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7章 趙雲先登,劉封破城斬文聘(7K)

若是陷陣先登,不少悍卒都會捨身忘死。

因為陷陣先登承擔的風險,有足夠的利益來補償。

然而疫病不同。

在這個醫療水平低下的時代,一旦染上疫病,那就是人見人嫌。

不僅沒有功勞可言,還會被扔到角落自身自滅。

漢軍將士聞之色變,更別說去沼澤墳地探查棺木真假了。

夜半埋空棺,晝時祭酒哭。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令人難以琢磨。

不論是趙雲,還是關平關興,亦或者嶽舉、楊興、陸文、牛憲,都不敢讓軍士冒風險去沼澤墳地探查真假。

而軍中將校也對攻打石陽城起了畏懼之心。

大家都是來爭軍功的!

若爭軍功的結果是染上疫病,那就真成了有錢沒命花有福沒命享!

不僅如此。

就連飲水,都得換遠的地方去取,生怕誤引了髒水。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一時之間。

軍中不少將士,都私生退兵之心。

直到劉封親至,大寨的漢軍都不敢靠近石陽城一步!

“疫病?”

得知訊息的劉封,亦不敢大意。

這些年,因疫病而死的不知凡幾!

各州郡戶口銳減,也多與疫病有關。

曹植的《說疫氣》更有記載:建安二十二年,疫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

就連張仲景的家族都死了大半,更遑論普通人了。

為何三國戶口少?

那是真的死太多,沒人了!

“傳孤令:

不覆巾掩口鼻者,斬!

隨地大小便者,斬!

飲用生水者,斬!

各營醫者、庖廚,燃燒艾草、蒼朮以燻諸營,熬製艾湯散於諸士,違令者,斬!”

一連四個“斬”令,將趙雲等人嚇得不輕。

“燕王殿下,這斬令是否太苛刻了些?既知石陽城有疫病,不如退兵。”關平道出了眾人的心聲。

既然不幸遇到了,那就避而遠之。

石陽城可以下次再取,得了疫病就沒下次了。

似劉封這般“不覆巾掩口鼻”要斬,“隨地大小便”要斬,“飲用生水”也要斬,關平統兵多年也不曾見過這般軍令。

趙雲、關興等人雖然沒開口,但觀眾人態度也跟關平相差無幾。

劉封掃了一眼眾人,淡淡開口:“神醫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就有‘隔離病患、藥燻空氣、掩蔽口鼻’的醫者之理;

前漢亦有‘溫病者,閉戶牖,覆巾掩口鼻’之說。

就連巫者祛邪也懂得引燃艾草,謊稱其為‘天火’來淨化病邪。

軍士可以不讀書不懂防疫,爾等身為將校,豈能愚昧不明、見疫而避?”

