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86 行動開始

陸峰當初聽文學明說評選院士說的很輕鬆,但事實上,國家科學院院士的評選是一項嚴謹而細緻的過程,它涉及到多個環節和多方面的考量。具體流程分為五步。

一、提名和推薦評選國家科學院院士的第一步是提名和推薦。具有院士資格或同等學術水平的專家可向國家科學院推薦候選人。推薦人需填寫推薦表格,提供詳細的候選人資料,並對其學術水平、科研成果、貢獻等進行客觀評價。推薦表格需經過嚴格的審查和核實,以確保推薦人的資格和推薦的公正性。文學明 給陸峰安排了五個推薦人,都是國家科學院的資深科學家,但為了避嫌,文學明自己不是推薦人。

二、資格審查在提名和推薦的基礎上,將進行資格審查。審查委員會將根據學科分類和標準,對候選人的學術水平、科研成果、貢獻等進行評估,並確定其是否具備評選院士的資格。審查過程將注重候選人的創新性、學術貢獻和影響力,並確保候選人的學術道德和科研誠信。這一步審查相對簡單,畢竟陸峰的研究成績擺在那裡。

三、初評和複評透過資格審查的候選人將進入初評和複評階段。初評階段將由各學部進行,評選出本學部的初步候選人。複評階段將由學科評審組進行,評選出本學科的正式候選人。評選過程中將採用多輪評審、迴避制度等措施,確保評選的公正性和客觀性。

四、評審委員會評審經過初評和複評的候選人將進入評審委員會評審階段。評審委員會將由各領域的院士組成,負責對候選人進行全面評估。評審過程將注重候選人的學術貢獻、科研成果的創新性和實用性,以及其在學術界和社會上的影響力。評審結果將經過充分討論和表決,最終確定當選院士名單。

五、公示和公佈當選院士名單將在一定範圍內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公示期間,任何單位或個人均可對當選院士進行質疑或舉報。經過公示和核實後,最終結果將由國家科學院公佈。

總之,評選國家院士的流程是一個嚴謹而細緻的過程,旨在確保評選結果的公正性和客觀性。也正是因為這種原因,導致評選的流程時間,長達兩個月。

當2033年新年的鐘聲敲響後,國家科學院也正式發出公佈。

陸峰被正式評選為國家科學院機械及核能雙料院士。

訊息一出,媒體爭相報道,舉國譁然。

雙院士,這個代表著夏國學術最高成就的名詞,子夏國建國以來,總共出現過73位,而現有且還活著的雙院士,僅僅只有12人。

但這12人,全部都是年過花甲的老一輩科學家,而陸峰,今年才剛剛30歲,就拿到了學術界最高的榮譽。

但是,沒人會覺得陸峰的雙院士榮譽有水分,反而覺得實至名歸,是他早就應該得到的。

以一己之力帶動全球機甲重工行業,又以一己之力研發出核聚變技術,就這兩個,單獨拎一個出來,別人一輩子都做不到,何況是兩項劃時代的發明。

甚至有人還覺得雙院士少了,陸峰至少得是三院士,因為陸峰在神經學方面的造詣,也無人可及,就拿虛擬遊戲來說,這概念喊了多少年了,只有陸峰才能將其變成了現實。

所以,當初次國家科學院在小範圍內公佈名單,接受社會監督的時候,就收到了大量的舉報信。

但舉報信的內容,不是舉報陸峰,而是舉報評審委員會不夠公正,認為陸峰應該被評選為三院士,而不是雙院士。

這一現象,把評審委員會的人搞得哭笑不得。

雙院士已經極限了,三院士不是瞎鬧嗎?

最終,這些舉報信被婉拒,陸峰只被評選了雙院士。

...........

“恭喜!陸峰,你現在已經是雙院士了,以後招人,就方便多了。”

“文院長,謝謝!”

對於這次評選,文學明其中出力不少,不然,短短兩個月就想拿到雙院士學位,根本不可能。

“我也沒做什麼,都是應該的,對了,陸峰,你那個神經模擬技術能不能授權給國家科學院?”

