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3章 萬夫辟易,關羽一日破公安

在劉封強攻江津口的同時。

駐紮在公安津口的關羽也再次引重兵來到公安城下。

公安城雖然堅固,但關羽卻是篤信泰然。

讓嶽舉、楊興、嚴成、何元、羅延、餘化六人分引兩千人,圍了公安城東西北三門。

關羽則親自帶兵圍了公安城的南門。

四門軍士都熟練的在公安城外挖埋鹿角、修築高壘等。

圍城的手段,早在圍樊城的時候,眾將士就已經輕車熟路了。

看著城下忙得熱火朝天的關羽軍,城頭的諸葛瑾和孫桓只感覺頭大如牛。

關羽的攻城手段太嫻熟了!

面對公安堅城,既不搦戰也不攻城。

而是直接在四門埋鹿角、築高壘,一副要將公安城變為孤城的姿態,這是在給公安城內的官吏士民施壓。

刀,始終在出鞘前,最具威脅。

因為不知道刀會何時出鞘、會以什麼姿勢出鞘,也不知道出鞘後會攻向何方。

當然。

也可以選擇先下手為強,趁著對手刀未出鞘的時候先砍死對手。

然而。

想先砍死對手,得有比對手更強的武力。

顯然。

以諸葛瑾和孫桓的武力還不夠先下手為強。

帶兵出城與關羽對陣廝殺?

諸葛瑾只是諸葛瑾,不是諸葛正我。

孫桓只是孫桓,不是孫猴子。

不僅如此。

昨夜關羽“看”諸葛瑾面子放城外的吳兵入城,看似增加了公安城的守備人數,實則降低了公安城的守備士氣。

諸葛瑾終究還是太缺乏臨陣應變能力了。

墨守成規,只能應付一般的對手;隨機應變,才能應付厲害的對手。

不放城外的吳兵入城,雖然會令城內軍士寒心,但被諸葛瑾和孫桓拋棄過一次後的吳兵,即便入了城也不可能再信任諸葛瑾和孫桓,還可能會煽動其他吳兵。

信任一旦有了裂縫,將和兵就會變得陌生。

沒了兵的信任,將也就沒了威。

將若無威,也就無法讓兵遵守軍令。

昨夜是否應該放城外的吳兵入城,是要綜合考慮利弊的。

兩害相權取其輕,而非簡單的一句“軍心必亂”。

直接的後果就是:僅僅過了半日,關羽兵臨城下的訊息就在城內流傳,且越傳越多。

等諸葛瑾和孫桓覺察到時,流言已經失控了!

“太守,關羽選擇圍而不攻,定是想等城中流言盡起,然後裡應外合。我以為,可先將城內投降的官吏和城中大戶都軟禁起來。”孫桓凝聲提議。

諸葛瑾嚇了一跳:“若是如此,城內民心盡失啊!”

孫桓此刻已經顧不得民心不民心了,道:“太守,只要守住了公安城,丟掉的民心還能再安撫回來;可若丟了公安城,就算民心還在,也跟你我無關了。”

諸葛瑾猶豫不決。

孫桓是個統兵的,考慮的更多是軍事上的利弊。

諸葛瑾是南郡太守,考慮的更多是士民能否支援孫權入主南郡。

若將城內投降的官吏和大戶都軟禁了,今後這公安城中誰還會對孫權忠心?

能守一時,能守長久嗎?

