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雪薇深陷謀反冤案,然其心智堅韌,未被困境嚇倒。於重重壓力之下,她與謀士蘇瑾言、愛將葉凜等一眾親信日夜謀劃,全力探尋真相,誓要洗清冤屈,還自身與追隨者一個公道。
在那略顯昏暗的書房之中,燭光搖曳,凌雪薇面色凝重,卻目光堅定:“瑾言,葉凜,如今局勢雖險,但我堅信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那偽造之證據,定有其破綻可尋,你們可有新的發現?”
蘇瑾言手撫長鬚,緩緩說道:“姑娘,我仔細研究了那些所謂的證據,其紙張乃是近年才出現的新制,墨跡亦有暈染不勻之處,顯是倉促偽造。且那證人言辭閃爍,前後矛盾,只要我們能在朝堂之上巧妙質問,定能讓其露出馬腳。”
葉凜則拳頭緊握,恨恨道:“小姐,我已派人暗中監視那些誣陷您的權貴,發現他們近日與一些神秘人物頻繁往來,似在謀劃下一步陰謀。我定不會讓他們得逞,必要時,我可率人將他們的陰謀提前扼殺。”
凌雪薇微微搖頭:“葉凜,不可魯莽行事。我們需以理服人,以法破局,方才能真正站穩腳跟。”
數日後,朝堂之上,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皇帝高坐龍椅,面色冷峻,下方群臣皆鴉雀無聲,唯有凌雪薇昂首挺胸,神色坦然。
“凌雪薇,你謀反之事證據確鑿,你還有何話可說?”一位誣陷她的權貴率先發難,眼神中滿是得意。
凌雪薇向前一步,恭敬行禮後,朗聲道:“陛下,臣有冤屈。那證據實乃偽造,臣懇請陛下容臣一一辯駁。”
說罷,她看向那所謂的證人,目光如炬:“你且說說,你是如何得知我謀反之事?又是在何處見到我囤積兵器糧草?”
證人眼神閃躲,支支吾吾道:“我……我是偶然路過一處莊園,見裡面有許多士兵和兵器,那莊園的主人便是你凌雪薇。”
凌雪薇冷笑一聲:“哦?那莊園位於何處?周圍有何標誌性景物?”
證人頓時語塞,額頭上冒出豆大的汗珠:“我……我記不清了,當時天色已晚。”
凌雪薇步步緊逼:“你連地點都記不清,又如何能確定那便是我的莊園?分明是在信口胡謅!”
皇帝微微皺眉,眼神中已有了一絲疑慮。
凌雪薇又轉向皇帝,呈上蘇瑾言找到的證據紙張與墨跡分析:“陛下,您看,這偽造證據所用紙張與墨跡皆有問題,此乃刻意陷害之鐵證。”
皇帝接過,仔細端詳,臉色愈發陰沉。
此時,另一位被買通的小官站出來,妄圖作偽證挽回局面:“陛下,凌雪薇確實謀反,我曾見她與外邦之人暗中勾結,意圖不軌。”
凌雪薇不慌不忙,問道:“你說我與外邦勾結,那外邦之人是何模樣?說的是何種語言?我們又在何處見面?”
小官被問得啞口無言,滿臉慌張。
凌雪薇乘勝追擊:“陛下,這些人皆是受了某些權貴指使,故意誣陷於臣。他們為了一已私利,擾亂朝綱,陷陛下於不仁不義之地,還請陛下明察!”
皇帝怒視那些誣陷之人:“你們好大的膽子!竟敢在朕的面前弄虛作假。”
那些權貴們見事情敗露,紛紛跪地求饒:“陛下,臣等知錯,是受了小人蠱惑,求陛下開恩。”
皇帝冷哼一聲:“朕定不會輕饒你們。凌雪薇,你既已證明清白,朕便還你公道。”
凌雪薇謝恩後,又道:“陛下,此次冤案,讓臣深感朝綱不振,民生不安。臣懇請陛下推行利民政策,輕徭薄賦,興修水利,讓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皇帝思索片刻,點頭道:“凌愛卿所言甚是。朕便命你負責此事,望你莫要辜負朕的期望。”
凌雪薇領命而去,她深知這是一個重新贏得民心的絕佳機會。她親自走訪各地,考察民生。
在一處貧困村莊,百姓們衣衫襤褸,面黃肌瘦。凌雪薇看到一位老者在田間辛苦勞作,卻收穫寥寥。
她走上前去,輕聲問道:“老伯伯,您這一年收成如何?”
老者嘆氣:“唉,賦稅太重,又逢乾旱,這收成連餬口都難啊。”
凌雪薇心中酸楚,安慰道:“老伯伯,您放心,朝廷很快便會有政策下來,會減輕你們的賦稅,還會興修水利,讓你們的日子好起來。”
隨後,凌雪薇組織人力物力,在各地興修水利工程。她親自監工,與百姓們同甘共苦。
“大家加把勁,這水利修好了,以後的莊稼就有保障了。”凌雪薇一邊搬著石塊,一邊鼓勵著百姓。
百姓們見她如此親民,紛紛幹勁十足。
在凌雪薇的努力下,水利工程順利完工,當年各地的莊稼便獲得了大豐收。百姓們對凌雪薇感恩戴德,她的名聲在民間再次遠揚。許多百姓自發為她立碑頌德,傳頌她的功績與仁慈。
凌雪薇的威望不僅在民間高漲,在朝堂之上,那些原本搖擺不定的大臣們也紛紛向她靠攏。她逐漸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為她日後實現更大的抱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她也明白,這一路的挑戰只會越來越多,但只要堅守初心,秉持正義,就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她前行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