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章 彌補缺口

小樓內,屋外寒風吹拂。

屋裡朱雲峰關上了陽臺推拉門,又開啟了桌子電烤爐功能,驅散了寒意。

此刻朱標、朱棣、朱雲峰三人圍坐在沙發邊,烤著火。

朱標看著朱雲峰做的簡易思維圖,在朱雲峰的引導下,原本一團迷霧的大明官場,竟忽然覺得清澈如許。

原來是這樣.朱標腦子裡在飛速運轉,迅速想通了其中的關節。

跟朱棣不被允許插手朝堂不同,朱標雖然沒有實權,但卻能觀政,朝堂上下格局也不是一無所知。

被朱雲峰簡簡單單做的幾個標籤一引導,頓時就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大哥,雲峰,你們在說什麼呢。”

朱棣看著朱標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樣,便忍不住問道:“能說明白點嗎?”

“明初官場上的格局,應該是以淮西文官和浙東文官集團為主吧。”

朱雲峰問。

“是的。”

朱標點點頭:“你這麼分類我就懂了,李善長、胡惟庸,都是跟著父親打天下的淮西文官。”

“但事實上,浙東文官集團勢力也非常大,以劉基、章溢、葉琛、宋濂四人為首。”

朱雲峰直接了當地說道:“他們被稱為浙東四先生,也是跟著老祖宗打江山的功臣,雖然功勞比較靠後,遠不如李善長,可也是浙東集團首腦。”

“隨著劉伯溫、章三益、葉景淵三位先生相繼去世,朝堂上的浙東官員就只剩下太伯爺的老師宋濂能撐一撐局面。”

“然而好景不長,宋濂告老還鄉,造成淮西文官集團在朝堂上已經呈現碾壓的局勢。”

“更要命的是,他們甚至還與淮西武將集團關係親密。”

他看著朱棣說道:“二祖,你說說,如果你是老祖宗,看著自己打天下的那群文臣武將勾結在一起,把持了整個朝廷,你會怎麼辦?”

“當然是殺!”

朱棣毫不猶豫地道。

他現在也算是有點眉目了,知道其中的關鍵所在,也差不多有點明白為什麼朱雲峰說是跟明初黨爭有關係。

原來根源在此。

見到朱棣也已經有些清晰,朱雲峰微微點頭。

明初的官員主要分三個集團。

由於朱元璋搞過幾年科舉,但效果不理想,於是選擇了察舉制。

察舉制最容易出現什麼呢?

自然是鄉黨。

且朱元璋是淮西人,起家又是在淮西地區,造成了淮西人互相舉薦,朝廷高官淮西人不勝列舉。

其中以胡惟庸、李善長為首的淮西人就是淮西文官集團的首腦人物。

而為了防止這種一家獨大的局面,朱元璋就扶持浙東人把持監察權,以此進行制衡。

如劉伯溫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章溢為御史中丞兼太子贊善大夫,宋濂更是被任命為太子的老師,稱為開國文官之首,皆委以重任。

但顯然老朱失算了。

浙東集團倒得太快,跟著他的那些浙東文臣病死的病死,老得退休的退休,根本沒能力和淮西集團抗衡。

於是老朱就只能親自下場把威脅到他皇權的淮西文官集團殺個乾淨,並且還弄死幾個與淮西文官集團關係親密的淮西武將勳貴,以儆效尤。

胡惟庸其中一條罪名就是疑似下毒害死劉伯溫就是最重要的一個明證。

所以當中的邏輯就能一下子理清楚。

原本淮西集團與浙東集團抗衡,老朱還算放心,便渡過了安穩的明初十多年時間。

可隨著浙東集團領軍人物相繼去世,最後一位宋濂也告老還鄉,淮西集團一家獨大,威脅到老朱皇權,便遭到了屠戮。

那麼在這場政治風波當中首當其衝被波及的自然就是胡惟庸和李善長他們大量舉薦的淮西文官集團。

現在朱雲峰就把這個情況給他們具體化,以簡易思維圖的形式展現在他們面前。

雖然不一定完全準確,卻簡單易懂。

在這樣的引導下,朱標腦子裡迅速勾勒出一副畫面。

顯然。

自己父親想要的結果無非就一個——把目前把持朝政的淮西文官集團處置乾淨!