然而,戰場上最忌諱的就是遲疑不決。

考慮太多,就等於是什麼也沒考慮。

諸葛瑾的猶豫不決,看得孫桓心中焦急:“太守,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若太守不忍動手,就由我親自帶兵去軟禁他們。待退了關羽,太守再治我擾民罪,足以安撫不服。”

在軍事上。

孫桓的確比諸葛瑾更果決,竟主動要求當黑臉。

然而。

即便如此,諸葛瑾依舊沒有下定決心。

諸葛瑾這個人吧,論軍事的確很菜,跟宋襄公一樣都喜歡講道理守規矩,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

可要論人品,卻沒人能挑的出諸葛瑾的毛病。

史載虞翻因為狂放直率而被流放,只有諸葛瑾多次為虞翻說情,讓虞翻這個江東噴子都不敢噴諸葛瑾人品而只敢稱其“敦仁厚義”。

因此。

當孫桓說出“待退了關羽,太守再治我擾民罪”這句話的時候,諸葛瑾就已經在心底將孫桓的請命否決了。

昨夜為了守住公安城而拋棄軍士,已經讓諸葛瑾覺得慚愧了。

若今日為了守住公安城而讓孫桓去行擾民事還要讓孫桓擔責,諸葛瑾覺得這樣做了自己都不配當人了。

最終。

諸葛瑾選擇了讓孫桓巡視四門,由自己親自去城中安撫民心。

孫桓雖然心急但也無可奈何。

畢竟。

諸葛瑾才是南郡太守,孫桓只是武衛都尉。

且公安津口丟失本是孫桓的主責,諸葛瑾從始到終都沒怒斥過孫桓兵敗誤事。

然而。

戰場不會因為諸葛瑾講道理守規矩就會偏袒諸葛瑾。

尤其是公安城本就是呂蒙用計騙傅士仁投降才失陷的,對城中不服孫權的官吏士民而言,諸葛瑾的講道理守規矩就是個笑話。

搶了我們的前程壞了我們的家業,然後告訴我們要講道理守規矩?

關羽引兵在外的時候,我們只能俯首帖耳被迫聽你諸葛瑾講道理守規矩;現在關羽兵臨城下,還想讓我們繼續俯首帖耳的聽你諸葛瑾講道理守規矩?

臉呢?

諸葛瑾的安撫,非但沒能穩住城內民心,反而讓城內的流言得到了證實。

原本只是聽聞關羽兵臨城下,流言並未得到證實。

結果諸葛瑾一安撫,流言就變成了鐵定的事實。

在城內的官吏士民眼中:諸葛瑾已經窘迫到要拉攏城內的官吏士民了。

沒幾個人是傻子。

若諸葛瑾真有守城的能力,又何必來拉攏?

直接甩一個強硬的軍令:生亂就殺。

顧忌家小性命的官吏士民判斷諸葛瑾有守城的篤信,還真會認慫。

可現在的情況卻是。

諸葛瑾先慫了!

於是乎。

一些膽大的官吏大私下一商議,直接就將自家房子給點了。

而城中膽大計程車民也有樣學樣,各自找了些破房子,一把火就點了。

這群在城內放火的官吏士民,還一個個叫嚷著“有賊子放火,快救火啊”,誘引巡邏的吳兵在城中亂跑。

一時之間。

公安城內多處起火,不僅引起了城內動亂,還成功的給了關羽提示。

關羽當機立斷。

直接調派弓弩手上高壘,對著城頭放箭。

喊殺聲如雷鳴般響起,回應城內點火的官吏士民。

城頭的吳兵見城內火光四起,又見城外的關羽軍忽然開始了強攻,一個個皆是心慌不已。

哪怕是普通的小兵,也猜到了關羽有內應!

孫桓持槍督巡城頭,當場斬殺了兩個怠慢軍心的軍侯試圖震懾軍心。

然而這個舉動,直接讓城頭的吳兵心態炸裂了。

尤其是昨夜被拋棄的吳兵,心中更是不忿。

一個被嚇壞了的軍侯更是聚眾高呼:“孫桓無道,昨夜拋棄我等,今日又欲斬殺我等,不如投了關將軍!”

孫桓大怒,張弓一箭就將高呼的軍侯射殺,一雙狼一般兇狠的眼睛掃視左右:“再有亂軍心者,這就是下場!”

