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州牧府,大堂。
劉辯高坐主位,看著跪倒在地的陶謙,臉上露出了一絲勝利的笑容。
“陶使君,你可服了?”劉辯問道,聲音中帶著一絲戲謔。
“我……我服了……”陶謙低著頭,說道,聲音中充滿了無奈和苦澀。
想他陶謙,也曾是一方諸侯,坐擁徐州這富庶之地,如今卻兵敗被擒,成為了階下囚,這種落差,讓他一時間難以接受。
“服了就好。”劉辯點了點頭,說道,“你放心,我這人一向寬宏大量,只要你真心歸順,我是不會為難你的。”
“多謝……多謝劉使君不殺之恩!”陶謙聞言,頓時鬆了一口氣,連忙說道。他原本以為自已這次必死無疑,沒想到劉辯竟然願意饒他一命,這讓他感到一陣慶幸。
“來人,給陶使君鬆綁!”劉辯吩咐道。
“喏!”
幾名士兵走上前來,給陶謙鬆綁。
“陶使君,請坐吧。”劉辯指著一旁的座位,說道。
“這……這不合禮數……”陶謙有些受寵若驚,他現在可是俘虜啊,哪有資格坐著?
“無妨,讓你坐你就坐。”劉辯說道,“我這個人,不喜歡搞那些繁文縟節。”
“那……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陶謙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坐了下來。
“陶使君,我且問你,你可知你為何會敗?”劉辯問道。
“還請劉使君賜教。”陶謙說道。
“你啊,錯就錯在,不該與我為敵!”劉辯說道,“我乃大漢皇子,天命所歸!你與我作對,就是與天作對,豈有不敗之理?”
“是是是,劉使君教訓的是。”陶謙連忙說道,心中卻暗自腹誹:“還天命所歸呢,我看你就是個強盜!不過,這話他可不敢說出來,畢竟小命要緊。”
“陶使君,你也是漢室老臣,我也不想為難你。”劉辯話鋒一轉,說道,“只要你交出徐州牧的印綬,我可以保你一世平安。”
陶謙聞言,心中一陣掙扎。他知道,交出印綬,就意味著他徹底失去了徐州,從此以後,就要寄人籬下了。但是,如果不交,恐怕連性命都難保。
“罷了罷了!”陶謙嘆了口氣,說道,“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了。”
說完,陶謙從懷中掏出一枚印綬,雙手捧著,遞給了劉辯。
“劉使君,這是徐州牧的印綬,請您收好。”陶謙說道。
劉辯接過印綬,只見這枚印綬通體由上好的和田玉雕刻而成,上面雕刻著一隻栩栩如生的貔貅,貔貅口中含著一顆明珠,寓意著招財進寶。印綬的下方,刻著“徐州牧印”四個篆體大字,筆力遒勁,氣勢恢宏。
“好一枚印綬!”劉辯讚歎道,“陶使君,你能夠深明大義,棄暗投明,實乃徐州百姓之福啊!”
“劉使君過獎了。”陶謙說道,“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
“嗯,很好。”劉辯點了點頭,說道,“來人,上酒菜,我要為陶使君接風洗塵!”
“喏!”
很快,侍女們便端上了酒菜,擺滿了桌子。
劉辯舉起酒杯,對陶謙說道:“陶使君,來,我們共飲一杯!”
“多謝劉使君!”陶謙連忙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哈哈,好酒量!”劉辯笑道,“以後我們就是一家人了,不必如此拘束!”
“是,劉使君。”陶謙說道。
酒宴過後,劉辯對陶謙說道:“陶使君,你且先在府中休息幾日,至於你的職位嘛,待我想想,再看看怎麼安排。”
“一切聽憑劉使君吩咐。”陶謙說道,他現在只求能夠保住性命,哪裡還敢奢求其他?
“嗯。”劉辯點了點頭,然後對身邊的親兵說道,“你們幾個,送陶使君下去休息,好生伺候著,不得有誤!”
“喏!”
幾名親兵將陶謙帶了下去。
“主公,這陶謙如何處置?”戲志才問道。
“陶謙嘛……”劉辯摸了摸下巴,說道,“先讓他待在府中,好吃好喝地供著,派人嚴加看管。等過段時間,再給他安排個合適的職位。”
“主公仁慈!”戲志才說道。
“好了,不說他了。”劉辯說道,“我們還是來談談如何治理徐州吧。”
“主公,如今徐州初定,百廢待興,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安撫百姓,恢復生產。”荀彧說道。
“文若所言極是。”劉辯點了點頭,說道,“傳令下去,開倉放糧,救濟災民!同時,減免賦稅,讓百姓們休養生息!”
“喏!”
“還有,要整頓吏治,嚴懲貪官汙吏!”劉辯說道,“凡是貪贓枉法,欺壓百姓的,一律嚴懲不貸!”
“喏!”
“另外,要加強軍隊的訓練,提高戰鬥力!”劉辯說道,“我們雖然拿下了徐州,但周圍還有不少敵人,必須要時刻保持警惕!”
“喏!”
劉辯一口氣下達了十幾道命令,將徐州的各項事務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主公真是治世之能臣啊!”戲志才讚歎道,“有主公在,徐州何愁不興?”
“哈哈,軍師過獎了。”劉辯笑道。
“主公,如今徐州已定,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辦?”徐庶問道。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休養生息,積蓄力量!”劉辯說道,“同時,還要加強軍隊的訓練,提高戰鬥力!”
“主公英明!”荀彧說道,“如今我們佔據了兗州和徐州兩州之地,實力大增,但同時也成為了眾矢之的,我們必須要早做準備,以應對將來的挑戰!”
“文若所言極是。”劉辯點了點頭,說道,“傳令下去,讓各地的官員,都要加強戒備,防止敵人偷襲!”
“喏!”
“對了,主公,還有一事。”荀彧說道,“那曹操,如今屯兵于徐州東部,名為協助我軍,實則意圖不明,不得不防啊!”
“文若所言,正合我意。”劉辯說道,“曹操此人,狼子野心,不得不防!不過,現在還不是跟他翻臉的時候。這樣吧,你派人去跟曹操交涉一番,讓他將軍隊撤回兗州,就說徐州已經平定,不需要他幫忙了。”
“喏!”荀彧領命而去。
“好了,你們也都下去吧,讓我好好想想接下來的計劃。”劉辯說道。
“喏!”
眾人退下後,劉辯獨自一人坐在書房內,開始思考著未來的發展方向。
“如今我已經佔據了兗州和徐州,實力大增,但也成為了眾矢之的。接下來,我該怎麼辦呢?”劉辯喃喃自語道。
“是繼續擴張,還是休養生息?是先對付袁紹,還是先對付袁術?又或者,是先對付曹操?”
劉辯陷入了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