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2章 威震敵膽,劉封四打江津口

鼓聲起,號角響。

江邊大營,旌旗飛揚。

大帳中。

左右將校肅容而立。

從最初帶著千餘兵馬入上庸開始,劉封軍中的核心將校,也在征戰中不斷的增加。

到如今。

有漢中原班底:牙門將李平,校尉寇安國,都尉田七,軍侯方月、潘風、俞射、穆舜。

有上庸新招攬:校尉李輔、鄧賢。

有原屬於關羽麾下且跟著劉封雪中奮兵:校尉盧義、關衝、林勝、呼延深、魯灼。

有假武陵太守樊伷長子、帳前吏:樊成。

除寇安國奉令前往秭歸送戰報未歸外,其餘人都在大帳中。

而以樊成為帳前吏,則是劉封跟樊伷的一場利益交換。

樊伷負責舉兵臨沅且為劉封提供糧草輜重,劉封則帶樊成立軍功。

雖說樊伷跟馬謖一樣都屬於“指點江山時天下唯我,處理實務時一塌糊塗”的虛談名仕,但樊伷比馬謖強的是:

馬謖會嫌棄越巂太守太苦想調回成都、會見勢不妙棄軍而逃,樊伷是明知不敵孫權依舊舉兵、即便兵敗了也決然赴死。

劉封看重樊伷的,也正是如此。

菜點沒關係,世界本來就是個草臺班子,只要放到合適的位置上多加歷練,總會在擅長的領域大放異彩。

重點在於:是否有直面困難的勇氣,是否有堅持到底的恆心。

自古不以成敗論英雄,譬如如崇禎作為君王平庸無能,都能因吊死煤山而受後人尊重。

故而。

劉封會派兵斬殺原武陵太守,以樊伷暫代武陵太守,也會答應樊伷的請求帶其長子樊成入軍為帳前吏。

相較於樊伷指點江山天下唯我,樊成倒是比其父沉穩謙遜。

劉封本就缺文吏,上庸招攬的主簿鄧範又不在身邊,董恢又回到了關羽身邊,有樊成來協助處理軍中文事,也能減輕劉封的軍務壓力。

除樊成外。

李平自公安津口回來時也帶上了裴慶。

這個曾因“劉封被孫權斬殺”流言而幾度沮喪想當逃兵的南陽大漢,在見到劉封后,激動的話都說不出來。

從李平口中,劉封也瞭解到。

關羽能反道奇襲公安,是跟裴慶及時抵達烏林傳遞情報息息相關的。

若無裴慶及時傳遞情報,關羽也無法做出有效的判斷。

即便不相信蔣欽等人箭上布條散佈的“劉封被孫權斬殺”流言,關羽也斷然不可能當機立斷的就決定反道奇襲公安。

早一日和晚一日,勝敗就可能變得完全相反。

亦或者說:孫權集江陵城文武制定的一系列部署,受裴慶及時傳遞情報的影響,效果大打折扣。

在這一點上,裴慶是立了大功勞的。

劉封向來賞罰分明。

有功必賞,有罪必罰。

考慮到裴慶的統兵水平,劉封論裴慶功苦,擢升裴慶為屯長,暫歸親衛都尉田七麾下。

雖說屯長的軍職比什長也高不了多少,但若這個屯長歸屬於劉封的近衛力士,地位就截然不同了。

對於這個安排,裴慶也是滿口歡喜。

能當劉封的近衛屯長,未來前程還會遠嗎?

