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02年,準確來說依舊是建文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大朱棣率領文武百官,以及諸多皇室藩王,於乾清宮西門月華門外甬道等候。
甬道還是太狹窄,還有大量的官員和公主駙馬勳貴一類在西宮外廣場。
能站在月華門外的人,至少也得親王以及國公六部尚書等級別。
大朱棣於六月份成功打入南京城。
結果碰到了朱元璋,被老朱給予了大義名分,正式登基為帝。
此時已經經過半年時間。
由於文武百官以及上萬士兵都親眼看到了太祖皇帝復生的事,訊息迅速傳播出去。
只是這種東西畢竟不是大明所有人都見到,所以還是有不少人懷疑。
現在老朱願意年前再過來一趟,再在文武百官以及諸多藩王面前亮個相,將極大增加大朱棣的權威,大朱棣自然舉雙手歡迎。
而朱元璋也有自己的考量。
永樂朝對於他來說同樣也是不能放棄的地方。
整個世界的資源不是開玩笑的。
如果他能夠聯合永樂朝的話,那大明的未來無法想象。
更何況他在永樂朝的地位都成神了,權威近乎無上,那自然要好好利用這一點。
因此雙方可以說是雙向奔赴了。
1402年的南京城沒有下雪,反倒陽光明媚,除了呼嘯的冷風吹得人衣袍翻飛,獵獵作響。
昨天朱標就已經派小朱棣過來通知了大朱棣,說今天中午朱元璋會過來。
所以大朱棣現在老老實實地站在月華門口,迎接著父親的到來。
人群鴉雀無聲。
就在大家等了差不多小半個時辰,略顯浮躁的時候。
遠處地宮當中,兩個身影漸漸浮現。
就看到他們穿著盛大的冕服,徐徐邁出地宮,向著月華門的方向走去。
“這就是老四的大明嗎?”
馬皇后好奇四下打量,與洪武朝的大明倒也沒多大區別。
不過仔細想想也是,畢竟才過去多少年啊?
這邊的老朱才死不到五年,朱允炆也沒有大興土木,改動的地方自然不會太大。
“看那邊。”
朱元璋笑了笑說道。
馬皇后看去,就看到遠處月華門口站滿了人。
為首的是個中年男子,與年輕時候的小朱棣有幾分相似,便笑道:“那是長大後的老四吧。”
後面的小朱棣委屈道:“母親,我也已經長大了啊。”
“那娘說錯了,是不惑之年的老四。”
馬皇后輕笑道。
幾個人邊說邊走,沒一會兒就到了月華門門口。
中年朱棣先是上下打量著馬皇后,看到那儀態面容,只覺得淚眼婆娑,跪下磕頭道:“孩兒參見父親,母親。”
“臣參見太祖陛下,高皇后娘娘。”
後方諸多藩王、勳貴、大臣也紛紛磕頭行禮。
而甬道那邊的臣子們根本看不清前面的情況,看到前面跪了,也就只能紛紛下跪。
“起來吧。”
朱元璋還沒說話,馬皇后就走了過去把朱棣攙扶起來,然後上下打量。
大朱棣看到母親,只覺得委屈,一下子哭了起來:“娘,五弟全家被建文以莫須有的罪名綁縛京城,削為庶人,發配雲南。還有七弟、十三弟,十二弟連個孩子都沒有就被建文逼死,俺也是多次死裡逃生。”
“好了好了,娘知道你受苦了。”
馬皇后將大朱棣攬在懷裡,拍了拍他的後背。
其實她也知道大朱棣是什麼意思,受委屈是真的,但趁機告狀也是真的。
如果不告狀的話,那還怎麼談正統性?雖然老朱已經定過性了,但她如果再定一次性,那麼恐怕連朱標心中都不敢有一絲不悅。
洪武年間馬皇后的死,百官可是痛哭流涕,比死了親媽還要悲傷。
“哼。”
朱元璋走過來冷哼道:“老七和老十三也是咎由自取,如果不自己作惡多端,又怎麼會給別人動手的藉口。蜀秀才在川中多少年,賢名在外,有人動他了嗎?”
後面人群當中齊王朱榑,代王朱桂縮了縮脖子,把頭埋到了地上,不敢作聲。
其實這話也可以反駁。
朱棣、朱橚和朱柏就沒什麼惡名,在封地名望在外,得到當地官員百姓支援。
像朱柏聽說朱允炆派人來抓他,於是縱火自殺,很多隨從得知這件事,也馬上跟著他跳入火海自願為他陪葬。
可即便如此,朱允炆依舊要把他們幾個往死裡搞,才不會在乎他們是否賢明還是惡名。
說到底朱允炆削藩是存在目的性的。
朱棣、朱橚、朱榑、朱桂的位置都極為重要,要麼是邊境塞王,手握重兵。要麼在中原腹地,威脅朝廷。
反觀朱椿在巴蜀一地方偏遠,二沒有兵馬,三名望太高,傻子才會對他動手。
除非朱椿的封地也在邊境,而且手握大軍。
所以總的來說。
朱允炆削藩跟你有沒有在封地幹壞事沒關係。
但這話他們可不敢跟朱元璋說。
反駁老朱?
