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陳川又回了一趟市場找王曉兵。
王曉兵管著市場其實很輕鬆,平時也沒有太多的事需要他去管。
陳川來的時候,王曉兵正和朱彪聊天。
“老闆,好久沒見你了.”
朱彪性子比較放得開,跟誰都是大大咧咧。
王曉兵和趙正海他們多少都有點怕陳川。
只要陳川不發貨,朱彪就不怕,說話很豪爽。
朱彪拿出煙,雙手給陳川遞煙。
陳川接過煙,笑著說道:“老朱,幾個月沒見,你這又長肉了.”
朱彪跟陳川差不多高,身材更壯,還有點肚腩。
朱彪笑呵呵拍了拍肚子:“在這工作,吃得好睡得香,月月長肉.”
王曉兵插話說道:“其實朱彪也挺辛苦,為了市場這邊的治安,天天跟街上那些混混打交道.”
“就是吃吃喝喝罷了!”
朱彪一臉不在意的說道。
陳川也明白,現在街上的混子是越來越多,總有一些人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狠人。
那些狠人要是玩命,可不會管你有什麼關係,有多少錢,找著機會就下死手,然後逃走,想要抓他還真就不容易。
這年頭沒監控沒網路,重新辦個戶口都不是太難。
後來不能隨便改名字,但在2000年左右,戶口上的名字都是可以改的,也花不了多少錢。
重新辦戶口也簡單很多。
上一世陳川就有同學改過名字,因為同學原本的名字太多同名,同名同姓小學同班有一個,初中有兩個,初中讀了一年,他老爹直接把他名字給改了,連著戶口上的名字也改了。
陳川開玩笑說道:“那你這可是為工作做貢獻了呀!”
朱彪有些不好意思:“別人都羨慕我這工作呢,老闆讓曉兵每個月給我三十塊錢請外面的兄弟吃飯,我這裡子面子都有了.”
給朱彪每個月三十塊錢不是陳川的意思,而是王曉兵的意思。
主要就是請外面的混子。
陳川覺得也有道理,一個月三十也不多,就同意了。
聊了一會,朱彪有事要忙先走了,陳川也開始跟王曉兵談正事:“曉兵,市場還空著一半的攤位,現在可以出租了.”
“還有就是,你留十幾個鋪位出來,到時候我們要開點,主要做批次銷售.”
王曉兵有些吃驚:“留這麼多店鋪?”
陳川說道:“我跟幾個廠長談了合作的事,他們的產品以後就交給我們來賣.”
“賣完的給錢,賣不完的退給他們就行.”
賣不完退貨是陳川提出來的。
在後來有這樣的模式,基本都是做品牌的。
現在很多貨都是做出成品再賣,跟後來下訂單不太一樣。
廠長對陳川的這個要求也不在意。
更重要的是,他們要撈錢,這廠子又不是他們的,自然也就無所謂退不退了。
只要產量控制得到位,其實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王曉兵點頭:“好,明白了.”
從市場出來,陳川心裡一直在琢磨,“白手套”要不要讓朱彪來做。
朱彪這人應該是靠得住的。
心裡琢磨著朱彪的事,順路去市場老丈人地店鋪看了看。
洛思遠和蔣桂英兩人都沒有務農了,專心打理他們的瓜子生意。
瓜子是個好生意,價格不算貴,幾毛錢就能吃半天。
加上他們炒瓜子的技藝越來越成熟,在陳川提議下還做了五香瓜子。
原本陳川以為五香瓜子就是加桂皮八角之類的炒制。
後來發現不行,請教了老師傅才知道,原本各種口味的瓜子,都是要用“滷”的。
整個過程就跟滷菜一樣,調料和瓜子放水裡煮、浸泡,然後曬乾、炒制。
“爸、媽,生意怎麼樣?”
陳川進門抓了一把瓜子嗑了一粒:“你們這瓜子是越做越好了.”
蔣桂英忙去給陳川倒水:“那等會拿點回去吃,你爸說,想要收點花生來賣呢,你看怎麼樣?”
洛家的瓜子生意越做越好,現在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還請了三個工人幫忙炒制。
店裡有一個炒制房,在後面,不過很小,能應付日常零售。
在市場外面,還租了個地方專門炒瓜子,批發的瓜子都是那邊炒的。
這生意一年不說多了,一萬到兩萬的利潤還是有的。
生意做久了,又在市場裡面,跟生意人接觸的多,這腦子自然也就活泛起來。
陳川說道:“可以呀,花生吃的人也多,還可以試試油炸花生嘛.”
“不過這新產品,一個個試,一次不要試多了.”
洛思遠說道:“我去年就再琢磨,覺得花生要比瓜子好做,收貨也更容易,種花生的人比種瓜子的多.”
陳川點點頭:“這個倒是,不過這兩個東西,吃的人群可能不太一樣.”
“花生更多是招待客人,或者當下酒菜,偶爾在兜裡裝點當零食.”
“瓜子更多就是當零食,招待客人.”
“細分下來,其實買的人會有一些區別.”
陳川現在看生意問題更加透徹,若放以前,他肯定不會想消費群體問題。
尤其花生瓜子這種東西,很多人習慣把他們放一起,有時候招待客人也是瓜子花生混合在一起。
細分起來,消費群體真有很大區別。
洛思遠說道:“那還是能做?”
陳川說道:“能做!先小規模試試效果,瓜子銷路已經開啟,順帶賣花生也更容易。
就算不行,也虧不了多少.”
按照陳川的想法,洛家的生意後續如果要發展,可以做成專門製作乾果的。
現在專心搞瓜子,然後慢慢擴充套件出花生。
等花生穩定了,就可以發展蠶豆之類的。
有了一定的抗風險能力,那一次多嘗試幾個新品也沒關係,看市場情況,加入松子、巴旦木之類的。
要是能做成,這個生意其實挺大。
但中間肯定會有一些問題,比如本地就沒有產松子和巴旦木,去外地進貨那就牽扯到外地收購、運輸、倉儲等等。
這些東西不是誰都能做的。
就算陳川兩世為人,做起這些來也很吃力,要想盡辦法。
異地找貨、打通運輸關係、解決短途運輸、倉儲問題,這些都要比後來難太多了。
後來異地找貨,直接上網找資訊,總能找著幾個,價格未必合適,質量未必好,但你肯定能收到貨。
現在你必須要親自跑過去,人生地不熟,人加根本不會跟你講進貨的地方,知道進貨地方的人都把這玩意當商業機密藏著。
鐵路運輸是禁止的,要打通兩頭關係才行。
後來你想要運貨,別管鐵路、公路,甚至空運,你出錢就行。
短途運輸要卡車,就算你在本地,沒有能力的情況下,想要找卡車都難,更別說在外地。
後來你要運個貨,各種app,你想要麵包還是大掛車,分分鐘到位,無非就是錢的問題。
現在根本就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你找不著門路,有錢也未必能解決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