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賜良機,不可不取。”
簡單的八個字,既是對劉備取潼關之意的認同,亦是對取潼關的篤信。
潼關有天險?
天險也是需要良將來御守的。
假使張郃尚在潼關,劉封不會認同劉備取潼關之意,而會設法讓張郃離開潼關,如昔日奇襲武關一般。
如今張郃已死,潼關人心惶惶,正是奪取潼關的良機。
劉封放棄圍殺曹彰而是圍殺張郃,便是存了奪取潼關之意,圍殺曹彰只能算戰術勝利,圍殺張郃那就是戰略勝利。
兵貴神速。
劉封沒有給潼關太多的反應時間。
與劉備關羽商議後,眾人很快分配了軍務。
劉封負責引渭南城兵馬先行攻打潼關,劉備和關羽負責調集後方的雍涼兵馬以及糧草助陣。
同時。
劉備又差人前往潼關廣發檄文,宣傳劉封敗曹彰斬張郃,也沒忘記在檄文中提及曹彰丟棄張郃獨自逃竄。
或是軍威、或是詭計,盡皆齊出,誓要趁著洛陽的曹丕派兵增援前一鼓作氣拿下潼關天險。
讓將士在渭南城休憩了一日後。
劉封遂帶著王平、李平、鄧艾、石苞等嫡系兵馬向潼關急奔,被劉備委任為新鮮卑王的鬱築鞬部也引兵隨行。
數萬大軍直奔潼關下,飄蕩的旌旗彷彿能遮天蔽日一般。
即便寒風凜冽,也沒阻擋劉封及眾將士要奪取潼關的決心。
“來得好快!”
看著潼關城下密佈的兵馬,曹彰瞳孔不由緊縮。
自渭南城戰敗後,曹彰的兵馬將士十不存一,楊秋等將也不知生死和行蹤。
潼關上只有張郃的三千兵馬。
若有三千兵馬在手,以曹彰的能力也是能守住潼關的。
壞就壞在:張郃救曹彰,曹彰卻棄張郃而走,導致張郃被劉封圍殺;而劉封又故意心存離間之意,讓張郃的親兵將張郃的屍身帶回了潼關。
這就導致潼關的將士對曹彰不僅不服還有憎恨。
“左將軍不顧兇險親自帶兵去救徵西將軍,徵西將軍卻出賣左將軍,連左將軍都能出賣,事急時定也會出賣我等。”
“如今還想讓我等去送死,憑什麼?”
“徵西將軍怎麼自己不去死,非得拉上左將軍?打個勢弱的代郡烏桓就覺得自己很厲害了,不及左將軍半分。”
“都少說兩句吧,今日已經有兩個軍侯因為不服軍令而被斬首示眾了。”
“哼!他還能將我們都殺了不成?”
“......”
潼關紊亂的軍心,讓曹彰心中更是焦慮。
潼關不丟,曹彰還有捲土重來的機會;潼關若丟,曹彰即便不死也得被曹丕削爵且扔到某個偏遠小城。
“劉封狗賊,孤恨不能生啖汝肉!”
曹彰恨恨的拍著潼關城樓上的牆磚,粗糙的大手上青筋鼓冒。
恨歸恨。
曹彰如今拿劉封確實沒轍。
雖說求援的軍情已經命人快馬加鞭送往洛陽,但潼關到洛陽六百餘里,即便快馬加鞭晝夜兼行的理想狀態也得一整日,各種因素阻撓,能兩日抵達就不錯了。
即便徵調洛陽的常備精銳,也得三日才能集結出發,若調外地援軍,時間更長。
再加上如今是冬季,會影響集結和行軍時間,粗略估計,洛陽的援軍抵達潼關最快也得十五日後。
以三千軍心不穩的兵馬,即便有潼關天險地利,曹彰也沒把握能守住十五日。
關下。
劉封策馬出陣,揚聲大呼:“曹彰,故人來此,何不出城一敘?”
