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1章 優勢在我,劉封吊打江東眾

在說出這個推斷後,董恢自個兒也嚇了一跳。

雖然跟著關羽的時間不短,但董恢也沒想到示弱計還能這麼用。

全琮驕矜大意了嗎?

從全琮出動大部分的兵馬用於攻寨,且又用上了圍三闕一的戰術來看,全琮是獅子搏兔亦用全力,沒看到有驕矜大意。

可若是放眼於整個江陵戰場,當全琮未能考慮到劉封會分兵奇襲江津口時,就已經變得驕矜大意而不自知了。

“倘若北門外並無全琮伏兵呢?方才也只是將軍的推測。”董恢又想到一個可能。

劉封淡淡一笑:“不排除有這種可能,故而在丁奉來攻寨時,我就派人去北門外能設伏的位置探查,算算時間,也差不多該回來了。”

未過多久。

果然有一個軍卒入內稟道:“將軍,北門外發現賊兵蹤影,約有五千人到來,我不敢離得太近,未能看清旗號。”

董恢更是心驚:“竟真如將軍所料,全琮竟然出動了一萬四千人,這是真想要一戰就生擒將軍,好大的膽氣。”

劉封又將目光落在營寨地圖的更南方,這裡畫了個圈,代表全琮的大營:“還有一種可能,全琮留在大營中的兵馬會去增援江津口;可若真有這種可能,全琮今夜就得睡不安穩了。”

董恢眼前一亮:“將軍欲用潛伏在營外的李輔,去劫全琮的大營?”

劉封點頭:“原本我留李輔在營外潛伏,是為了接應李平的;在判斷全琮有生擒我的意圖後,我就派人去給李輔下達了軍令,讓其迂迴去全琮的大營外潛伏。”

“當然,也有可能孫權會出乎我的意料,直接從城內派兵,若真是如此,那我也只能親引近衛與全琮力戰了。”

看著劉封氣定神閒的道出猜測和部署,董恢心中不由為全琮默哀:擒誰不好,非得想著擒副軍將軍,副軍將軍久經戰陣,又豈是能輕易被擒的?

從劉封的神態語氣中,董恢不難看出:哪怕是“孫權直接從城內派兵”這種最壞的可能,劉封都只是在感嘆要親自引近衛跟全琮力戰,而非認為會敗給全琮。

換而言之。

只有“孫權直接從城內派兵”這種最壞的可能出現,全琮才有跟劉封正面一戰的資格。

而在這之前,劉封甚至都不用走出帥帳!

何為大將之風?

劉封此刻的風範,就是大將之風。

成竹在胸,料敵機先,運籌帷幄中,決勝數里外,面對全琮有兵力優勢的圍三闕一縱兵強攻依舊氣定神閒

營寨三門的戰鬥還在繼續。

不同的是。

除了一開始的俞射和丁奉外,又多了東門的方月和徐盛以及西門的潘風和馬忠。

比起丁奉,徐盛和馬忠顯然就沒有陷陣先登的覺悟。

徐盛是左臂箭傷尚未痊癒不敢效仿丁奉,馬忠則是想等丁奉和徐盛破門後再破西門,雖然軍功少但傷亡也少。

全琮的三面強攻,真正的老實人也只有丁奉一人。

酣戰間。

牙門將李平也走小路抵達了江津口。

江津口的吳兵壓根沒想到會有兵馬來襲,現場頓時變得一片混亂。

留守的屯長見機不妙,連忙喝令江面的大船離岸,避免被搶了大船。

至於江津口地面的驢車以及內河的小船,即便被搶了也不會傷筋動骨。

孫權雖然沒有在江津口部署重兵,但在沿途大道設定了大量的明哨暗哨警戒,故而李平奇襲江津口的訊息也很快就傳到了江陵城。

剛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孫權還有些愣神,有一種聽岔了的錯覺:“劉封的大寨都已被全琮圍住,這支漢兵從何而來?”

孫權絲毫沒有將這支兵馬懷疑到劉封頭上。

這也不能怪孫權傻。

昨夜,全琮回營後就派人給孫權送了戰報邀功;今日一早,全琮又派人將兵圍劉封大寨的戰報也送入了江陵城,更是揚言要一戰擒劉封。

不論是全琮昨夜的調遣還是全琮今日的調遣,孫權都沒看出什麼大問題來。

故而。

在孫權眼裡,全琮雖然是第一次統率大軍,但調遣兵馬時穩重謹慎已經初具大將之風,對全琮的戰報自然也是深信不疑。

踱步良久。

孫權如劉封預料的一般,沒有選擇走城內派兵。

一來是奇襲江津口的漢兵身份不明,二來是孫權擔心城內不穩不敢再分兵出城。

故而給城外的全琮下令,是最穩妥的。

軍令很快傳到全琮的大營,留守的韓當面色大變:“劉封的兵馬已經盡數被圍,江津口怎麼可能還有漢兵出現?”

