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的嘴角浮現一絲苦澀:“燕王殿下,你太抬舉我了,我只是一個小小的都督。”
在於我?
怎麼能是在於我!
若不是形勢比人強,陸遜真想破口大罵:想殺我直接動刀子,別玩我了!
陸遜若說救孫權,事後流言一起,孫權就得懷疑陸遜是不是私通劉備:你說救劉封就救,你陸遜是誰啊?
陸遜若說不救孫權,事後流言一起,孫權就得懷疑陸遜是不是公報私仇:委曲求全多年,要學勾踐是吧?
陸遜不論如何選擇,都會給吳郡陸氏帶來災禍。
這對於“家族重於一切”的陸遜而言,無疑是滅頂之災。
“你可是孫策的女婿!”
劉封在“女婿”一詞上加重了語氣,提醒陸遜的身份:即便都是都督,女婿和非女婿是截然不同的!
陸遜袖口中的拳頭緊握,指甲也嵌入了掌心。
沉默不語。
見狀。
劉封也不催促,只是看著眼前的滔滔江水,揮袖吟詩:“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陸伯言,大漢的復興,是你阻擋不了的大勢,孫權在江東也註定只能苟延殘喘。
不論你是想報答孫權的過往恩義,還是想保全家族苟存性命於亂世,你都不應該拒絕孤的好意。”
劉封的聲音雖然不大,但卻重重的敲打在陸遜的心頭。
陸遜其實也很清楚。
自孫權放棄鄂城退回建業後,孫權就已經徹底失去了西取荊州的資格。
西不能取荊州,北不能取淮南,除了在江東苟延殘喘等著漢魏分出勝敗,孫權沒有東山再起的可能!
以前還能在漢魏的夾縫中左右逢源。
而這次曹丕親征江東,明顯已經對孫權失去信任了。
尤其是折了張遼後,讓曹丕對孫權更是惱恨。
對曹丕而言,孫權就如同每天伸著舌頭討好的舔狗,忽然將曹丕的腳趾頭給咬掉了,不將孫權打死,曹丕心有不甘。
史載曹丕在位六年,征討孫權就有三次,可見其對孫權是有多恨。
如今雖然大勢有所不同,但曹丕的心理也相差不大,不論是對孫權的憤怒還是鞏固權威,曹丕都想將孫權打死。
至於劉備一方,那就更不可能對孫權有信任了。
哪怕是劉封對孫慮一視同仁的採用攻心術,也不是讓孫慮效仿孫權,而是直接跳過父親到爺爺那輩讓孫慮效仿孫堅。
用意不言而喻:假如劉封發現武力討滅孫權弊大於利後,必會扶持孫慮入江東,借孫慮來穩定江東的局勢。
給孫慮立下“為救孫權,泣血三日而請兵”的人設,也是劉封在積累孫慮的民望。
就方才席間孫慮對劉封那崇拜的眼神勁兒,以及高呼“大漢”時的自豪感。
陸遜都不用懷疑孫慮入江東掌權後第一件事就是自請取締“吳王”,劉封再順勢請奏孫慮為“揚州刺史”,劉備或劉禪再順勢降詔封孫慮一個“忠義侯”,過幾年再尋個理由調入朝中位列九卿。
屆時,孫慮錢權名利都有了,史書上都還能再添一筆“忠誠懇至,憂國捨身,全孫氏之忠,保孫氏之榮,遠勝其父矣”。
這可比跟著孫權只能給孫登當綠葉還要當質子求和的強多了!
別說孫慮了,換做陸遜是孫慮,也不會跟著孫權死撞南牆不回頭。
良久。
陸遜在仔細權衡利弊後,終於有了決定:“但有所命,莫敢不從。”
“好!”劉封撫掌而笑:“陸伯言,孤果然沒看錯你!”
作出了抉擇後,陸遜的心頭也為之一鬆,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陸遜又問:“燕王殿下可否告訴我,此番興師動眾的真正目的?”
劉封不答反問:“除了救孫權,孤還能有其他的目的嗎?”