見曹彰不應,劉封又呼道:“曹彰,孤是來感謝你的,何必跟小婦人一般害羞,孤又不會吃了你。
你助孤殺了軻比能和步度根,為孤解決了鮮卑進犯長安的禍患;你助孤殺了郭淮和張郃,為孤掃除了攻破潼關的障礙。
你可是孤的大恩人啊!
孤一向是有恩必報,你快快出關,孤與你飲酒賦詩於潼關之下,談古論今,不醉不歸。”
劉封是懂“文雅”的,也是懂“陰陽”的。
看似故人前來敘舊,實則句句都在嘲諷曹彰,聽得曹彰又怒又氣:“劉封狗賊,有本事就來破關,何故逞口舌之能?”
劉封見曹彰回應了,不由大笑:“孤就愛看你這又怒又氣又無可奈何的慫樣兒。如今你龜縮在潼關如喪家之犬,潼關之兵又恨你如仇,你可知羞否?
你這敗軍辱帥之徒,竟也配上陣為將?世人稱你與孤並列當世,孤深以為恥啊。速速投降,莫要再丟人現眼令乃公蒙羞了。”
曹彰氣急敗壞。
倘若潼關之兵都能俯首聽命,曹彰必會引兵出關與劉封一戰。
可如今潼關之兵因為張郃之死而深恨曹彰,劉封又來得太快根本不給曹彰整頓軍心的時間。
別說出關一戰了,曹彰連守關的信心都沒有,只能再次嘴硬的回呼“有本事就來破關,沒本事就速速退去。”
劉封聞言大笑:“曹彰,既然你主動請求孤破關,那孤就破給你看!傳孤軍令,速攻破關!先破關者,賞千金,封鄉侯!”
大漢的列侯分三等,即縣侯、鄉侯和亭侯。
關羽殺個顏良才是亭侯,王平和李平跟著劉封征戰多年也才亭侯。
如今。
劉封更是許諾先登破關者為鄉侯。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如今漢軍士氣如潮水般洶湧,而潼關軍心又紊亂,順風仗還有鄉侯的獎賞,劉封麾下眾將校皆是憋足了一口氣,誓要奪下潼關以爭鄉侯之位。
“虛張聲勢!潼關天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何懼漢狗!”曹彰心中發虛,又不肯承認,只能嘴硬一句鼓舞軍心。
劉封也不再與曹彰逞口舌之利,先是令弓手將纏了勸降檄文的箭矢射上城頭。
隨後。
敢戰死士開始了強攻。
能不能攻下潼關不好說,單就這氣勢足以震懾潼關眾將校。
“竟然真的敢正面強攻潼關?”
潼關天險不是隨口說說的,北臨黃河,南倚秦嶺,東西僅留狹窄通道,天然形成“一夫當關”之勢。
雖然沒有護城河,但依舊有壕溝類防禦工事,歷代能破潼關的,就沒有正面強攻的戰例。
雖然心中有疑惑。但曹彰也不敢疏忽大意。
一面指揮御守,一面派遣督戰隊,避免有潼關守將偷開關門投降。
潼關外。
鄧艾來見劉封,請命偷渡黃河、迂迴潼關後方。
對此。
劉封沒有立即同意,而是反問道:“如今黃河雖然結冰,但騎兵能否透過尚且不知,一旦冰層厚度不夠,不僅偷渡會失敗,更會損兵折將壞孤軍心。
即便孤器重你,為了明正軍法也會秉公處置,你二人可想清楚了?”
鄧艾誓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末將,無悔。”
劉封本也有迂迴之意,見鄧艾主動請命,又心志堅決,遂應道:“既如此,孤將諸葛連弩都配給你麾下突騎義從,莫要讓孤失望!”
鄧艾更是激動。
同時也感受到了肩膀上的重擔。
諸葛連弩是漢軍中的機密軍械,一旦鄧艾敗了,諸葛連弩也會被魏軍繳獲仿製。
損失可不僅僅是不能攻破潼關!