眾人皆是羞慚低頭。

震住了眾將校,劉封的軍令很快下達。

雖然眾軍士頗有不解又懼怕疫病,但也沒人真的敢冒著“斬”令而陽奉陰違。

劉封又親自帶人整肅營地,深挖糞池、隔離飲水等等,一應安排,井井有條。

僅僅一天時間,劉封就完成了整個營地的重新部署,細節指令更是下達到了諸營軍侯之手。

不論是趙雲還是關平關興兄弟,皆是看得心驚。

若論陷陣先登,武勇自然是排首位的。

若論行軍作戰,主將要考慮的就多了。

如地形選擇,要考慮高地避暑、向陽背陰。

如水源糧草,要考慮近水草而處實、預防敵方斷糧。

如敵情觀察,要及時判斷敵軍士兵狀態、營地虛實推測。

如天氣水文,要及時防洪避險、防敵水攻。

如行軍路線,要佔據向陽面,背靠地形鞏固側翼。

如士氣管理,要及時消除恐懼、強化將領威信。

如防禦工事,要精通營壘構建、防偷襲預案。

如情報偵查,要精通偵查敵營虛實、也要會誤導敵軍。

如體力健康,要及時防範疫病、保障士兵休息。

還有如突發危機處理等涉及地形、後勤、敵情、士氣、天時等多維度因素。

而處理這些複雜的問題,主將又往往不能只下達號令不講細節。

否則就會出現紕漏。

這個時候,不得不再提馬謖了。

作為飽讀群書的馬謖,與軍中不識字不讀書的廝殺漢有理論上的優勢,不僅不體諒諸葛亮的難處,竟然還無視了諸葛亮的戰略部署。

最後搞得諸葛亮在街亭戰敗後反省,從此開啟了“事無鉅細,鹹都決之”的折壽模式。

而當主將,也的確是一項折壽的活兒。

想太多,考慮太多。

如果身體不夠強壯,就會日漸消瘦。

劉封有個習慣。

那就是發號施令的時候,會令書佐官速記指令。

這些指令不僅僅是方便劉封及時覺察到錯誤,還方便戰後總結、分享給軍中諸將校。

如王平、李平等將校能迅速的在劉封麾下崛起,也跟劉封善於總結和分享息息相關的。

畢竟。

一人之力始終有限。

劉封也不想跟諸葛亮一般勞累而死。

只有趁著體力旺盛的年齡,針對性將麾下將校培養起來,才不至於事無鉅細都得主將來決斷。

這就好比後世經常會出現的“某某崗位指導手冊”一般,將每個崗位的職責都能細節化,死記硬背、按部就班的執行。

至於靈活運用,那是主將或有天賦者才會去考慮的。

有人稱諸葛亮不願意給下屬表現機會,其實那就是扯淡。

本質還是諸葛亮受馬謖刺激太大,不得不謹慎,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去培養下屬。

而下屬的培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

能將蔣琬、費禕、姜維、王平、向寵、霍弋、諸葛喬、張嶷等文武培養起來,已經是諸葛亮在蜀漢人才凋零時期做到的極限了。

在完成營地重新部署和防疫措施後,劉封又領了幾個軍中醫者來到連通沼澤墳地的河流下游,由下往上,視察河水及水中生物的變化。

與此同時,劉封又以重利招募了一隊死士前往沼澤墳地,近距離探查,對新墳掘墓開棺。

等等。

而結果卻是:河水並無異常的汙穢,水中生物也沒大量死亡,所謂的“新墳連綿”也是假象,有空棺的,也有沒棺虛堆的土包。

種種跡象,皆如劉封預期的猜測:疫病之言,純屬虛構!

劉封亦不由暗歎:史載文聘用兵,守正出奇,善用疑兵之計,今時一見,果然厲害!能被後世稱為文睡覺,名不虛傳也。

能用疫病和疑冢騙了漢軍數日,若非劉封親至,甚至都將趙雲、關平等人給嚇走了。

劉封若沒能識破文聘的疑兵之計,今後魏國的史書上也會記載一筆:

【(魏)黃初四年,漢燕王劉封、徵南將軍趙雲、江夏太守關興、蕩寇將軍關平引三萬大軍寇略石陽,後將軍文聘閉城不戰,於沼澤墳地設疑冢陣,散佈疫病流言,漢軍諸將誤判石陽城中“疫病死亡過半”,劉封猶豫二十餘日,糧盡撤軍,文聘追之,名震江夏。】

既知真假。

劉封不再耽誤,遂點起大軍,翌日一早,就令大軍三門圍住石陽城。

東門關平,西門關興,劉封則率軍直面南門。

“我的疑兵之計,被識破了!”

城頭。

看著城下隨風飄揚的“燕王”大旗,文聘的表情複雜而凝重。

劉封來前,文聘已經探得漢軍大寨人心惶惶有退兵之意。

結果劉封一來,先是漢軍大寨人馬營地頻頻調動,或是掩蔽口鼻、或是藥燻諸營,又巡查河道,更派人去沼澤墳地掘墓開棺。

等等。

不僅沒有驚懼疫病流言而退兵,還一步步瓦解了文聘製造的疫病流言和疑冢陣。

前後僅僅花了不到三日!