自裴慶口中,劉封又對江陵城這段時間以來的軍情民情有了新的瞭解。

譬如:呂蒙病危後從未露過面,就連孫權在江陵城假裝為劉封發喪時,都不曾見到呂蒙,是生是死無人得知。

譬如:“劉封已被孫權斬殺”這個假訊息唬得江陵城人心惶惶,不少官吏士民更是在為劉封送喪時哭暈。

譬如:孫權的將校在向城中大戶借錢糧,是否是孫權暗中授意不得而知。

等等。

最近十餘日。

劉封一直忙於拉攏荊南的反吳義士,再加上江津口被孫權重兵封鎖,以至於劉封對江陵城的軍情民情幾乎沒有瞭解。

想到江陵城內如王甫等官吏、如王當等細作等不願屈服孫權的義士,受流言而煎熬,劉封亦不由嘆息:讓義士受苦,我之罪也!

同時。

劉封的心中也多了惱意。

原本劉封只准備佯攻江津口,配合關羽取公安。

可一想到江陵城內的義士受流言煎熬,劉封就按捺不住這股火氣。

佯攻?

去其娘也的佯攻!

我,大漢副軍將軍劉封,要攻就要強攻!

“諸將,聽令。”

沉穩而清晰的聲音響起。

帳內眾將,皆是面色一肅。

劉封掃了一眼眾人,有條不紊的下達一個又一個的軍令:

“盧義、關衝聽令,你二人引二十條漁船,備上蘆葦、油料、硃砂、石黃、輕粉、草烏、巴豆,直奔江津口,泊於西北向,順風燒船,引煙入津口。”

“林勝、呼延深、魯灼聽令,你三人各引大船一艘,各置弓弩手三百人,直奔江津口正方向,火起為號,弓弩併發,箭矢未盡,攻擊不止。”

“李平聽令,你引小船二十,每船置鼓手三人,旗兵三人,於江面來回,我要你用二十條船,營造出二百條船的氣勢!”

“方月、潘風、俞射、穆舜聽令,你四人率眾引剩餘小船,護衛旗船左右,泊於後方,以作應變之用。”

“李輔、鄧賢聽令,你二人留守營寨,準備熱湯飯菜。”

“.......”

眾人皆是聽得心驚。

尤其是李平。

之前準備火船的時候,都只是用了蘆葦和油料,這是常見的火船。

劉封這次卻要加上硃砂、石黃、輕粉、草烏、巴豆。

這已經不僅僅是火船了,吸入燃燒產生的煙霧,輕則咳嗽,重則窒息,通常只會在特定的戰場環境才會用。

畢竟這煙霧跟火不一樣,風一吹,煙霧可能就吹向己方。

若是用不好,那就是敵人沒燒到,自己人先燻暈一大片。

心驚歸心驚。

李平又多了興奮。

若是換個人要這般用,李平必然是要勸諫的。

可用的人是劉封,李平心中只有絕對的信任。

在劉封的沉穩排程下,眾將校各引大小戰船,浩浩蕩蕩的渡江直奔江津口。

如今在江津口鎮守的主將,是孫權麾下近衛驍將宋謙,又有軍中驍校鮮于丹、徐忠、孫規三人為副將。

宋謙是跟韓當一輩的老將,也是昔日孫策單挑太史慈時,從騎十三人之一。

鮮于丹、徐忠、孫規三人,也曾跟著呂蒙攻三郡,在軍中的資歷都不低。

如關羽預料。

孫權不敢調集江陵、公安、陸口三處重兵圍剿關羽,就是在懼怕劉封。

相較於韓當在時。

孫權在江津口除了部署宋謙四將校外,還部署了一萬兵!

