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9章 孫權稱臣,劉封假車騎將軍(6k)

“張遼病了?”

孫權又驚又疑。

按照潘璋在信中的說法:張遼在救曹仁失敗後奉命還屯合肥,卻意外在途中染病,如今正滯留雍丘養病。

【倘若張遼真的病重,那孤或可再與劉備談和。】

孫權默默的打著小算盤。

以如今的局勢,明擺著是劉備想打孫權。

孫權雖然是大魏吳王,但現在的曹丕是絕對不會為了孫權跟劉備硬碰硬的。

曹丕,孫權指望不上了!

若無曹丕出兵相助,面對同樣有水軍優勢的劉備,孫權是鬥不過的!

眼下即將迎來豐水期,劉備的荊州水軍在上游,順風而下要打孫權,天時地利都佔了優勢!

孫權忽然發現,設立武昌郡又遷徙治所百官到武昌郡就是個錯誤!

誠然。

孫權可以讓麾下文武百官時刻保持對劉備的警惕,還能聯合石陽的文聘壓制夏口。

可一旦石陽的文聘選擇觀戰,孫權就得難受了。

這意味著:孫權要獨自承受劉備的怒火!

更可怕的是:劉備要打孫權,都不需要考慮糧草運輸!

就夏口和樊口的距離,劉備甚至能早上來打孫權,中午回夏口吃飯;睡個午覺下午再來打孫權,傍晚又回去吃飯;若是晚上月明,還能再來一場夜戰,打完回去睡覺;第二天繼續!

即便孫權能憑藉地理優勢暫時防守住劉備的進攻,也無法一直承受劉備上班打卡式的進攻壓力!

劉備還沒打,孫權麾下文武私下都在埋怨。

劉備真要打,孫權麾下的文武估計都得瘋!

仔細權衡後,孫權試探性的詢問陸遜的想法:“倘若孤趁著張遼患病,揮軍去打合肥,伯言以為可否?”

陸遜頓感無語。

至尊啊至尊,你不如直接說你想跟劉備求和,謊稱打什麼合肥啊!

張遼是病了又不是死了。

心頭雖然這麼想,但陸遜不能這樣說,委婉而勸:“至尊,你現在是大魏吳王,豈能去打合肥?”

孫權眉頭一挑:“孤父兄皆乃大漢的臣子,孤又豈會當偽魏的臣子?孤假意向曹丕稱臣,只是權宜之計。

孤決定退回尋陽和柴桑,將樊口、鄂城、下雉、陽新等本屬於江夏郡的地方都歸還給劉備,伯言以為可否?”

雖然心在滴血,但孫權也知道不退回尋陽和柴桑,劉備是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

只有將樊口等地讓給劉備,讓劉備斷定江東對荊州不會有威脅且征討江東弊大於利後,才能避免被劉備吞併!

否則劉備一日一小打、三日一大打,孫權就得在武昌郡疲於應對。

而在劉備手頭吃了虧的曹丕,說不準還會趁機走合肥和廣陵出兵,去搶奪吳郡、丹陽等地。

到那時候,孫權就得被第一個滅掉!

孫權是個會取捨的。

在爭霸天下和退保江東上,自然要優先選擇退保江東。

活著,才有機會爭霸;死了,只剩一抔黃土。

陸遜沉吟片刻,道:“至尊,我是否認同不重要,重要的是,劉備是否願意就此放過至尊。”

孫權眉頭一蹙:“劉備在荊州接連大戰,他難道還能有餘力再進兵江東?孤以為,劉備應會權衡利弊,而非執意討滅孤。”

陸遜低下頭,掩飾忍不住抽動的嘴角:“至尊,劉備若要權衡利弊,上策就是跟至尊打一場,以武力擊敗至尊。

只要劉備贏了,都不需要再進兵江東,一紙檄文就能讓江東諸縣的豪族,爭先恐後的去向劉備示好。”

孫權下意識的打了個冷顫。

江東諸縣的豪族,可不是人人都心向孫權的。

孫權能坐穩江東,核心依舊是比江東諸縣豪族擁有更強大的武力。

可江東諸縣豪族若是發現孫權的武力不行了,就會有新的選擇,不論魏還是投漢,都比跟著孫權強。

依附強者,才是江東豪族的生存之道。

“孤絕對不能跟劉備打!”孫權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斬釘截鐵地道:“伯言,你也別藏著掖著了,直接告訴孤,孤如何才能避免跟劉備開戰?”