“末將,定會,不辱,使命!”鄧艾語氣堅定。
雖然都是突騎義從的主將,但鄧艾比石苞更喜歡冒險。
為了能讓鄧艾奇襲成功的機會更大,劉封又讓石苞配合鄧艾,自兩千突騎義從中挑選了八百最勇猛的義從,皆配上了諸葛連弩。
隨後。
在劉封的目送下,鄧艾帶著乾糧飲水,與八百突騎義從前往黃河西岸。
“殿下,你覺得士載能成功渡河嗎?”
“能!”
“殿下為何如此肯定?”
“若連孤都不相信,誰又會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短短的幾句,既顯示了劉封對鄧艾偷渡黃河的信心,又顯示了劉封的用人風格。
既然用了就不能質疑,哪怕最終失敗了,也只應了《武經總要》那句:冬渡黃河,三分靠力,七分靠天。
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於精準預判冰情與天氣,輔以情報誤導,方能在史冊上覆刻“冰河鐵馬破潼關”的戰例。
劉封的信任和支援,也給了鄧艾及八百突騎義從的信心和決心。
鄧艾很是謹慎。
在抵達黃河西岸後,就派斥候“試冰”,若是冰層的厚度不夠就得改用船隻,只不過改用船隻會增加三到五日的耗時。
不僅會提高奇襲的風險,還會增加補給的困難。
鄧艾帶的只是乾糧,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消耗。
“將軍,冰層可渡!”
斥候的回報,讓鄧艾懸著的心也平穩落地。
“天時,助我。渡河!”
鄧艾沒有半分的遲疑,眼中更是閃爍了渡河的決然。
有天時相助,鄧艾這八百騎順利渡過了黃河,抵達了河東的蒲津。
蒲津的魏軍根本沒料到會有騎兵會在這個時候偷渡黃河,曹彰戰敗的訊息雖然送往了洛陽但並沒送到河東。
再加上張郃死了,蒲津的守軍也沒得到張郃提防漢軍偷渡的軍令。
兵貴神速,打的其實就是資訊差。
因為資訊匱乏以及傳遞不及時,就會導致守將出現嚴重誤判,這是奇襲能否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除掉了蒲津的守軍後,鄧艾只是短暫的進行了兵馬的修整,又沿著黃河北岸東進南下風陵渡。
沿途八十餘里地勢平坦,幾乎沒遇到像樣的抵抗。
劉封的正面強攻吸引了曹彰的注意力,讓曹彰誤以為劉封是想與潼關的守將裡應外合,讓曹彰誤判了劉封的真正殺招。
風陵渡與潼關隔黃河相望,水流緩慢,雖然也有結冰,但因為距離潼關近,曹彰在風陵渡對岸也部署了兵馬提防。
雖說曹彰在潼關的兵馬不多,但鄧艾這八百騎若是直接渡河也未必能擊敗曹彰,倘若奇襲失敗,那就前功盡棄了。
再三衡量後,鄧艾選擇了在夜間渡河。
夜間渡河,雖然奇襲效果更佳,但冰冷的寒風遠勝於白日,非一般軍卒能忍受的。
好在鄧艾有優勢。
這支突騎義從本就常年居住在漠南,禦寒能力是要遠勝於中原軍卒的。
再加上這群突騎義從又是劉封厚養的猛士,鮮卑人中的“賤民”,渴望立功翻身。
而這八百騎又是突騎義從中最悍勇不怕死的八百人。
天時和人和,鄧艾都佔了。
“或死,或生,當在,今夜!”
天空中朦朧的月色映照在冰面上,鄧艾為了振奮軍心,率先第一個策馬踏上了冰面。
為了奇襲的效果,鄧艾是沒有派斥候“試冰”的。
換而言之。
若冰層不夠,衝在最前頭的鄧艾,極有可能直接因為冰層破碎而墜入黃河。
鄧艾身先士卒的狠勁兒,也感染了身後的突騎義從。
主將尚且不畏死,軍卒又何畏死乎?
八百突騎義從忽然渡河,直接將風陵渡對岸的魏軍給嚇懵了。
大半夜的,就這麼直愣愣的冒著寒風來了?
你們是不要命了嗎?
