼睛去看字幕啊!

《流浪地球》給了裴佩佩這種新奇體驗。

同時《流浪地球》在劇情編排上也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雖然故事呈現上不免跟隨主角視角,但整個故事呈現的集體主義讓人眼前一亮。

“飽和式救援”“犧牲自己點燃木星”明顯都是中國人才能寫出的劇情。

這才是中國人的科幻電影,而非對好萊塢的拙劣模仿。

《流浪地球》播放時。

裴佩佩看著大熒幕上放映的電影,心裡只有一個想法:

“這就是我想看的科幻電影。”

《流浪地球》結束後。

裴佩佩逐漸從刺激的電影中緩過神來,她意識到一個嚴重的問題:

“拍得這麼好看?!”

《流浪地球》這麼高的電影質量。

票房……恐怕不會低吧!

不會!

冷靜,冷靜!

深呼吸!

裴佩佩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電影和遊戲行業不同。

扣完宣發、電影院分成,雜七雜八的東西。

票房至少要超過成本的三倍以上才算回本。

《流浪地球》的成本在1.6億以上,再加上後續追加投資,總成本接近兩億。

也就是說,票房至少要在六億以上才能回本。

不過是讓自己少賠一點而已。

少少的賺一點無傷大雅。

裴佩佩帶著最後的希望,開啟APP查詢《流浪地球》票房。

首日票房:3.6億

次日票房:4.3億

笑死,兩天就超過了!

裴佩佩捏著手機,清澈的大眼睛裡滿是不可思議。

上映不過一週,票房就已經奔著十五億去了。

春節檔電影斷層式第一。

電影院排片量44.5%,超過第二名喜劇片兩倍。

這可是春節檔!

最講究闔家團圓,看電影圖一樂的時候。

這種時候喜劇片的優勢幾乎是無窮大的。

全家老少什麼年齡段、受教育程度的人都有,口味各不相同。

這種時候喜劇片幾乎是唯一不會出錯的電影型別。

《流浪地球》一個科幻片,對於很多女生和老年人小孩來說,其實是不太討喜的。

存在接受度的問題。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它的排片量竟然能夠斷層式碾壓一眾喜劇片。

唯一的可能就是電影票供不應求,倒逼電影院調整排片。

看著評論區那一個個誇張的評論。

“國產科幻電影元年”

《流浪地球》開啟了國產電影新時代!

以及無數呼朋引伴,要去電影院二刷、三刷的評論。

裴佩佩頓覺眼前一黑!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