陸遜凝聲分析:“燕王殿下若只有救吳王一個目的,只需集結陸口、夏口和樊口水軍強攻石陽,曹丕聞訊必會分兵去救,濡須口之危自然就解了。
此番捨近求遠,又故意打出‘孫慮救父’的名號,很難不讓人懷疑燕王殿下是想要效仿昔日巧取西川舊事,趁著替吳王抵擋曹丕的同時,順手滅了吳王。
然而兵法有云:出其不意,方有取勝之機。
倘若眾人皆懷疑燕王殿下意在吳王,而燕王殿下實則又暗取石陽,曹丕未能提前料算,就難以及時救援,江夏全境,也將盡入燕王之手!”
劉封輕笑:“伯言能有如此猜測,又焉知曹丕麾下無智謀之士也會有如此猜測?可不能小覷了天下智士啊!”
陸遜又道:“天下智士眾多,燕王殿下所慮也有道理。然而兵法虛虛實實,倘若此時有人投降曹丕,亦可亂其判斷。”
劉封示意陸遜繼續:“說來聽聽。”
陸遜語氣多了幾分冷意:“韓當之子韓綜,如今乃是吳王任命的鄱陽太守,小人得志,不省自身。
在任期間不僅淫亂不軌,還縱容手下部曲時常侵擾鈔掠,更與鄱陽大盜彭綺、董嗣等人狼狽為奸。
韓綜又時常擔心吳王會事後問責,暗蓄糧草,陰養死士,可誘其反叛,獻鄱陽郡歸降曹丕,請曹丕派兵接應。
燕王殿下又曾斬殺韓當,與韓綜有殺父之仇,韓綜若要投降,曹丕必不生疑,待其接應之兵到來,就可將其與韓綜一併斬殺,而後兵向石陽,定可功成!”
雖說陸遜的計劃跟劉封的原計劃有不同,但由陸遜誘韓綜反叛孫權,對劉封而言也是好事。
韓當的兒子都反叛孫權了,這對孫權在江東的威望也是不小的打擊。
“此計可行!誘韓綜叛孫權投曹丕一事,就交與伯言了。”劉封只是略微一思,就同意了陸遜的獻計。
陸遜微微吃驚:“燕王殿下就不擔心,我所獻之計,居心不良?”
誘韓綜反叛,既可以是針對曹丕的援兵,又可以是針對劉封。
然而劉封卻只是聽了陸遜的獻計就讓陸遜執行計策,這讓陸遜驚訝不已,不明白劉封為何會如此信任自己!
陸遜不知道的是:劉封的前世記憶雖然不能直接讓劉封無敵於天下,但能讓劉封更容易瞭解某個人的品性。
即便沒有劉封斬殺韓綜這事,韓綜也會叛孫權投魏。
更何況,韓綜如今是鄱陽太守,若見孫權勢窮而劉封又出現在眼前,韓綜若是一點想法都沒有劉封是不會信的。
在劉封的原計劃中,本就提防著韓綜。
劉封這次採用“樓船+鬥艦+蒙衝+走舸”的均衡組合,而非偏向於鬥艦和蒙衝的靈活組合,甚至還專程帶了40艘輜重船裝載了三個月的糧草。
走的就是正兵模式,目的也是在防止前往江東的途中會出現意外。
簡而言之:韓綜會使壞,在劉封的預料之中;陸遜誘韓綜反叛,在劉封的預料之外。
心中雖然這麼想,但劉封自然不會這般表達。
見陸遜驚訝,劉封只是豪邁一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孤既用你,便會信你。更何況,你又怎知,孤就真的意在石陽?”
