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羅羽錄沒打的好算盤,他打算藉助太子李寧在回紇各個部落安插自己的釘子,然後獲得對中下層的控制,架空各個部落首領的絕對控制權。
但是登羅羽錄沒畢竟沒有李寧跨時代的見識,而且他致命的地方在於他打骨子裡也瞧不起那些奴隸,更不認為那些世世代代的奴隸能翻出什麼浪花來。
所以他表面預設了這次奴隸改變身份的政策是大唐太子爺李寧提出來的,他身為盟友堅定支援太子李寧的政策。
但是在暗中,登羅羽錄沒鼓動一些中下層的牧民以及各個部落中世代為中下級的軍人們也參與到開墾荒田,給予他們背後的支援,希望他們逐步發展成為地主,以控制那些名義上自由的奴隸,從而自己暗中控制整個部落。
登羅羽錄沒之所以敢這般有恃無恐,是因為他相信身為回紇的中下層人士相較於異族身份的太子李寧來說,更會站在自己這一邊。
這便是登羅羽錄沒認為的民心。
安插在回紇各部落的錦衣衛也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他們這些名義上教授奴隸開墾農田的人,實打實的踐行著李寧的命令,那就是所有參與開墾荒田的人都一視同仁,沒有三六九等之分。
李寧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路子,在這個貴族世襲的年代,包括奴隸在內的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團結的力量有多強大。
就算有人看透了李寧的小心思,他們大多數都會認為這位太子爺這是瘋了。
雙方看似合作親密無間,實則各懷鬼胎,藉助著彼此的力量達成自己的目的。
登羅羽錄沒這麼做有他自己的考慮,首先他可以藉助著大唐太子李寧的名號壓制那些不服氣的回紇貴族,同時藉助安西都護府的力量對各個部落威逼利誘,快速實現自己的目的。
其次對外示弱,將自己打造成聽命與大唐太子李寧的弱者角色,這樣日後一旦想要需要團結那些掌握大部分資源的貴族的時候,可以將李寧推出來當做替罪羊,表明自己是被迫的。
所以對於整個回紇部落散佈關於大唐太子李寧解救奴隸的傳聞,登羅羽錄沒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很快李寧成了那些改變了身份的奴隸嘴裡的救世主,雖然就算開墾農田之後的日子過的依舊艱辛,但是太子李寧給他們了一線希望,宛如黑暗中的點點星火。
當點點星火彙集在一起的時候,便是是不可阻擋的滔天火海。
當然這是後話。
伴隨著冬季的來臨,那些聽話了的部落靠著安西都護府提供的糧草不必擔心挨凍受餓。
回紇大相所在部落則艱難度日,眼看日子無以為繼了,他便糾結其他幾個當初不同意改革的部落打算對回紇可汗部來一次突襲,搶些糧食過冬。
既然打不過北邊的黠戛斯,也打不過南邊的安西都護府。
那還不如將登羅羽錄沒部搶了。
他們知道這麼做的後果,那就是在這漠北沒辦法混下去了,但是他們實在顧不了那麼多了,再不行動的話,他們部落裡的奴隸都快要跑光了。
然而就在他們謀劃將安插在部落裡的錦衣衛驅趕走的時候,一直沒有越線的黠戛斯突然越線南下。
遇刺同時,整合了多個部落的登羅羽錄沒以征討“背叛者”為由也率軍北上。
面對內外憂患的局面,失去了先機的回紇大相選擇了交權,登羅羽錄沒再次完全掌控了整個阿爾泰山脈以南天山以北的廣袤草原。
在太子李寧的調停下,黠戛斯大軍最終無功而返。
登羅羽錄沒終於在安西唐軍大力支援下奪回了回紇的完全控制權。
安西唐軍中的五千太子左司率名正言順的駐紮在了安西軍最強盛時期的陰山都督府,即後世的塔城。
俗話說請神容易送神難,這支太子左司率成了回紇部落中改革的最強有力的後援。
儘管道路是曲折的,有了強力的力量坐鎮,所有的一切都在按照李寧的謀劃往前推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