陸遜抬頭看向孫權:“為今之計,除了退回尋陽和柴桑外,至尊還得向劉備稱臣、聯姻。”

孫權臉上閃過怒色:“你讓孤向劉備稱臣?絕無可能!”

陸遜輕嘆:“至尊,劉備已經登基稱帝!若不向劉備稱臣,劉備就有了討伐至尊的藉口。屆時劉備打出‘討伐魏逆’的旗號,其麾下文武都不會有人反對。

反之。若至尊向劉備稱臣,其麾下文武必會分成兩派,一派支援,一派反對。文武不能齊心,即便劉備心有不甘也只能接受。還請至尊暫忍一時之辱!”

陸遜的話,讓孫權的怒氣逐漸消失。

對於擅長勾心鬥角的孫權而言,可太熟悉派系爭鬥了。

孫權不向劉備稱臣,那麼劉備不論是東征還是北伐,都是“討伐魏逆”。

東征又比北伐容易,是東征還是北伐,顯而易見!

可孫權向劉備稱臣了,那就不一樣了。

孫權都稱臣了劉備還要東征,那就是私人恩怨蓋過了國家大事,必會有人反對劉備東征,劉備不得不去權衡不接受孫權稱臣的利弊。

唯一要考慮的是:孫權如何向劉備證明,是真的稱臣!

“孤,要如何聯姻?”孫權問出了核心。

陸遜觀察了孫權的臉色,徐徐道:“聯姻有二。其一,送還孫夫人;其二,將至尊次女送給劉備的太子劉禪為貴人。”

孫權的臉色急劇變化。

不論是送妹還是送女,送過去都只能當側室,這等於是讓孫權自己把熱臉伸過去貼劉備的冷屁股。

如此卑微的聯姻,聽得孫權怒火翻湧,掌心都要被指甲刺穿了。

若不是對陸遜知根知底,孫權都得懷疑陸遜是不是劉備故意安插在身邊的細作,今日是專程來羞辱自己的。

良久。

孫權按捺住了內心的憤怒:“伯言所言,孤認為可行。孤欲遣使去荊州見劉備,伯言可有中意者?”

陸遜沉吟片刻:“非諸葛瑾莫屬。劉備看諸葛亮面,定會斟酌。”

仔細權衡後,孫權決定執行陸遜的計策:割地、稱臣、聯姻,以儲存實力為核心。

數日後。

諸葛瑾抵達襄陽。

得知諸葛瑾的來意,劉備頓感頭疼。

將諸葛瑾安排在別館後,劉備召來劉封商議對策。

“孫權小兒,甚是狡猾,不僅同意將鄂城還給孤,還主動將樊口、鄂城、下雉、陽新等江夏故縣也一併歸還,又主動稱要向朕稱臣,還要送還其妹以及將次女送給太子為貴人。”

劉備頭疼不已。

原本劉備的打算,是直接索要鄂城,激孫權起兵,然後順勢出兵攻打。

只要將孫權打廢了打殘了,就可以直接派人去江東諸縣策反,不需要勞師遠征就能收復失地!

若孫權隱忍,那就繼續要樊口、要陽新、要柴桑,讓孫權陷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漢兵又至矣”的局面。

一步步的蠶食江東!

不曾想。

孫權竟然直接就稱臣了,還又是送妹又是送女!

這讓劉備有一種拳頭打出去卻使不出力來的鬱悶感。

劉備要打江東,得講究師出有名。

若是師出無名,就容易招來非議,不僅麾下文武會質疑,往嚴重的說也會讓曹魏境內想要歸漢的心生疑慮:稱臣也要捱打,那我為何還要稱臣?

