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7章 出發,南明

時間如梭,轉眼就已經進入了六月份。

從年初現代與大明進入全面合作開始之後,已經接近半年的時間,發展日新月異,每天都一個模樣。

不僅如此,朱元璋這邊吃肉,大朱棣的永樂朝也能喝口湯。

大量現代技術也向永樂朝轉移,各大國企紛紛派出人出力,許多人被派送到大明,一時間國內許多建築業國企中高層技術人才開始空缺。

他們選擇的是提拔原有的中下層技術人才往上升,同時大肆擴編招募,吸收社會上的土木工人才。

這讓現代那邊網際網路一下子熱鬧了起來。

因為最近些年隨著國際局勢愈發緊張,全球經濟整體出現下行,大環境下,國企不裁員就算好的了,居然還擴編,令人匪夷所思。

但這無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得非常好,高考雖有小問題,可在全球範圍內。

比起那些被豪門貴族壟斷,捐錢就能上大學的所謂世界名校,依舊是最公平的教育體制,沒有之一!

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可以說是大專生不如狗,本科生滿地走。985、211雙一流大學亦是多如牛毛,即便清北的高材畢業生,社會上也是一抓一大把。

所以在得知各大國企紛紛擴編,招收技術人才崗位之後,報名考編的人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

各大國企很快就又把輸送到大明的人才補充了回來,一下子就是將近二十萬個工作崗位,可以說是極大緩解高階技術工作崗位缺失。

當然。

即便如此對於目前國內形勢來說依舊是杯水車薪。

我國失業率似乎不高,根據統計局的計算,到了2032年,失業率維持在6%左右。

但不可忽視的是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14億人6%就是接近一億人,刨除掉老人小孩,至少有四五千萬勞動力沒有工作。

並且即便統計的有工作的人群,要麼打零工,要麼從事農業,裡面的工作缺口還是非常大。

因而即便是目前能夠解決二十萬人就業,還是不算特別多。

不過今年也就起個頭。

按照國家那邊的估計,透過從大明那邊攫取的資源,國家可以大量開設工廠、企業,將資源賣給私人老闆,鼓勵中小企業發展。

特別是湖南,由於這次資源不是從沿海城市進口,而是出現在湖南,對於湖南的發展幫助尤為明顯。

這些工廠企業的商品也將成為各個大明朝的訂單,傳送到明朝那邊去。

如此就能解決許多就業問題。

預計五年內,至少能夠幫助上千萬人直接就業,幾千萬人間接就業。未來十年內,恐怕就業人數將大幅度飆升,失業率無限接近於0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因而對國家來說,與大明的合作對現代的發展極為有利。

而對於大明來說,承接現代的技術轉移,承接現代的工程產業,同樣能夠促進大明發展。

畢竟現代帶來的主要還是技術,人員上不可能呈現大規模進來,去個幾百萬人就已經是極限,而且大多還是技術崗,勞工崗則由大明百姓完成。

所以現代與洪武可以說是一起在吃肉。

只是受限於石碑雖然增大了輸送量,可目前也就只能滿足洪武朝。

剩下的大朱棣、老朱棣的永樂朝,朱高熾的洪熙朝,朱瞻基的宣德朝,能夠分到的東西就很少了。

但也沒辦法。

雖然現在的大明就像是個飢餓站臺,上層的人能吃飽,下面的人吃得越來越少。可朱元璋畢竟是老祖宗,他先吃也是應該的事情。

到了六月中旬,這一日上午時分,老朱站在皇宮南京塔上,俯瞰著整座城市。

南京塔是合作專案之一。

老朱有感於後世巴黎有巴黎鐵塔,東京有東京鐵塔,大明南京也需要一座地標性的建築,於是在皇宮東北,也就是鐘山山腳,建造南京塔。

東京塔於1957年建造,1958年就完工,耗時一年零四個月。那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技術相對落後的時候。

