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一章 徐庶來投

雁門關雖然是邊關,但是在沒有戰爭的時候,城內還是非常繁華的。

因為劉善的到來,太守郭縕明顯加強了守備,除了日常負責維護關卡計程車兵外,在城門外還加了一隊士兵,負責警戒和放哨。

而劉善也在四個城門處,都安排了兩名會寫字的軍士,負責看護招人告示。

城門內有一塊專門用作貼告示的木欄。上面有一塊最新貼上去的告示,內容基本就是北海王劉善獨領一軍之類的內容。最邊上,劉善特意讓蹇碩加上了之前說的: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這兩名軍士在此,不僅要負責看護告示,免得被人無故破壞,還肩負著及時稟告的責任。古人都重視禮節,萬一城門處的普通士卒因為態度不好,或者不夠積極,而讓自己損失掉一員人才,那是劉善不能夠接受的。

這天早晨,有一個身材消瘦的青年,風塵僕僕的進入雁門,並沒有找客棧住宿,進城後就站在告示欄前,久久不曾離去。

看了足足有一刻鐘之後,嘴中開始叨叨: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北海王年僅十三歲,就有如此大才。真是漢室有幸。某此行,真的來對了。

叨叨半天,便不在猶豫,伸手揭了告示,走向一旁的衛兵。

“快看,有人揭榜了。”有好事之人立刻哄吵了起來。城門處本就是人來人往的地方,一時間圍了好多人過來。

“將軍,某不才,願意響應北海王的招募,請將軍傳告。”消瘦青年稍一拱手對城門處的守衛領隊說道。

守衛猛的一愣,明顯是還沒有遇到過揭榜的人。但還是很快就反應過來,回應道:“在下只是軍中小隊長,不敢稱將軍。”

頓了一下,又說道:“終於有人揭榜了,殿下已經盼望了很久。實不相瞞,我也是響應殿下提議的軍中大比武,雖然戰力一般,可是因為曾在私塾讀過幾年書,會寫幾個字而被殿下提攜,現在命為招募接待小隊長。先生稍等,我這就安排人前去稟報。”說著,便招手讓另一名軍士去報信,軍士不敢耽擱,連忙一路小跑趕去給劉善彙報。

城門處依舊熱鬧,這個年代的人沒有什麼太多的娛樂專案,雁門郡又地處邊關,民風彪悍,所以大家也都不怕生,紛紛上前跟青年交談。

“後生,你是文臣還是武將啊?”一個老漢笑著臉問道。

青年微微一笑,說道:“殿下需要什麼,某便可以做什麼。”

青年這話一出,圍著的人們紛紛開始議論。

“這麼厲害?後生可畏啊!”

“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別是個說大話的。”

“你看他瘦的,怎麼可能是領兵打仗的將軍,肯定是個讀過書的先生。”

“這可不好說,老人講過,一般精瘦的都是力大無窮的人。”

“不知道北海王這個招募到底是怎麼回事。會不會跟皇上的賣官一樣。”

“咦,這話可不敢說,你也不怕殺頭。”

青年看人群中議論紛紛,也不去插話討論,向旁邊的校尉供拱手,問道:“敢問閣下,剛才所說殿下提議軍中比武,是何意?”

軍士連忙拱手還禮:“在下姓張名立,原本是蹇碩將軍從西苑中選出的殿下親兵。之前我軍行到太原之時,與在下同為親兵的張遼替殿下查漏補缺,殿下破格升張遼為帳前校尉,而後在軍中提議要進行一次大比武,但凡武藝高超的,都立刻登記在冊,破格提拔。而且不僅僅以武藝論高低,無論是能工巧匠,還是能說會道,都可以向上官舉薦自己,經過審查後,就會根據能力大小來做安排。在下就是識得幾個字,又面容乾淨,被殿下欽點為招募接待小隊長。實不相瞞,雁門城四座城門的招待使,都歸在下管轄。”張力頗為驕傲的說道。

青年略有震驚,拱手答謝,便立在一旁不再說話。

他對張立所言頗為好奇,更加好奇北海王的招募究竟是怎麼回事,會給自己這第一個揭榜的人什麼待遇。既然已經有軍士去彙報,想必也是一時半刻的事情。他是知道皇榜的訊息後,沒做太多考慮就毅然北上的人。所以他也很期待,期待自己的選擇究竟會是個什麼樣的一個結果。但願這個皇子,是跟自己判斷的沒有出入。

可是等了好久,也不見那名士兵回來。青年看這日頭,已經過了一刻鐘,足夠一個人跑著從城東到城西。卻還不見北海王派人前來。青年略有失望,準備告辭離去。

“先生為何揭榜?”旁邊有一個穿著有些凌亂的少年微笑著問道。

青年略微一愣,心中自有計較,輕輕一笑回答道:“國有難,有志者必將奮起。皇子舞勺之年便領兵北上,為國分憂,某不才,也已經二十有餘,又怎敢貪一時之舒愉。這些年某四處求學,也算是習得一身本領。就是不知北海王,會不會給某施展的平臺。”

劉善看這眼前著青年,葛巾布袍,腰胯長劍,眼窩深邃,炯炯有神。一時卻也猜不到他的身份。微微一笑:“既然有一身本領,那請問先生,如何看待北海王?”

