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界堡——顧名思義,就是鬼與人的邊界,也即是陽間與陰間的分界。鬼界堡之所以叫堡,只是取以土為靈、統領地下之意;但實際上鬼界堡並無界限,而是與人間、仙界相平行。堡內共分五處,由五方鬼帝掌管,分別為:
東方鬼帝:蔡鬱壘,神荼,治"桃止山" 、"鬼門關"。
西方鬼帝:趙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
北方鬼帝: 張衡、楊雲,治"羅酆山"。
南方鬼帝: 杜子仁,治"羅浮山"。
中央鬼帝: 周乞、稽康,治"抱犢山"。
每年八月十二日,天地人三通之際,陰界鬼魂便可手持由北陰酆都大帝蓋章的暫出令,經陰差檢查無誤後,從鬼界堡東北方進入度朔山,再經神荼、鬱壘二位鬼帝施法咒後,從東海返回人間。
人間有人間的規矩,陰間也有陰間的法度。鬼界堡裡的鬼魂在返回陽間後,必須嚴格遵守法度範圍和規章要求,什麼時間可以顯形,什麼時間可以回家,什麼時候可以附體,什麼時候可以收供養品這些都是嚴格規定的。
凡是隻要不遵守上述規定,都要被陰差押解到十殿閻王爺面前,打入十八層地獄。但倘若有些鬼魂除了上述規章外,發生了恐嚇陽人、傷害陽人,對陽人及人間造成傷害及損失,那麼就不需陰差出手。神荼、鬱壘二位鬼帝便可根據法咒,直接定位,將其當場明正典刑。
說起這神荼鬱壘兩位鬼帝,長得那叫一個兇悍,頭足有斗大,眼睛瞪的就像銅鈴,身著斑斕戰甲,面容威嚴。神荼手為左門神將軍,拿縛鬼索;鬱壘為右門神將軍,手持桃木劍。
凡遇惡鬼者,神荼只需甩出縛鬼索,便將惡鬼被捆住,然後拉著便把這些惡鬼扔到了度朔山喂老虎;鬱壘則更乾脆,直接拿起桃木劍對著厲鬼就是一通砍,直到其魂飛魄散、灰飛煙滅。
張靖之手持為民劍,來到了鬼界堡,可是要在無邊無際的鬼界堡尋找一凡人魂靈,實在猶如大海撈針般艱難。於是張靖之屏氣調息,再次開啟沉淪眼,洞察鬼界堡核心之境。
原來在鬼界堡的東北方向,由一個陰虛之地,此地具有極陰之象,乃真個鬼界堡的能量源泉,觸一發而動全身。此地可將天下魂靈禁錮,削弱修為,將其永久封鎖於此,不生不滅。透過沉淪眼,張靖之看到李棠溪的魂靈便被囚禁至此,忍受無窮的折磨。
張靖之手握神劍,迅速趕往陰虛之地。然而,陰虛之地並不是那麼容易進入的。剛到陰虛之口,張靖之便遇到了五方鬼帝的阻攔。這五位鬼帝分別代表著東、南、西、北、中五個方向,掌握著鬼界的最高權力。他們冷漠地看著張靖之,彷彿在看一個微不足道的存在。
張靖之沒有退縮,挺起胸膛,大聲說道:“各位鬼帝,我來此處,只為了救回摯友魂靈,還請五位鬼帝放行。”
五位鬼帝相視一笑,其中南方鬼帝說道:“想要從這裡帶走魂靈?那就要看你有沒有這個本事了。我們五方鬼帝可不是那麼好對付的。”
張靖之沒有畏懼,他緊握為民劍,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那晚輩只能得罪了”
張靖之話音未落,五位鬼帝的身影瞬間消失在原地,只留下一陣陰風吹過。張靖之立刻警惕地環顧四周,緊握為民劍,準備應對即將到來的攻擊。
張靖之站在空曠的鬼域之中,五位鬼帝的身影忽隱忽現,如同飄蕩在暗夜中的鬼火。空氣中瀰漫著濃重的鬼氣,讓人不寒而慄。此時為民劍的劍身閃爍著寒光,彷彿能驅散周圍的陰霾。
突然,一道黑影從張靖之左側快速掠過,他迅速反應,揮劍斬去。只聽得一聲慘叫,黑影瞬間消散,化作一縷黑煙消散在空氣中。張靖之心中一凜,知道這只是五位鬼帝試探性的攻擊。
隨著黑影的消散,戰鬥一觸即發。南方鬼帝率先發動攻擊,一道幽冷的鬼氣朝張靖之襲來。張靖之迅速側身躲避,同時揮劍反擊。他的劍招矯健有力,劍風呼嘯,將周圍的鬼氣吹散。
接著,東方鬼帝和西方鬼帝也加入了戰鬥,他們的攻擊更加凌厲,彷彿要將張靖之置於死地。然而張靖之毫不畏懼,他靈活應對,時而躍起躲避攻擊,時而俯身衝鋒,每一次揮劍都精準而有力。
北方鬼帝和中央鬼帝則更加狡猾,他們不斷變換位置,試圖迷惑張靖之的視線。然而張靖之憑藉著敏銳的洞察力和過人的反應速度,總能在關鍵時刻看穿他們的意圖,並給予有力的回擊。
五位鬼帝的攻擊越來越密集,張靖之感到壓力倍增。然而他並沒有退縮,反而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他知道,為了救回摯友的魂靈,他必須戰勝這五位鬼帝。
張靖之與五位鬼帝的戰鬥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他心中明白,要想戰勝這五位鬼帝,單純依靠武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運用智慧和策略。
他仔細觀察五位鬼帝的攻擊方式,發現他們雖然強大,但每一次攻擊之間都存在著微妙的間隔。這些間隔雖然短暫,但對於張靖之這樣的高手來說,卻足以抓住機會。
於是,張靖之開始默唸“劍法三訣”。上次同神秘人激戰後,張靖之念過一次,但為民劍並沒有反應,希望這次可以發揮威力,一舉擊破五位鬼帝。
只見張靖之口唸劍訣,為民劍舞得如同一條銀色的龍蛇,時而沖天而起,時而俯衝而下,在劇烈的轉動之下,為民劍化作一道璀璨的劍芒,猛地朝他們刺去。
“噗!”
一聲悶響傳來,五位鬼帝的身影同時變得模糊起來,然後化作五縷黑煙消散在空氣中。張靖之站在原地,為民劍仍然握在手中,但他的臉上卻露出了疲憊之色。
“成功了,溪兒,等我。”張靖之欣喜的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