劉封也有些意外。

孫權“滑跪”得未免太快了些!

好歹你也“抵擋”一下啊!

你那大皇帝的自尊心去哪了?

思索良久。

劉封有了應對方案:“孫權稱臣和割地可以接受,先將樊口、鄂城、下雉、陽新等江夏故縣拿到手,優先建立以襄陽主攻、鄂城主守、江陵控扼荊州諸郡聯防的攻守控三位一體防禦體系。

至於聯姻,兒臣以為不可接受。一來父皇已經立後,若讓孫夫人歸來,或會令後宮不穩;二來太子正是血氣方剛的年齡,倘若一不小心有了意外,父皇也難善後。

可改聯姻為遣子為質,孫權有二子,長子孫登已被孫權立為王太子,必不會送來;可讓孫權送次子孫慮為質。

孫慮雖然不到十歲,但性聰體達更甚於其兄孫登,頗有其祖父孫堅遺風;倘若能施以恩義,厚待孫慮,且讓孫慮與劉爽和劉瓚一同讀書習武,未來也或可成為討伐偽魏的大將。”

在劉封看來。

不論是孫權的妹妹還是孫權的女兒,都沒任何用處。

即便送過來了,也只能當吉祥物養著。

可讓孫權遣子為質,尤其是遣次子為質,那就不一樣了。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同樣是孫權的兒子,憑什麼哥哥孫登就能當王太子享受權力和富貴,而弟弟孫慮就只能被送到荊州當人質?

不論孫權用什麼理由來安撫孫慮,孫慮始終都是被拋棄的那個。

而這個時候。

劉備卻不因孫慮的質子身份就對孫慮蔑視和苛待,反而讓孫慮跟兩個外孫一同讀書習武,用厚恩厚義來厚待孫慮,孫慮又豈能不心存感恩?

這是劉封的陽謀!

既然孫權要玩稱臣的鬼把戲,那劉封就要將孫權的兒子培養成受大漢厚待的漢室忠臣!

就如同楊堅的同母弟弟楊瓚一般,楊瓚受北周武帝厚恩,北周武帝出征的時候都是留楊瓚守衛都城,恩寵如此!

故而楊瓚在面對有篡位之心的楊堅時,屢次策劃要替北周宣帝除掉楊堅。

今後孫權越是有篡逆之心,孫慮對孫權就會越不滿意,更會以孫權為恥。

一旦江東有變,亦可借孫慮的身份去安撫江東。

劉備本就是此道高手,聽了劉封的提議後頓感輕鬆,頭也不疼了:“吾兒所言,甚合朕意。若孫權肯割地、稱臣、遣質,朕暫時就不與他計較!若是不肯,哼,朕也不介意親征樊口!”

劉封又道:“襄陽到鄂城,往返耗時,父皇不如帶上諸葛瑾,同往夏口。”

劉備撫髯而笑:“朕與雲長也許久未見了,正好去夏口與雲長小酌幾日。吾兒可要同往?”

劉封搖頭:“兒臣得先回趟房陵,處理下新城郡的事務,就不與父皇同往了。”

劉備也不勉強:“你也多日未歸家了,是得回去一趟。”

離開時。

劉備又讓劉封將劉秀玉、劉良玉姐妹和劉爽、劉瓚兩兄弟帶上。

理由是:劉備想讓劉秀玉和劉良玉去新城郡走走,看能不能遇到良配。

劉封驚得彷彿第一次認識劉備一般。

堂堂皇帝,還愁駙馬?

