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亮了,村民們起身準備用早餐,準備白日裡去供銷社買年貨,再過十幾日又該到大雪封山的時間了。
蘇瑾聽到屋外的動靜,急忙穿衣起來,屋子裡是火炕,被燒的很是暖和。
“蘇知青,早呀。”陸石毅站在廚房門口望著她:“我已做好了早餐,等晚點領著你去知青點集合,今日陪著你一同去供銷社買東西。”
蘇瑾禮貌的笑了笑:“我....要學做飯,總不能讓你一個人做。”
陸石毅點頭答應了:“除了有任務外,我每日都會回來的。”
二人快速的吃了早餐後,蘇瑾揹著雙肩包就準備走,被陸石毅叫住了。
“知道怎麼去知青點嗎?我把家裡的鑰匙放在包裡,今日能陪著你回來,以後我上班了,你自己要單獨在家,晚上回來,我教你如何用灶臺。”
陸石毅也是從大城市回來的,城內都在用煤氣爐,極少有人用灶臺。
“以後的日子多關照!”蘇瑾覺得陸石毅很好相處,在這個年代,軍人是最值得信任的。
“我先幫著你拿書包,過去的路上都是土路,你時刻注意腳下。”陸石毅不得不說,土路有好多地方不平,蘇瑾昨日跟著過來,差點被絆倒好幾次。
陸石毅右手拎著蘇瑾的書包,在前面帶著蘇瑾趕去知青點,其餘九人的眼下都是青紫的痕跡。
王大紅一夜未睡好,知青點靠近後山,雖說撿柴火或者進山方便很多,夜晚卻能聽見密林深處的鳴叫聲。
知青們從大城市來的,誰也沒經歷過這樣的夜晚,王大紅幾人幾乎一夜未眠。
“小瑾,你晚上可睡的好?”王大紅瞧著蘇瑾頭戴一頂淺灰色的毛線帽子,帽子頂的後面墜著兩個毛球,上穿青色的對襟的棉襖,下著黑色的工裝棉褲,脖子上圍著一條淺灰色的毛線圍脖,一雙棉手套掛在胸前,她的裝扮完全是城內工人家庭孩子的打扮。
“我睡的不錯,大姐睡的可好?”蘇瑾從陸石毅的身側離開,他拎著雙肩包站在不遠處。
王大紅幾人瞧著陸石毅拎著蘇瑾過來時背的書包,眼神微微一閃,她們昨夜討論的沒錯,這位應該看上蘇瑾了。
劉穎瞧著蘇瑾沒關注他的舉動,感嘆蘇瑾還是年幼,未對感情開竅。
“小瑾,今日要去供銷社買東西,聽林騰說,要把過年的物品也買了,”王大紅提醒蘇瑾。
蘇瑾小手剛從袖子裡伸出來,察覺一陣寒冷,把掛在胸前的手套,讓自己能暖和起來。
“小瑾就露出了一雙鹿眼,”劉穎無奈的搖頭,“你都快裹成球了,等再過幾日下雪了,你該怎麼辦?”
蘇瑾雙手一攤:“幸虧是貓冬,我都躲在屋子裡。”
陸石毅聽蘇瑾的話,琢磨著去後山設定幾個陷阱,多得些獵物過冬。
二人待在院裡過冬,外人極少能看到的。
“你待在陸家可好?”盧珊關心蘇瑾過的如何,“大隊長剛才提了,明日可去村子裡借糧,咱們在知青辦得的錢票換糧食。”
蘇瑾鹿眼一亮:“我想先去買糧,父母給了不少糧票。”
“咱們儘量減少用錢票,這裡距離家裡太遠了,即便郵寄過來錢票,也是要很久。”盧珊小聲叮囑道,“我爹孃說,這邊大雪封山的時間長,信件來往的很是緩慢。”
蘇瑾暗暗開心,家裡不能時常通訊才好,如果時常通訊,她父母不在的事兒可能就瞞不住了。
在下鄉前,她把家裡的一切事情都處理好了,必定無人給她寄信。
大隊長和林騰一起來道知青點門前,說著村門口前有進縣城的牛車。
“牛車下午3點鐘在供銷社門口接大家,新來的知青聽著,按照往年的情況,再過十幾日就該下雪了,春節都在屋子裡過的。”大隊長介紹情況,“你們不是東北省的孩子,都不知這些情況罷了。”
蘇瑾聽大隊長的話擔憂起來,她是南邊人有些畏懼冷,她既來此處生活,就想著如何適應這邊環境。
大隊長和林騰說完話後,領著新來的知青們趕往上牛車的地方。
“村裡的牛車趕集的當日清晨8點半在這裡停著,冬季時,下午四點回來,夏季時,下午四點半回村子。”大隊長吩咐大家道,“牛車一人8分錢,村民們不捨得花錢,都是走到城內的供銷社那邊的。”
知青們有知青下鄉的補助,除了極個別的極品家庭把補助寄回家外,剩下的都是自己拿著。
父母們擔心知青們受委屈,誰家都想著讓孩子們富裕一些。
大部分知青們紛紛拿了錢繳費,陸石毅趁人不注意,把雙肩包交給了蘇瑾,叮囑一番進城要小心,若是完了就去郵局旁的武裝部找他一起回家。
蘇瑾坐在盧珊的旁邊,聽三人說著昨日在知青點的見聞,有些老的知青則打量著蘇瑾。
“蘇知青,你之前認識陸部長嗎?”對面的女知青齊寧心裡不舒服,發現新來的四個女知青關係好,琢磨挑撥她們的關係,讓陸石毅看到她好的一面。“陸部長來村裡,幾乎日日不在家。”
蘇瑾搖頭:“陸部長人很好,第一次見面就很熱心。”
老知青們聽了,紛紛露出驚訝的神色,村裡眾人皆知,陸石毅是最不好親近的,自從陸石毅抵達這裡後,有不少的女知青湊上前,想著利用機會攀上他。
“陸部長雖說是村裡人,他的祖父是參軍從村子裡走出去的,現在在帝都服役。”女知青當眾說出陸石毅的背景,想挑撥四人的關係。
王大紅、盧珊和劉穎都沒把此事兒放心上,除了蘇瑾外,她們三人早預料老知青會挑撥關係,未猜測幾人不做了解就挑撥。
“大姐,你們幾人誰會燒灶臺呀?”蘇瑾沒把對方的話放在心上,一心想著儘快學會燒灶臺,“是陸同志作了今早的飯菜,聽齊知青的話,陸部長應該很忙。我總不能耽誤陸部長的工作,想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是。”
“蘇知青說的極是,你與陸部長搭夥,還是儘快熟悉村子裡的生活,”齊寧左側的女知青王晴諷刺蘇瑾,“我們幾個老知青誰不羨慕你,剛來就進了村子裡生活水平最高的人家搭夥。”
王晴是第二批來第四大隊的知青,陸石毅進村子後,她就盯上他了,認為整個村子只有她是高中畢業,與陸石毅的年級、學歷水平是最恰當的,她是滬市的戶口,雖說家裡的負擔重,也是身份相當。
“王晴比我來村子早,對村子裡的人更瞭解。”齊寧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