將岸邊的魏軍殺散後,鄧艾沒有繼續向潼關進攻。
兵法有“渡河不攻城,隔河鎖咽喉”的說法,目的在於震懾而非強攻。
渡河的雖然只有八百騎,但沒渡河的也可能有八千騎。
虛張聲勢,更容易令潼關守軍棄關而逃。
到了天明。
鄧艾偷渡黃河迂迴到了風陵渡對岸的訊息傳到了潼關。
不論是曹彰還是張郃舊部,皆是驚駭莫名。
“漢軍偷渡了黃河?蒲津和風陵渡的守軍都是群廢物嗎?”曹彰氣急敗壞,絲毫沒有責怪自我戰術失誤的覺悟。
若非曹彰的精力都放在了提防潼關將士偷偷投降劉封,轉而忽略了劉封派遣騎兵偷渡黃河這個可能,鄧艾也不會如此順利的偷渡黃河迂迴到了潼關後方。
真要論委屈。
蒲津和風陵渡的魏軍才是委屈,一覺醒來就成俘虜了,我們找誰訴苦去?
好歹來個人提前告知曹彰兵敗張郃身死,我們也能有所戒備,誰會在曹彰和張郃未兵敗之前去提防漢軍偷渡黃河啊?
劉封打的就是個資訊差,料定曹彰不會將兵敗以及張郃身死的訊息向蒲津和風陵渡宣傳,畢竟宣傳後反而有可能讓蒲津和風陵渡的魏軍被策反。
曹彰在這氣急敗壞,潼關的張郃舊部則是紛紛起了小心思。
漢軍沒有偷渡黃河,還能仗著潼關天險來擋住劉封的強攻,如今漢軍在短時間內就偷渡了黃河且對潼關形成了前後夾擊。
若是繼續固守潼關,等待的就只有死路一條。
曹彰也覺察到了張郃舊部的心思,眉頭一蹙,喝道:“洛陽的援軍很快就能抵達,誰敢怯戰,軍法處置!”
只是這聲威脅,並沒有打消張郃舊部的小心思,反而讓張郃舊部更堅定了內心的想法。
若不是曹彰,眾人又豈會淪落到如今的地步?
“徵西將軍決策接連失誤,如今竟讓漢軍偷渡了黃河,再繼續呆在潼關,我等性命不保。”
“可若是投降,我等家眷也會因此而受累。”
“難道不投降,我等家眷就不會受累嗎?我等若是死了,也是兵敗失關的大罪,家眷也會受到責罰。”
“反正都保不了家眷,不如降了苟全性命,今後或還能救出我等家眷。”
“既然決定投降,不如綁了曹彰,既能報左將軍被棄之仇,又能得到富貴。我等為降將,若不能立大功,今後也難以立足。”
“有理!”
隨著鄧艾出現在潼關後方,潼關上的惶惶人心再也不受曹彰控制。
尤其是張郃因曹彰而死,曹彰為了穩定軍心又在潼關殺了幾個軍侯以儆效尤,這更加劇了潼關眾將士對曹彰的怒火。
沒幾個人願意陪著曹彰在潼關等死!
於是乎。
幾個將校一合計,一面將投降的書信用箭射向關外,一面又伺機生擒曹彰。
“士載竟然真的成功了?”
看到潼關守將的投降書信,石苞不由驚撥出聲。
一開始鄧艾是希望石苞一同前往的,石苞認為這事風險太大,放棄了與鄧艾同行,如今見到鄧艾成功,若說石苞心中沒有遺憾和羨慕那就太假了。
良久。
石苞暗暗一嘆:我不如士載多矣。
潼關守將的投降書信,不僅讓劉封得知了鄧艾的現狀,也覓得了破潼關的良機。
劉封沒有遲疑,一面向潼關投射招降信,一面下令眾軍強攻。
投射招降信的目的是回應潼關想投降的將士,下令眾軍強攻則是給這些人裡應外合的機會。
漢軍偷渡黃河、潼關軍心不穩、劉封驅兵強攻......