文學明的話讓陸峰有點迷糊,神經模擬技術?那是啥?等等,好像有點印象,不是系統獎勵的神經模擬學技術吧。

“文院長,你們想把神經模擬技術用到機甲上?”

文學明搖搖頭,“我是準備用於試驗上,在虛擬世界建造一個和現實世界類同的環境,方便做一些相對比較危險的試驗。”

文學明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用虛擬世界的試驗所,給新人練手。至於真正的創新試驗,肯定不能在虛擬世界進行的,因為虛擬世界的規則畢竟不可能和現實世界一模一樣,得出的試驗結果,沒有參考意義。

至於新手試驗的試驗結果和引數,完全可以預先在虛擬世界中設定好相應的程式。

“神經模擬技術還能這麼用?”陸峰有點傻眼,文學明的想法瞬間開拓了他的思路。

陸峰的反應,倒是讓文學明看不懂了。

“天海集團下面的虛擬遊戲公司,不就是這樣操作的嗎,我只是依葫蘆畫瓢而已。”

天海集團?

一提到這個,陸峰發現自己好像忘了一件大事情,當初答應林海找文學明要幾臺機甲訂單的,結果這兩個月來,天天寫材料,寫申請,把這事忘得一乾二淨了。

不對啊,對於老丈人的性子,陸峰可謂是一清二楚,自己能忘,林海怎麼可能忘,兩個月居然沒有打電話催促。

難道就是因為這個虛擬遊戲?

“文院長,版權的事情,我老丈人做主,你是知道的!”

“行,那我找林海!”

和文學明分開後,陸峰當即給林海打去電話。

“爸,虛擬遊戲是怎麼回事?”

“額,你知道了?”

“難道我不應該知道?”

“那倒不是。”

隨後,林海將虛擬遊戲出現的原因,大概講述一遍。

陸峰一邊是聽得一愣一愣的,他沒想到,短短兩個月,林海居然搞出了這麼大動作。

“我們的頭盔,現在國外預定了4000萬個,有點供不應求,而且,居然還有國人倒賣給外國人的情況,我得想想辦法遏制,另外,我馬上要和歐洲幾個大公司談代理合作,不多說了。”

直到林海掛了電話,陸峰還感覺身在夢裡。

他真沒想到,被自己當初定義為雞肋的技術,居然被林海開發出了這麼大的潛力。

不得不說,自己這老丈人,腦袋是轉的真快。

................

隨著遊戲頭盔火爆全球,天海集團狂賺5000億美刀的同時,深水機甲的建造,也來到了最後試駕階段。

2033年3月,各國的深水機甲全部建造成功。

夏國的【黑色禁衛】、北極熊的【海王波塞冬】,霓虹國的【夕陽武士】,米國的【深海角鬥士】紛紛亮相,而且,澳國的【祝福騎士】,也在三月底,卡在時間點上,完成了建造。

深水機甲建造完成,接下來就是緊急駕駛訓練,因為四月份,就是泛太平洋聯合組織定下的行動時間。

短短不到一個月,想要熟練的掌握深水機甲操作,是不可能的。

但是,泛太平洋聯合組織卻不得不這麼做,因為多國科學家已經做出預測,第二次的獸潮,很可能在33年的上半年發生。

上一次獸潮是2031年7月25日,出現的怪獸有九頭,現在已經過去近兩年了,獸潮很可能出現,而且這是大機率事件。

而且,這一次的獸潮,可能比上一次獸潮出現的怪獸數量更多,而且怪獸的數量更強。

在之前,霓虹國的田中博士,將現有的怪獸劃分成為兩個等級,而且他劃分的依據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2030年以前的怪獸,是第一量級,從【怒牛】開始,怪獸進化到第二量級。

第一次獸潮中,真正的第二量級怪獸,只有出現在香江的三頭,其他六頭,都屬於第一量級。

第二次獸潮,很可能全部是第二量級怪獸,而且,還可能出現第三量級的怪獸。

至於第三量級的怪獸具體有什麼樣的體現,是比第二量級的怪獸更高,更大嗎?

