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忙碌,陳川看著收錢的木盒子裡滿滿一堆錢,卻有種心身疲憊的感覺。
今天著實有點糟糕,第一次開店,手忙腳亂,幾乎所有一切都超出了自己的預料。
還好人手備得足夠多,就算出了許多意外狀況,也算忙得過來。
店鋪關門後,趙紅梅數著錢,滿臉笑容:“今天賣的不少,前幾天的存貨都賣了.”
陳祥海臉上也帶著笑容,對今天的銷量還頗為滿意。
陳川卻說道:“今天不管賣了多少,都沒有什麼錢賺的.”
“你這孩子,開門紅嘛,第一天只要人氣旺,以後肯定有錢賺的.”
趙紅梅覺得第一天人氣最重要。
倒不是有什麼科學依據,主要還是當地的風俗。
今天的生意確實不錯,估計幾百塊錢還是賣了的。
陳川越想越覺得鬱悶,在他看來,今天這次開業,絕對是失敗的。
要不是年代好,現在的東西只要拿出來,基本都比較好賣,這次鐵定要虧。
還有就是照搬未來的營銷手段,不做絲毫改良,簡直就是災難。
趙紅梅將錢清點出來了,今天的銷售額有三百多。
如果按照正常利潤,今天至少有一百七八十的利潤。
因為各種送,導致利潤幾乎被送完了。
搞這一堆活動也是陳川最後悔的。
不過回頭想想,不這樣做一次,自己也不會漲這記性。
“好了,算出來了,今天的利潤有四十五塊錢,所有成本都已經去了,包括人工、房租.”
趙紅梅興奮的宣佈,這個收入已經非常不錯了,至少超出了她的預料。
更重要的是,今天送了很多餅出去,還是利潤最高的酒糟發餅。
陳祥海滿意的點頭:“還不錯!”
陳林也頗為高興:“今天活動做得厲害,以後不做活動了,一天穩定五十利潤應該是沒問題的.”
一家人除了陳川,其他人都非常滿意。
趙紅梅說道:“回去了,中午我去買了肉,咱們今晚吃點好的.”
次日,陳川早早來了店裡,對於他來說,今天才是真正開始經營這個店鋪。
“老闆,你們這就是新開的餅店嗎?”
剛開門就有一個婦女拿著宣傳單來了。
陳川笑著點頭:“對,就是我們.”
“這個送餅是真的嗎?”
婦女似乎知道日期過了,趕忙說道:“我昨天下班後來看過,你們關門了,今天我一大早又趕緊來.”
陳川沒有把活動搞三天或七天,就是他提前考慮到,自己第一次搞活動,怕出簍子,所以只做了一天,看看效果。
反正馬上就要過年,真想搞活動,過年的時候又可以搞。
陳川接過單子:“大姐,過期了.”
“不過您能一大早來光顧我們生意,我就破例一回,當做個開門生意.”
“活動我給你解釋一下,這單子上所有的活動,我都給您算上.”
“該送的送,該少的少.”
“但您不能跟別人說,這個活動我們是虧本的,昨天幾乎是半賣半送.”
“別人要是來了,我可不會承認我給您享受了這活動優惠,到時您可得跟別人解釋.”
婦女一聽給自己單獨優惠,頓時滿臉笑容點頭:“行,老闆你肯定生意興隆.”
陳川笑笑:“借您吉言,您來看一下,要買點什麼餅.”
“我們這目前只有五種,三種香酥類的餅,一種酒糟發餅,還有一種像月餅一樣的.”
婦女看了一下:“發餅給我兩斤,這種上面有芝麻的也給我兩斤,算下多少錢.”
目前所有餅乾都是七毛到一塊,不比肉便宜。
陳川給稱好,算了一下:“一共三塊四毛錢,給你算了優惠以後,兩塊六毛錢.”
“再送您一塊發餅.”
“抽獎的話,今天也沒有了,我給您算個三等獎,再送您一斤餅乾.”
婦女一聽,這又減又送,比副食店用糕點票還便宜了很多,臉上笑得跟花似的:“好,兩塊六毛錢,送我地餅我能選嗎?”