陸遜心頭一凜。
細細一品,從頭到尾,陸遜都沒能試探出劉封的正面回答。
問劉封是滅孫權還是救孫權,劉封在反問陸遜的抉擇。
問劉封興師動眾的真正目的,劉封同樣是在反問陸遜。
哪怕陸遜分析了一大堆且又獻了奇計,劉封也只是讓陸遜去負責誘韓綜叛孫權投曹丕。
【燕王殿下心機深沉,難道是我猜錯了?】
陸遜暗思。
只是越是思慮,陸遜就越難猜到劉封的真正意圖,反而對最開始對劉封意在石陽的判斷有了動搖。
“回席吧,出來太久,丁奉和徐盛也會懷疑你的用意的。”
劉封轉身而走。
陸遜見狀,也不再多問,只是心底對劉封的忌憚又多了幾分。
甚至於。
陸遜有猜測:倘若在誘韓綜叛孫權投曹丕的計劃中有針對劉封的意圖,這柴桑就會成為他陸遜的墓葬場!
【大局為重,不可莽撞。】
陸遜暗暗呼了一口氣。
若說就此真心臣服劉封,不僅陸遜自個兒不會信,劉封也不會信。
不過是雙方的利益暫時相同罷了。
回到席間。
丁奉和徐盛投來詢問的目光,陸遜搖頭示意兩人不要多言。
直到宴席結束退回己方樓船後,陸遜這才將跟劉封的商議結果告知丁奉和徐盛。
丁奉驚道:“陸都督,韓將軍死於劉封之手,而我等現在卻要誘韓將軍的兒子反叛至尊,這未免也.......”
徐盛的表情也變得複雜。
陸遜冷哼:“難道我不誘韓綜反叛,韓綜就不會反叛了嗎?韓綜當了鄱陽太守後,淫亂不軌、抄掠士民、勾結大盜、暗蓄糧草、陰養死士,哪一樣是在為至尊考慮?
也就是我等還在柴桑駐兵才讓韓綜心生忌憚,否則韓綜早就獻了鄱陽郡了,還能忍到今日嗎?眼下局勢,你二人難道還看不清楚嗎?
我不放行,孫慮就會當場罵我等是勾結曹魏的奸賊;我若放行,韓綜必會怨恨我等。是坐以待斃還是為至尊謀求生路,兩位將軍應當細思!”
丁奉和徐盛紛紛沉默。
“可恨!”
丁奉只感覺內心燥悶難忍。
這種被算計又不得不委曲求全的感覺,著實令人鬱悶惱恨。
徐盛也是重重的頓足,仰天長嘆。
陸遜見丁奉和徐盛不再激烈反對,又安撫道:“非常之時,不得已而為之。要怪就怪韓綜不以至尊為重,又枉顧韓老將軍的聲名。”
陸遜具體如何去實施計劃,劉封沒有去理會。
百餘艘戰船過了柴桑後,繼續順流而下往濡須口而行。
沿途依舊是大張旗鼓,每到一地都會宣傳“孫慮為救孫權,泣血三日而請兵”的事蹟,以聚孫慮民望;同時也在宣揚“即便孫權三次背盟,劉備也願意跟江東和睦相處”的態度。
劉封率兵來援的訊息,也很快傳到了北岸壽春城中的曹丕耳中。
“劉封會好心去救孫權?”
得知這個訊息,曹丕滿腦子都是懷疑。
這次執意要討伐孫權,群臣中也有人勸諫曹丕要注重修生養息優先對付劉備。
然而曹丕卻認為:孫權叛了劉備三次,劉備肯定也會盼著孫權死,故而斷定劉備不會救孫權!
曹丕斷定最有可能的結果是:劉備趁著曹丕在濡須口打孫權,也會派兵來江東搶地盤,然後兩家合力將江東瓜分了。
故而。
當聽到劉封率兵救孫權的訊息是,曹丕第一反應就是劉封不安好心!
