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5章 無所不知的太子爺

隨著李寧給各行各業給出的資料越多,越來越多的人不再認為李寧在雀離關是玩物喪志。

越來越多的人逐漸認識到李寧給的那些資料的重要性了。

比如尺子,李寧精確的將用了數百年的尺子繼續細化,用李寧的話來說,一尺等於三十厘米,一厘米又劃分成了十毫米。

這是在以前都沒有過的變化,一開始很多人都不以為意。

但是伴隨著生產的繼續,他們逐漸發現這個最小的毫米刻度有多好用了。

在這之前,哪個木匠生產的零件只能由他自己生產的其他零件組裝在一起。

但是自從李寧將刻度精確到毫米之後,基本上不用大修就能將其他工匠製作的同樣尺寸的零部件裝上了。

這就是一種進步。

在將傳統的尺子精確到毫米之後,李寧又繼續將尺子的精度進一步提升到零點零五毫米。

世界最早的遊標卡尺出現了!

這把遊標卡尺李寧自從返回龜茲後,與這西域最好的金匠一起耗費了三個月打造的。

難的不是零部件,而是精度。

只有精確到毫米之後,才能將遊標卡尺做到足夠精密。

理論上來說,遊標卡尺可以做到精度為零點零二毫米,那是李寧下一步的計劃。

沒人意識到這玩意出現的意義,好多木匠很不理解李寧為什麼這般孜孜不倦地追求精度。

講真來說安裝的時候,錯那麼一毫米又何妨,直接拿榔頭敲進去不就得了,不僅不容易鬆動,還牢靠。

但是李寧知道,這個精度的出現,足以改變這個世界了!

不得不說薑還是老的辣,有些老匠人也知道這個精度的出現的好處。

當鋼鐵坊的坊主知道李寧用青銅耗費三個多月打造出了一把造型獨特的尺子之後,眼睛就亮了。

“殿下,你真他孃的是個人才!”

鋼鐵坊的坊主愛不釋手地端詳著這把青銅遊標卡尺,喜形於色。

“這下就可以解決殿下提出來的統一口徑,統一炮彈的設想了!”

鋼鐵坊的坊主是個精壯的打鐵漢子,他在火炮出現伊始就開始愁。

因為李寧給他下了一個命令,要求解決火炮批次生產的問題,尤其是炮彈生產,隨便拿給每門火炮都能用。

這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解決,由於缺少精確的測量工具,火炮與火炮之間的口徑誤差雖然肉眼不可見,但是裝填炮彈的時候,總會出現炮彈裝不裡,卡在炮口的問題。

以至於炮兵領到炮彈後第一時間就是受挫炮彈,確保炮彈能裝入……或者純粹將炮彈都小一圈,保證所偶火炮都能裝填,然後每發炮彈準備一個木製彈託,在戰場前夕由炮兵精修。

雖然暫時解決了炮彈不匹配的問題,但是帶來的影響顯而易見,那就是瞄準同一目標的火炮射出的炮彈的誤差能錯到天際。

如今遊標卡尺的出現,將極大的改變這種由於生產工藝水平的出現帶來的侷限性。

另外遊標卡尺的出現,讓李寧在一個月內擁有了一把純木頭製作的左輪手槍,居然還帶著膛線。

在以後的日子裡,李寧打算逐漸開始用金屬零部件代替木製零部件,他有望在數月內搓出一把真正意義上的左輪手槍。

如今作為皇太子,李寧擁有西域的各種資源,造一個比土槍先進一點的槍應該不難。

所以李寧不需要走那麼多彎路,只要擁有湊合的材料,還有湊合的精度的話,李寧完全可以直接跳過什麼燧發槍啊,火繩槍啊等前裝槍。

李寧有著那些歷代設計改進槍械的發明家沒有的見識,所以李寧可以一步到位設計出使用定裝彈的後裝槍,直接跳過那麼多的彎路一步到位。

當然由於工藝水平的限制,李寧如今能做出來的就是西部牛仔手搓的左輪手槍或者霰彈槍已及類似的步槍。

其實,槍原理很簡單。

無非就是撞針撞擊底火,然後透過槍管將子彈發射出去。

當年還能玩槍的時候,李寧都見過用釘子當撞針,然後一根鋼管當槍管就能發射的土槍。

至於槍械的大部分部件以唐朝的工藝還能湊合著造。

比如槍管。

槍管可以由鋼板反覆鍛打製造再精磨而成,害怕炸膛的話無非強度加厚點,實在不行更厚的鑄鋼也行。

還有就是那膛線問題也可以手動解決,也可以利用庫車河河水帶動水車轉動建造一種簡易的鑽床,無非就鑽的慢一些,鑽頭換勤快些。

大部分彈簧可以用上好的鋼片代替,甚至將撞針上的彈簧用弓片取代,類似於弩箭,只是弓弦上連著一根針。

既然有了槍,那還有一個東西就不得不提了,那就是子彈!

子彈有四部分組成,彈頭,彈殼,發射的用藥,還有底火。

彈殼可以利用銅的延展性製造,彈頭可以用鉛製作。

發射火藥也有現成的黑炸藥,只是威力大小裝藥量的多少必須經過反覆試驗活的。

相對於底火來說,以上這些都不算難題。

只要給李寧足夠的時間,李寧完全可以一一解決。

最難的是底火!

其實對於來自後世的李寧來說,原理並不難。

甚至都不用捅破窗戶紙,李寧就知道底火是啥玩意。

不就是雷化汞麼!

但是製造底火卻沒那麼簡單,當然只是複雜了些,並非不能造出來。

製造雷化汞所需要的原料中其他幾樣都好找(不能太具體,怕去喝茶),但是所需要的硝酸卻在這自然界不存在。

硝酸的製造需要硫酸和硝石,這都是現成的,也沒多少難度。

難的是摸索出製造各種玩意所需要的最佳濃度還有配比。

單這一項任務絕非李寧一人所能完成的。

獨自一人完成不了,不代表著試不出來,如今索豐凱正每天孜孜不倦的試製造這最關鍵的底火。

底火的問題解決了,那麼安西唐軍可以在這個地球上無敵了!

……

李寧在雀離關待了三個月後,在那些有技術的匠人眼裡,李寧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任何事物他都能說出一二,並且給出合理化的建議。

除過遊標卡尺之外,李寧還提出的螺紋螺絲的概念,讓雀離關生產基地的工匠們大開眼界,他們才知道還有這樣的一種連線方式。

很快在一眾鋼鐵坊的工匠積極參與下,很快就解決了螺紋螺絲釘的問題,他們下一步的計劃就是標準化,而不是簡單的受搓螺絲釘。

此類有啟發性的設計原理有很多,讓雀離關的工匠們徹底對太子殿下服氣。

李寧儼然成了雀離關生產基地的技術總監。

這三個月內,彩色的玻璃鏡子,茶具等玻璃製品開始銷售了,這種物品出現後很快就吸引了過往商人的注意力。

很快僅有的數十件玻璃製品被搶購一空,每一件的價值都超過它成本的萬倍。

這幾個月以來,雀離關生產基地中各種新物品層出不窮,鏡子,打火機,水晶製品,香水等貨物成了無論是東方來的還是西方來的商人的青睞。

豐厚的利潤徹底打消了水晶坊任老頭對於李寧“不務正業”的看法。

相對李寧太子身份來說這何止是不務正業,當太子簡直就是糟蹋了一代大工匠的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