“劉封不死,石陽難安!”文聘一拳砸在城頭磚牆上。

于禁同樣面色凝重。

昔日在麥城外,于禁曾與劉封打過交道,也曾試圖誘勸劉封叛劉投曹。

最終卻是劉封利用世人的偏見,不僅沒有埋怨和嫉恨劉備以劉禪為繼承人,反而還向世人上演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更是以其悍不畏死的兇態,捨生忘死的挽救關羽在荊州的困境,讓一個將“螟蛉子”掛在嘴邊的關羽,都對劉封欣賞有加!

一個有繼承權的養子在失去繼承權後還能做到這個份上,于禁自問是辦不到的。

人都是相互的。

你對我好,我才會對你好。

有知遇之恩,才會湧泉相報。

似劉封的處境和遭遇,激進一點的不是叛劉投魏就是叛劉自立,常規一點的就是擺爛。

結果劉封卻硬生生的贏得了劉備、關羽等人的欣賞,以及劉禪的尊敬。

以燕王之身,同時兼任徵北將軍、假車騎將軍,控襄陽、新城、宜都三郡。

反觀曹彰,好聽點叫任城王,難聽點就是曹丕畫地為牢關了一隻猛虎。

“石陽難守了。”

于禁低聲喃語,握緊了拳頭。

先前圍困關平關興的時候有多囂張,現在就有多難受。

城下。

劉封策馬出陣,背弓提槍。

“大漢燕王、徵北將軍、假車騎將軍、荊北都督劉封在此,文聘、于禁,爾等欲降乎?欲戰乎?”

嘹亮的呼聲在城下響起,直貫城頭魏卒雙耳。

人的名,樹的影。

劉封如今的名頭,並不比關羽張飛等人差。

即便是在曹魏,也是列為重點關注物件。

尤其是在石陽這樣的前線,少有沒聽過劉封威名的。

“是劉封,是那個昔日在南郡擊敗了孫權的劉封!聽說此人驍勇善戰,曾與徐將軍大戰而不敗!”

“我也聽說了。劉封還陣斬了江東的大將韓當,甚是驍勇。”

“據說劉封嗓門奇大,吼一聲都能吼死一個吳兵。”

“你這瞎聽的吧?哪有人能吼死一人的?”

“我還聽說,劉封乃是窮奇轉世,能活吞人。”

“嘶!別嚇我!”

“.....”

文聘掃了一眼左右,眉頭更緊。

劉封只是報了個姓名,竟就能讓左右軍卒心生驚懼?

見狀。

文聘知道不能如關平罵戰時一般閉口不言冷處理了。

隨即大笑高呼:“劉封,你不過是劉備一假子,有何本事在我面前囂張?

就連劉備的大將軍關羽,都破不了我守的石陽城,就憑你也配讓我投降?

你若有膽,就來攻城;若是無膽,就滾回夏口,這石陽城不是你能撒野的地方!”

劉封撫掌大笑。

“說得好!

文聘,你若真不怕孤攻城,又為何要故弄玄虛啊?夜半埋空棺,晝時祭酒哭,又釋放疫病流言,妄想嚇退孤。

讓孤猜猜。

你本想效仿張遼,出城贏一場,好提升守城士氣,卻不料反被算計,差點都回不了城。

兵不過數千,士氣又低,你就只能故佈疑陣,妄想以疫病流言和沼澤墳地的疑冢退敵。

可惜啊可惜!

假的始終是假的,區區石陽小城,又如何能抵擋孤的三萬大軍?”

頓了頓。

劉封又大呼:“城頭聽著,爾等本是荊州人,何故要為篡漢的曹賊賣命?

孤以大漢燕王之名在此許諾,若爾等不再助曹,爾等今後或是從軍或是務農,皆可自由。

石陽城的北門,孤也留了一條生路,想離開的,也可自便!

