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6章 這一天的笑聲,直到夕陽西下

“老先生,老先生,您真的有才氣嗎?比我們牛先生還厲害嗎?”

孩子們口中的牛先生,顯然是旁邊侍立的青年,在任何孩子的心目中,自己老師都是最厲害的。

娃娃們的天真詢問,倒把姓牛的先生嚇不輕,連連對孩子擺手道:“別瞎說,別瞎說,為師僅乃童生,何來才氣之說。咱們書院院長楊先生才是大才,這位令人尊敬的老先生同樣也是大才。孩子們,要恭敬,快點,給老先生行禮……”

孩子們撇撇嘴,但卻乖乖聽從先生的吩咐,二十多個小傢伙站起來,恭恭敬敬給皇帝行了學子禮。

只不過,再次嘰嘰喳喳問了另一個問題。

“老先生,老先生,既然您有才氣,您能解讀這篇文章嗎?我們先生說,這是院長的嘔心瀝血之作,足以傳世,流芳百世……”

“但是,我們年齡太小了,只會背誦,卻不明白文章的意思,所以,也不明白它為什麼能流芳百世。”

“老先生,老先生,您能給我們講講嗎?”

孩子們飽含期待的聲音,雖然稚嫩卻如一把刀鋒,這柄刀鋒對於別的人也許殺傷力不強,但是對於一生喜愛文學的徽宗絕對是利器。

老皇帝這輩子最渴盼的,並不是坐在龍椅上指點江山,反而,他最想做的就是待在學堂裡,聽孩子們讀書,然後由他講述學問。

這個渴盼,簡直是夢想,然而由於皇帝的身份制約,讓他幾十年來始終不曾如願。

現在,孩子們主動請他講解……

這個要求直戳內心啊!

皇帝的老臉直接笑成了一朵花!

楊一笑站在一旁,目睹了學堂一幕,他不由暗暗給孩子們點贊,心說這些娃娃真是一群小舔狗。

二十多個天真蒙童的聲音,絕對會讓皇帝更加偏愛楊氏。

所謂楊氏,並不只是他自家的人,而是麾下所有的人,兵,產業,乃至地盤。

而孩子們的無心之言,絕對是一大助益,會增加皇帝對楊氏的偏愛,堪稱是一份沉甸甸的砝碼。

不得不點贊!

……

書院暫時沒有名字!

教學的風格很另類!

低齡班的,只求背誦,大齡班的,則要外出,每每學到一篇文章,先生必須帶著學子走出學堂,或是在山中游走,或是去溝渠觀睹,又或者前往田間地頭,在務農之中感悟學識。

對於這個外出遊玩的規定,低齡班的娃娃們一直羨慕,然而由於他們年齡太小,尚且做不到領悟的程度,所以,先生從不帶領外出。

但是今日,娃娃們終於滿足了心願。

在皇帝開懷暢笑聲中,在楊一笑的悄然暗示之下,姓牛的青年大聲宣佈,今天的課業由老先生講授,並且,外出遊學。

孩子們大聲歡呼。

外出遊學,並不會走太遠,由於娃娃們太小,所以就定在山中和楊家村附近。

當日中午,吃過午飯,在老皇帝興致勃勃的催促下,書院這個小齡班的學子們走出大門。

第一程,先逛山中新城。

同時間,皇帝開始講授學問。

他是文壇大家,一輩子痴愛文學,雖然只在課堂聽了幾遍孩子們背誦,但是他已經記住了三字經的內容。

他也無愧文壇大家的底蘊,初次接觸便能深諳三字經的精髓,所以在教導之時,一開口就是學問。

“娃娃們,咱們先講講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山中新城的大街上,皇帝慢悠悠的行走著,小孩們則是擁簇身旁,嘻嘻哈哈的圍著他玩耍。

只見皇帝抬起手,指著街邊一些攤位,聲音和藹道:“你們看看這些商販,其中或有你們長輩,要麼是父親母親,要麼是爺爺奶奶,而他們這所有的人,再加上你們這些小孩子,以及老先生我,還有你們的牛先生,楊先生,我們這所有所有的人,都是三字經開篇所說的人。”

“人,從母親懷中而孕,胎十月,乃降生。”

“生下來的時候,就是所謂的人之初,這個時候的小寶寶,心靈沒有受到塵世一絲汙濁,所以清靈透澈,不含任何雜念。”