難怪歷史上父親要以謀反為藉口。

也只有這個藉口才能夠順理成章把事態持續擴大。

如果他能夠做到這一點,讓父親滿意,未來施政權就能夠握到手中了。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朱標想通之後,忍不住顫抖起來道:“豈不是說,中書省及六部、御史臺、諸多淮西籍官員皆要殺戮?”

“嗯,所以老祖宗在胡惟庸案之後,就對這個權力架構進行了重新調整。”

朱雲峰點點頭。

明初的頂層權力架構最初沿用的是元朝舊制。

主要分為文官、軍隊、監察三種。

一是中書省,下統六部,職掌行政事務。

二為大都督府,統管軍事。

三是御史臺,職掌監察事務。

胡惟庸案,就是對文官集團的一次清洗。

中書省名義上最高長官李善長,實際最高主官胡惟庸。

六部尚書當中的三個,分別為兵部尚書趙本、吏部尚書陳煜、工部尚書余文昇都是淮西人。

加上六部侍郎、郎中、員外郎,以及御史臺一些御史、江浙布政司衙門、轉運使衙門、應天府衙門等等重要部門官員。

目前淮西籍的高官不能說是屈指可數吧,那也能算得上半壁江山。

可謂眾正盈朝、群賢畢至了屬於是。

而且關鍵不止是淮南籍官員被互相舉薦擔任高官,還有大量非淮南籍官員投靠。

如御史大夫陳寧、御史中丞塗節、刑部尚書呂宗藝、戶部尚書任彬,乃至於之前的右丞相汪廣洋都唯胡惟庸馬首是瞻。

這麼龐大的勢力組成,即便皇帝自己也是淮西人當中的一員,可誰見了不怕?所以現在朱標才知道自己接下胡惟庸這個攤子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他得把整個淮西文官集團處置乾淨。

這能辦得到?朱標遲疑道:“那我該怎麼辦?要真是如此,我豈不是得像父親那樣了?”“方法我已經告訴過你了吧。”

朱雲峰說道。

“嗯,師出有名,得拿出辦法,比如貪腐、不作為、無政績,相繼殺死或者罷黜這些人,以正當理由加強皇權,我記得很清楚。”

朱標遲疑道:“但問題是如此大規模的罷黜和殺死官員,我又該如何選拔繼任者?我也不知道後來父親是如何做到的。”

朱雲峰笑道:“老祖宗還能怎麼做呢,只能重用元末到明初那些科舉入仕的官員。洪武十三年罷中書省之後,改革朝官,弄死了大批原胡惟庸黨以及淮西籍文官,把那些元朝末年,也就是至正年間到洪武六年廢置科舉之前考中的舉人、進士提拔上去。我之前查了一下,當時六部尚書以及各部郎中、員外郎之類的大多都是那個時候入仕的官員。”

“那效果如何?”

朱標忙問。

“不太理想。”

朱雲峰搖搖頭道:“老祖宗自己都說這些人多是舞文弄墨之徒,對於國家大事的幫助極為有限,不然也不會在洪武六年廢置科舉。直到洪武十五年,發現朝廷被他殺得實在沒什麼官員,剩下的都是沒什麼能力的人,被迫才恢復科舉制度,甚至還一度引發了後來的南北榜案。”

“我該怎麼辦?”

朱標皺眉道:“我雖然不想大造殺戮,但按照父親的意思,即便是那些沒有罪責的官員我也得罷黜,如此大的缺口,我也要學父親那樣提拔那些舞文弄墨之徒?”

“當然有辦法了。”

“什麼辦法?”

“這就又涉及到另外一個群體——故元文官集團。”

朱雲峰在紙上寫著故元文官集團的位置點了兩下,笑著說道:“這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群體,但卻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群體。”

“他們?”