孤此戰,只誅賊首文聘和于禁二人!

若爾等執迷不悟,要與孤分生死,城破之後,便是死期!”

文聘大喝:“劉封,區區幾言,也想亂我軍心嗎?你也太小覷大魏的將士了!”

劉封揮搶一指:“文聘,那就讓孤看看,你口中大魏將士的能耐!”

隨後。

劉封就已退回陣中,喝令擂鼓。

鼓聲起。

一隊隊的弓箭手,向城頭拋射箭矢,又有一隊隊的盾兵掩護輔兵運柴草土石填塞護城河。

及至黃昏。

三門護城河皆被填實。

漢軍的填河效率,令城頭的文聘和于禁更是心驚。

固然有漢軍人多勢眾的優勢,也有漢軍主將劉封那令人忌憚的調遣力。

沒了護城河。

漢軍的登城戰兵就能跟上。

早已經選定的先登死士,或是扛著盾牌,或是扛著雲梯,或是推著衝車,向石陽城推進。

這次來石陽城,劉封不僅帶了嶽舉八人,還將陸口待命的盧義五人也一同帶來。

既然是立功,自然要給親善的軍中新秀增加立功的機會。

劉封將指揮先登死士的軍務交給了趙雲。

年過六旬的趙雲,披著重甲居中。

嶽舉、楊興、陸文、牛憲四人在左,盧義、關衝、林勝、魯灼四人在由,嚴成、何元、羅延、餘化、呼延深在後。

即便天色將暗,攻勢也未曾停止。

天黑了就舉火夜戰!

先登士輪番而上,盡皆悍不畏死。

東門和西門的關平關興,亦是指揮先登死士奮勇攻城。

當戰事到了攻城戰這一步時,就沒有了花裡胡哨,只剩下血與火的鐵血廝殺。

文聘將城頭的兵馬分成兩撥,輪番御守三門。

然而。

漢軍的攻勢,比文聘預料中更猛。

從黃昏到深夜,從深夜到黎明,從黎明到晌午,又從晌午到黃昏。

劉封自恃人多勢眾,同樣將攻城的兵馬分成兩波,輪番而上。

一連三日。

石陽城內的矢石几近耗盡,而劉封的強攻依舊未停!

“該死!”

文聘將口中的灰塵吐出。

這是方才城下的投石車砸上來的石頭濺射的灰塵。

三日的強攻,劉封將先登士撤回後,緊接著就將三日內就地打造的投石車給裝好了。

那一連串的石頭瘋狂的砸在城頭上,雖然對魏卒的有效傷亡不高,但頻頻躲避石頭以及石頭砸在城頭上的震撼感,也讓魏卒心惶不已。

劉封也不在乎投石車是否過載,只要投石車還能執行,就有石頭不斷的砸向城頭。

跟投石車一同進攻的,還有城下的衝車。

各式各樣的攻城手段,配合嚴密,前後有序,將一鼓作氣發揮到了極致。

等投石車過載報廢后,劉封又將休息了一日的先登士派往強攻。

相對於最初時雙方都有精力和體力,強攻了三日又投石車怒砸了一日的石陽城頭,魏卒計程車氣已經瀕臨崩潰。

誠然。

文聘和于禁可以自傲的說,關羽來了都攻不破石陽城。

那個前提是:文聘和于禁有萬餘人在手,且旁邊還有個孫權在虎視眈眈。

而如今。

石陽沒有孫權助兵,兵力也比關羽打石陽時少了一半。

而劉封卻有三萬!

再加上文聘于禁出城時,還被趙雲突臉殺敗一陣,士氣也不夠旺盛,疑兵之計又被劉封識破,軍心更慌。

最重要的是:文聘和于禁,沒增援!

沒有增援,就無法死守!

偏偏劉封又玩了“三面圍攻,網開一面”的戰術,北門給城內的魏卒留了一條生路。

如此一來。

即便文聘和于禁效仿滿寵在樊城沉白馬激勵士氣也無用。

生路,就在那裡!

