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4章 視死如歸

清平居內,燕辭晚坐在窗邊,她看著外面狂風大作,雨水嘩啦啦地落下,砸得芭蕉葉不斷抖動。

忽然窗戶被人一把關上,緊接著聶霞雲的訓斥聲就響了起來。

“外面下這麼大的雨,你怎麼還傻乎乎地坐在窗邊?你身上的傷還沒好,身體正虛弱著,萬一著涼怎麼辦?你這孩子真是一點都不會照顧自己!”

燕辭晚很無奈:“我只是想透透氣而已。”

“透什麼氣?這麼大間屋子都不夠你呼吸嗎?我看你就是閒著沒事瞎矯情!”聶霞雲將一碗湯藥擺到她面前,勒令道。“趕緊趁熱喝了。”

燕辭晚接過碗一口氣喝完,然後抓起兩棵蜜棗扔進嘴裡,邊吃邊問。

“今天有沒有人來找我?”

聶霞雲拿起空碗往外走變,嘴裡唸叨道:“這大雨天的,誰會來找你啊?”

燕辭晚衝她的背影喊道:“等下若是有人來找我的話,記得第一時間來通知我。”

“行行行,我知道啦。”

聶霞雲風風火火地進來,很快又風風火火地走了,屋內又只剩下燕辭晚一人,她想要去開窗,但想起阿婆方才的教訓,她猶豫片刻最終還是收回了手。

罷了,阿婆也是一片好心,還是不要再惹她生氣比較好。

窗邊案几上擺著的蘭草長勢很好,葉片看著青翠欲滴,很招人喜歡。

燕辭晚伸手摸了摸蘭草的葉片,小聲嘀咕:“也不知道蕭六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

佈政坊內一座普通民宅附近,圍著數十名內衛,他們全都身披蓑衣,頭戴斗笠,手持橫刀,腰間掛著內衛府的令牌。

司不平翻身下馬,浮白立刻為他撐開傘,恭敬地道:“我們已經查過了,江秋嶼回城後就到這兒來了,這裡是他的住宅,他家裡除了他自己以外,就只有一個五十歲的老僕。”

司不平下令:“開門。”

躍金走上前去,抬腿狠狠踹過去,直接將院門踹開。

他拿著刀率先衝進去,在院子裡轉了一圈,沒發現任何異常,隨後司不平才邁過門檻走進去。

此時雨下得很大,浮白用了很大力氣才沒讓手裡的油紙傘北風吹走,他亦步亦趨地跟在司不平後面。

司不平穿過前院,走到屋門前。

他敲了敲門:“江縣令在嗎?”

許久都沒有人回應。

此時窗戶透出亮光,說明屋內是有人在的。

司不平沒有再浪費時間,掌心蓄力,猛地拍向房門,咔嚓一聲,門後的木栓斷裂,房門隨即開啟,狂風裹挾著雨水湧入屋內,桌上的油燈劇烈搖晃,差點就要被風吹滅。

司不平一眼就看到了坐在桌邊正奮筆疾書的江秋嶼,開口說道。

“江縣令,內衛府辦案,勞煩你跟我們走一趟。”江秋嶼仍在埋頭狂寫,看也沒看闖入者一眼。

司不平走過去,看到他正在寫一封彈劾的摺子,他彈劾的物件名為李柏舟,正是當今的皇帝!

他要彈劾李柏舟殘害手足,殺死仁獻太子,設計謀奪皇位,殺害忠良,如此卑鄙無恥、陰險狠毒之人,該天誅地滅,死不足惜!

司不平沉聲道:“江秋嶼,都到這個時候了,你竟然還要跟聖人作對?我看你是真的活膩了。”

江秋嶼仍不理睬他,手下毛筆飛快書寫,一筆一劃都彷彿帶著血淚,滿腔控訴幾乎要溢位紙面,直逼人的面門。

他是文弱書生,不懂武功,不會殺敵,唯有手中這一支筆可做武器。

司不平一把奪走奏摺,將它放到燈火上。

江秋嶼噌的一下跳起來,撲上去想要搶回奏摺,然而浮白和躍金卻一左一右按住了他的肩膀,強行將他按回椅子裡,他用盡全身力氣也無法掙脫,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那道奏摺被燈火點燃。

他目眥欲裂:“還給我!把我的摺子還給我!”

火苗上竄,一下子將整本奏摺都吞噬了。

司不平鬆開手指,奏摺隨之輕飄飄落地,不過片刻功夫,它就被燒成了一堆灰燼。

此時一名內衛跑進來,稟報道:“我們已經找遍整個宅子,沒有看到任何人。”

司不平看向還在掙扎的江秋嶼,緩緩問道:“你的那名老僕呢?你把他藏哪裡去了?”

江秋嶼實在是掙扎不開,只能放棄,他喘著氣說道:“全叔年紀大了,沒法再幹伺候人的活兒了,我給了他一筆錢,讓他回老家去了。”

司不平又不傻,自然知道江秋嶼這是怕殃及池魚,提前把那個老僕藏起來了。

他緩緩拔出腰間佩刀,刀刃抵住江秋嶼的脖頸。

“我最後再給你一次機會,只要你說出你的同夥是誰,我就可以考慮留你一命,否則的話……我會讓你親身體會內衛府的手段有多厲害?”

江秋嶼彷彿看不到近在眼前的利刃,他面無表情地說道。

“我沒有同夥,也沒有親人,我一直都是孤家寡人,你們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司不平微微眯眼:“我們內衛府最喜歡的就是你這種硬骨頭,每次將你們的脊樑骨打折了時,都特別有成就感。”

“只有像李柏舟那樣的小人,才會喜歡任用如你這般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豺狼,今日就算你們殺了我又如何?我已經將那張紙謄抄了數百份發放出去,等到了明日,整個長安都將知道二十年前的真相,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李柏舟的所作所為為人不齒,他終將遭到報應!”

司不平看著他那視死如歸、不顧一切的模樣,不解地問道。

“我查過你的背景,你與仁獻太子唯一的關係,就是他曾當眾朗讀並誇讚你寫的文章,除此之外他沒有給予你任何仕途上的助益,你何至於為了他做到這個地步?”

“你這種人永遠都不會明白,什麼叫做士為知己者死?仁獻太子改善科舉制度,為廣大寒門子弟增加了科考入仕的機會,他代替文帝南巡,清查舊案,幫助受冤百姓伸張正義,體恤底層百姓的艱辛,提議降低賦稅徭役,鹿州鬧瘟疫時,他籌集物資,將宮中太醫都派出去救援鹿州……他是我心中最理想的明君,能得到他的誇讚和肯定,與我而言就是此生最大的榮幸!”

司不平冷笑一聲:“看來你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言罷,手中橫刀朝著江秋嶼的脖頸劈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