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個院子還是陳芳從小長到大的處所。
但是這裡的一磚一瓦都透著一股親切和熟悉的感覺。
陳芳走進自已婚前住過的東面的廂房,屋內散發著陽光的味道,應該是母親開啟窗戶通風的結果。
陳芳一進屋就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
兒時,自已照顧弟弟陳宇及妹妹陳菊的點滴回憶一下子便湧上了心頭。
張大壯走進屋子,環視四周,內心也有所觸動。
這裡便是陳芳長大的處所,來到這裡,他便感覺自已與陳芳的距離更近了一些。
看著屋內的傢俱、床鋪,就彷彿看到了小時候在這個屋子裡悉心照顧小舅子陳宇和小姨子陳菊的陳芳。
陳芳無論是在婚前,還是在婚後都是一個非常能幹的女人。
張大壯的心中暗自決定,無論接下來有多難,他都會盡全力讓陳芳和孩子的生活過得更好。
他一定要對得起岳父母一家給予他的包容和善意。
第二天一大早,張大壯便與村裡的生產隊長會面,開始商討申請宅基地的事宜。
生產隊長是位五十多歲的漢子,對張大壯家裡的情況也是大致瞭解的。
得知張大壯和陳芳從天和市的工地上辭工回鄉,暫時寄住於岳父岳母家中。
他便一拍桌子,豪爽地說道:
“大壯,你放心,只要手續齊全,宅基地批下來不成問題。”
“不過修房子要趕在冬季來臨之前,得加快進度啊。”
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張大壯和陳芳便投入到緊張的建房工作中。
生產隊批給他們的宅基地在居民點的最西頭,與陳芳的父母家只隔了一條馬路。
村裡的鄰居們也紛紛前來幫忙,有的和泥巴、有的倒土塊、有的砌牆、有的搬磚、有的砍樹、有的鋸木頭、有的攪拌泥漿……整個院子裡每天都是熱鬧非凡。
張大壯白天在新房的院子裡揮汗如雨,晚上收工後便從張家接回東東。
回到岳父母家,即使拖著疲憊的身軀,他也要陪著東東講故事、哄孩子入睡。
陳芳白天在新房的院子裡給幫工的鄰居們準備飯菜,偶爾還要去隊裡幫張大壯籌措建房的材料。
在眾人的努力下,新房的地基很快建了起來,接著是牆壁和屋頂。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第二年的四月份,東東在奶奶賈金桂的看護下,偶爾會去新房,興奮地看著父母忙碌的身影。
孩子的笑聲總是在院落裡迴盪。
張大壯抬頭望著已經成型的新房,心中充滿了希望。
他知道,後半年,等到建成的新房晾曬完畢,他們一家便可以入住了。
到了那個時候,他們總算是真正擁有了屬於自已的一個新家。
一個承載著他和陳芳辛勤的汗水和未來憧憬的新家。
1985年10月1日,張大壯和陳芳終於喬遷新居。
新院子和居民點其他住戶的房子一模一樣,規整的磚牆和四四方方的院落顯得樸素而大氣。
院子中央有一個花壇,陳芳已經盤算著種些芹菜、韭菜、香菜、小白菜、菠菜等,既能添補家用,又讓院子裡增添幾分生氣。
院子裡除了正對院門的堂屋外,還修了東西廂房。
堂屋寬敞明亮,是一家人活動和接待客人的主要空間。
堂屋兩側各設有廚房和通往後院的雜物間。
整個佈局緊湊合理,這裡處處都是他們這一年以來,在鄰居們的幫助下,辛苦勞作後的結果。
為了建成這一院房子,陳芳和張大壯幾乎花光了這些年在外打拼的所有積蓄。
每一塊磚瓦都凝結著他們的汗水和心血。
張大壯時常慶幸,當初不管母親如何哭鬧撒潑,他都沒有把錢交給母親。
否則他們回到鄉里,根本不可能有足夠的錢建成新院子。
東東依舊由賈金桂帶著,白天在她那裡玩耍、吃飯。
只有到了晚上,賈金桂才肯撒手,讓張大壯把孩子帶回新房。
清晨,張大壯和陳芳一邊給東東準備早飯,一邊聽著自家後院及鄰居院子裡傳來的雞鳴聲。
每當此刻,他們的心裡就會生髮出歲月靜好的感覺。
吃完早飯後,他們不得不將東東送回賈金桂那裡。
雖然有時心中隱隱不快,但如今他們不住在張家,也漸漸地學會了不去計較這些細節,只求生活能一點點地安穩下來。
隨著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新院子裡漸漸熱鬧起來。
東東在院子裡追逐小貓、小狗。
陳芳忙著在花壇裡栽種青綠的菜苗。
張大壯則在院門前的花壇那裡修整圍欄,偶爾他也與過路的鄰居們寒暄幾句。
生活雖然仍有挑戰,但在這個屬於他們的家裡,他們找到了久違的踏實與希望。
張大壯的兩個哥哥在看到他順利申請到宅基地後,也受到啟發,紛紛跟著申請。
恰好他們的宅基地與張大壯的地塊相連,因此三兄弟最終在同一天搬進了各自的新院子。
張大壯的大哥家裡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小花已經八歲多了,小女兒小雨也馬上四歲了。
曾經,張大壯的大嫂懷過一個男孩,但不幸的是,懷孕六個多月時流產了,這成了他們整個張家的一道難以抹去的傷痕。
張大壯的二嫂也生了兩個女兒,大女兒六歲多,小女兒四歲多。
然而,在張家,賈金桂的重男輕女觀念極其根深蒂固。
三個兒媳共生了五個孩子,只有一個孫子——這個男孩東東自然成了賈金桂的心頭寶。
她對這個唯一的孫子寵愛有加,凡事都以他為先。
無論是家中最好的食物、衣物還是玩具,孫子東東總是第一個得到,而其他孫輩的需求總是被忽略甚至壓制。
賈金桂在家人面前從不掩飾對這個孫子的偏心。
她常常口無遮攔地當眾誇讚東東聰明伶俐,甚至說些“終於有人來傳宗接代”之類的話。
這話令張大壯陳芳和他們的哥哥、嫂子們聽了心裡都不是滋味。
雖然其他孩子偶爾也會得到賈金桂的一些關懷。
但是自從賈金桂把東東接到自已的身邊,她便幾乎把那四個同樣是她帶大的孫女完全拋之腦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