曹丕左右,劉曄和蔣濟並立。
這次討伐孫權,曹丕留司馬懿守許昌,只帶了劉曄和蔣濟為隨軍參謀。
劉曄雖然是光武之後,但篤定漢室已衰復興無望,直言“漢室已如朽木,縱有良工難復其用”,認為匡扶漢室是“逆勢而行”。
再加上家族地位衰落對漢室的歸屬感也薄弱,兼之曹操的知遇之恩,故而劉曄一心向著曹魏。
不過。
劉曄雖有效忠曹魏的決心,但曹丕對劉曄始終是有猜忌的。
曹丕認為劉曄與漢室血脈關聯雖遠但終是隱患,再加上劉曄曾反對曹丕封孫權為吳王,讓曹丕懷疑劉曄的政治立場不夠純粹。
故而曹丕雖用劉曄,但基本都只見劉曄當侍中一類的近臣用,而不會將劉曄外放委以重任,更不會讓劉曄跟司馬懿一樣執掌大軍留守許昌了。
這次討伐孫權,曹丕也只是將劉曄帶在身邊以隨軍參謀的身份協助參詳軍事。
劉曄雖然感到抱負難伸,但對曹丕並無怨言,只想在曹丕面前表現才學能力。
聽得曹丕對劉封救孫權的訊息有疑惑,劉曄連忙表態獻策:“劉封此人奸詐多謀,不可小覷。陛下不如暫停攻打濡須口,以離間計先引劉封與孫權相爭。”
曹丕的目光沒有離開情報竹簡,頭也不抬的問道:“如何離間?”
劉曄進言道:“劉封要救孫權,根本不用驅兵來濡須口,只需糾集陸口、夏口和樊口的兵馬強攻石陽,就可分陛下兵馬。
如今,劉封卻故意以‘孫慮救父’為名驅兵而來,沿途又一直在宣揚孫慮的孝行和劉備的仁德,這是在故意瓦解孫權在江東的權威。
若陛下威勢太甚,孫權心憂江東存亡,不敢與劉封相爭;若陛下暫停攻打濡須口,再佯裝退兵,我料孫權與劉封起衝突。”
曹丕蹙眉:“不論是暫停攻打濡須口還是佯裝退兵,都會給孫權喘息之機,前線將士也就前功盡棄了,用兵對敵,本就要一鼓作氣,豈能未敗而先自損士氣?
此策不可行!”
誠然。
劉曄的計策想法是很好的。
如果劉封在戰事剛開始的時候就驅兵而來,曹丕是會採納劉曄的計策的。
然而。
在曹丕看來:如今戰事打了三個月,前線將士好不容易取得了壓制優勢,這忽然間暫停攻擊還要佯裝退兵,那還不如直接退兵回許昌。
曹丕又看向蔣濟。
憑心而論,蔣濟是認同劉曄的提議的,同時跟劉封和孫權開戰是不明智的。
劉封雖然只來了百餘艘戰船,但劉封出兵也意味著劉備隨時都可能增兵。
只是劉曄的提議被曹丕駁回了,若再附和劉曄的提議,那隻能招曹丕厭。
沉吟片刻。
蔣濟斟酌用詞:“陛下可派一死士去見劉封,約定雙方同分江東。臣料劉封雖有此意但又恐師出無名,必會拒絕。
陛下再暗中叮囑死士,故意被孫權的巡江兵馬擒住,佯裝抵不過拷問後,將陛下與劉封約定同分江東之事洩露給孫權,再讓死士將劉封的反應如實告知孫權。”
曹丕疑道:“既要派死士,何不讓死士謊稱劉封已經答應?”
蔣濟笑道:“孫權也非愚笨之人,死士也不知劉封脾性,倘若謊言被識破,反會壞事。直言實話,更易誑騙孫權。兵法雲:虛虛實實,便是此理。”
曹丕點頭:“此計可行。朕會挑選死士前往。濡須口的進攻也不可停下,以免孫權起疑。”
劉曄心有不服:“陛下,臣以為將離間寄託於一死士,過於冒險了。”
蔣濟聞言色變,連忙給劉曄打眼色。
劉曄卻是故意裝沒看見,又進言道:“倘若劉封故意欺瞞陛下,明面上與陛下聯手,暗地裡卻去偷取石陽,陛下大軍又與孫權相爭而無法分兵馳援,石陽就危險了。”
曹丕呵呵冷笑:“你莫非以為朕不知兵?石陽有文聘和于禁在,縱是關羽親至,也能抵擋。更何況如今夏口和鄂城只有關羽的兩個犢子,量此二人,如何能是文聘和于禁的對手?