“故稱之,性本善。”

“但是孩子們啊,人是會長大的,從一個只知道啼哭的小寶寶,慢慢變成你們這樣的小娃娃,再從你們這種小娃娃,變成街邊攤位這些成年人、中年人、老年人。”

“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呀,唉,怎麼說呢,人會受到各種各樣影響,於是心思也就出現各種區分。”

“有的人,變壞了,有的人,貪婪了,有的人,膽小怕事,有的人,豪氣干雲。”

“老爺爺我剛才說過,人初生之時都是善,這叫做天性相近,但是在成長過程中形成各種秉性,這就是習相遠……”

一篇三字經,楊一笑抄襲的,其實連他這個抄襲的始作俑者,都不能深入的明瞭三字經的深奧。

但是在老皇帝的悠然聲音中,這啟蒙經典卻被深入淺出講解,彷彿信手拈來,各種典故旁徵博引。

小娃娃們仍舊圍著他嬉鬧,然而在嬉鬧之中已經受了教導,很多孩子都已聽懂,原來三字經的開篇說的是成長。

於是,有些小孩忍不住追問,嘰嘰喳喳的各種好奇,不斷道:“下一句呢?下一句呢?老先生,您快點再講講嗎?”

然而面對孩子們的催促,皇帝卻老懷大慰的笑起來,擺手道:“老先生我呀,才氣只佔天下三鬥,咱們後面跟隨的那個小夥子,他的才氣卻佔了整個天下七鬥,所以,應該讓他也講講……”

孩子們不由回頭,看著躲在隊伍後邊的楊一笑。

與此同時,皇帝也看向楊一笑,故意瞪了一眼,假裝不悅道:“臭小子,別偷懶,乖乖上前來,給娃娃們講講課。”

楊一笑不由膽戰心驚。

他之所以躲在後面,並不是想要偷懶,而是害怕自己會露餡,講解起來入不了皇帝的眼。

只可惜,終究被皇帝點了名!

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硬上。

幸好,皇帝只讓他講解第二句……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當他念誦這一句後,小娃娃呼啦啦圍上來,全都仰著小腦袋,好奇中帶著期待。

楊一笑沉吟片刻,方才想到怎麼講,於是順手揉了揉一個小傢伙腦袋,俯下身子溫聲道:“這一句是說,人在成長過程中的學習很重要,如果從小沒有接受好的教育,性格就會發生變遷,也許能保持良善,但是更大的可能是變壞……”

“這個壞,並不一定是變成壞人,它也能代指很多,比如,做事膽小,又比如,沒本事掙錢養家,或者,只會怨天尤人,又或,行事魯莽。”

“總之一切不好的行事風格,都可以稱之為性乃遷,不是變成了壞人,而是因為沒受到教育所以不具備各種能力。”

“打個比方,你們的父母,為什麼會成為流民,逃荒來此種田求活,因為呀,他們從小沒有學識,只能做農夫,做不了別的事。”

“所以說,幼童的教育很重要。”

他說著一停,緊跟著又道:“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先生我才極力建造書院,把你們這些小娃娃都招進來,讓你們能接受學識和教導。”

“而把你們招進來的這個決定,以及招進來之後的按年齡分班分學,小年班讓先生時刻關注,大齡班則是走進田間地頭,這就是三字經裡所說的,教之道,貴以專,既指的是專心教導,也指的是專門教導,根據學齡不同,劃分各種針對性的方式。”

終於,勉強,解答完畢。

小娃娃們‘嗷嗷嗷’的點頭,表示自己能夠聽懂這一句。

而旁邊的皇帝,則是欣慰撫須。

……

這一日,書院的孩子們很快樂,同樣的,老皇帝也很開懷。

他們在城中游逛,他們離開山中去了楊家村,然後又從楊家村,去了附近的河渠和田地。

目睹了農夫的耕作,看著河工在踩水車……

皇帝給孩子們講授三皇五帝,講授孟母三遷,各種典故,順手拈來。

歡快的笑聲,一直持續到夕陽西下!

……

【過渡劇情,注重溫馨,我知道,有一部分老書蟲很喜歡這種娓娓道來的情節,如果我這想法的不對,有人認為這是水,請你們立刻指出了,我立馬改回大劇情主線】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