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郎看著天空下起暴雨,發出陣陣咆哮。他很滿意,這三人就是殺死他弟弟的兇手。他才不管什麼大齊王的命令,他就是要報仇。更令他意外的是,這黑熊壯漢實在是個好對手,雖然掉了一條臂膀,但總算打了個痛快。
他聽見雨水澆在地上噼啪聲,還有水汽蒸騰的聲音。
水蒸氣?那是什麼鬼?是什麼東西這麼的燙?
他看見不遠處的半空中,正瀰漫著大團大團的水蒸氣,就像是有人在地上架起了一口正燒開水的大鍋。有古怪,他警惕地邁出前腿,打算慢慢靠近,看個清楚。
一陣嘆氣聲響起:“我是誰?這是哪裡?”一個巨人自言自語地緩緩走出水霧。
“你是誰?”黑郎冷冷地問道,他不明白這巨人是從哪裡出來的?這巨人兩隻臂膀都在,應該不是剛才那個被他咬掉臂膀的人。
“我是誰?我不知道。”那巨人沒有看黑郎,而是正不可思議地打量著自已的雙手。那巨人有兩米多高,光著頭,五官有些奇怪,就像是有人用刻刀草率地從臉上,割開了眼睛,割出了嘴巴,宛如新生兒一般,長得一團混沌。
“你從哪裡來?”黑郎才不管他是敵是友,已經暗暗弓起後腿,準備一撲將他咬死。
“我也不知道。”那巨人似乎有些痛苦的雙手抱頭。
我管你從哪來的,黑郎猛地出擊,張著血盆大口咬來。
那巨人猛地抬頭,睜開一雙橘黃色的大眼,雙手同時伸出,閃電般地抓住咬向他的巨嘴,任憑黑郎蹬踹著地面,卻掙脫不得。巨人盯著黑郎的血紅眼睛說道:“我什麼都不記得,唯獨沒忘要殺了你。”說完,他只輕鬆地一撕,黑郎的頭便從嘴開始分成了兩半。他隨手往地上一丟到,就像扔掉廢棄的布條。
巨人地打量著四周,看到還躺在地上的金石和塗莉,便大步走了過去。他俯下身子,將二人輕輕託在掌中,不知該如何是好。
這時,那黑、白、紅三匹駿馬靠了過來,它們似乎並不害怕,用脖子在巨人的腿上蹭了蹭。
巨人一低頭,才發現自已的腳,不是人的形狀,而是和三匹駿馬一樣的馬蹄形狀。他似乎想起什麼,扔下金石和塗莉,痛苦地捂住頭部,卻怎麼也發不出聲來了。
不一會,巨人也倒在地上,和金石、塗莉一起躺在大雨之中。只剩下那三匹駿馬,焦急地在原地轉圈,不斷髮出嘶鳴。
〜〜〜〜
都城皇宮,永寧宮----皇太后的寢宮。昭帝正在剝瓜子皮。
“皇兒,不用麻煩了,這種小事讓下人去做吧。”姜太后淡淡地說道。她雖經風霜,卻面板白皙。她眉毛稀疏,依稀可見曾經的修長。她身著華麗鳳袍,銀絲整齊地梳進鳳冠,耳帶一副五色翡翠耳環,輕輕搖曳,更添幾分雍容華貴。
“這瓜子裡常混有個別不新鮮的,兒臣不放心別人來做。”昭帝仔細地檢查著手裡的瓜子仁,和已經剝好的一把放在一起。
“你好容易來一趟永寧宮,就別費心了。我們母子好好說會話。”姜太后示意身旁的宮女,過去接昭帝手中的活計。
昭帝見狀,對著宮女擺手道:“誒,朕要親自做,你下去吧。母后有什麼話,儘管吩咐,不耽擱兒臣盡孝道。”
“這永寧宮飲食用度,一應俱全,你又天天往這送東西,我哪還有什麼吩咐。只是和你閒聊些家常罷了。”
“兒臣本該多來看看母后,可是最近國事繁忙,倒是疏忽了給您請安,請母后恕罪。”
“皇兒這是哪裡的話?國事軍機,茲事體大,孝道再重,也該有個主次。”姜太后笑著嗔怪道。
“母后這話,折煞兒臣了,百善孝為先,養育之恩,永世難報,怎麼能分主次。”
“皇兒說得對,是母后失言了。母子親情雖小,卻是天下根本。就像皇兒手中的瓜子,母親就好比這瓜殼,兒子就好比這瓜仁,母親總要罩在外面,保護著孩子。”
“母后說笑了,母后乃萬金之軀,怎能用這輕薄的瓜殼相比較。”昭帝頭也不抬,不動聲色地說道。
“萬金之軀也要心疼兒子的。”姜太后坐在上首,緊盯著昭帝說道,似乎等著昭帝接過話茬。
沒等昭帝回答,一個小太監跑了進來,跪拜道:“啟稟太后,啟稟皇上,端平伯求見。”
姜太后眉頭一皺,不悅地問道:“他來做什麼?”
