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章 公元2119年

公元2119年

(1)、達爾文,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薛定諤、奧本海默等人的暗物質人生經歷資訊收集匯總完畢,透過大資料三維立體模擬出他們的人生記憶,並將這些記憶分別集合成為了一個“虛擬人”。聯合國“復生委員會”分別對達爾文、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薛定諤、奧本海默等人做了徵詢工作,詢問他們是否願意復活到未來世界;如果他們不願意復生,根據地球人類《宇宙法典》裡的規定,聯合國“復生委員會”不得違背當事人的意志,不得復生當事人。

達爾文很不解,為什麼並非達爾文進化論的產出文明——華夏文明能夠早早的拋棄掉封建迷信,高舉起達爾文進化,信仰科學,引領人類文明走向更加輝煌;而作為文藝復興、工業革命的誕生之地——西方文明,卻在已經科技文明高度發達的公元二十一世紀,還要相信人類是由神仙創造的。

達爾文願意復生到未來世界。

伽利略作為望遠鏡的再發明者、第一個“眼睛飛出了地球的人”,為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做出過巨大貢獻。伽利略願意復生到未來。

牛頓是人類科學史上一段時間內具有統治地位的科學巨匠;而他卻在股市上栽過大跟頭。很不幸:未來人實現了全人類資源、資產、資本的共產共享,世界上已經沒有了股市和股票,牛頓不能再在股票上翻身了。牛頓願意復生到未來世界。

愛因斯坦為人類的科學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人們幾乎把愛因斯坦當作神人來看待,在愛因斯坦死後,還要把他的大腦留下來研究。愛因斯坦來到未來世界,看到了人類科學的進步。愛因斯坦感到很慚愧:他覺得人們有些過分的推崇了他;這個世界上哪有什麼神人,只不過是某個特定環境中產生的一個特別優秀的人,如果換了一個環境,大家可能就一樣平凡了。愛因斯坦願意復生到未來世界。

薛定諤看到未來世界的量子科技如此發達,為他曾經為量子科學事業做出過貢獻,而感到自豪。薛定諤願意復生到未來世界。

奧本海默應該感到很慶幸:核武器只用過一回,就遏制住了全世界的那些戰爭冒進者;人類避免了核戰爭災難,成功實現了人類的一體化。奧本海默願意復生到未來世界。

(2)、“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曾經失去過朋友的人,可能要比那些每天都能與朋友歡聚的人,更喜歡《朋友》這首歌。

在“未來世界”,人們能夠再見到了那些曾經“永遠”失去的朋友們。人們再也用因為學業,不用因為工作、搬家等原因,朋友兩地分離,友情淡了,最終散了;不用因為疾病、體衰後死亡,與朋友陰陽相別。在“未來世界”,朋友可以永遠不必傷感分離,可以永遠相聚在一起。

在“未來世界”,人類實現了宇宙任意兩點即時到達,朋友之間可以隨時相聚在一起。人類實現了財富共享,朋友之間不會因為誰的“事業有成”、誰的有錢,或者誰的貧窮,而高看或低者看誰;再也不會因為大家有了階級的差距,交往少了,友情斷了。

未來人掙脫了時間的束縛,可以充分的接受各種知識,思考各種問題,學習各種技能。朋友之間,永遠也不會因為長時間不見,而沒有了“共同語言”。

“未來人”有的是時間,可以和任何人交朋友,可以和所有人交朋友。朋友不必太多,三兩個可以“交心”,足矣。

(3)、古代四大美女,近代的各國佳麗、明星,還有古今中外的各路“英雄豪傑”,大家都齊聚到了“未來世界”。在真正實現了人人平等的未來世界,每個人,都可以同古今中外的任何人談情說愛,可以和所有人都談一段情、說一次愛。人類的記憶實現永存,肉體可以不斷更新”,任何人都擁有足夠長的時間,與世界上任何他們想要做伴的人,來一段愛情之旅。

當然了,也有一群生命的至真者,能夠堅守住愛情的純潔,追尋著前世的愛人;無論精神還是肉體,他們都永不背叛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