田中博士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第三量級的怪獸,更高更大是一定的,因為現有的怪獸,還有成長空間,其身體體質密度,並沒有達到怪獸的極限。

但是除了更高更大之外,第三量級的怪獸,不但身體更適合戰鬥,很可能擁有一定的戰鬥意識。

具體解釋就是,怪獸會將自己身體的優勢很好的在戰鬥中發揮出來,而不是像之前的怪獸一樣,只會使用蠻力胡亂戰鬥,毫無章法。

田中博士不但預測了第三量級的怪獸,甚至還預測了第四量級怪獸。

他認為,第四量級的怪獸,其體型不會繼續進化,但是第四量級的怪獸,不但能使用物理攻擊,還可能使用其他攻擊方式,比如化學攻擊,噴強酸等等。

不得不說,田中博士的預測很大膽,同時也給泛太平洋聯合組織提了醒。

現在不摸清怪獸老巢的情況,將來只會越來越被動。

雖然現在第二量級的怪獸,已經不入人類的法眼,但第三量級,第四量級,甚至將來的第五量級呢?

外星人在根據他們採集的人類情報在改造怪獸,但是人類目前對外星人卻一無所知,只能捱打,這是很被動的。早點摸清情況,就能早點做出應對策略。

雖然駕駛員真正熟悉深水機甲的時間很短,但是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他們已經做好了各種理論上的準備,現在只剩下實際操作,所以並不是十分困難。

而且,各國在挑選深水機甲駕駛員的時候,雖然沒將他們最好的駕駛員選上去,但能選出來的駕駛員,本身的駕駛水平也不差。

其中,夏國的駕駛員最終選擇的是王學兵,現在的神經強度1055.

米國駕駛員,史密斯兄弟,兩人的神經強度分別是765和767,神經連線穩定程度63%。

北極熊選出的駕駛員,是安德烈父子,神經強度分別是736和740,神經連線穩定程度61%。

霓虹國選出的是千代谷和男兩兄弟,神經強度都為730,穩定程度62%。

澳國的駕駛員,是奧利佛夫婦,神經強度680和690,穩定程度49%。

澳國的人口太少,能駕駛模擬系統機甲的只有一組駕駛員,總不可能把唯一的兩個駕駛員搭進去,所以,【祝福騎士】選用的是數控系統,奧利佛夫妻才成為了機甲駕駛員。

這些駕駛員,放到全世界範圍來看,都屬於中上檔次的,雖然不是頂尖的一批人,但也沒差太多。

因為各個分部的負責人都不傻,深海行動的任務,太危險了,基本上是九死一生,把精英搭進去也就罷了,總不能把頭名也搭進去。

就在泛太平洋聯合組織為計劃做準備的時候,2033年的三月,原本是怪獸入侵的日子,但是,怪獸沒有如期到來。

這一幕,讓人很熟悉,也更讓人相信,這是第二次獸潮出現的前兆。

於是,行動的準備工作,更加緊鑼密鼓的進行。

2033年4月22日,各分部行動開始。

早上8點整,曙光基地,隨著楊國睿一聲令下,航母艦隊包括護衛艦、驅逐艦和巡洋艦等十三艘艦船開道,朱雀號馱著【黑色禁衛】,浩浩蕩蕩駛向湯加海溝方向。

與此同時,北極熊、霓虹國和米國的艦隊,馱著他們各自的深水機甲,駛向湯加區域。

2033年4月29日,各國艦隊齊聚湯加海溝上方,五十多艘大型戰艦遊弋在這一片海域。

當艦隊到達指定位置後,技術人員開始了啟動機甲的準備工作。

因為距離太遠,超遠端航行,駕駛員不可能保持駕駛狀態航行幾天幾夜,所以,深水機甲在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各個分部都帶有臨時啟動機甲的裝置。

當一切準備就緒,在最後的一刻,作為泛太平洋聯合組織總部負責人的斯科特,發表了激動人心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