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0章 身份不簡單

陳川的話讓唐老闆愣了一下,隨即堆起滿臉笑容:“陳老闆果然是做大生意的人,我這賣了快兩年蠟燭了,從來還沒論噸算過呢.”

朱傑不知道陳川到底要不要買,但還是捧了一句:“唐老闆,陳老闆是做大生意的嘛,怎麼可能為了你這幾百千把根蠟燭從寶陽市跑到芙蓉市來.”

“對對對,陳老闆,你都這麼直接了,價格我肯定給你個最優惠的.”

唐老闆笑得眼睛都眯了起來。

陳川現在反倒不急著談買蠟燭的事:“唐老闆,這一根蠟燭有多重?”

聽到是問重量,唐老闆覺得陳川是真想按噸買了:“兩根蠟燭一兩,一斤二十根.”

一根蠟燭的重量比陳川預想的輕了很多。

這樣算的話,一噸蠟燭可就有四萬根了。

進價如果壓到一分錢,批發出去三分,一根蠟燭有兩分錢毛利。

一噸就是八百塊錢的毛利,中間運輸成本算多一點,算一百五十塊錢,還有六百五十塊錢的利潤。

這生意確實還不錯!陳川笑著點點頭:“差不多,價格呢?咱們也別說一根多少錢,你就說一噸多少錢,我一次至少進一噸走.”

唐老闆兩眼都開始冒光:“陳老闆,您等等,我算算,我這真沒這麼算過,您等等啊!”

說著,唐老闆轉身就去找紙筆。

沒一會時間,唐老闆進來了:“陳老闆,一噸480,最低價了.”

陳川“嗯”了一聲,不置可否,隨手抓起一把蠟燭:“有稱嗎?我稱稱,準一點的稱.”

唐老闆又趕忙去找稱,沒一會時間,他居然找了一杆賣重要的小稱回來:“唐老闆,這稱絕對準.”

“稱稱看!”

陳川說道:“一根根稱.”

唐老闆給稱了一根:“五錢,剛好!”

五錢大概就是25克。

又連續稱了幾根,基本都是五錢,不過秤桿有的高有的低。

估計有個2-3克誤差。

稱完後,陳川依然沒說要買多少,反而問起了供貨的問題:“唐老闆,你們能長期供貨嗎?”

“能,陳老闆要多少,我們供多少.”

唐老闆現在就滿心想要把陳川給拿下。

陳川又說道:“如果一個月五噸,能不能供上?”

實際上陳川就算真賣蠟燭,也沒有信心一個月賣五噸。

畢竟五噸蠟燭有二十萬根。

整個桃江縣大概有八十萬左右的人口,估計有二十萬戶左右。

真要算起來,平均每月每戶是用不了一根蠟燭的。

有些人家裡長期燒油燈,除非沒有油了,才會用蠟燭。

但這數量,可以多說點,反正又不是最後下單。

甚至會不會下單都不一定。

唐老闆想了一下,肯定說道:“沒有問題.”

又問了一些問題後,陳川笑著說道:“唐老闆,我還會在芙蓉市待兩天,估計大後天走,這兩天還有事,改天我再來看看.”

唐老闆原本以為陳川會立刻下單,沒想到問了半天,最後卻沒有下單。

還好唐老闆做生意也有兩年了,趕忙問道:“陳老闆,你住什麼地方,方不方便留個地址?”

陳川說道:“這不一定,如果唐老闆要找我的話,找朱傑就行,他能找到我.”

朱傑心中大喜,忍不住挺了挺腰桿子。

朱傑在火車站做小生意,跟唐老闆他們是完全沒法比的。

平時唐老闆可能會跟朱傑閒聊,終究不會太把朱傑當回事。

陳川會這樣說,其實也是想給自己找個“代言人”。

要真把生意做開了,自己不可能經常來芙蓉市,總得有個人幫自己處理這邊的事。

陳川知道,朱傑不是個徹頭徹尾的好人,但絕對是一個聰明人,而且非常會把我機會,懂得進退,知道利益最大化。

他要是好人,上次就不會“騙”陳川二十塊錢。

他把錢還回來,那絕對不是怕陳川,陳川不是本地人而是他想討好陳川,求一個機會。

在當時,朱傑那個決定,在大多數人看來都是犯傻,人家走了,怎麼可能還記得你?陳川從不指望自己的員工是那種感恩戴德,不計自己得失,只為報知遇之恩,拼命給你工作。

朱傑這種,其實才是大多數普通人。

從唐老闆那出來,朱傑就開始賣力介紹:“川哥,這唐老闆叫唐有才,剛才我們去的地方不是他家,是他們的一個倉庫,他家裡好像挺有背景的,他爸媽是一家國營廠快要退休的管理,不知道是廠長還是副廠長.”

對此陳川一點也不意外,一個月五噸蠟燭,唐有才都沒有多想就答應下來了。

如果加上他自己要賣的,一個月他們要用將近十噸材料。

蠟燭裡面的棉線不值錢,也好弄。

石蠟絕對不是好弄的東西。

他們一個月能弄十噸,沒有關係怎麼可能弄得到?陳川輕輕一笑,問道:“還有其他什麼批發的地方麼?”

朱傑說道:“有,前面不遠,有一個批發豆腐的,那老闆跟我關係還挺好,看看沒有關係.”

“豆腐?”

陳川本不想去看,隨即想著瞭解一下別人的運營模式也可以。

運營模式這東西,看似簡單,裡面的道道其實很多。

尤其是各種細節,不是行類人,根本不可能懂。

經過這一年多時間,陳川越發肯定一件事,自己對未來的瞭解,並不能直接幫自己成功,只能成為自己成功的一個輔助。

真正想要成功,還是得自己“懂行”。

懂管理、懂行業、懂發展,甚至是懂國家不同時間的發展規定。

你知道某個東西日後肯定發展得好,能賺錢,稀裡糊塗衝進去,搞不好就是違規的,轉頭就把自己弄進去蹲號子了。

也有可能今天不違規,你做了一段時間就違規了,等你進去兩三年,他又合規了。

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規定。

“去看看!”

陳川這次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去看的。

朱傑說的地方並不遠,走路兩三分鐘就到了。

賣豆腐的是一家五口人,父母都四十多歲,三兄妹,年紀都在二十左右。

這一家人姓鍾,跟朱傑的關係確實還不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鍾家的生意很好,現在豆腐已經全買完了,不過據他們說,一天要用近千斤黃豆。

在現在看來,已經是大生意了。

陳川瞭解了一下,一斤黃豆能出兩斤多點老豆腐,四到五斤嫩豆腐。

他們一家人剛開始也是做豆腐自己賣,後來他們小女兒出了個主意。

幫其他同行做豆腐,同行把材料送過來,他們幫忙做好,不收錢,只要豆腐渣。

豆腐渣做成豆渣餅是能賣錢的,現在有人買來吃。

後來因為成了規模,成本就降下來了,又有豆腐渣賣。

做了一年多,也不收別人材料了,直接搞批發。

因為是做豆腐,勉強避開了“批發”這一條紅線,不準批發這一條紅線,主要針對工業品,農產品和農副產品管得其實沒那麼嚴。

後來很多賣豆腐的商販拿黃豆、大米來換,居然又發展出一條批發大米的路子。

鍾家如今的生意也算多元化。

瞭解完的時候,已經到了中午,鍾家人硬要留三人吃飯。

陳川是不想留下來的,鍾家人太熱情,最終沒能推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