下場估計會非常慘。
“孫兒見過皇爺爺,皇奶奶。”
就在這個時候,朱高熾拉著4歲的朱瞻基走來跪下。
看到朱高熾,朱元璋的臉色緩和了許多,笑道:“起來吧。”
他還是很喜歡小胖子,還說過他有君人之識。
“瞻基見過曾祖皇爺爺,曾祖皇奶奶。”
小朱瞻基奶聲奶氣地說道。
“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一把把他抱起來,樂道:“是朕的曾孫,此孫有帝王之相。”
周圍眾多藩王大臣見他高興,便也神情放鬆下來,都露出諂媚附和的笑容。
大朱棣跟母親告了狀,擦了擦眼淚,笑著說道:“父親,此兒生時,孩兒做了個夢。”
“是不是朕給了你一個大圭,告訴你傳世之孫,永世其昌?”
朱元璋問道。
大朱棣大驚失色道:“父親怎麼知道?”
“額”
朱元璋眼珠子一轉,總不能告訴他是自己看史書看的吧,便說道:“是為父給你託的夢,此孩兒將來當榮登大位!”
對於朱瞻基他還是很喜歡的,奠定了仁宣之治,雖然有不少缺點。
比如文治水平一流,武功差了許多。
能打,但不太愛打,導致大明縮邊,放棄了很多應該有的領土。
但這並不妨礙他是一位明君。
“皇爺爺聖明。”
朱高熾心頭一喜,連忙跪地磕頭。
後面朱高煦和朱高燧心涼了半截。
要知道朱棣可是一直對他倆說太子身體不好,你倆可以努努力來著。
結果老朱這一句話,可不把他倆的希望徹底湮滅了嗎?恐怕即便明天朱棣和朱高熾死了,有朱元璋這句話,後天4歲的朱瞻基就得登基。“好了,都別杵在這兒了。”
朱元璋抱著朱瞻基,轉頭看向大朱棣道:“你把慶典設哪了?”
“在謹身殿。”
大朱棣答道。
“走吧。”
朱元璋邁過人群,步入月華門外甬道,一眼看過去,呼啦啦跪著至少上千人,把整條甬道都塞滿了。
而且不止,旁邊西宮大門通向西宮外廣場,廣場上還跪著數千人呢。
朱元璋置若罔聞,抱著朱瞻基從人群當中走過,順著甬道一路往南,嘴上還逗弄著曾孫,像是沒看見周圍一個個跪地高呼:“太祖萬歲”的大臣勳貴們。
有他開路,馬皇后跟在身後,朱雲峰和季赫也一起大搖大擺地走在後面。
接著就是大朱棣一家,小朱棣則跟大朱棣站一起。
隨著他們穿過人群,每走過一處,那處的人就站起來跟在大部隊後面,數千人排著長隊向南面的謹身殿而去。
“喂,父親今天心情如何?”
大朱棣小聲對小朱棣問道。
小朱棣不悅道:“我不叫喂,我叫朱棣,你就不能對你自己客氣一點?”
大朱棣納悶道:“可是我為什麼要跟自己客氣?你不覺得很怪嗎?”
“額。”
小朱棣想了想,好像有點道理啊。
跟自己客氣,反而生分了。
他便說道:“那行吧,父親最近打了大勝仗,非常高興呢。”
“哦?”
大朱棣睜大了眼睛道:“戰況如何?”
小朱棣誇張描繪道:“那一戰,打得昏天黑地,日月無光,連天象都改變了。雖然那韓老魔確實強悍,但父親也不是浪得虛名,一身混沌氣縈繞,白色仙光照耀整個仙界,與韓老魔打了足足三個月,最終一掌下去,韓老魔吐血倒飛出十萬裡,喋血重創,不知所蹤,他的地盤也被父親吞併。”
“不是還有個什麼遮天聖體嗎?”
大朱棣詫異道。
“哦,他到晚年了,壽元無幾,氣血枯敗,渾身長了紅毛,遭遇不詳,不然父親也不會那麼順利反擊。”
小朱棣隨口瞎編,把大朱棣忽悠得一愣一愣。
但顯然。
這麼離譜的事情還是讓大朱棣除了當扯淡聽以外,那是一根毛都不想信。
似乎是察覺到他眼神當中的不信任,小朱棣不滿道:“怎麼,不信?”