然而孫桓的兇狠並未震懾住想降的吳兵,這一箭反而更加激起了眾人的驚懼。

驚懼到了極點,人就會變得忘我。

這忘我後是逃跑還是反擊,每個人都不一樣。

當一個驚懼忘我的弓箭手忽然向孫桓射了一箭後,場面就變得不可收拾了。

這公安城內的兵,除了吳兵外還有原屬於傅士仁的漢兵。

雖然大部分漢兵都是誰給飯吃都跟著誰,但人多了總會有幾個想要趁機謀出身的。

物競天擇,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

東門一軍侯趁著孫桓無暇他顧時,直接帶了百餘人衝殺城門,砍翻了城門口的吳兵,將城門給拉開。

嶽舉和楊興見狀,興奮的率眾衝入公安城。

又分兵兩路,一路走城中大道衝殺南門城門,一路走東門城頭衝殺南門城頭。

驟聞變故的孫桓,又驚又怒,一面分兵去城門口守住城門,一面帶著親兵直衝南門城頭而來的嶽舉。

嶽舉雖然只是個假校尉,但生得也是極為壯碩。

見到孫桓殺來也是絲毫不懼。

先登的功勞就在眼前,若因懼怕而放棄,那就是爛泥扶不上牆。

雖說先登論功常指的是第一個登上城頭的,但這也有個隱性的前提,那就是你能在城頭站住腳跟不會被敵人給擊退。

“擊退此賊,我與眾人同享先登大功!”

嶽舉高呼一聲,率先衝向了孫桓,身後眾軍士盡皆興奮,紛紛紅了眼。

“好膽!”

孫桓心中惱怒。

一個無名小卒竟然妄想拿先登大功,這是想拿我孫桓當菜砍嗎?

孫桓自恃勇力,一槍砸向嶽舉。

本以為這一槍能直接將嶽舉砸殺,不曾想嶽舉竟然橫矛擋住了!

嶽舉猙獰一笑,竟還有餘力的嘲諷孫桓:“關君侯的神力,勝你十倍!”

被嘲諷的孫桓,更是破防,手一抖,長槍兇狠的刺向嶽舉。

嶽舉雖然悍勇,但甲冑武器的差距讓嶽舉不敢有絲毫的大意,直接招呼了幾個悍卒圍攻孫桓。

戰場上誰跟你單挑!

而嶽舉的真正目的,也不是真的要斬殺孫桓,而是牽制孫桓,好讓城門口的楊興能順利殺退城門口的吳兵。

只要堅持到關羽引兵入了城。

這一戰,就贏了!

先登的功勞也就到手了!

孫桓雖然看出了嶽舉的用意,但卻奈何不了嶽舉。

這個關羽親自挑選出來的假校尉嶽舉,甚為悍勇。

哪怕長矛斷了,都只是皺了皺眉頭,然後拿著兩截斷矛要跟孫桓搏命。

不夠悍勇的,都跟著關平去上庸了。

在明知江陵丟失且被允許去上庸苟命的前提下,還能毅然決然的要跟著關羽回軍戰孫權且被挑選為假校尉的,又怎能沒點兒真本事?

廝殺間。

孫桓忽聽得城下一陣陣的高呼“城門開了”。

卻是楊興已經殺退了南門城下的吳兵,開啟了南門的城門。

驚駭分神下,孫桓被嶽舉一矛刺中左肩。

城門失守,又被嶽舉刺了一矛,孫桓再也不敢戀戰,轉身就走。

嶽舉也不追。

先登功勞已得,不需要再冒險去追孫桓,引關羽大軍入城才是緊要事。

嶽舉先是砍倒了城頭的吳兵號旗,然後親自扛起了漢兵號旗,對著城下的關羽軍奮力搖旗吶喊。

見公安城南門開啟,城頭的嶽舉又在搖旗吶喊,關羽當機立斷,喝令眾軍入城。

隨著東門和南門相繼開啟以及關羽大軍入城,城內除了一部分負隅頑抗的吳兵外,大部分吳兵都驚懼而散。

這座僅次於江陵的堅城,僅僅堅持了一日,就被關羽攻破!

萬夫辟易,神威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