朱標看著這個集團陷入了沉思。

故元文官集團。

在朱雲峰沒有給他們設立標籤之前,朱標甚至都沒有想到過有這麼個集團存在。

然而當朱雲峰設立了這個標籤之後,朱標就明悟了過來。

原來大明還有這個龐大的群體。

事實上由於明初朱元璋的文官集團班底不夠雄厚,且選拔人才不管是察舉制還是科舉制都不讓他滿意,因此各地的地方管理並沒有被朱元璋大換血。

各地的縣令、知府以及縣、府佐官很多都是以前在元朝時期就擔任官員的人。

其中甚至不止是漢人,還存在有蒙古人、色目人。

比如目前山西左參政偰斯、鳳陽府六安州判官晏琥、翰林院編修霍莊(蒙古名火你赤)、番禺縣令道同、潞州判官蘇琦(蒙古名孛只只斤)、侍儀使溥博等等。

然而經歷過元末的朱元璋見識了太多當時的故元官員如何對底層百姓盤剝,導致他天然對這些故元官員沒有任何好感。

像番禺縣令道同是個很好的官員,開國功勳之一的朱亮祖去廣州後為非作歹。道同不畏強權,為民作主,即便被朱亮祖凌辱毆打也是依舊頑強不屈。

結果朱亮祖先發制人,跟朱元璋誣告道同,朱元璋都懶得派人去查清楚情況,直接把道同賜死,事後知道真相才追悔莫及。

還有空印案基本上就是大量處置故元那些中下層直接負責治理民間的官員,殺死牽連數萬人之多。

這足以見得朱元璋對這些人毫無信任可言。

因此在明初的高層政治舞臺上以前在元朝做過官的官員分量非常輕。

但他們又是廣大基層官員,是一股不可輕視的力量。

朱雲峰提起他們,讓朱標思索說道:“你的意思是,讓我用他們來填補缺口?”

“不錯。”

朱雲峰點點頭道:“不止是他們,還有目前有點能力,且非胡惟庸黨羽的官員來彌補,哪怕是胡惟庸黨羽,只要不作惡,為官有成績,也能夠繼續留任。”

“但父親那邊”

朱標皺起眉頭。

老朱對這個群體可是更加提防來著。

然而朱雲峰卻說道:“別搞身份政治,他們以前確實當過元朝的官員,但不代表他們就是壞的官員。事實上他們在地方為官,有豐富的治理經驗,能夠迅速幫助大明穩定江山。老祖宗在建立大明之後,能夠很快穩住局面,這些人可以說是功不可沒。貪官汙吏要殺,那些治理有功的也要獎,獎罰分明才能服眾。”

“嗯,有道理。”

朱標認同。

“雖然在前朝做過官或許算是汙點,但只要是沒有為非作歹的清官,為民請命的好官,也不是不能容忍,畢竟在我看來,為百姓做實事才是真理。”

朱雲峰說道:“你想想大漢取代大秦,大唐取代大隋,清朝取代大明,都是接納了大量前朝官員的。包括我國建國初期,同樣接納了很多敵人官員。大明在這方面其實就沒有做好,前朝官員也非一無是處,只要沒有為非作歹的劣跡,只要有治理和執行能力,那麼提拔又如何呢?英雄不問出處嘛。”

歷朝歷代,新朝取代舊朝的時候,由於打破了舊有秩序,導致舊有體系崩塌。

而新朝剛開始都沒有建立有效的官員選拔機制,在官員培養上也不像舊朝那樣已經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所以大多數基層官員還是需要前朝官員繼續留任。

包括我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龍雲、衛立煌、程潛、張治中、傅作義等人,甚至達到了副國級。

不過我軍人才儲備還是相當優秀,不像古代新建立的封建王朝那麼尷尬,接納敵人往往是因為統戰的因素,因而在這方面我軍比古代封建強了千倍萬倍不止。

但現在大明的情況特殊,老朱對前朝官員不信任,導致前朝官員即便非常有能力,也很難到達一個比較高的位置。

因此朱雲峰的意思很簡單,改變固有觀念,學大漢、大唐那樣,接納前朝官員,讓這部分人提拔到中央,以彌補以後胡惟庸案後缺失的中央官員。

“我明白了,這件事我會與父親商議。”

朱標點點頭。

朱雲峰笑道:“而且這也你是插手六部的機會。”

“我插手六部?”

朱標納悶。

“你的背後其實依舊是宋濂為首的浙東文官集團,你的老師宋濂雖然告老還鄉,但門生故吏不少,提拔提拔也是正常的事情嘛。”

朱雲峰絲毫沒有避諱朱棣的意思,淡淡地說道。

朱標眼裡閃爍過一絲顧慮,但片刻後點點頭道:“我知道了。”

“嘟嘟嘟!”

就在這個時候,朱雲峰手機響了起來。

同時外面傳來汽車鳴笛聲。

朱雲峰接了電話,是貨車司機打來的,告訴他貨已經到門口了。

“走吧,搬東西去吧。”

朱雲峰從沙發上坐起來,伸了個懶腰道:“這10多噸的東西,夠我們喝一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