“恕某直言,如今天下亂勢已起,黃巾之亂雖已經被剿滅,但是他們已經觸及了我大漢的根本。在這種時候,當有人能夠振臂高呼,重振朝綱。某在學習之餘,常思考自己若處在要位,能否解局。”

“先生有想到破局之策嘛?”劉善笑著問道。

青年略有慚愧的說到:“未曾想到最完美的方案。朝廷各方勢力盤錯,以某的能力,也需要數十年才能夠做到一些事情。然而時局瞬息萬變,數十年,還是太久了。哎。”

嘆息後,青年又接著說道:“可是北海王的舉動,卻讓某眼前一亮,瞬間想到了另一個可能。”

劉善很感興趣的問道:“願聞其詳。”

青年上下打量了一下劉善,頗為興奮的說道:“既然在內無法下手,索性跳出中原,經略邊關,甚至是草原。打造一支精兵,在中原形勢動盪之時,領兵迴轉,振臂高呼,一統朝政。亂世以重拳撫人心。若北海王能夠解決人口,經濟,資源的問題,那何愁不會由北而南一振朝綱呢?”

“是啊,是啊。”

“先生大才啊,難怪敢揭榜。”

“我就說北海王雄武,王二還跟我抬槓。”

“你可別敗壞我,我是說北海王年幼,力不能及。”

周圍的百姓都紛紛議論起來。

劉善聽後,問道:“如此見識,定非常人。敢問先生姓名。”

“不敢當公子謬讚,某姓徐,原名福,後因瑣碎之事,改名為庶。字元直。”

徐庶,居然是徐庶。劉善心中樂開了花,連忙拱手說道:“先生,既然願意揭榜,那就請助善一臂之力。如今漢室衰微,本王雖領軍北上,但急於成軍,現在手下缺兵少將,正是需要先生這樣的人毛遂自薦,助本王撥雲見日。今日本王正在堂中議事,一時著裝凌亂,前來見先生失了禮數,誤了時間,望先生見諒。”

說著,劉善深深的彎腰向青年鞠了一躬。

“北海王親來?”

“這真是,真是。。。。。。”

“北海王真是賢主啊,居然親自來接,果然不愧是,不愧是。。。。。”

“你們都不會說話,就不要學著人家文鄒鄒的。北海王大才,真是大才。王二,你看,我就說北海王大才。王二,王二?”

“對對對,大才,賢主,明主。你別喊了,王二早跑了。”

“我們要把北海王的賢明傳出去,讓更多的人來幫北海王。”

人群中又開始議論紛紛。劉善聽後,心中吐槽道:難怪曹操要光著腳迎接許攸,難怪許攸這麼罵他,他都不殺許攸,這真是人言可畏啊。自己這誤打誤撞的,居然還有意外收穫,相信在百姓中能有一個好口碑,一定會讓更多人願意來投奔自己。

“跪拜北海王啊,這可是皇子。快跪。”人群中不知那個馬屁精喊了一句,身邊的百姓開始嘩啦啦全跪拜了下去。

青年明顯早已經猜出了劉善的身份,安然接受了劉善的鞠躬。待劉善鞠躬禮成之後,才連忙雙手托起劉善:“殿下折煞庶。”

扶起來劉善之後,青年整理了一下衣服,畢恭畢敬的向劉善行李:“殿下賢明,承蒙殿下不棄,庶願意自此追隨殿下,鞍前馬後。”

劉善的喜悅難以言表,連忙拉起青年:“善得先生相助,如添雙翼。先生,此處不是論事的地方,咱們這可是擾民了。且隨本王回府邸議事。”

這時,蹇碩才領著馬車來到城門處。“殿下,殿下莫急,這成何體統,有人揭榜,自應由人宣進行轅覲見,怎可獨自前來。”蹇碩一骨碌翻下馬背,連忙到劉善跟前說道。

“殿下是獨身前來?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此地乃邊關,殿下怎可如此。”徐庶急忙說道。

“勿憂,這不是青龍跟著本王呢。更何況此地皆為漢民,我作為漢室皇子,又怎會有危險?放心吧。該害怕的是那些吸食民脂民膏的人,本王渾然不懼。”劉善擺擺手說道。

徐庶這才看到劉善背後,有一精壯青年,本應非常顯眼的他,卻安靜的站在劉善身後不遠處,讓人忽略了他的存在。

“真是一員虎將!”徐庶心中喃喃道。

劉善向四周圍著的百姓說道:“諸位叔伯,快快免禮,善年幼,怎敢受大家如此大禮。“劉善安慰了徐庶、蹇碩之後,又連忙對圍了一圈的百姓說道:“快快請起。在此還要拜託各位,本王求賢若渴,若再有能人,還望諸位不吝舉薦。本王在此有禮了。”說著,向圍著的百姓鞠了一躬。然後拉著徐庶說道:“走,隨本王上車,你來的正好,本王目前遇到一個大難題,與你共同商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