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2章 朱標新政,放開了幹

洪武十三年六月十五日,朱元璋北伐出征,前往陝西準備進攻北元。

此時的洪武朝邊境並不太平。

除了雲南、陝西、河北、遼東四個方向的敵人以外,山東、福建、浙江也有很大的邊患問題。

雲南陝西河北遼東不說。

那麼作為中原腹地的山東福建浙江的敵人是誰呢?倭寇!

從元朝中後期開始,寇患就已經很嚴重,他們最先開始入侵高麗,高麗無力抵擋,被迫把漕運改為陸運。

接著他們在洪武二年就大規模入侵大明山東、蘇州、淮安等地。

在洪武三年又發生倭寇侵山東沿海,接著轉掠浙江明、臺、溫諸州,又入福建沿海郡縣搶掠。

這一系列事件逼得朱元璋下聖旨,令沿海的百姓準備刀子,來一個殺一個。

除此之外,寸板不許下海的海禁政策也是在這個時候施行。

所以眼下東南地區也不太平。

當然。

跟北元比起來,倭寇只能算是疥癬之疾,只能說噁心一下人,談不上心腹大患。

但對於朱標來說還是很麻煩。

因為他的新政策是打算明年開海禁,以目前的形式,怕是開不了。

因此按照朱標的意思,其實是先等朱元璋打完了北元,收復雲南之後,差不多明年槍械也造出來,再開始大力發展海軍。

海軍有了火器,對付倭寇就比較簡單了,到時候再下海,順便還能去一趟日本逛逛,報殺使者之仇。

對於朱標的想法,朱雲峰表示支援。

商品經濟發展離不開農業革命,恰好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大明將出現一次糧食在極短時間內翻倍的情況。

糧食增多,社會上的閒雜人員也會增多。

這時要麼徵兵,要麼學羅斯福和元首,搞以工代賑,要麼就發展工商業,增加就業人口。

工商業發展了商品就得賣出去,那麼禁海就嚴重阻礙了商業發展。

因而趁著這個機會,不僅滅了倭寇,還能倒逼日本開國,讓日本的金銀銅礦大量流入進大明,進一步促進商業繁榮,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下午在洪武朝跟朱標談了談他新政的事情。

明天就要正式下達通政司發行,對於首次進行制度改革的朱標來說還是很緊張。

朱雲峰與他分析了得失,鼓勵了他的新政策都是積極向上的好政策,並指出一個重要情況。

那就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明初屬於權威政治。

在全國監管並不到位的情況下,朱元璋的政策往往都能執行到位,就在於此時的朱元璋威望實在是太高,下面的官員難以陽奉陰違。

而朱標的威望在這兩年也與日俱增,親自查辦胡惟庸案後更是如日中天。

又有浙東集團、淮南勳貴集團支援,故元官吏集團也是他一手提拔,淮南官員集團也隱隱向他靠攏。

可以說整個朝堂內外,從官員到武將到勳貴,無一不對朱標馬首是瞻。

要是這個時候趁著朱元璋北伐的時候,朱標振臂一呼要造反,說不準還真有機會。

因而在這種情況下,他要推行新政。

且還是減賦稅輕徭役、限制藩王、給官員漲工資、發行銀幣、調整官員權力結構、取消衛所世襲制度等正導向的政策,得到擁護也很合理。

唯一觸動利益集團的就是取消了秀才、舉人等沒有做官的讀書人優待。

還有對官員有一定kpi考核,並且推行第一個三年計劃,要求全國官員下一步是要廣推新農作物。

但明初的讀書人利益集團勢力並不強大,科舉入仕的官員不多,目前很多官員都是透過察舉製做官,因而取消讀書人的優待在整體反對者上沒什麼聲音。

至於對官員制定kpi考核,明初朱元璋把官員當狗一樣卷。並且空印案就能看出來,很多都是無意義的卷,就是逼著你做事。

現在至少告訴你要做哪些事,總比以前感覺大家都很忙,但卻不知道到底在忙些什麼東西要強得多。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現有的政策下,一定不會比以前差。