可這個情報又是孫權部署在江津口外的探子確認過的,韓當又不得不信。

韓當陷入了兩難之中。

若讓全琮分兵去救,不僅會耽誤救江津口的時間還會打亂全琮兵圍劉封的部署。

可若不讓全琮分兵去救,韓當就得放棄守營親自引兵去救江津口。

腦海中快速的權衡了利弊後,韓當決定一面派人通知全琮,一面親自引兵去救江津口。

於是乎。

韓當給副將留了兩千兵馬守營,親引了三千兵馬直奔江津口。

看著匆匆出營韓當及吳兵,營門外潛伏的李輔不由暗喜:合該令我立此大功。

計算了韓當離營距離後,李輔強忍內心的激動,號令眾軍士豎起旌旗,大喊大殺的往大營衝去。

李輔這支兵馬帶的旌旗本來就多,衝營又突然,留守大營的吳兵猝不及防下難以判斷劫營有多少兵馬。

為了驚嚇營中的吳兵,李輔更是打起了關羽的名號,諸如“關君侯來劫營了”“吳狗,可識得漢壽亭侯?”“關雲長在此,何人敢戰”等等。

不得不說。

李輔這扯虎皮拉大旗的方式,很能唬人。

人的名,樹的影。

若是高呼聲“李輔來也”,吳兵都是懵的。

可若高呼聲“關雲長”“關君侯”“漢壽亭侯”等名氣大的名號,吳兵幾乎下意識的就能想到來者是誰。

即便人數比漢兵多,大營的吳兵也在李輔的詐唬下陷入了混亂。

李輔也不戀戰,只是招呼眾軍士在營中放火和製造混亂,能燒多少燒多少,能嚇多少就嚇多少。

沒有韓當鎮守的大營,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反擊。

剛走不遠的韓當,驚見大營火起,猛地一拍大腿,忿忿不已:“中賊人奸計了!”

韓當不敢遲疑,連忙引兵回營救火。

李輔則是見好就收,在放火後也不管燒了多少,直接就帶兵跑路了。

等韓當回營後,李輔早就跑得不見蹤影了。

被李輔這一偷襲,韓當再也不敢出營,一面組織軍士滅火,一面派人再次給攻寨的全琮傳信。

埋伏在北門外的全琮,此刻同樣很難受。

三門強攻,竟然一門都不佔優勢!

什麼圍三闕一,這隊友太不給力。

全琮只感覺自己就像個傻瓜似的在這北門乾等。

“廢物!都是群廢物!”

全琮忿忿的甩著馬鞭。

九千人的強攻不佔優勢,全琮不認為是自己調遣有問題,只認為是丁奉、徐盛和馬忠不夠悍勇。

雖然劉封也有八千人,但在全琮看來,劉封是遠道而來且麥城之前又跑了幾千逃兵,劉封這支兵是疲敝之兵也是士氣低迷之兵。

且,劉封雖然有山林依託立寨,但這山林也不是什麼險要高山,地利優勢也只是一般;昨夜劫營的觀察也讓全琮認定劉封的兵馬戰鬥力一般。

九千士氣高昂又精力旺盛的吳兵去打八千士氣低迷、遠來疲敝且又無多少地利優勢的漢兵,怎麼可能會不佔優勢?

左右將校也是紛紛埋怨起丁奉、徐盛和馬忠三人。

眾人都是跟著全琮來共享擒將奪旗的功勞的,結果一個個都只能在這乾等著。

“將軍,徐校尉有箭傷在身,故而難以力戰破寨;不如再分我一支兵馬,我走西門助徐盛破寨。”一個小校出列請命,想要趁機去搶徐盛的功勞。

周圍的小校見狀,也有樣學樣的請命,都想去搶功。

全琮也在猶豫要不要分兵東門和西門,去助徐盛和馬忠破寨。

猶豫間。

信使忽至,送來了江津口遇襲的情報。

全琮的俊目瞬間瞪大:“江津口有數千漢兵?這怎麼可能?這一帶除了劉封的兵馬,哪還會有其他漢兵?”

一個小校猜測道:“會不會是劉封在我們來攻寨前,就分兵去偷襲江津口了?”

全琮瞪了小校一眼:“你的意思是,丁奉、徐盛、馬忠率九千人攻打一個可能只剩四五千疲敝之兵防守的一個沒多少地利優勢的營寨,打了幾個時辰都不佔優勢?”

小校愕然。

全琮的反問,字字在理。

九千人三門強攻幾個時辰,打的不僅不是劉封的全部兵馬還打不過?

這怎麼可能!

又一個小校弱弱地開口:“將軍,不管劉封是否分兵,我們都不能在這乾等了。不如先增兵東門或者西門。”

全琮猶豫不決。

若是增兵東門或者西門,那麼此地埋伏的兵馬就少了。

全琮清楚:劉封是有騎兵的。

這要是攔截的兵馬太少,根本就留不下劉封。

直到現在,全琮依舊還在想著生擒劉封,從未想過丁奉這九千人攻寨壓根沒對劉封帶來多少壓力。

又過了許久。

就在全琮下定決心要增兵東門和西門的時候,大營被劫的訊息差點沒將全琮給驚下馬來。

“劉封還在我的大營外埋伏了兵馬?這怎麼可能!”

全琮感覺這個世界太瘋狂。

本以為圍住了劉封的全部兵力,結果先是三門強攻不利,然後又得知江津口出現數千漢兵,緊接著大營又被劫,那劉封這營寨中到底還剩多少人?

怎麼越打這人還越少了?

倘若全琮知道,劉封這營中的四千餘人甚至都還有兵馬在養精蓄銳都沒參戰,估計心態會更崩裂。

不帶這麼欺負人的!

你以為你是逍遙津的張文遠啊!

“氣煞我也!”

全琮感受到了莫大的羞辱。

信誓旦旦的要生擒劉封,結果沒能奈何得了劉封,還讓劉封派兵在江津口和自家老窩走了一遭。

一個小校小聲問道:“將軍,我們還要增兵嗎?”

全琮的火氣瞬間被點燃,喝道:“還增什麼兵?立即隨我增援江津口,江津口若有失,爾等都得掉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