然而用劉備的話來講卻是:兩個女兒已經很苦了,不能強行賜婚。

最令劉封驚訝的是,劉備不知道給劉爽和劉瓚灌了什麼迷糊湯,兩兄弟竟然都紛紛表示要替自家阿母把關選夫。

劉封也不忍兩個小妹就此寡居一生,只能默默的接受了這個“皇命”。

隨後。

劉備帶上諸葛瑾,順流而下直入夏口。

途中對諸葛瑾更是連哄帶嚇,等諸葛瑾回到鄂城後,孫權得到的反饋就是要麼“割地、稱臣、遣質”,要麼“直接開打”。

聽聞劉備都親自到了夏口,孫權心中慌得一批,哪裡還敢找理由拒絕。

當即就派諸葛瑾再入夏口,答應劉備“割地、稱臣、遣質”的條件。

如劉封預料。

若是跟曹丕一樣要求孫權的長子孫登為質,孫權不會同意,可要求孫權的次子孫慮為質,孫權的抗拒心就小多了。

似乎是怕劉備反悔,孫權的動作迅速。

除了不肯赴宴外,翌日就將次子孫慮送都了夏口。

又遣張溫為使者,向劉備進獻了雀頭香、大貝、珍珠、象牙、犀角、玳瑁、翡翠等稀有珍寶。

隨後又將文武公卿及其家眷、駐守樊口、鄂城、下雉、陽新等江夏故縣的兵馬分批撤回尋陽和柴桑。

劉備也不客氣的派兵佔了樊口、鄂城、下雉、陽新等諸縣城池。

“沒想到竟如此順利!”

孫權的惶惶而逃,讓劉備有一種不真實感,好歹你孫權也是一方霸主,怎麼一點脾氣都沒有?

很快。

劉備又釋然了。

雖然不能將孫權一勞永逸的解決,但兵不血刃的拿下樊口、鄂城、下雉、陽新等地,也是大賺特賺了。

往好處想,有孫權在江東窩著,曹丕也沒辦法將勢力延伸到江東。

劉備目前也沒有足夠的錢糧和軍力再去遠征江東,曹丕也不可能真的看著劉備將江東諸郡吞併殆盡。

一口吞的太多,也會被噎著的。

荊州諸縣,除了南陽二十九縣還在曹丕手中,基本上都被劉備掌控了。

消化戰果,也需要時間。

孫權退兵稱臣,也宣告荊州的戰事徹底告一段落。

鄂城南。

視察了武昌新城的劉備,又召關羽商議:“孫權退回尋陽和柴桑後,必會再將治所遷回建業,以濡須口為依託保守江東,荊州東部暫時不會再受到孫權的威脅。

朕有意將江夏郡治所暫遷鄂城,以關興為江夏太守,守鄂城;關平為蕩寇將軍,守夏口,雲長以為如何?”

關羽吃了一驚:“坦之在軍中多年,統兵守夏口問題不大;安國以弱冠之齡出任一郡太守,恐不能勝任。不如由臣弟守鄂城,督二子防備文聘和孫權。”

“無妨。”劉備顯然對關興頗為器重,道:“安國文武兼備,又識破了孫權聯合文聘攻打夏口的陰謀,足見其才能;又有坦之在夏口防著文聘,安國也能將精力放在治理江夏郡上。”

頓了頓。

劉備又感慨道:“雲長啊,你和朕都已年邁,能活多久都得看天命。不能事事都親力親為,得讓年輕一輩去歷練。你現在是大將軍,得跟著朕回朝中,擬定軍國大事,坐鎮一方這等小事,就交給小輩們吧。”

關羽欲言又止。

平心而論,讓關平和關興同守江夏防備文聘和孫權,關羽是不放心的。

但劉備的話也沒錯。

關羽如今是大將軍!

大將軍不跟著劉備回朝中擬定軍國大事,卻要在江夏坐鎮一方,不僅大材小用,還無法讓小輩得到歷練。

見關羽不再反對,劉備又道:“朕能有今日之基業,吾兒燕王,功不可沒。

如今四方暫定,也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朕有意擢升燕王為徵北將軍,持節督漢中、新城、襄陽、宜都四郡軍政,兼假車騎將軍事。”

劉備如此設定的用意在於:

以徵北將軍的身份主管北部戰略方向。

以持節的方式來管理漢中、新城、襄陽、宜都四郡(相當於四郡單獨為一州,劉封為州牧)。

以假車騎將軍的頭銜來負責四夷屯警、京師兵衛、征伐背叛、出使宣詔、薦舉官吏、重要的迎來送往禮制性活動等,用以提升劉封的資歷。

簡而言之:劉備是在為劉封今後能執掌朝中權柄鋪路。

關羽聽得心驚:“陛下,恕臣弟直言。燕王的權力,是否太大了些?太子年少,又無軍功傍身,若對燕王恩寵太甚,臣弟擔心燕王會與太子相爭。”

劉備輕嘆:“雲長,朕理解你的擔憂。可你也應該明白,以太子如今的威望和見識,想要當一國之君,是遠遠不夠的。

朕不想太子今後事事都要受朝野群臣掣肘而無法勵精圖治,故而必須得有一人能替太子鎮住朝野群臣。

燕王素有計略,既有宗室名望,又有文治武功,重親情而知恩義,欠缺的只是資歷。

你要理解朕的苦衷啊!”

倘若劉禪有劉封一般的計略、名望和文治武功,劉備是不會擔心劉禪能否鎮住群臣的,就如同七世紀最強的碳基生物李世民一般從不擔心朝野群臣會恃權而驕。

然而現實卻是:劉禪年少,經驗、閱歷、膽略、威望等各方面都還很稚嫩,劉備若不給劉禪留下輔佐軍政的大臣,劉禪是無法獨擋一面的。

劉備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畢竟年齡擺在這裡。

劉備知道的是:假如壽終日到了,必須得給劉禪留下一個可以鎮住朝野群臣的宗親!

而這個宗親的最佳人選就是劉封!

雖然劉封是燕王,但燕王攝政極容易受到朝野群臣的排擠,也極容易受到流言的誹謗和中傷,就連輔佐成王的叔旦,都會恐懼流言。

故而。

劉備得在生前就將劉封的資歷提上去。

這也是劉備讓劉封代理車騎將軍的用意,若劉封這個假車騎將軍能令人信服,劉備就能將“假”字去掉。

等關羽卸任大將軍後,劉封就能順利的繼任。

至於劉封恩寵太甚是否會跟劉禪相爭,劉備也仔細考慮過。

最終劉備得出的結論就是:假如劉封和劉禪真的相爭,那不是劉封和劉禪的錯,而是劉備這個當父皇的沒能教育好。若因為擔心劉封和劉禪相爭,就效仿曹丕將善戰的曹彰丟到封地閒置一般閒置劉封,那麼劉禪今後大機率也會因為沒有宗親支援而受群臣裹挾。

是自斷一臂,還是以漢室為重。

劉備還是分得清的。

倘若今後的子嗣會如劉協一般當傀儡,劉備寧可讓其當個富家翁。

見劉備這般說,關羽也明白無法再勸了,又道:“若讓燕王假車騎將軍,陛下又當如何安置益德?”

競選漢中太守的時候,輸給了魏延。

空置的車騎將軍,劉備又是為劉封準備的。

張飛的安置也就成了關羽的擔憂。

原本關羽以為,劉備會讓張飛來當車騎將軍。

劉備對此早有安排:“太子也該立妃了。益德長女,頗為賢惠,朕有意選益德長女為太子妃。

益德的長女當了太子妃,益德再當車騎將軍就不合適了。可讓益德出任司隸校尉或衛將軍,具體的安排,待朕與益德面談後再定。”

關羽有些黯然。

顯然。

關羽也是有意讓女兒當太子妃的。

劉備敏銳的看出了關羽的情緒變化,安撫道:“朕只有一個太子,也無法同時立兩個太子妃,顧此就會失彼。這次,就讓與益德吧。朕會為雲長尋個佳婿。”

“臣弟明白。”關羽也不是不明事理的,若這好處一點都不讓給張飛,也不配張飛視關羽為兄了。

見關羽情緒恢復,劉備暗暗鬆了一口氣:“既如此,雲長可先將諸事交付二子,隨朕返回江陵。算算時間,丞相對遷都江陵之事,也應該有決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