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大典的餘韻尚未消散,凌雪薇便馬不停蹄地著手推行女官制度。這一日,她在御書房召集了慕容軒、蘇瑾言以及幾位朝中重臣,商討女官選拔的具體事宜。
凌雪薇坐於書桌之後,神色堅定地開口道:“諸位愛卿,朕欲建立女官制度,旨在打破朝堂之上男子獨大的局面,讓女子也能有機會施展才華,為國家效力。朕深知此舉不易,但為了實現男女平等的治國理念,勢在必行。不知諸位對此有何見解?”
一位老臣面露難色,拱手說道:“陛下,臣並非反對女官制度,只是這自古以來,從未有過女子為官的先例。況且,女子在諸多方面或有不便,若貿然推行,恐會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滿,甚至可能擾亂朝綱啊。”
慕容軒微微皺眉,反駁道:“大人此言差矣。陛下登基,本就是開天闢地之舉,打破了諸多陳規舊俗。如今這天下,女子也有許多飽讀詩書、聰慧過人之輩,為何不能為官?只要選拔制度公正嚴明,量才而用,她們必能為朝廷貢獻力量,怎會擾亂朝綱?”
蘇瑾言也點頭贊同:“慕容公子所言甚是。陛下,臣以為可先從地方選拔女官做起,設立專門的女官學堂,培養女子的為政之能,再透過嚴格的考核,選拔出優秀者入朝為官。如此循序漸進,既能讓大臣們逐漸接受,也能確保女官的質量。”
凌雪薇聽著眾人的討論,微微點頭:“蘇先生的建議甚合朕意。就依此行事,先在各地張貼告示,廣招有志女子進入女官學堂學習。至於選拔標準,朕以為當以德才兼備為首要,不論出身貴賤,只要有真才實學,皆可入選。”
商議已定,女官選拔的籌備工作迅速展開。告示貼出後,各地女子紛紛響應,有大家閨秀,也有寒門女子,她們懷揣著對新生活的嚮往和為國家效力的決心,前往女官學堂報名。
在一座小城,一位名叫林瑤的女子看到告示後,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她自幼聰慧好學,卻因女子之身無法施展才華,如今女官制度的推行,讓她看到了希望。
“父親,女兒想去參加女官選拔。”林瑤對父親說道。
父親面露擔憂之色:“瑤兒,這女官之路艱難險阻,你一個女孩子,能行嗎?”
林瑤堅定地說:“父親,女兒不怕。陛下為我們女子開闢了這條道路,女兒定要努力爭取,為家族爭光,也為天下女子爭一口氣。”
父親見她心意已決,便點頭同意:“好吧,瑤兒,你若去了,便要好好學習,莫要辜負陛下的期望。”
女官學堂開學之日,凌雪薇親自前往視察。學堂內,女子們身著統一的服飾,面容堅毅而充滿朝氣。她們認真聆聽著夫子的教導,學習著經史子集、治國理政之術。
凌雪薇看著眼前的景象,心中滿是欣慰:“這些女子都是我朝的希望之星,她們將為朝堂帶來新的活力與智慧。”
慕容軒在一旁說道:“陛下,待她們學成之後,必能成為您的得力助手,助您開創更加繁榮昌盛的國家。”
然而,女官制度的推行並非一帆風順。朝中一些保守的大臣仍然心存牴觸,他們暗中聯合起來,試圖阻止女官入朝為官。
一日,幾位大臣聯名上書,稱女官制度違背祖制,會給國家帶來災禍,請求凌雪薇廢除這一制度。
凌雪薇看罷奏章,冷笑一聲:“這些大臣,真是冥頑不靈。朕推行女官制度,是為了國家的長遠發展,他們卻只知因循守舊。”
慕容軒怒道:“陛下,這些人分明是嫉妒女官得到您的賞識,故意刁難。不能讓他們得逞!”
凌雪薇沉思片刻,說道:“慕容,朕決定召開一場朝堂辯論,讓他們在眾人面前說出自已的理由,朕也會據理力爭,讓他們心服口服。”
朝堂之上,氣氛緊張。支援女官制度的大臣與反對者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反對的大臣高聲說道:“陛下,女子天性柔弱,心思細膩,怎堪為官?朝堂之上,關乎國家大事,需有陽剛之氣、果斷之能,女子入朝,必使朝綱混亂!”
凌雪薇站起身來,目光如炬:“諸位愛卿,朕且問你們,是性別決定能力,還是才能決定能力?古往今來,不乏女子聰慧過人、見識不凡之例。朕所選拔的女官,皆是德才兼備之人,她們經過嚴格的訓練和考核,怎會不如男子?如今國家正值用人之際,朕廣納賢才,不論男女,只要能為國家效力,皆應給予機會。難道就因為她們是女子,便要被埋沒才華嗎?”
凌雪薇的一番話擲地有聲,讓一些大臣陷入了沉思。慕容軒也趁機說道:“陛下聖明!如今天下初定,百廢待興,女官們可以在教育、民生、文化等領域發揮獨特的優勢,為國家的發展添磚加瓦。我們不應被陳舊的觀念束縛,而應順應時代的潮流,支援女官制度。”
在凌雪薇和慕容軒的據理力爭下,越來越多的大臣開始轉變態度,支援女官制度。最終,女官們順利入朝為官,她們以自已的智慧和能力,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為國家的治理貢獻著力量,也為凌雪薇的女帝統治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成為了她實現男女平等理想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