“哦,他來找兒臣商議要事。朕臨走前,告訴底下人帶他過來。他也時常掛念著母后,要來給您請安。”昭帝這才抬起頭,恭順地說道。
“讓他進來吧。”姜太后語氣有些勉強。
小太監宣後,端平伯小跑著進來跪倒在地,朗聲道:“微臣叩見太后,祝太后萬福金安。”
“端平伯不必行此大禮,按理你該叫我舅母,都是自家人,起來吧。來人,賜座。”姜太后說完,便不再理他,直盯著昭帝不言語。
昭帝也不抬頭,只專注地剝瓜子,彷彿什麼都沒看見。片刻,他才受驚似地抬頭,疑惑地看二人,趕忙放下手中活計,躬身施禮道:“端平伯不是外人,母后有何話,不妨直說。”
姜太后這才輕移手臂,揮一下鳳袍,緩緩說道:“按理說,哀家年老言輕,不該參與這朝堂之事。可你弟弟大齊王被人如此汙衊,事關皇家尊嚴,哀家不得不說。”
“太后英明,按祖制,後宮不得插手朝政。”端平伯起身拱手道。
“閉嘴,這有你說話的份嗎?”昭帝大怒,不等姜太后說話,立刻訓斥道。“你說的事情,母后會不知道嗎?母后定是有了穩妥的萬全之策。母后息怒,兒臣恭聽母后教誨。”
看見端平伯嚇得跪地連連叩頭,姜太后反倒不好發作了。就沒理他,反而安慰昭帝道:“皇上息怒。端平伯說的有理,哀家不是要參政,也沒有什麼萬全之策。想必皇上也明白我說的事情,哀家就是想聽聽皇上的想法。”
昭帝恭敬地說道:“回母后,關於那出戏劇,全國演出的事情,是內閣的大臣們商議後,共同呈遞的摺子。不是兒臣的主意。”
姜太后呵呵一笑,反問道:“這萬人之上的皇上,怎麼還得看內閣的臉色?哀家不同意,皇上剛才一直把孝道掛在嘴邊,這時候倒推了乾淨。”
昭帝面露難色,哀求道:“母后,這天下也不是兒臣一人能治理過來的,總要仰仗這些肱骨之臣。母后如此說,兒臣夾在中間很難辦呀。”
“皇上,大齊王可是你的親弟弟,讓一群戲子汙衊他,就是汙衊哀家。到時候,哀家的臉往哪裡擱,皇室的臉往哪裡擱。”姜太后越說越激動,聲調也高了起來。
“啟稟太后,大齊王如果顧及皇室的臉面,就不該做出那些荒謬之事。”端平伯再次起身插嘴,端的是十分大膽。
姜太后一伸手,攔住了正欲發作的昭帝,正色道:“端平伯,別以為你是皇室宗親,我就不敢殺你了?誰給你的膽子,和哀家這般說話。來人,給我拖下去掌嘴。”
昭帝對著正要上前的兩名太監說道:“不勞母后費心,朕親自來教訓這不知天高地厚的皇表弟。”說完,昭帝竟然舉著巴掌,要親自打端平伯。
“行了,哪敢勞煩皇上親自動手,成何體統。你倆也不用在這演雙簧了。哀家累了,都退下吧。”姜太后一招手,兩個宮女急忙過來攙扶。
出了永寧宮,昭帝對著端平伯誇道:“愛卿倒是有幾分膽色。”
端平伯一抹額頭的汗水,誠惶誠恐地說道:“不瞞陛下,微臣快嚇尿褲子了。”
昭帝爽朗地呵呵一笑,問道:“說吧,找朕什麼事?”
“啟稟陛下,那三個小兵,在陵縣的天坑遭遇不測,被十長右之肆----巨朱獳襲擊,雖然被救回陵縣,現在依舊凶多吉少。白澤府杜隊隊長柱石與敵人同歸於盡,戰死當場。”
“什麼?你不是說,大齊王不準備動那三人嗎?”
