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林夕準時來到診所。她特意提前了半小時,想要觀察那位出現失憶症狀的病人是否會再來。
候診區空蕩蕩的,只有李護士在前臺整理檔案。林夕走過去,假裝幫忙整理昨天那些彩虹色標記的病歷。
\"李護士,昨天那位從5號診室出來的病人,他今天還會來嗎?\"
\"哪位病人?\"李護士翻看預約記錄,\"5號診室昨天下午只接診了三位病人。\"
林夕心裡一動:\"是一位中年男性,大概五十歲左右,穿著灰色西裝。\"
\"讓我查查。\"李護士在電腦上輸入了幾個關鍵詞,\"抱歉,沒有找到符合描述的記錄。\"
這就奇怪了。林夕清楚地記得那個人的樣子,他確實是從5號診室出來的。難道......這也是一個\"不存在\"的病人?
正想著,張主任走了過來:\"林小姐,今天先跟著王醫生學習。他在3號診室。\"
林夕點點頭,但沒有立即離開。她注意到李護士的電腦螢幕上顯示著一個奇怪的表格,橫軸是診室號,縱軸似乎是時間,但格子裡填的都是顏色程式碼。
\"這是什麼表格?\"她隨口問道。
\"預約系統。\"李護士切換到另一個介面,\"每個格子代表一個診療時段。\"
林夕若有所思。彩虹色的病歷,彩色編碼的預約系統,這些顏色一定有特殊含義。
來到3號診室,王醫生正在翻看病歷。他是個六十多歲的老醫生,在心理學界很有名氣。
\"你來得正好。\"王醫生說,\"今天上午有個特殊病例,正好可以讓你學習。\"
沒過多久,第一位病人到了。是個年輕女孩,看起來二十出頭,穿著校服,應該是大學生。
\"我......我總是記不住事情。\"女孩低著頭說,\"特別是在圖書館看書的時候,明明坐了一下午,卻想不起來看了什麼。\"
\"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王醫生問。
\"大概一個月前吧。最奇怪的是,我發現筆記本上有很多不是我寫的筆記。字跡很像我的,但我完全沒有寫過的印象。\"
林夕在一旁仔細觀察。女孩的表情、語氣都很真實,不像是在編故事。而且這個症狀,和昨天那位病人有些相似。
\"你平時最常去圖書館的哪個位置?\"林夕突然問道。
\"心理學分割槽,靠窗的位置。那裡光線好。\"
王醫生看了林夕一眼,繼續問診:\"除了在圖書館,其他地方有類似情況嗎?\"
\"沒有。只有在圖書館。而且......\"女孩猶豫了一下,\"我發現我的借書記錄很奇怪。系統顯示我借了很多專業書籍,但我根本不記得看過。\"
診療結束後,王醫生開了一張預約單:\"下週同一時間,還是來3號診室。\"
送走病人,林夕問道:\"王醫生,為什麼一定要約在3號診室?按照規則,診室不是應該按順序使用嗎?\"
\"這個病人需要特殊照顧。\"王醫生說,\"每個診室的佈置和採光都不一樣,對病人的情緒會有影響。\"
這個解釋聽起來很專業,但林夕總覺得哪裡不對。她記得規則裡說\"診室編號必須按順序使用\",難道這條規則還有例外?
上午的門診結束後,林夕趁著午休時間,來到圖書館。她想看看那個女孩說的位置有什麼特別之處。
心理學分割槽在圖書館的西南角,靠窗的位置確實採光很好。林夕在書架間轉了轉,突然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這裡的書架編號也是跳過了4。
1區是基礎理論,2區是臨床醫學,3區是心理治療,然後直接跳到5區的心理測量。
\"這也是忌諱數字4?\"林夕自言自語。她想起診所裡消失的4號診室,總覺得這不是簡單的迷信問題。
回到診所,林夕注意到候診區的座位安排也有變化。原本是間隔而坐,現在病人們卻坐得很近。她正想提醒,卻見李護士走過去調整了座位。
\"對不起各位,請保持間隔就座。這是為了保護隱私。\"
林夕看了看手錶,剛好是下午兩點。診所的規則似乎會在特定時間點發生變化。她決定記錄下來:
- 上午:病人必須間隔而坐
- 下午:座位規則依然有效
- 診室:必須按順序使用,但特殊病人有例外
- 病歷:使用彩虹色標記,可能與預約系統相關
- 時間:每次診療不超過50分鐘
突然,她想到一個問題:如果診室必須按順序使用,那跳過4號診室豈不是違反了規則?除非......4號診室其實是存在的,只是被隱藏起來了。
就在這時,她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是昨天那位從5號診室出來的病人,他又來了。但這次,他徑直走向了11號診室。
\"等等!\"林夕想追上去,卻被李護士攔住了。
\"林小姐,張主任找你。\"
等林夕應付完張主任的工作安排,再去找那個病人時,11號診室已經空了。她檢視診室的電子顯示屏,上面顯示最近一次診療是在兩小時前。
\"不可能!\"林夕確定自已剛才明明看到那個人進去。
她開啟診室門,房間裡空無一人,只有一張病歷表掉在地上。林夕撿起來一看,是一張空白的表格,只在右上角用紅色標記了一個數字:317。
這個號碼......不就是昨天那個\"不存在\"的病人編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