一個個的不利訊息,讓曹彰疲於應對。
到了黃昏。
睏乏至極的曹彰實在熬不動了,連飯也顧不得吃,直接就靠著關樓上的柱子休憩。
幾個早已存了投降之心的張郃舊部,看著打著鼾聲的曹彰以及曹彰周圍同樣睏乏的親兵,眼神一對視就有了動作。
兵對兵,將對將。
曹彰的幾個親兵被張郃舊部的親兵攔住,張郃舊部直接一擁而上,將曹彰給捆了個嚴嚴實實。
被驚醒的曹彰駭然大怒:“賊子,竟敢叛孤!”
“你出賣左將軍時,就該想到有今日!”張郃舊部直接一拳砸向曹彰,惡狠狠的喝罵。
這一拳直接將曹彰砸得眼冒金星,氣得曹彰更是大罵“賊子”。
“不要耽誤時間,速開關門!”
擔心出現變故的張郃舊部,急忙開啟了關門引漢軍入內。
隨著漢軍陸續進入,曹彰在潼關上的親信即便想救曹彰也沒了施展的機會,而本就不滿曹彰的張郃舊部,直接就放棄了抵抗。
“曹彰,被自己人出賣的滋味如何?”
看著被縛緊的曹彰,劉封的語氣中多了幾分調侃。
曹彰又羞又怒:“要殺就殺,何必多言!”
“你以為孤不敢殺你?”劉封呵呵冷笑:“若不是張郃來救,你早就被孤斬了。可憐那張郃,忠心救你,卻反被你出賣。今日你被張郃舊部出賣,正應了天道好輪迴啊。”
潼關被奪,曹彰對劉封而言也沒了用處。
更何況:不殺曹彰,潼關這群張郃舊部也難以安心。
“殺了。”
淡淡的一聲軍令,宣告了曹彰的結局。
現實亦如遊戲,前期實力不足儘可能的招降以及不結死仇,後期實力強大了直接開啟殺戮模式。
不降就殺,絕不拖泥帶水。
片刻後。
曹彰的首級送到劉封面前。
劉封看了一眼就不多看,吩咐石苞:“派人將曹彰首級送往弘農,再沿途傳檄,若有不降者,曹彰就是下場。”
翌日。
鄧艾自渡口歸來,見劉封而拜:“幸不,辱命!”
劉封大笑扶起鄧艾:“若非士載偷渡黃河,孤也不能速破潼關。孤有士載相助,何其有幸啊!”
鄧艾語氣激動:“末將,能成,此功,皆賴,殿下,虎威。”
後方。
得到訊息的劉備,亦是心驚不已:“沒想到燕王麾下竟還有如此驍將,偷渡黃河,堪稱奇功啊!”
劉備自個兒就是喜歡弄險的,漢中之戰更是親自翻越米倉山繞到陽平關後方,奇襲且殺了夏侯淵。
如今聽到鄧艾偷渡黃河繞到潼關後方,助劉封破了潼關,這心中不由對鄧艾又多了三分欣賞。
侍中郭攸之道:“聽聞鄧艾曾在丞相門下求學,且出身貧寒。”
劉備更喜:“能得丞相相授,定是文武雙全之輩;出身貧寒,無家族之拖累;大漢有福了。”
皇帝需要繼承人,文武同樣需要繼承人。
鄧艾這類出身貧寒的,也是皇帝最喜歡的。
沒有家族拖累,就不會如世家大族出身的一般優先考慮家族利益而非優先考慮皇家利益。
“如今潼關被破,曹彰被斬,洛陽的曹丕,該頭疼了。給燕王傳令,暫緩進兵,等朕入潼關。”
劉備目光灼灼。
一開始曹彰和鮮卑來犯,劉備是未央宮住太久了想過一過上陣的癮,不想再髀肉復生。
而現在。
劉備的想法不一樣了。
潼關都破了,函谷關還會遠嗎?
劉備,想親自帶兵殺入洛陽!
雖說攻破長安是還於舊都,但只有一個長安不足以了卻劉備心中的遺憾,再加上長安不是劉備攻破的,這功勞得算在劉封和劉禪兄弟上。
唯有親自攻下洛陽,劉備才不會留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