“回稟陛下,情報沒錯,大齊王確實沒想動那三人。是這個十長右之肆為弟弟報仇,違抗命令,私自前往天坑的。”
“這個十長右之肆是怎麼知道他們的行蹤的?”
“這個……”端平伯猶豫了起來。
“別一天到晚就盯著對面,時不時地檢查下自已身邊。哼。”昭帝一甩袖子,嚇得端平伯立刻磕頭請罪。昭帝揮了揮手,說道:“起來吧,找李閣老和聞司空去,商量好對策再來彙報。對了,給陵縣縣令飛鴿傳書,讓他勿必救活那名女子,否則朕必用丟失駿馬治他個死罪。”說完,昭帝轉身就走。
〜〜〜〜
蕪央做了好多個夢,讓他分不清了真假。
第一個夢,是那個熟悉的金黃草原,鐵灰的樹幹立在那裡,風來時,粉雨繽紛。橘黃色的大眼詭秘地找上門來,射出駭人的目光,滾燙著他的全身。蕪央在夢中呼喊,焦急地等待金石的那盆冷水。他要儘快醒來,因為有件十萬火急的重要事情等著他。最後,他也沒聽到金石的呼喊,只聽見連綿不絕的雨聲落下。
第二個夢,是蕪央躺在一個襁褓之中,變成了一名小嬰兒。他好奇地四處張望,只見他身邊的草地被燒得精光,周圍一圈的草,還冒著仍未燃盡的火星。他抬頭看見,一顆紅色的流星,拖著長長的尾巴,在漆黑的天空慢慢劃過,彷彿在和他告別。蕪央想要站起來,卻發現自已只能無助地揮舞著小手,連翻身都做不到。他聽見,草地傳來悉索的走動聲,聽起來像是野獸,他急得哇哇大哭。直到一個光頭的和尚出現,他才止住哭聲。淚水模糊了他的雙眼,讓他怎麼也看不清面前的和尚。等他好不容易,眨著眼睛,擠乾淨了淚水。那和尚卻一把抱起了他,將他緊緊貼在胸前。那厚實的胸膛,讓他充滿了安全感,沒一會便舒服地睡著了。
第三個夢,蕪央在大雨中醒來,他看見自已斷掉的胳膊重新長了出來。但是,他的兩隻手臂卻如同斷了一般,無法動彈。蕪央看見金石、塗莉躺在不遠處的地上一動不動,他想爬過去看他們是否還活著。他咬著牙想要伸出手臂,卻完全做不到,他只能勉強地翻過身,蹬著一條腿,靠著脖子和腦門,一點一點地向二人爬去。
蕪央爬一會,就得趴在地上劇烈地喘氣,等積攢一些力氣,再向前挪動幾下。等到好不容易爬到近前時,他似乎聽到了金石和塗莉的微弱呼吸,然而,嘩嘩的大雨聲,轉眼就讓他覺得自已產生了錯覺,更何況現在是在夢種。夢中又怎樣?他要救下金石和塗莉。
蕪央看見那三匹黑、白、紅的駿馬,蹲臥在他的面前,儘量降低身形。於是,蕪央用嘴叼住金石的衣服,將他一點點地搬上馬背。他費盡氣力,昏死過去,瞬間又劇烈呼吸著醒來。他拼命爬著,額頭在地上蹭出一道道鮮血,又轉眼被雨水沖刷。他再次用牙叼著塗莉,將她也搬上了馬背。
完事後,他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對著兩匹馬兒說道:“走吧,送他們回陵縣。”說完,他就趴在地上等死,或者說等著醒來。
不料,兩張馬嘴咬住了他的衣服,蕪央努力地看去,原來是白馬和紅馬,正協力將他叼上了黑馬的馬背。
真是三匹通人情的千里馬。蕪央最後想到,便兩眼一黑昏了過去。
接下來,蕪央不知道自已做了多少個夢,他只記得醒來片刻時,馬兒費力地行走在河床的溼滑石頭上,卻努力保持著平穩。他只記得醒來片刻時,馬蹄聲聲,他們正攀爬在陡峭的盤山路上。他只記得恍惚間,遠處有人高聲吶喊,接著便敲響了警鐘。
他最後記得,一群人將他抬到了馬車上,他看見自已從巨石拱門下輕輕飄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