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3章 北伐,北伐!

滿清順治十八年,南明永曆十五年十一月。

在十月下旬重慶一戰後,進川的四十萬清軍全軍覆沒,生還者寥寥無幾。

真可以說是寥寥無幾。

因為老朱把整個營地都給圍了,炮火覆蓋,不許一個人逃出去。

但也有幸運兒,跳嘉陵江或者長江逃走。

生還者不超過五百人。

之後朱棣快馬加鞭,直取潼川,打算弄死吳三桂。

只是沒想到吳三桂還是太膽小了,在清軍包圍重慶的情況下,他每天派出無數探馬打聽訊息。

當時他的探馬就位於嘉陵江以北的山林裡,眼睜睜地看著鰲拜大軍覆滅。

那一瞬間,吳三桂的探馬嚇得魂飛魄散,馬不停蹄地趕回潼川,把這件事情報告給他。

吳三桂得知此事,同樣是嚇得魂不附體,權衡利弊後,毫不猶豫地拋棄步卒,僅帶著騎兵北上逃亡陝西。

他知道如果想帶著他的十萬大軍走,那是不現實的事情,必然會被明軍追上。

因此不如壯士斷腕。

不得不說,吳三桂雖然打仗本事一般,但逃命的本事確實一流。

等朱棣趕到的時候,吳三桂本人早就逃得不知所蹤,他麾下的步卒見主帥跑了,便搶奪了軍中物資一鬨而散,同樣四處逃亡。

朱棣只能派人一邊四處追殺吳三桂部下散兵遊勇,一邊尋找吳三桂本人的蹤跡。

基本上是一路追一路殺。

俘虜到人,問了吳三桂去哪,不管知不知道,都會槍斃。

綠營全都不是什麼好鳥,屠城略地比起他們的韃子主人還要厲害幾分,南方百姓深受其害,四川之屠更有他們的一份。

只是雖然到處追殺,但吳三桂還是跑得比兔子還快,一路追擊都沒影,讓朱棣頗為遺憾。

之後老朱讓他帶隊進入陝西,追擊吳三桂的同時,也是把陝西攻佔。

而老朱本人則率領著隊伍,於十一月開始進入湖北。

此時明軍的炮火幾乎已經打光,但同樣的整個西南,四川、陝西、湖南、湖北等地的清軍都已經被肅清。

甚至廣東廣西都是如此。

因為兩廣總督李棲鳳接到了鰲拜的命令,帶著兵馬攻打貴州,剛好遇到了從貴州出來的馮勝、傅友德、藍玉等人,直接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死得不能再死。

結果就是兩廣的清軍被肅清,只剩下廣東滿清平南王尚可喜的隊伍還留守廣州,現在也被馮勝和藍玉一鍋端了。

於是在順治十八年十一月份的時候,整個西南的清軍幾乎都被殺光。

明軍勢如破竹,幾乎毫無阻礙。

接下來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老朱進駐湖北,再兵分兩路,一路北上至襄陽,進入南陽盆地,往河南方向進軍。

