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8章 兵貴神速,劉封夜襲江津口

吳兵本就因勢孤力窮而驚懼失措。

此時被劉封的狂態震懾,連最後一絲的抵抗意志也跑光了。

沉悶的兵器掉落聲響起,山坡上的吳兵紛紛扔下了手中的武器跪地請降。

從眩暈狀態緩過來的潘璋想要再掙扎反抗,卻被田忠死死按住,田七則是直接割了潘璋的戰袍捲成布繩。

幾個呼吸間,潘璋就被縛緊。

“劉封,可速殺我!”

潘璋怒目圓瞪,厲喝求死,雖然潘璋性貪好殺,但對孫權卻是極為忠誠,即便被劉封生擒了也不願跪地乞降。

若是江陵還在,劉封會一刀砍了潘璋全其忠名。

如今江陵尚在孫權手中,一個活的潘璋比死的潘璋更有價值,劉封自然不會讓潘璋如願。

“堵上他的嘴,嚴加看管。”

劉封沒有跟潘璋廢言,一面派人打掃戰場,一面派人去山內尋白壽。

去的人剛走到山口,探得戰事結束的白壽也正好引人來尋劉封。

看著堆積的糧草,白壽的兩眼直放光:若能運回山中,又能一日吃三頓了。

白壽湊近劉封,厚著臉皮的向劉封請命:“將軍,這一戰我也沒幫上什麼忙,我觀這糧草和俘虜,將軍定也不方便帶走。末將不才,願為將軍暫時看管。”

白勇低著頭,雖然是白壽的親兒子,但白勇依舊受不了白壽的厚顏和無恥。

口稱“暫時看管”,進了口袋的還能再拿出去?

不就是想要這批糧草嗎?順帶還連推車的人力都省了!

劉封笑了笑,看破不點破。

當初若無白壽冒險入江陵城,也不能騙呂蒙分兵去取臨沮,更不能在今日生擒潘璋。

即便白壽不說,劉封也正有此意。

劉封帶兵在外,大寨隨時都有被孫權強攻的風險,帶上糧草和俘虜,劉封的行軍速度就會受到極大的拖累。

兵貴神速。

眼下局勢緊張,劉封必須爭分奪秒,不敢有半分的懈怠和僥倖。

白壽主動提出來,倒也省了事。

“這次幸有白校尉相助,我才能生擒潘璋。糧草我只取返回所需,同時我會帶走俘虜中的校尉軍侯屯長和全部旗號,衣甲武器我可以分你一半,你回去改下制式分給眾義兵。”

劉封言簡意賅的分配了物資,聽得白壽大喜:將軍出手如此大方,不枉我在潘璋面前裝了多日的孫子,大賺啊!

高興之餘。

白壽也沒忘記正事,取出懷中書信遞給劉封:“將軍,這是妹夫讓我轉交給你的,妹夫說,或可對將軍奪江陵有所幫助。”

劉封拆開信快速一掃。

信的內容大意就是:觀孫權在江東,時常劫掠山人為奴,武陵和零陵多有山人出沒,或可以恩義籠絡。

劉封目光微凜。

襄陽馬氏族人,在拉攏蠻、夷等族上頗有一套。

且不說馬玉跟荊山的夷人相處融洽,史載馬良也替劉備拉攏了武陵郡沙摩柯等蠻人。

即便是眼高手低的馬謖最開始也是被劉備派去當越嶲太守安撫南蠻的,在諸葛亮定南中時馬謖也提出了對南蠻應用攻心之計。

將信收在懷中,劉封道:“白校尉回去後,可替我向叔平致謝。”

就在這時。

白壽小心翼翼的掃了一眼左右,湊近低聲:“將軍,素姬在山中對你可是想念得緊。當初將軍怕牽累我的族人而不願納素姬,如今我助將軍擒了潘璋,也算跟將軍是一條船上的人了,不知將軍對素姬......嘿嘿。”

劉封這次沒有再推諉:“古人云,人無信不立。奪回江陵指日可待,白校尉可儘管寬心,我既有許諾,就不會毀諾。”

江陵什麼時候能奪回,劉封其實並不能預料。

故意給白壽說“奪回江陵指日可待”是為了安白壽的心,也是為了安荊山數千家山人的心。

雖說有違最初不願牽累荊山各族的初衷,但此一時彼一時。

彼時劉封也只想著救下關羽,自然不願將荊山各族拉入跟孫權的爭鬥漩渦。

此時局勢不同,劉封不僅要救關羽還要奪回江陵,荊山各族又有意依附,劉封自然不會放棄這個助力。

安其心,方可用其力。

白壽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心中更喜,拍著胸口保證:“有將軍這話,我就放心了。將軍放心,今後有我白壽在的荊山各族,都會唯將軍之命是從。”

將糧食衣甲旗號武器分好後,劉封便率眾返回。

幸運的是。

直到劉封返回大寨,孫權都未曾派兵出城。

顯然。

孫權在全琮兵敗後就放棄了跟劉封出城正面作戰的心思,準備固守江陵城和江津口來耗盡劉封的糧草。

大寨。

董恢將最近的軍情逐一向劉封彙報。

除了江陵城外的軍情外,董恢還提到了陸口的關羽:“君侯前日派人來信稱,陸口的孫皎和蔣欽閉寨不出,難以速破,無法分兵支援將軍。”

“如今軍糧日漸短缺,孫權在江陵和陸口又都選擇了固守,若無良策應對,待得軍糧耗盡,我軍必敗啊。”

董恢憂心忡忡。

孫權在江陵固守就算了,陸口竟然也選擇了固守,兵馬若無糧草支撐,再悍勇也得糧盡潰敗。

見狀。

劉封只是淡淡笑了笑,取來刀筆,提筆撰信:

【君侯親啟:

我本長沙一稚兒,雖為羅侯子孫,但侯門衰敗早已不復祖上榮耀。

蒙父王以父子相待,養我經年,授我武藝兵法,教我讀書為人,讓我得以知名於世。

我雖為養子,但絕不會負父王恩義,絕不會墜父王英名。

古人云: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於竹帛也。

若不能為父王奪回江陵,我有死而已。

假使君侯聞我兵敗,可速走漢水入房陵,保三郡以及眾戰船,以待父王大軍。

我可亡,三郡和眾戰船絕不可有失。

若有失,父王將會永失荊州,東不能制孫權,北不能討曹賊,我亦不能瞑目也。】

隨後。

劉封將信交給董恢:“休緒,你親自走一趟,替我將此信送與君侯。”

董恢一愣:“只是送信,何必我親自去?”

劉封示意董恢看信中內容:“此信交與旁人,我不放心,休緒博聞強識,即便此信不小心遺失了也能記住個中內容。”

董恢掃了一眼內容,面色大變:“將軍以為我是貪生懼死之輩嗎?我雖然武勇不如將軍,但論膽色也不比將軍差!”

見董恢語氣激動,劉封向董恢行了一禮:“我並非是在小覷休緒,而是此信至關重要。”

“若我能奪回江陵,一切安好;若我不能奪回江陵,三郡和君侯的水軍將會是父王來日奪回荊州的關鍵。”

“休緒,你要以大局為重。”

董恢哼道:“什麼大局為重?我只知道我若是離開,就是在畏死而逃。”

劉封輕笑:“只是送個信,往返也用不了幾日,休緒若是氣不過,也可以再回來啊。”

董恢頓時語噎。

雖然劉封說得有道理,但江陵到陸口若是不走水路且要保證安全,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往返的。

只是劉封都這般說了,董恢也尋不到反駁的理由。

最後。

董恢只能忿忿的接下了送信的任務,道:“我肯定會回來的!”

劉封大笑:“休緒乃是君子,我自然是相信休緒的。”

待得董恢離開。

劉封臉上的笑容也逐漸凝滯。

特意讓董恢給關羽送信,劉封並非如表面上“大局為重”這麼簡單的理由,假使劉封窮盡了智力也未能奪回江陵,這封信的存在會影響劉封今後在劉備陣營的地位。

甩掉腦海中雜亂的思緒,劉封又召來了李平、方月、潘風、俞射、穆舜、寇安國六人。

“今夜我要親自偷襲江津口,李平和寇安國留下守營,方月、潘風、俞射和穆舜,你四人點上三千生力軍,隨我同往。”劉封言簡意賅的下達了軍令。

李平吃了一驚:“將軍討伐潘璋剛回,往來疲憊,不先休憩一日嗎?”

劉封肅聲:“兵貴神速。最遲明日,潘璋的潰兵就會逃回江陵城,若有跑得快的,孫權今夜就會得知潘璋兵敗。”

“孫權如今固守城池和津口,欲令我糧盡兵潰,若聞潘璋兵敗,必會防備我再襲江津口。”

“想奇襲江津口,只能今夜前往。”

李平沉聲道:“既如此,今夜我與將軍同去。”

寇安國也請命道:“我亦願與將軍同去。”

劉封搖頭:“我帶去討伐潘璋的兵馬來回疲憊,難以守寨,若你二人也隨我同去,大寨恐會有失。我意已決,此事不必再議。”

當即。

劉封讓方月四軍侯挑選了三千生力軍,又換上吳兵制式的衣甲旗號武器。

劉封則是穿上了潘璋的衣甲,令田忠扛上了潘璋的將旗。

待到天黑。

劉封就帶著三千偽裝成了吳兵的生力軍向江津口潛行。

江津口如今的主將是韓當。

自劉封偷襲了一次江津口後,孫權就對江津口加強了戒備,讓最有經驗的韓當來鎮守江津口。

韓當的確也是盡職盡責。

每夜都會親自帶隊巡視江津口,且每日黃昏會在江津口外部署了大量的障礙,次日一早再將障礙移開。

對此。

麾下眾軍校有不少怨言,認為韓當謹慎過頭了。

韓當卻是不覺得麻煩,若不是埋了鹿角不好清理又會影響糧食週轉,韓當甚至都想在江津口外埋下層層鹿角了。

“噼啪”一聲響。

韓當一鞭子抽向一個蹲在火盆前烤火的值夜軍士,喝道:“誰允許你怠慢執勤的?”

軍士捱了一鞭子,又懼又怕,又感覺眼皮子直打架,求饒道:“將軍,夜晚天寒,實在是受不了。”

韓當壓根不聽軍士解釋,喝令左右:“拉下去,軍法處置,此處再換個人來。”

嚴苛的軍令,讓眾軍士敢怒不敢言,左右軍校也不敢勸。

一直巡視到子時,韓當才返回營帳中烤火。

暖和了手腳後,韓當卸了衣甲鑽進被窩,不多時就響起了呼嚕聲。

而在江津口外。

劉封悄然引兵到來。

由於劉封在接近江津口時熄滅了大部分的火把,只讓軍士扶著前方袍澤的兵器向江津口徐徐推進,故而未被江津口執勤的吳兵提前覺察。

看著忽然出現的兵馬,最前方執勤的吳兵嚇了一跳,連忙舉起手中的長矛喝道:“爾等何人?”

劉封冷哼一聲。

田七則是罵道:“瞎了你的狗眼,連潘將軍都不認識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