如今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三十年代,要建造這樣一座鐵塔並非難事。

甚至不管材料還是技術更甚。

從洪武二十年一月專案落地,二月開始建造,到現在六月份,大概五個月的時間,它就已經完成。

整體高度達到了397米,近乎與鐘山最高峰頭陀嶺持平,整體材料用的是最先進的合成鋼,堅固耐用的同時,也保證了外觀精美。

它總共三層,有垂直電梯直達。最高一層在350米的位置,可以俯瞰整個南京城,包括南京皇宮。

今天上午南京塔落成儀式結束,老朱親自登頂。

身邊陪同著馬皇后,那位國家副級老者,朱標以及朱雲峰他們。

從上空俯瞰的話,就會看到經過半年耕耘,大明首都南京城早已經大變模樣。

除了城牆沒被拆以外,許多地方都已經呈現出了嶄新的樣貌。

皇宮周邊三公里內的樓房非常低,最高也才六樓,而且還是朱棣之前修的那種大明花樓,現代工藝與古典唯美的結合。

並且這些地方也被劃為了大明中央衙署的辦公區以及官員的住宅區,不許外人進入。

這是為了防止將來有人窺探大明皇宮。

而在三公里範圍外,一棟棟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很多地方都已經起了大樓主體,預計到明年,所有施工都能完成,也就是1-2年內,完成大明現有的大部分基礎建設。

不過現有的建設範圍還只是原有的大明南京城區,也就是後世秦淮區、玄武區以及部分鼓樓區,其餘建鄴區、江寧區、棲霞區等還未動工。

畢竟後世大明南京有上千萬人口,而眼下的大明滿打滿算也才三百萬,城市擴張速度還沒有那麼快。

但即便如此,一座宏偉的大都市也已經誕生。

這對於老朱來說,便是豐功偉績。

“標兒,朕覺得,明年新年,邀請萬國來朝,你覺得如何?”

朱元璋負手而立,看著下方已經快建好的大半個城市,等到裝修一下,百姓們就可以入住了,亦是露出喜悅的表情。

“孩兒覺得如果後年會不會更好點。”

朱標答道。

“嗯,咱們大明的船隊現在到哪了?”

“已經踏遍整個世界。”

“明年在埃及徵調人丁,運輸挖掘機,把蘇伊士運河修通可好?”

“孩兒可以一試。”

“到時候把白皮們送去美洲種棉花也不錯。”

朱元璋顯然閒著也是閒著。

旁邊老者聽得微微抬起眼角,卻又默不作聲。

這邊的世界是大明的世界,他們不會插手,只要別做什麼種族滅絕,太過分的事情,就隨便老朱去唄。

正好中華文明也該散播出去,偌大世界現在也的確空蕩蕩了些,需要的是文明的改變。

“其實到了這個份上,朕也沒什麼遺憾了,事情走上正軌,該按部就班。”朱元璋沉吟道:“所以朕打算去南明瞭。”

他看向與自己交好的老者說道:“老秦,我想向你們購置一批軍火裝備,你看如何?”

老者思索片刻,點點頭道:“正常的國家之間武器貿易,我們自然是歡迎,只是用那些裝備去南明,倒也不至於,何況人員也需要訓練。”

到了這個時候的我國武器裝備發展到什麼地步呢?

量產六代機。

靈活性非常強大的機械狗。

超遠距離導彈,射程已經達到了兩萬多公里,甚至這還不是極限。

只是兩萬多公里夠用,能達到地球任何一個地方,就沒有造射程更遠的導彈,極限的話繞地球幾圈都沒問題。

其餘核動力航母、超大運輸機、戰鬥機、戰列艦、驅逐艦、護衛艦等等不計其數。

當然。

我們只是簡簡單單的保家衛國的一些“小玩意兒”而已。

在世界格局上一直不承認自己是軍事大國。

但放到南明去。

那就不是高射炮打蚊子了,而是核彈炸蚊子,沒什麼意義。

“該買的還是都買些吧。”

