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章 上山

一場嚴肅地教育孩子們的現場,被小泰迪的插入變了氣氛。但這些無法改變,做錯事的人,需要遭受地懲罰。

糖糖的不滿,讓湯圓和湯包受到比曾經更重的懲罰,一個不能跑出門,一個不能進廚房。這是王昭陽和李淑芬商量後,一致認可的結果。打和罵,嘗試過,沒用,那就要另闢蹊徑,不讓做平時最喜歡做的事。

王卓在得知自己的話被弟弟和妹妹捅到父母的耳邊的時候,還在廚房,和妹妹們一起弄黃沙,把松塔上的松子弄出來,剩餘的東西,燒掉,痕跡就沒了。松子需要加沙子,一起炒,才能熟。松子生的也能吃,但,熟的更好吃。父親前段時間,應母親的要求找到的很多顆粒均勻的沙子,洗過,曬乾,放在大木盆裡,拿出一些,再洗一遍,就能用。用完也看不出來,在偷偷的放回去。

看到長子做的事,四個女孩,都幫著忙碌,有些事情,一目瞭然。

這些沙子,是看家裡有些山核桃,想著核桃仁補腦,用沙子把核桃弄熟,敲碎,挑出核桃仁給孩子們吃。或者加入五穀,用家裡的石磨磨成漿,早上給孩子們喝。

讓孩子們停止手上做事,帶到臥室。八個孩子到跟前,排排站。最大的兩個剛過一米,二胎的三個比他們矮一個腦瓜尖,三胎的三姐妹和一胎的比,低大半頭。都是沒上學的小豆丁,主意怎麼如此正。說的話當耳旁風,認錯,應答後,屢教不改,不遺餘力的反抗父母。

兩個大人,在現實中,不知道第一句話應該會說什麼。想要說很多的話,又感覺很多話,說也是白說。從未做過父母,沒有經驗,來應對孩子們,身上的責任,時刻提醒著,要嘗試突破,努力前行。

王昭陽是父親,在小雞仔的默許下,先開口。

“說說吧,誰出來說一說。這件事。具體是什麼情況,流程,怎樣分配的。不要裝沉默,試圖矇混過關。”

孩子們從小到大積累的經驗,裝沉默是最保險,豈能因一時而改變。

李淑芬沒有原身的記憶,看向有記憶的二狗子。一直把孩子交給妻子,從未管過孩子的人,也是兩眼一片黑。說出真實情況,換來的是找罵。揹著原主曾經的鍋,罵,不過是發洩,過嘴癮,解決不了現在,反而影響兩人的感情。

僵持的局面,硬挺,就是白白消耗時間,要找辦法打破。

“糖糖,爸爸和媽媽說你,管你,生不生氣啊。”

一個套路用了很多遍,小孩子也在經歷中,學會成長。看破,無懼,早有應對方案,但不能讓他們察覺這個套路過時。

“不生氣,我以後不在屋子裡玩滑板,要玩在外面玩,爸爸,你看我認識到錯誤,那限制是否能取消。說個期限,給個希望,盼頭。”

剛禁止的,就取消,父母的權威什麼時候如此不值錢。

“看你表現。你不感覺被罰吃虧麼?”

“我做錯事,是應該的。我沒和哥哥們一起去上山呀。”

這條路行不通,看向其他孩子。

王悠,是大姐,腦子活,抖一個機靈。

“媽媽以前說讓我們兄友弟恭,看到弟弟拿來松塔,很多,我們過來幫忙弄,不知道是從哪裡弄來的。”

有這個開頭,父母的臉色沒再變黑。都表示只是幫忙,不知道他們一起上山弄得。

王麒和王麟的面色平靜,心中有數,這是事情做之前,一起商量的結果。大哥在這方面廢材,下水摸魚還行。上山得靠自己,等弟弟們長大,手下又多兩員大將。

得到這樣的結果,不接受,也得接受。如果從嬰兒開始養到大,是否會聽話點,心中不敢確定。一件事情獲得驗證,家裡的孩子們,都不無辜,分工合作,一起分享採摘的松子。

李淑芬有些羨慕這樣的感情,和兩個弟弟相處四十多年,從來都沒有和諧,一起做事情的時光。回憶,只有爭寵,被比較,爭吵,打鬧。一直以為是二狗子,這根攪屎棍發揮的作用。

兩個大人商量一下,王昭陽決定收拾東西,明天進山。家裡有的吃,孩子們就不會出去冒險。歸根到底,是現在食物匱乏,運輸不方便,購買渠道有限。小孩子嘴饞,想辦法在生活環境中,尋找好吃的。