他自己本人則率軍一路向東,走長江水道至武漢,一路殺奔黃州府。

訊息也隨著明軍的一路攻城略地,而傳遍大江南北。

一時間天下震驚。

特別是江西、福建等地的清軍,已是惶惶不可終日。

因為明軍收復兩廣和湖廣,非常靠近江西和福建,當地清軍很多人都開始四散逃命。

民間也出現大量起義部隊,攻打縣城,殺清廷官員,掀起反清復明的大旗。

時任江西總督張朝璘慌忙調集清軍鎮壓,可清軍軍心渙散,聽說明軍對待清軍韃子一個不留,驚恐之下紛紛作鳥獸散。

結果等到張朝璘召集兵馬的時候,到了校場一看,原本駐紮在江西南昌的兩萬駐防部隊,跑得只剩下不到三千人。

起義軍隨即猛攻南昌,只是起義軍很多都是民間結社弟子,如羅教、聞香教、齋教、白蓮教、大乘教、彌勒教等,雖聲勢浩大,卻苦於沒有重武器。

反觀南昌城內雖然只剩下不到三千名清軍,可他們有紅衣大炮,一時也是僵持不下。

其實主要也是城中清軍將領害怕被清算。

順治五年和順治六年,滿清韃子在徵南大將軍譚泰的指揮下,對南昌展開了史無前例的大屠殺。

幾十萬百姓遭到殺戮。

而擔當攻城與屠城主力的,便是滿清綠營的狗腿子。

如高進庫、馮君瑞、劉伯祿、賈熊、白元裔、何鳴陛、徐啟仁、楊武烈、崔國祥、李士元等人。

其中高進庫、劉伯祿、何鳴陛正分別擔任廣東高雷、潮州、嘉應州總兵,被兩廣總督李棲鳳帶去貴州,現在死翹翹了。

馮君瑞、徐啟仁、楊武烈之前在廣西擔任總兵,也被李棲鳳帶去貴州,也死翹翹了。

江西留守的還有賈熊、白元裔、崔國祥、李士元等人。

各地起事者可是打出了口號,要活剮了他們,以慰藉當年南昌以及贛南大屠殺當中死難者。

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這些人也想跑,奈何沒法跑。

起義軍已經開出了懸賞,到處在通緝,他們的目標太大,如果拋棄軍隊自己逃跑,一旦被抓住十死無生,因而還不如保留親衛隊伍,先守住城池,等待援軍。

當然。

也沒援軍了。

因為此時廈門,鄭成功已經上岸。

他一上岸,再加上江南各地也是到處揭竿而起,江南地區的清軍就沒辦法動,江西的清軍便只能孤軍作戰。

而當初鄭成功被迫攻打臺灣,是因當時江南地區清軍實在是太多,他實在沒法打。

但眼下江南各地狼煙四起,清軍自顧不暇,正是他上岸的好時機。

福建思明州,呼嘯的海風吹拂,上千艘帆船宛若遮天蔽日,向著這座懸浮在海上島嶼駛來。

廈門是一個島,同時也是一個港口,與金門島相近。

十一月的北風吹得船上旗幟獵獵,那朱明的紅色耀眼,徐徐到了島邊廈門港。

在廈門對岸便是海門港。

去年鄭成功便是在這裡與清軍將領達素交戰,全殲達素四萬水軍,佔領廈門與金門,以兩地為根基,準備攻打臺灣。

但這個時候臺灣尚未攻克,他便急匆匆回來。

船隻靠岸,鄭成功的兒子鄭經就迎了上來,與他在一起的還有南明內閣大學士張煌言。

張煌言得知朱元璋的事情,就想在浙江起事,可他的力量太弱小,不足以撼動浙江的清軍,於是派人聯絡鄭成功。

在臺灣的鄭成功得知這件事後,就馬上寫信邀請他來廈門,並且告訴張煌言,自己也會不日回廈門與他會面。

因此現在島上除了鄭成功的兵馬以外,張煌言也帶了大概三四千人的隊伍,走海路坐船抵達了廈門島上。

“玄著公!”“延平王爺。”

“父親。”

“嗯。”

下了船,眾人聚攏。

可能是常年漂泊在海上的關係,今年三十七歲的鄭成功面容略顯滄桑。

他並沒有穿武將鎧甲,而是一身儒生長袍,面板黝黑。

張煌言其實也就比他大四歲。

此時的南明真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魯王一派,如熊汝霖、馬思理、張肯堂、沈宸荃、錢肅樂、張國維等支柱,也在清廷的屢次打擊下,全都殉國了。

張煌言只是個後輩,明亡時才二十四歲,這些年來卻一直奔走於江浙,試圖在南方豎起抗清大旗。

奈何南明內鬥紛爭不止,相互傾軋。不僅朝堂上,還有各軍閥派系林立,以至於被清軍逐個擊破,抗清力量不斷減少,最終落到今天這個局面。

本來張煌言已經絕望,如今他卻是面露喜色,上前對鄭成功道:“郡王,事情已經聽說了嗎?”

“嗯。”

鄭成功點點頭道:“聽說了,太祖陛下下凡救世,韃子調集重兵圍攻西南。”

“這已經是很久之前的訊息了。”

張煌言樂道:“郡王恐怕不知道,現在整個江南都已經知曉,韃子派了四十餘萬重兵圍剿重慶,被太祖全部殲滅!太祖的兵馬甚至沒有損傷一兵一卒!”

說罷他向著西北的方向拱拱手道:“說實話,剛開始聽到這個訊息,我以為是假的。可整個江南都在傳,何況太祖麾下穎國公、宋國公、涼國公、延安侯、吉安侯等開國大將已經攻克兩廣、湖廣等地,兵進江西。江西韃子四散奔逃,訊息早就傳遍江南之地,我也是不得不信。如今劉良佐、李率泰、耿繼茂等輩惶惶不可終日,馬得功、黃梧、施琅、于成龍等人已如喪家之犬。”

他嘴裡說的這些人,劉良佐為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等大屠殺的元兇之一,現在擔任南京以及安徽的最高軍事主官,為江安總督。