“沒有。”
大朱棣連忙否認。
小朱棣冷笑道:“我們下凡確實沒有仙力,與普通凡人無異,但也不是凡人可以欺負的,看到那根旗子了沒?”
說著他指了指遠處宮牆上飄蕩的旗幟。
大朱棣抬起頭看過去,說道:“看到了。”
“看我神掌!”
說罷小朱棣擺出造型,呼喝一聲,右手按掌一掌向著那旗幟拍去。
“biu!”
就聽到一個很輕微的古怪聲音。
旗杆應聲斷裂。
由於大小朱棣就跟在朱元璋身後,諸多藩王勳貴官員就在他們後面,所以他們的對話都看在眼裡。
當小朱棣手指旗杆之時,大家就本能看向那旗杆,然後就是旗杆瞬間斷開倒下。
一時間,諸多勳貴藩王文武百官們都看傻了,眼裡充滿了不敢置信。
小朱棣趁著大家都看向旗杆的時候,偷偷將左手的手槍收了回去。
那手槍本來就不大,只有巴掌大小,造成的聲音也不多,幾乎沒有人看到。
等眾人回過神來後,小朱棣對著右掌吹了口氣道:“看見沒,殘存的一丁點仙力,殺人不費吹灰之力。如果放在仙界,那倒下的就不是一個旗杆,而是一座山了。”
“父皇仙力蓋世,橫掃八荒,威震天下!”
朱高煦和朱高燧瞪大了眼睛,忙不迭向年齡跟他們差不多大小的小朱棣吹起了彩虹屁。
照目前的情況來看,有皇爺爺一句話,他們對皇位估計是沒念頭了。
但如果能夠抱緊他小爹的大腿,以後去了仙界,那不是照樣吃香喝辣?
“怎麼樣?”
小朱棣得意洋洋道:“下次我多存點法力,說不準能一掌炸了你的寢宮。”
大朱棣忙不迭道:“收了神通吧,我的寢宮不就是你的寢宮,你炸你自己的寢宮做什麼?”
“也是哈。”
小朱棣想了想,就放棄了下次帶個小手榴彈過來的想法。
最近這段時間在工廠搗鼓,也搞出了不少玩意兒。
拉栓步槍正在做衝壓部件,小手槍也搞了一點。
那玩意兒結構沒自動步槍複雜,製作起來也方便,只是威力不大而已。
不過基本上七步之外,槍快,七步之內,槍又準又快。
加上他現在槍法大漲,只要帶的子彈夠多,冷兵器時代,他就是無敵的。
“你們在做什麼呢?”
朱元璋回過頭來,不滿地瞪了他們一眼。
“來了。”
大小朱棣連忙加快腳步跟了過去。
隊伍浩浩蕩蕩來到了謹身殿。
午後溫暖的陽光普照。
謹身殿上方已經準備了兩把椅子。
朱元璋把小朱瞻基還給了朱高熾,自己則拉著馬皇后的手登上了玉階之上。
下方在大朱棣的帶領下,諸多藩王、勳貴、官員紛紛站好位置。
朱元璋與馬皇后坐在了椅子上。
大朱棣等大家都站好,下方呼啦啦數千人排列著整齊隊伍,仰望著遠處巍峨高大的朱元璋身影。
緊接著大朱棣下跪道:“兒臣叩見父皇陛下,母后娘娘。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娘娘萬歲萬歲萬萬歲。”
下方親王也跟著喊:“兒臣叩見父皇陛下,母后娘娘。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娘娘萬歲萬歲萬萬歲。”
文武百官和勳貴們則喊:“臣叩見太祖陛下,高皇后娘娘。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娘娘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是明朝大慶典時候,才會對皇帝以及皇后的敬語,平時是不說的。
值得一提的是,電視劇裡對皇后和太后都喊千歲。
但實際上明朝史料當中,在這種特定場合的特定敬語,也都是喊萬歲。
所以萬歲至少在明朝,不止是皇帝一個人的獨家稱呼。
朱元璋和馬皇后坐在上面。
下面連朱雲峰、季赫與小朱棣也跪下了。
如果朱雲峰跟朱元璋馬皇后沒親戚關係,估計是不跪的。
可架不住人家那輩分,還是直系祖宗,不跪不行。
而除了他們,大朱棣、朱橚、朱楨、朱榑、朱梓、朱檀、朱椿、朱桂等等一大群兒子帶著家屬,也呼呼啦啦跪在下面。
朱元璋俯視下方,忽然有一種恍如做夢般的感覺。
這些子嗣,明明昨天還是小孩。
今天卻竟已這麼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