倘若劉封在夏口,朕或許還會有所擔心,可如今劉封都到了廬江一帶了,石陽又豈會有危險?
一句佯裝退兵說得輕巧,可前方將校如今都殺紅了眼,全憑一口氣撐著,朕若下令佯裝退兵,將校能明白朕的用意,軍士能明白嗎?
你也是在軍中待過的人,口口聲聲讓朕退兵,是何居心?”
劉曄臉色一變,忙道:“陛下明鑑,臣是為了陛下大局著想,絕無二心。”
曹丕揮了揮手,不想聽劉曄解釋:“若非見你往日勤勉,朕今日定要責罰於你,不可再胡言,朕自有考慮。都退下吧!”
帳外。
見劉曄依舊面有擔憂,蔣濟輕嘆:“子揚,你的提議雖好,但如今在前線作戰的是大將軍。大將軍去歲被劉備生擒,幸得陛下割地才換回。
如今大將軍在濡須口已經佔了上風,又豈會輕易撤退?眼下雖是枯水期,但也在逐漸進入豐水期,時間拖得越久,孫權就越有優勢,大將軍退兵後再想殺回去,就很難了。
我也知道,將離間寄託於一死士,過於冒險了,可你也應該清楚,劉封參戰,就意味著陛下這次南征已經輸了一半。
如今局勢,已經不是你我依靠智謀就能決斷的了。
陛下只是在賭,賭劉封是否真有滅孫權之心!至於石陽,有文聘和于禁在,應是無恙的。”
蔣濟猜得沒錯。
曹丕的確有賭的用意在。
自小就跟著曹操的曹丕,雖然軍事水平比不上曹操,但也不笨。
劉封都參戰了,劉備難道還會坐視不理?
倘若劉封沒有滅孫權的心思,曹丕這次南征基本上也就宣告失敗了。
曹丕賭的是劉封會趁著這個機會將孫權滅了,今後南北相爭,都不用擔心會有孫權使壞。
劉封有沒有滅孫權的心?
肯定是有的!
不過劉封想的不是跟曹丕瓜分江東,而是全要!
因此。
當看到曹丕派來的死士後,劉封的嘴角都笑彎了。
“孫慮,交給你了。”
死士錯愕的看著自稱“孫權次子”的孫慮,只感覺眼前一陣眩暈。
劇本不對啊!
孫權的兒子,為什麼跟劉封關係這般親近?
陛下是讓我給劉封送信,不是讓我給孫權的兒子送信啊!
劉封全程沒去理會孫慮如何審問曹丕派來的死士,只是靜靜的在船艙品嚐熱茶。
直到半個時辰後,孫慮才氣沖沖的來尋劉封:“燕王殿下,那人嘴硬得很,不管怎麼審問,一句話都不肯說。只搜出一封曹丕要勸燕王殿下聯手對付我父王的信。”
劉封早有預料,淡淡而笑:“死士嘛,自然不會輕易開口。這人和信,就由你親自送與吳王。見了吳王后,你若不想再回荊州了,就派人給孤捎個信。”
孫慮大驚:“燕王殿下,我肯定會回來的。”
劉封起身拍了拍孫慮的肩膀:“別想太多。當初孤定計讓你當質子,本就有利用你的意圖在。只是後來發現,你聰明伶俐又知恩義孝道,故而孤又不忍心將你捲入權力爭鬥的漩渦中。
這次孤替你宣揚“孝”名,也是孤對你的補償,以後你想留在江東就留在江東,若你想來荊州了,派人捎個信,孤也會親自來接你的。
你且放心去,孤跟你父王,也不一定非得兵戎相見,孤也不希望兩家將士再廝殺結仇。”
孫慮只感覺眼淚直往眼眶竄:“燕王殿下,我一定會好好勸說父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