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前幾天,於潔為了最佳化方案,經常在圖書館忙到深夜。
陳宇一邊守著她,一邊將熱水遞到她手邊:
“別太拼了,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做得更好。”
雖然陳宇的語氣一如既往地平淡,但是卻隱約透著一絲關切。
比賽當天,陳宇早早便陪著於潔到了會場。
從簽到到抽籤再到簡單的彩排,陳宇始終陪伴在於潔的身邊,幫於潔處理細節,緩解她的緊張情緒。
在後臺,於潔拿著自已的方案稿反覆翻看,眉頭微皺,神情透著些許焦慮。
陳宇看在眼裡,遞給她一杯溫水,低聲安慰道:
“你已經準備得很充分了,只要按照計劃來,沒什麼可怕的。”
簡單的一句話卻彷彿給了於潔一劑定心丸。
於潔深吸一口氣,抬頭看著他,點了點頭。
比賽開始後,於潔站在臺上,迎著聚光燈開始展示自已的方案。
舞臺上的她,眉眼間的緊張逐漸被自信取代,聲音清晰而有力,邏輯流暢,表達條理分明。
陳宇坐在臺下,一雙眼睛專注地看著於潔,不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當於潔用資料和例項贏得評委點頭時,陳宇的嘴角不自覺地揚起一抹淡淡的笑意,彷彿他比於潔還要驕傲。
比賽結束時,於潔憑藉出色的表現拿到了優勝獎杯。
興奮的她跑向陳宇,眼中閃著喜悅與感激:
“多虧了你!”
陳宇接過她手中的獎盃,語氣依舊淡然,卻帶著一絲戲謔:
“這也是我的榮譽,畢竟我可是全程參與。”
兩人相視一笑,燈光柔和地灑在他們身上,那份默契與陪伴顯得格外溫暖自然。
之後的日子裡,每當期中、期末考試複習衝刺階段,總能在圖書館的角落看到他們並肩而坐的身影。
自習室的空氣靜謐而溫馨,於潔低頭在筆記本上勾勒著複習框架,筆尖劃過紙面的沙沙聲清晰可聞。
她時而皺眉思考,時而快速寫下幾行重點內容,整個世界彷彿縮小到眼前的筆記本里。
陳宇則坐在她的旁邊,翻閱著一堆厚重的參考資料,動作從容不迫。
他們雖然學的不是一個專業,但這樣的學習時光卻格外默契。
偶爾,陳宇會從資料堆中抽出一道公共課中的問題,輕聲問她:
“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於潔抬起頭,眨了眨眼,接過紙,快速掃了一眼便給出答案,有時還會補充一兩句自已的看法。
陳宇點點頭,把答案記下,然後繼續埋頭整理。
而當陳宇在試卷上遇到困難時,他會不動聲色地將試題推到於潔面前。
於潔瞥了一眼,嘴角揚起一絲笑意:
“連這個都不會?”
她一邊說著,一邊耐心地為他講解,語氣既輕鬆又透著幾分調侃。
“看來你的邏輯還真不適合記這些繁瑣的知識。”
陳宇不甘示弱地反擊:
“所以我才需要一個優秀的輔導老師嘛。”
他的語氣雖淡,卻難掩眼底的笑意。
兩人一問一答,書桌之間的距離雖短,卻彷彿隔開了兩個學科的世界。
但是他們之間的互動,卻讓那種“不同領域”的隔閡變得微不足道。
時間在這樣的氛圍中悄然流逝。
窗外的光線從明亮到微暗,而自習室裡的他們,依舊一個專注於畫框架,一個埋頭於解題。
偶爾抬起頭時,目光相交,彷彿無聲地說著:
“一起努力,就算方向不同,也可以並肩而行。”
窗外的陽光透過玻璃灑在桌面,他們的影子交疊在一起,像是一幅歲月靜好的畫卷。
而於潔時常會在心底感慨:有了陳宇的陪伴,原本單調的學習與生活,竟然多了一份令人心安的色彩。
每週六的晚上,已經成了於潔與陳宇之間的一種默契時光。
那時,陳宇會帶著於潔一起和他的室友們看電影,或是兩個人單獨去學院禮堂跳舞。
無論是輕鬆的電影時光,還是在音樂中旋轉的舞步,都讓他們回到了大一第一學期寒假前那段默契、相互陪伴的日子。
看電影時,幾人常常擠在一起,拿著爆米花,討論劇情或角色的設定。
陳宇時不時會低聲與於潔分享自已的觀點,偶爾又會因為某個情節笑出聲。
而於潔則總是在一旁默默地看著陳宇,心中暗自感嘆,這個看似冷靜的男生,原來也有這麼多的情感波動。
電影結束後,他們通常會在學院操場,圍坐在一起,互相交換看法,聊天直到深夜。
每當大家走在路上時,於潔和陳宇總是自然而然地走在最前面。
彼此間的默契與安靜的陪伴,彷彿成了他們的專屬時光。
如果不是去看電影,他們會選擇去學院的禮堂,在空曠的舞池中跳舞。
大廳的燈光柔和,地板閃爍著微弱的光澤,每一個動作都顯得格外優雅。
陳宇雖然寡言少語,但是每當兩人共舞時,彼此的步伐總是那麼和諧,就像無聲的交流,傳遞著更多的情感。
於潔輕輕地倚在他的肩膀上,感受著他的呼吸與心跳。
那一刻,彷彿整個世界都只剩下了他們兩個人。
那段時光,簡單卻珍貴,回憶也總是充滿溫暖。
每次從舞池中走下來,陳宇會輕輕地笑著說:
“我喜歡跳舞,和你在一起的時候,感覺很舒服。”
於潔則總會笑著回答:
“那我們下次繼續跳。”
他們回到了最初的那個狀態,不再複雜,不再矛盾,只有彼此的陪伴與共同走過的日子。
那些美好的時光,像是輕柔的旋律,久久縈繞在他們的心頭,帶來無盡的溫暖與安心。
轉眼間,大學時光悄然流逝,到了大四的春天。
於潔依然埋頭在研究生保送的名額上忙碌著,日夜焦頭爛額地準備各種材料、參加面試與考試。
她的生活幾乎被無休止的複習和申請填滿。
書桌上堆滿了厚重的書本和檔案,每天的任務都排得滿滿當當。
為了這一紙名額,她幾乎放棄了所有的閒暇時間。
捨棄了許多原本曾經習慣的陪伴與交流,只為了那一份對未來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