雖說其中有三分之一是降卒,但在人數上孫權是一點都不敢再大意。

不僅如此,孫權拿還令四人在江津口修了大量的哨塔、箭塔、土壘、柵欄等防禦工事,更在淺水處埋了大量的鹿角。

給宋謙的軍令也是“守住江津口就是勝”。

一副“只要我嚴防死守,你就沒機會擊敗我。”的烏龜姿態。

孫權這是打定主意,要效仿曹仁的烏龜戰術。

拖到陸口的蔣欽、孫皎和全琮將關羽生擒或攆回漢水,亦或者拖到宜都陸遜擊敗了秭歸的孟達,然後再集結重兵跟劉封分勝負。

三千人不行,就三萬人。

三萬人不行,就全軍壓上。

然而孫權的好運似乎都用在了奇襲奪江陵上。

這一次。

孫權不僅謀算不周,運氣也不太好。

為了讓江陵城內的官吏士民相信劉封死了,孫權故意開了城門自由出入,卻間接導致裴慶前往烏林報信。

董恢想與劉封同生共死,在替劉封送信後又及時返回,結果在路上又碰巧遇到了沮喪到想當逃兵的裴慶。

而裴慶及時抵達了烏林給關羽傳遞了江陵的情報後,恰巧又遇到了蔣欽、孫皎、全琮來射箭告訴關羽“劉封已被斬殺”,這又間接促成關羽識破了孫權的陰謀。

之後更是兵出奇招的來個反道襲公安,恰好碰上李平侵擾了孫桓十餘日,這給了關羽一戰擊破了孫桓的機會。

以至於如今,孫桓和諸葛瑾一併被關羽圍困在了公安城,水路陸路都被堵截,連個求援的信使都逃不出!

而看到局勢忽然變得有利的劉封,又果斷的準備四打江津口。

戰場就是這麼奇妙。

人算佔一半,天算佔一半。

誰能算得更巧,誰的運氣更好,誰就能先一步把握勝機。

江津口。

哨塔的吳兵打了個哈欠,揉了揉有些黑眼圈的雙眼,口中不知道在嘀咕什麼,看吳兵的表情肯定也不是什麼好話。

就在吳兵準備尋個舒服的姿勢小憩的時候,忽然愣愣的看向江面。

似乎是感覺看花了眼,吳兵又重重的揉了揉雙眼。

下一刻。

吳兵臉色大變,“鏜鏜鏜鏜”的敲響了銅鑼。

示警聲響起。

江津口今日負責巡邏的校尉徐忠迅速帶著弓箭手來到了江邊。

瞧這效率,一看就是平日裡沒少訓練。

只是看到西北方向順風而來的火船以及那飄向江津口的滾滾濃煙時,徐忠的臉都白了。

“快,準備溼布!”

徐忠顯然對火船濃煙也是有經驗的。

只是這軍令還未完全傳達,徐州就看見正方向又出現了三艘大船。

速度極快!

“鼓吹手,擂鼓吹號!”

徐忠的呼喊聲變得尖銳。

不用猜想,徐州就知道來襲的是誰。

除了對岸的劉封,徐忠想不到第二個人!

劉封如今的威名不小。

擒全琮,擒潘璋,敗丁奉徐盛馬忠,更有雪中奮兵斬韓當。

孫權麾下文武,談“劉封”而色變。

甚至於。

孫權最初讓宋謙當主將時,宋謙還裝了病,被孫權點破後,不得不來。

得到鼓吹示警的宋謙,不敢有片刻的猶豫,連忙帶著鮮于丹、孫規等一幫校尉來到江邊督戰。

然而迎接宋謙的。

除了滾滾濃煙外,還有大量的箭矢。

“劉封這是瘋了嗎?”

“他真以為他能攻破江津口?”

“我有一萬人!”

猝不及防的捱了一輪強攻,宋謙顯然氣急敗壞了。

林勝、呼延深、魯灼三人可不管宋謙在想什麼。

三人只知道劉封的軍令是:箭矢未盡,攻擊不止!

持續的強攻,讓宋謙又是憋屈又是驚駭。

江面上旌旗來回,鼓聲也在多處響起,又讓宋謙一時之間判斷不出到底來了多少人。

“劉封不過數十艘船數千人,怎會有如此大的聲勢?”

“莫非,劉封聚集了武陵郡的兵,所以才會等了十餘日才來強攻江津口?”

想到這個可能,宋謙的臉色再變,再也沒了“我有一萬人”的自信!

“孫規,立即派人去江陵城,請至尊派兵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