李率泰則為閩浙總督,負責浙江以及福建事務。

耿繼茂更不用多說。

因而這三人基本上是目前清廷在江南地區最高軍事和主政長官。

此時順治時期還沒有大規模用滿人在各地開啟八旗駐防制度,各地軍政主官也以漢人為主,直到三藩之亂後康熙才開始大規模用滿人統治江山。

眼下這些所謂的“漢人”主官被抬了漢八旗的籍,如劉良佐為漢軍鑲黃旗,李率泰為漢軍正藍旗,耿繼茂為漢軍正黃旗,說是漢人,實為漢奸,充當滿人劊子手,可以說是罪行累累。

隨著老朱在重慶剿滅了以鰲拜為首的滿清四十萬大軍,李棲鳳帶著兩廣幾萬人去貴州送死。再加上尚可喜,以及之前被殺的偏沅巡撫袁廓宇,貴州巡撫卞三元。

眼下整個滿清江山損失的兵馬已經超過了五十萬,目前除了東南還有二十萬軍隊以外,就連北京朝堂那邊,都只有幾萬人。

一時間滿清內部人心惶惶,江南各地起義軍不斷,就連鄭成功也是聽說了這事才急著趕回廈門。

鄭成功之前可是在打赤嵌城,往來八百多公里,訊息溝通非常不便,他知道的還是八月份老朱大肆放傳單的事,眼下才知道老朱居然已經剿滅了四十萬清軍。

因而聽到這裡,鄭成功愣在原地站了許久,直到鄭經喊了幾句:“爹,爹?”

“啊?哦。”

鄭成功回過神來,問道:“這是真的嗎?”

“是真的爹。”

鄭經亦是說道:“這些天有不少韃子跑了,甚至還有向我們投降的,江南各地也是很多都揭竿而起,韃子大勢已去。”

“好,好,好。”

鄭成功連說了三聲好,眺望西北方,忍不住說道:“是真的話,那真就是太祖爺下凡了,大明有救了。”

“爹,我們是不是要把魯王接回來?”

鄭經小心翼翼地詢問。

鄭成功想了想便道:“先請魯王移駕廈門,我們即刻派人前往四川聯絡太祖爺。”

“不用去四川。”

張煌言說道:“宋國公和涼國公攻克了廣州,凌遲了尚可喜,已經與福建接壤,我們可以派遣船隻去廣州尋他們。”

“對,聽說太祖爺也已經到了湖北,估計要不了多久就會殺到南京,我們現在正是北伐的好時機。”

鄭經亦是說道。

雖然歷史上他的兒子後來投降了。

可至少鄭經本人一直堅持父親遺願,抗清至死,如今自然是滿腦子在想北伐的事宜。

張煌言亦是勸道:“不錯,現在海門的韃子都跑了,已經空虛。我們之前就派人去探過,現在我的兵馬就駐紮在那,上了海門進入了陸地,則可西取漳州,前往廣東尋宋國公和涼國公。屆時如果能夠得到太祖的詔令,即便只是跟隨宋國公涼國公討伐韃子,那也是莫大的榮譽。”

跟隨開國大將討伐滿清韃子?“嗯,北伐!”

鄭成功撩起儒袍,一時間竟顯得意氣風發,對身邊左右的將領馬信、楊朝棟等部將說道:“快,傳令,兵進海門!”

“是!”

眾將士已經聽到了事情的情況,一個個也是興奮不已,馬不停蹄登船。

很快。

大軍就渡過廈門海峽,進入了海門港。

跟張煌言說的一樣,此地的清軍早就跑路了,甚至連清軍的營地都被張煌言的隊伍佔領,根本沒有任何阻礙。

見此,鄭成功站在船頭,俯瞰著海門港,一時間竟有些難以置信。

當年海門一戰雖然他大獲全勝,可他只是打敗了清廷的水師,岸上的清軍依舊不計其數,令他無法登陸。

最終他只能遠走臺灣,準備以臺灣為根據地北伐。

然而去年還是漫山遍野,一眼看不到頭的清軍營壘,此刻卻是人去營空,早就消失不見。

那一瞬間,鄭成功都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太祖爺真的來了。

而且還一戰消滅了幾十萬清軍韃子,讓韃子覆滅,紛紛逃走。

無數鄭軍士卒從船上下來,所有人都激動地上了岸,他們就是福建人,曾以為以後再也踏不上故土,如今卻是誰也沒有想到,還有回來的那一天。

再看船頭,鄭成功已是淚流滿面,大手一揮,喊道:“將士們,北伐,北伐!”

“北伐,北伐,北伐!”

下方岸邊將士聽到聲音,紛紛高呼。

聲音迅速傳了出去,一個傳一個,很快已是岸上上萬人齊齊呼喊,山呼海嘯,經久不息。

他們等待這一刻,已經太久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