有原主的記憶,上山這件事情常做。要不這樣,就不會有送孩子去縣城醫院,帶著野雞和野兔。對他來說是第一次,有記憶,難免心生怯意。礦產專業的學生,會在荒無人煙野外工作,是常態,他畢業後,與船,大海,海上的平臺。從沒有過這樣的經驗。人生中唯一的經驗,是和同事在開車前往一個地點的途中,在山腳下農家樂吃一頓飯,吃完飯後,看一看大山。

吃完早飯,王麒和王麟在身邊打轉,知道他們的意圖,但,處罰不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解除。謝絕他們,在家好好的幫著媽媽分擔家務。看著他們失望的小眼神,知道,不隨心願。什麼都一味同意,不會拒絕,只會把他們的胃口養的越來越大。過於嬌寵的孩子,永遠都不會真正的長大。

一個人到山腳下,看著山上光禿禿的白樺樹,只有松柏身穿綠袍。這個月份自己從小生活的地方應該是,層林盡染,秋意盎然,這裡已經冬日開篇。

心情沉重進入大山,有原主的記憶, 知道山裡植被的大概分佈,直接去尋找松子,榛子之類的堅果。沿途做一些陷阱,能有些野雞,野兔之類的,好為餐桌增添一道肉食,是補營養的方式之一。後世的保護動物意識還是存在,但人需要活著。為了活著,暗自用弱肉強食來安撫自己的善心 。明知道這樣的行為很虛偽,但身處這個時代,很多事,不是你如此選,而是不得不去選。

大山是寶藏,經過周圍人的採摘,動物的食用,依然能找到不少。爬樹,弄鬆塔,榛子,裝了一袋子,看到山裡紅,這是野生的山楂,用小袋子裝一些,猜測,小雞仔應該會喜歡吃。

記憶中她時常吃酸的,買涼皮,多放醋,吃餃子,用九度米醋,說對面板好。剛從醫院回來,幫她找到鏡子,拿起鏡子看著現在的臉。因面板粗糙,鬧心好久,說有護膚品都不好救,何況不清楚。從縣裡給她帶一瓶雪花膏,她看後,很失望,傷心好幾天。上前安慰,沒取得效果,加重感受,明知道她心中的落差,在聽她講述自己的同時,說出他的。難兄難弟的境遇,一起承擔這份憂傷。

回來的路上,檢視陷阱,有兩隻野雞,正好一起帶回去,走到半路,想到小雞仔說,家裡的孩子變化大,在村裡惹爭議,傳出肉味,不好。改變路線,到一個離水源不遠的地方,搭一個簡易的灶臺,有原主的記憶,還是試三次,才成功。把兩隻野雞烤熟,撒上小雞仔配製的胡椒鹽。做好後,用油紙包好放入布袋,帶回家去。作為一個導遊,準備的上山的行囊,來之前,以為不需要的東西,也發揮作用。

回到家,進大門,看到跑出來的孩子們,在房子門口站著,未出來的小雞仔。心情變好。這就是進山一趟的理由。

王麒看著爸爸帶回來滿滿一袋子堅果,對弟弟說。

“你看爸爸比你強多了。”

“那當然,他是大人,我只是個寶寶。”說完後,對著李淑芬喊。“媽媽,我說的對不對。我現在就是個寶寶。”

檢視帶回來東西的人,被兒子點名,應聲道。“對,湯包,就是個寶寶。”

王麒嘟囔道。“咱們一起在媽媽肚子,出生時間差不多,誰還不是寶寶。”

不想再聽孩子們沒有營養的爭辯。王昭陽開口說道。“你們都是寶寶。爸爸和媽媽的寶寶。”

孩子們聽後,不再就這個問題吵。不理解小孩子們的腦洞,沒想過去幹涉,適當的縱容,會讓他們感覺自在,不喪失原本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