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1章 招待

接下來幾天,陳川也沒時間去勸龔勝成和陳光磊了。

白天陳川要請人吃飯,都是市裡大人物或者有個好老子。

這些人其實並不太把陳川當回事,在他們看來,陳川就是最近一個冒頭的新人,沒有根基。

好在陳川酒桌上的本事還不錯,招待人也有一套,加上前些日子也開啟過一些局面。

雖然請客吃飯有人不太給面子,說話有些難聽,陳川也只能打哈哈含糊過去,這個過程確實是看了一些臉色。

做生意就是這樣,你在往上爬的過程中,肯定是要看人臉色的。

如果你還沒達到一家獨大,或者影響力極大的地步,發展過程不看人臉色,那隻能說明你是平級發展,跟你等級差不多的人混在一起,大家都得給你面子。

向上發展的時候,你接觸的人都是比你厲害,比你有關係,你忽然找人家合作,人家憑什麼相信你?憑你長得帥,還是憑你知道未來的發展趨勢?陳川漸漸發現,當你說什麼,對方很容易相信你,他自己沒有什麼主見,這種人通常都是生得好,有關係。

反而有一些人,聽了陳川對未來的一些小看法後並不以為然,覺得不太可能,還能從事實出發反駁,他們的反駁有理有據,有時候甚至能讓陳川無言以對,反駁不了。

比如陳川知道以後進出口一些稅收會很低,因為有世貿組織,加入的成員國都是雙邊互惠,減免大量進出口稅的。

當你跟他們說的時候,那些有主見和學識的人,反駁得有理有據。

世貿是九十年代成立的。

現在北方某個大國還沒有解體,也沒人想到他十年後會解體。

他不解體,世貿就很難成立,就算成立也很難達到後來那種高度。

你現在跟別人吹以後的海外貿易,預判進出口稅,有主見的人絕對把你當傻子看。

站在1982年看1992年的世界,跟站在2022年回頭看1992年,那種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

2022年的人能說出一大堆理由,一大堆見解,分析得頭頭是道,都是事後諸葛亮。

讓他們精準預測一下2032年,看有幾個人能預測準?就算他們預測準了,等到2032年回頭看,他們說的也有道理,但生活在2022年那個時空的人,會有大量反對觀點。

同理,2022年的那些道理拿到1982年來講,幾乎沒有市場,沒人會相信。

因為未來一二十年發生的事,太多、太大。

言歸正傳。

陳川的工作一開始並不太順利,當有幾個人加入後,整個事就順利多了。

原本叫“小陳”“陳川”的人,也改口叫“陳老闆”。

白天喝酒,下午陳川就要去寶陽學院,主要就是讓蘇小蘭畫效果圖。

現在很多東西都沒有人做過,你單純跟那些工人講是講不清楚的,給他們看圖片最直觀。

很多工人沒見過歐洲貴族的房子,你要是跟他們說雕刻一個花紋,受他們的見識影響,大機率會給你雕出一箇中式的。

一天工作完成,陳川照例帶著蘇小蘭去學校外面的私人小飯店吃了個飯。

蘇小蘭現在腦子裡對陳川要建設的酒店已經有了個大概的草圖:“你這個酒店要是建好了,是不是全國最好的?”

陳川前些日子看到新聞,有個香江老闆在廣州那邊投資建了星級酒店,應該是國內第一家星級酒店。

“不是!”

陳川說道:“沿海地區,有很多城市在最近兩年就回湧現出大量好酒店.”

蘇小蘭“哦”了一聲:“真的有那麼多有錢人嗎?”

這些日子,跟在陳川身邊,給她的觀念帶來了極大的衝擊。

她似乎接觸到了一個她以前沒想過,甚至可以說不敢想的世界。

陳川聳聳肩:“不知道,不過據我估計,應該比你想的要多.”

“而且,未來幾年,會有一個爆發期.”

陳川一直在等1984年。

在1984年之前,做生意基本不會有什麼競爭。

看的就是你關係硬不硬,能不能讓自己活下去,只要有點規模,並活下去的,那都是賺錢的。

在1984年以後,就回有很多競爭對手冒出來。

冒出來的這些人,肯定會出一批富豪。

蘇小蘭又問道:“你們那酒店要投多少錢?”

陳川說道:“現在投資大幾萬,十萬以內,後續還會投,如果按照我們圖紙建設完,幾百萬肯定是有的.”

說幾百萬,那是未來十來年之內。

放到九十年代幾百萬也是很大一筆錢。

如果放剛認識陳川那一會,蘇小蘭十有八九不會信。

但現在蘇小蘭還真信:“好多錢啊!”

陳川輕輕一笑:“嗯!你要是有興趣,畢業以後可以來我這上班,保證比你去做老師賺得多,太多不敢保證,一個月幾十百來塊錢沒問題.”

這不是玩笑話,要是蘇小蘭願意來,陳川真要。

現在要招文化水準高點的人太難了。

很多人覺得能力比學歷更重要。

這個想法其實沒有錯,那些大老闆也是這麼認為的。

為什麼大公司、大老闆認可能力比學歷有用的論點,還要設定一個學歷門檻?這其實是一個成本問題。

讀書就是一個“篩子”,學歷越高的人,出人才的機率越大。

低學歷人裡,可能一萬個裡出一個人才,這個人才能比80%的大學生更厲害。

但在大學生厲害,你只要面世十個人,就能找出兩個人,跟那個低學歷人群中萬里挑一的人一樣厲害。

學歷其實就是一個篩子,他並不是一個評判標準。

老闆很清楚的知道,低學歷人群之中有金子,有人才,但那些比例太小了。

他不願意浪費那個時間和成本去低學歷人群之中找。

陳川也是一樣,他更願意用那些有點學歷的人。

用的人多了他就發現,很多沒學歷的人,腦子是真的不會轉彎。

當然,也有腦子靈光的,也有勤快努力。

比如陳光磊就很聰明。

趙正海就很努力。

自然還會有其他更多這樣的人,只是比例太小了。

找起來太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