想跑?漢軍不攔著。

有了生路,就很難讓將士有破壺沉舟的死鬥之氣。

到了第六日。

石陽城計程車氣更低。

沒了護城河當屏障,矢石也用盡了,漢軍第五日已經登城好幾次了。

雖然最終守住了城頭,但城頭的魏卒也個個兒疲憊不堪。

鐵打的漢子也遭不住漢軍的五日車輪戰!

砰。

兩個軍侯被捆綁,推到文聘面前。

這兩個軍侯想偷偷走北門逃跑,結果被文聘的督戰隊截住。

“將軍饒命,石陽城矢石耗盡,寡不敵眾,我等不想死,請將軍網開一面,放我們離去吧。”

“將軍,不如一起撤了吧。自漢軍來襲,已將近二十日,未見有增援到來,沒有增援,石陽小城守不住的!”

看著磕頭求饒的軍侯,文聘心中不忍。

自劉表死後,文聘就在鎮守石陽城,至今已經有十餘年了。

這倆軍侯也是長期跟著文聘鎮守石陽城的,雖然功勞不多,但苦勞也不少。

“唉!”

文聘揮了揮手,讓督戰隊的軍士給兩軍侯鬆了綁。

連軍侯都想跑了,城中的軍士想跑的更不會少。

“你二人持我手令,再往汝南求援!”

文聘終究是沒能忍心殺了這兩個跟了多年的軍侯,反而給了兩人出城求援的手令。

如此一來,兩人就不算棄城而逃。

“謝將軍!”

兩個軍侯再次叩頭,隨後互望一眼,帶著手令往北門而走。

“城牆破碎,士無戰心,不如詐降以求喘息之機。”于禁尋到文聘,提議道。

文聘蹙眉:“劉封連日強攻,定是想一鼓作氣拿下石陽城,又豈會同意我等投降?”

于禁冷聲道:“只派使者,自是不行。我可親往詐降,文將軍則趁機修補城牆缺口。”

文聘驚道:“倘若如此,劉封必怒而殺你。眼下援兵不至,石陽城孤城難守,即便能拖延,也無法長久。

劉封又極善詭計,倘若將計就計擒你於城下,或會再亂城內軍心,得不償失。”

于禁嘆道:“若不如此,又當奈何?”

文聘咬牙:“吾子文休,可出城詐降!”

于禁臉色一變。

文聘有二子,親子文岱在洛陽為質,養子文休同在石陽。

“既為吾子,就當有捨命之志!”文聘語氣一寒。

隨即。

文聘遣養子文休出城,謊稱“魏法有規定,守城三十日而援軍不至者,降者家屬可免罪,今已守城二十日,請再容十日,必獻城歸降。”

劉封看著一臉“真誠”的文休,冷笑道:“此乃文聘的拖延之計罷了,孤又豈會相信?”

文休昂頭:“燕王殿下若不信,可將我留于軍中十日,十日後,若家父不降,可於城下斬我!”

劉封眉頭一蹙:“文休,你只是一養子,你之生死,文聘又豈會在意?”

文休凜然不懼:“燕王也是養子,燕王生死,莫非漢皇陛下也不在意?”

好傢伙!

劉封不由起身,仔細審視文休。

良久,劉封許諾道:“念文聘與陛下有舊,又同為荊州人,孤可以暫緩十日;放回副使,回去告訴文聘,十日後,若文聘敢騙孤,孤就用他養子的頭顱來祭旗。”

得到劉封暫緩攻城的軍令,趙雲、關平、關興皆是驚疑來問。

得知文聘以養子為質,欲在時日後投降,趙雲不由蹙眉:“我只聽聞‘魏法規定,士卒逃亡或投降皆罪及家屬’,未曾聽聞‘守城三十日而援軍不至者,降者家屬可免罪’。”

關平亦是疑惑:“那文休既是文聘養子,必不是懼死之輩,燕王殿下,不可輕信啊。”

劉封輕笑:“孤跟隨陛下征戰多年,一應行軍統兵皆是陛下親口相授,又豈會不明魏法?