有了朱雲峰的支援,朱標心情更穩定了許多,說到底現在也只是洪武十三年,朱標也才二十五歲,觀政不過三年。

要是十多年後的朱標,幫助父親處理國政十五載,心境上也不會那麼緊張。

翌日清晨早朝。

朱標信心滿滿地召開了大朝會。

六月中旬晝長夜短,才早上五點鐘,天色就已經濛濛發亮,氣溫也非常令人舒適。

徐徐微風吹拂,奉天殿外廣場上,百官按照秩序排列。

只是勳貴那邊站位方向則寥寥無幾。

除了新任開國公常升以外,就只有襲父親華雲龍淮安侯爵的華中。

襲父親衛國公鄧愈爵位的申國公鄧鎮。

襲父親臨江侯陳德爵位的陳鏞。

襲父親東平侯韓政爵位的韓勳。

襲父親宣寧侯曹良臣爵位的曹泰。

以及因胡惟庸案立功而新被封的忠勇伯毛驤七人。

前任鄭國公常茂因殿前失儀以及之前在軍營裡做的一些不好的事情而被朱元璋削爵,由他的弟弟常升繼承爵位。

說到底常遇春在朱元璋心中地位還是很高。

而且朱標已故的老婆還是常遇春之女,藍玉又是朱標的妻舅,朱標與常家繫結很深,處死常茂就不太可能。

但從常茂被削爵,而吳王和楚國公卻屁事沒有,只是被罰俸三年來看,朱元璋的偏袒還是過於明顯。

朝臣們不是傻子,自然清楚了眼下吳王和楚國公的底細,這背景已經是通天了呀。

而隨著大量勳貴被調離出南京,這意味著整個南京除了戰鬥力不太行的二代勳貴以外,就再也沒有人可以調動軍隊。

就連李文忠和藍玉都走了,南京剩下的二十萬大軍全歸朱標一個人調配,可見朱元璋的謹慎。

相比於勳貴這邊大量被抽調隨太祖北伐蒙元,文臣這邊倒是群賢畢至。

這段時間又有不少人事調動。

六部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都事、給事中加起來就有一百多人。

御史臺改都察院,有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僉都御史,十三道監察御史總計八十七人。

接著就是內閣諸大學士、通政使司、大理寺、國子監、五寺、翰林院等部,如此各個部門加起來總人數大概有五百來人左右。

這樣一看,明朝的政府機構是相當精簡,整個在首都南京的京官也才五六百人。相比之下北宋初期,汴梁的京官人數是三千多人。

到宋仁宗時期,已經暴漲到五千多,全國官員數量為四五萬左右,冗官數量,也就是隻領工資不幹活的閒散官員一萬之眾。

不過雙方的繁榮程度倒不是一個層次,明初南京城裡的人口才二十萬,其中大部分都是官員、士兵及其家屬,真正的土著百姓要麼死了,要麼被朱元璋遷走。

而北宋仁宗時期汴梁的人口就已經超過百萬,需要用到那麼多官員治理倒似乎也勉強說得過去。

此刻早朝微風吹拂,內侍監宦官首領王東走出來朗聲道:“太子殿下到!”

“參見太子殿下!”

百官齊齊鞠躬行禮。

朱標坐到了上方龍椅上,朱雲峰和朱棣左右哼哈二將站立兩側。

王東高聲道:“太子殿下有令,即日起,改新政!”

說罷下方諸多宦官就拿著一本本列印好的小冊子過來,交到了下面諸多官員手裡。

這是朱標用朱雲峰新買的印表機影印的,全都是a4紙,上面密密麻麻記載了他的新政實施方針以及策略。

畢竟一條條讀的話,總計得有數萬字,而且容易讀完下面的人就忘。

不如列印成冊發給大家。

下方群臣接過冊子,紛紛翻開了起來,場上一時間陷入沉默,都在緊鑼密鼓地看著新政有沒有影響到自己。

這情況讓朱雲峰想起了玩遊戲的時候,每次遊戲停服更新,就得看看下一個版本什麼情況。

這樣一看,治理天下跟打遊戲還挺像,只是不是競技遊戲,而是即時戰略遊戲許久過後,朱標看大家都已經略微看過,便說道:“諸位,若是覺得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亦可以共同探討一二。”

內閣大學士宋訥連忙上前拱手道:“殿下,取消舉子徭役之事,是不是再商榷一下?”

“哦?”

朱標問道:“有何不可?”