“只能從這兩種裡面選.”
陳川指了指兩款最便宜的。
“那我要這個.”
婦女說著數了兩塊六給陳川:“老闆,給,錢!”
陳川收了錢,又給婦女稱了一斤餅,把人送走後,細細算了一下,這一單就算又送又減,自己還有得賺,只是賺得已經不多了。
要是沒有活動,剛才那一單,就算去了人工、材料和房租,自己至少還能賺兩塊出頭。
今天的生意沒昨天好了,半天也不來一個人。
原因也不難猜,昨天賣了那麼多,很多原本有能力買餅的人,最近今天都不會再買。
還有就是,昨天活動那麼便宜,幾乎不會有人今天來買。
開業第二天的生意很慘淡,一共只賣了三十多塊錢,利潤有十七八塊。
第二天,生意繼續慘淡,陳川守在店裡無聊的看著書:“老闆,賣餅嗎?”
一個稚嫩的聲音傳來。
陳川抬眼一看,是個七八歲的小孩。
“小朋友,賣呀!你要買什麼餅?”
陳川放下書,笑著問道。
小孩拿出五分錢,遞給陳川:“我要這個.”
小孩指了指發餅。
陳川愣了一下,他是按斤賣的,發餅賣八毛錢一斤,一兩就是八分。
這五分錢,一兩還不到。
陳川拿起一個發餅稱了一下,還差一點點一兩,也就是八分錢。
乾脆將餅遞給小孩:“小朋友,給,一個餅五分錢.”
“謝謝老闆.”
小孩接過餅,興奮的跳著離開。
看著小孩離開的背影,陳川去後面的烤房把的趙正海叫了出來:“老趙,這些餅的大小全部改一下,酒糟發餅和這種烤餅,全部做小一點,統一重量,一個大概價值五分錢的重量.”
“這三種餅乾,另外再增加一種規格,全部做成小餅乾,指頭大小就行.”
“再弄點模具出來,做成小動物、小星星的樣子.”
陳川現在對趙正海還是很滿意的。
說實話,趙正海不是那種特別有天賦的管理者,但他是一個很聽話的人,陳川讓他做什麼,他就老老實實做。
更重要的是,趙正海能管住他自己,從不會有二心。
“老闆,這個模具怎麼做?”
趙正海剛學會做餅沒幾天,雖然做新模具聽著簡單,但他有點怕擔責。
陳川看著趙正海說道:“老趙,我把事交給你做,中間肯定會遇到問題和困難,你要自己判斷這問題大小.”
“小問題你可以自己拿主意,大問題你可以來問我.”
“還有就是,做事的時候,做錯了一點沒事,就算我去做,也有可能會出錯,我不會怪你.”
“但你不能一直出錯.”
“模具的話,你自己先琢磨著先做一個試試,浪費一點材料沒有關係.”
有了陳川這話,趙正海頓時放心下來:“明白了.”
“去忙你吧!”
陳川心裡卻又察覺到了一個問題。
自己跟趙正海說,小問題他解決,大問題來找自己。
那什麼事大問題,什麼是小問題?這根本就是一個沒有標準的事,同樣一件事,這個老闆覺得是小問題,另外一個老闆覺得是大問題。
這種情況打工的人經常會遇到。
做生意和管理是一件非常靈活的事,很難有一個標準,把所有問題都囊括進去。
陳川很想問問那些管著幾萬人公司的人,他們是怎麼衡量這個問題大小的,怎麼才能讓下面的人知道自己的標準。
陳川沒有做過老闆,沒有這樣的管理經驗,現在也只能自己一個人琢磨。
去找一個很厲害的人來幫自己管?這又是扯淡!四十年後那些厲害的管理層,現在說不定還窩在灶前生火,根本不懂什麼叫管理,也不會管理,讓他們畫個後來常見的管理架構圖都畫不出來。
讓他們去做四十年後的工作,他們也做不了,因為他們沒了中間這四十年的經驗、見識、知識和教訓。
人是慢慢成長的,不是一步登天。
這是陳川第一次認真去想管理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