那文聘故意遣子為使,不過是想效仿荊軻刺秦獻樊於期之頭,死一子而換取十日喘息之機。

孤又豈會中計!”

關興反應過來:“燕王殿下故意如此,是想借此麻痺文聘,趁著文聘自以為燕王中計時,發動奇襲?”

劉封點頭,語氣微冷:“文聘見孤中計,今夜必會先讓士卒休憩,正是攻其不備的時機;先將眾軍退去,再挑選六千精銳之士,今夜三更,強破石陽城!”

及至黃昏。

三門漢軍,皆是相繼離去。

見劉封退去,文聘暗暗鬆了一口氣:“此計應瞞不了劉封太久,隨時都有可能被識破,可令將士休憩一夜。

再發動城中百姓,連夜修補城牆,亦可借百姓掩護,設為疑兵。為防不測,你我輪流值守。”

連日征戰,城內軍士早已疲憊不堪。

饒是文聘和于禁,也極少有休憩的時間。

兩人商議後。

一面安排將士休憩,一面安排百姓偽裝成軍士扛旗為疑兵,一面又安排百姓修補城牆。

得到喘息的魏軍將士,盡皆鬆了一口氣,囫圇吞棗的刨了晚飯後,一個個都迫不及的找地兒休憩。

到了三更。

城頭的百姓在小聲的修補城牆,城下的漢兵則是悄悄的扛著雲梯推著衝車靠近。

劉封亦是親至城下!

見城頭旌旗林立,又有大量軍士警戒,眾將校皆有疑慮。

劉封不屑冷哼:“疑兵之計罷了!擂鼓,攻城!”

鼓聲起。

眾將校奮力而上。

而在城頭修補城牆和假冒魏卒的石陽城百姓則是驚慌不已。

“怎麼回事?不是說漢軍十日內不會攻城嗎?”

“還能怎麼回事!文將軍被騙了,快跑!”

“快,通知文將軍!”

“嗚嗚嗚——”

正在西門巡視的于禁,聽到南門急促的號角聲,臉色大變,忙引親衛直奔南門城頭。

等於禁趕到時,城頭已經亂成一片。

爬得快的漢兵,也登上了城頭。

但見一老將,衷甲在身,手持一柄亮銀槍,大喝著驅趕城頭的百姓,正是趙雲!

見到于禁到來,趙雲大笑:“于禁,與我一戰!”

于禁驚駭不已,又見趙雲身後漢軍陸續登城,哪裡還敢跟趙雲廝殺,轉身就走。

趙雲也不追趕,招呼軍士搶佔城頭險要,開啟城門。

不多時。

城門開啟。

早埋伏在外的六千精銳,直入城門。

劉封一馬當先,正遇見驚聞而來的文聘,大笑而呼:“文聘,十日已過,何不速降!”

文聘不由暗罵。

十日?

一日都沒有!

想到還在洛陽為質的文岱,文聘怒而大呼:“我但有死耳,何降之有!”

見文聘不肯降,劉封亦不再勸,策馬直奔文聘。

如今的劉封,正是壯年,又是氣力上升期,每一日的打磨都能讓戰力提升。

而文聘年邁,又是氣力下降期,再加上連續幾日的守城,早就疲憊。

疲態老態對上劉封,並非明智。

然而文聘是不能降的。

降了,洛陽為質的兒子文岱,就得被曹丕問罪了!

故而。

文聘見石陽城破後,就已經萌生了死志,一槍一式,皆在搏命!

“可惜了!”

劉封原本還想看在同為荊州人的份上,只擒不殺。

見文聘搏命,也猜到了文聘搏命的原因。

劉封也不再留手。

片刻後。

丈八長矛刺穿了文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