宋訥答道:“因故元殘暴,以至於自宋時起儒學式微,讀書人日益減少。陛下深知國家大事不可缺少有識之士,因而免除舉子徭役,中秀才後,可令其家免稅數畝,皆是為了鼓勵青年讀書習字。如今科舉一途並不順暢,再取消些許優待,恐天下讀書人一邊要耕作力役,一邊讀書學習,難有成就。”

“這一點本宮自有考量。”

朱標沉聲說道:“陛下優待舉子,是因為舉子要專心讀書,家中親屬勞作供應。若是不給予優待,負擔沉重。但朝廷此次大規模免除天下賦稅,將定額再次大幅度下降。本就令朝廷稅額減少,再若優待,就無人納稅供糧。我知道你們想說現在讀書人少,可這項舉措長此以往,讀書人日益增多,那朝廷的賦稅將日益減少,爾等俸祿全靠朝稅,一旦朝稅下降,天下官員便難以維繫。”

“額這.”

宋訥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拱手道:“臣無異議了。”

朱標又繼續說道:“如今開國之際,百廢待興,全國丁口田畝數量遠遠不及宋時,加之四面皆敵,處處要備,軍資居高不下,官員俸祿也不高。本宮從牙縫間擠出薪資,為爾等增長俸祿,等過兩年全國各地開墾新田,糧食增長,我將會置永業田、職田,在如今的基礎上加諸百官,望爾等盡心盡力,督促各地官府操持農桑,以供國庫。”

“遵太子令!”

百官面露喜色,紛紛鞠躬行禮。

接著朱標又道:“今日就不開繁瑣朝議了,往後除非有重大事項要告知百官,否則也無需早朝。凡一切諸司啟事,當先奏六部、內閣及通政司,再由六部內閣通政司秉奏於本宮。”

“是!”

“退朝!”

王東高聲大喊。

百官又拱手行禮,又倒退著如潮水般退下。

朱標長呼了一口氣。

隨後與朱雲峰和朱標走路回乾清宮。

三個人並排走著,身後跟著大群宦官宮女侍衛。

等走到奉天殿偏殿一側的時候,朱標才開口道:“還以為會有阻力呢。”

“你這是把流血改革的說辭看多了吧。”

朱雲峰笑道:“現在可是明初,就相當於一張白紙,各類利益集團要麼還沒成立,要麼力量十分微弱,怎麼可能會有阻力呢?真有阻力,空印案都不會發生。”

“宋訥反對取消舉子優待,莫非?”

朱棣忽然開口問道。

“你這陰謀論了,應該沒那麼誇張。”

朱雲峰搖搖頭:“要他能透過這一點看到將來,那目光也太長遠了。理由應該跟他說的那樣,就是為了鼓勵讀書人。”

說到底這項政策之所以成為後來大明讀書人避稅的重要舉措,就在於網並非一開始就是破的,最多就是漏了點風,結果被歷代大明讀書人前仆後繼地給撕開。

要是現在大明的讀書人已經能夠看到二百年後的讀書人透過這項舉措,完成了各種避稅套路,那這眼光也過於逆天了,沒這個道理的。

“雲峰,現在國家還是太貧窮了,這每年一千多萬貫的銀元雖然解燃眉之急,但卻還是太漫長。”

朱標雙手揹負在身後,隱於長袍之下,說道:“有沒有別的方法?”

“我回去就訂發電機吧。”

朱雲峰說道:“這事只能靠你們自己,一千多萬是我的極限了,但我可以給你們提供思路。”

“什麼思路?”

“黃銅!”

“黃銅?”

朱標詫異道:“你不是不能買銅來嗎?”

“銅確實不好弄,量太大了,但你們可以自己弄啊。”

朱雲峰笑了笑道:“發電機過來了,我再送衝壓機來,直接進行水力發電。到時候再大力開挖銅礦,與鋅合成黃銅。這是嘉靖時期出現的,黃銅耐腐蝕性很高,放水裡幾百年都不會生鏽,古代的銅幣消失,就是被腐蝕了,合成黃銅,做成銅幣的話,會極大地繁榮下層市場,經濟也就能夠發展起來了。”

“嗯。”

朱標說道:“這件事儘快吧。我現在感覺好想一步就登天,雖然知道這不現實,但有些東西還是很迫切。”

“放心,不敢說讓你們一步登天,但技術支援還是沒什麼問題。”

朱雲峰說道:“剛好也答應了老祖宗,等他回來看看全新的大明,我們今年下半年就放開了幹!”

“好,放開了幹!”

朱標大喜,哈哈大笑起來。

父親走了。

權力在手,束縛也少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