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能吃的東西一直都不喜歡,但也沒有辦法去否決它的作用。
看著父女二人,一同帶回的東西。又是一場耗費時間,腦力,處理食材的大戰。湯圓和湯包的事,推到明天。讓他們思考一下,到底是錯在什麼地方。主要是晚上,想要和二狗好好交流,孩子怎麼管。統一口徑後,做出合理判斷。
吃完晚飯,一家人上場,人多力量大,更快點。用數個蠟燭把廚房點亮。李淑芬隨口問道。
“你的風車,何時才能放在外邊。”
彼此明白,心中的煎熬。
“不知道。等。只能等。我也不是無所不能的神仙,一個人,使用法術,就能把好多事情辦完。”
苦笑的臉對著小雞仔,被用同樣的方式回覆。
沒有電的古人生活,比沒有手機,網路等現代化裝置更加讓人不適應。如果你從來都沒擁有,會好一點。一個在雲端,掉落入泥潭。心靈深受考驗。與其相信旁人,還不如把希望寄託給自己。
腦海中推測著時間,如果老師在學校,會收到,如果還在大西北,那就不知道猴年馬月。每一項新專案,背後需要具有一系列相關的產業鏈,不是我想怎麼,就怎麼樣。猜測應該會重視,這個屬於國家空白領域。
吃是小孩子們最喜歡的,尤其是立志當廚師的湯圓。礙於今天,惹麻煩的行為,沒敢湊到跟前。眼睛緊跟,小腿跑在前。有一個帶頭,其他孩子,也不想落後半點。
李淑芬很滿意,會看眼色,有眼力見的孩子,看著二狗子妄圖留肉行為,掩耳盜鈴,逃不過她的眼睛,神經在調動,這個為了一口吃的,不顧明明知道的危險。
“想要烤野豬肉,想都不要想。”
知道小雞仔的顧慮,野豬肉,在野外,雜食,寄生蟲,數量和種類都不比圈養的牲畜多,難得的肉質,想嘗一嘗。
“我就嘗一嘗,自己吃。”
出完可憐的祈求的話,自己想都很可憐。
“看看孩子們。”
聽從。去看八個孩子,一臉好奇地盯著自己,眼前,必須面對,計劃落空的局面。不想去想,拿著草木灰,去戶外井邊,洗豬大腸,怕不乾淨,用手搓。水有點冷,打好一盆水,放在火牆旁邊。方便洗完後,直接倒入排汙口。冬天沼氣不夠用,不能點燈,但宅子周邊的加熱,保證管線不凍,走廊不冷。
洗完回房子,看到小雞仔已經把肉餡用手工絞肉機弄完,正在加調料,攪拌。四大盆不同的餡。
野豬肉,純肉腸。土豆和雞肉腸。土豆,玉米和家豬肉腸。
接著用灌腸器灌香腸,這個和手動絞肉機,都來自對岸,還是剛建國,關係友好的那會兒,買到的。
灌好的香腸,曬乾水分,用籤子扎一些小孔,開始水煮,看著鍋,把上面的浮沫弄乾淨。香腸浮起,撈出,控水。一共煮了四鍋,才全部煮完,孩子們輪流燒火,兩個大人,看著鍋,一個灌香腸,是一點都沒休息。
為了吃的代價,是勞累且快樂。孩子都睡覺,兩人的對話,也在有氣無力中開展。
男孩子,父親要承擔教導責任,母親的心太軟。
王麒和王麟經過一夜的思考,商量,交換意見。摳出二十多項錯誤點。父母的態度,加重心中的怕,小孩子,年紀小,不是一張免罪牌。坦白交代,事情應該會輕一點。
吃早餐錢,大人沒有提,一張圖畫,自創象形字型,漢語拼音,零星漢字的認罪書,放在父母面前。
五顏六色,連寫帶畫,兩人誠懇的態度。罰,也不能少一點。掃一個月全部的廁所和淋浴間,加上一百張合乎要求的毛筆大字,期限一個月。
聽到處罰,心裡不喜歡,同時鬆了一口氣,不用擔驚受怕,能睡個好覺。父母這裡暫時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