老朱說道:“去南明的話,我帶些自動步槍和機械狗過去應該沒問題吧。”

“可以。”

老者點點頭。

很快,言談間就達成了一筆千億級別的軍火訂單。

至於怎麼完成交易也容易。

澳大利亞現在可不是白皮們的地盤,早就被老朱派人佔領,只是那邊人口不多而已。

如今農業革命下,大明雖急需人口,卻依舊派遣了幾十萬人遷移至澳大利亞,包括東南亞地區,很多地方佔領下來。

這些地方的礦產資源極為豐富,都不需要勘探,直接拿後世礦產地對比,然後就運輸機械過去開挖。

將來每年不知道多少萬噸金銀銅鐵各類礦石運往大明,用來交易非常合適。

因此老朱現在就開啟了買買買模式。

他可不是坐在礦山上,而是坐在整個地球的資源上。

哪裡有好礦哪裡能開採都瞭如指掌,而且這些地方絕大多數都荒無人煙,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如西伯利亞,美洲,東南亞,中東,澳大利亞這些礦產豐富的區域。

中東有人也有阿拉伯文明。

奈何那裡大部分割槽域都是廣袤無垠的沙漠,人口都集中在沿海綠洲,石油礦產之類老朱還不是想要就要?只是目前能夠輻射的也就東南亞這些相對近一點的地方。

大明的人口還是有限制。

如果大明能有個四五億人,不缺青壯勞動力,滿世界挖礦都能挖出個奇蹟出來。

下午時分,眾人回到皇宮,老朱就正式開始準備啟程南明。

他做了決定後就行動力非常快。

直接開幹。

反正去南明又不需要跋山涉水,比去隔壁家串門還方便。

此時因為石碑接收了大量能源,南明的世界早就已經打通了,朱雲峰先帶著毛驤等十多個小兵當先遣隊出現在了自家地窖裡。

地窖內依舊是跟之前一樣,周圍科研人員好奇地打量著他們,不過也早就已經習慣,倒也沒有人上前搭話。

現在過去其實真就是先遣隊,老朱還得跟秦老聊一下大部隊過去時候的問題。

比如要先暫停基地研究,往南明送物資。

還有訓練機械狗的事。

預計真正出發去南明,得再過幾天。

朱雲峰也沒管基地的研究人員,一揮手,就有個小兵摸向了最下面的圓球。

霎時間,人就不見了。

過了片刻,那邊人出來,回答道:“在地下,應該是個地窖,裡面有些金銀。”

“我過去看看。”

朱雲峰已經全副武裝,摸向了圓球。

瞬間他就來到了一個漆黑的地方,頭上的探照燈把周圍照得明亮。

就看到下面也是個地窖,不過比朱雲峰家那個大一點,裡頭存放了不少箱子,隨便開啟一個就能看到一些銀錠。

朱雲峰記得族譜記載,老祖宗朱慈焙從長沙逃到雪峰山中後,就把隨身帶的家當全埋進地裡。

之後每一代都挖出來一點點銀子融了,透過買地到了清末變成了大地主。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裡應該就是朱慈焙藏匿家當的地下室。

再環顧四周。

老祖宗做得還是非常隱蔽。

應該是隻挖了地下室,中間用一些磚頭壘砌的柱子支撐著,把出口給填滿土,這樣就形成了封閉密室。

因為是剛挖不久,裡面還顯著有些潮溼,空氣不算渾濁。

朱雲峰就又透過石碑回去。

之後讓人找了些工兵鏟過來,派了幾個士兵往上開挖。

挖了大概得有四五米,一個斜上的通道就挖了出來,陽光照射進去,令人略感不適。

毛驤第一個從坑洞裡爬出去,等確定安全後朱雲峰才也爬了出來。

環顧四周,周圍是片茂密小樹林,再一看遠處一片小石崖,朱雲峰頓時就覺得眼熟,急忙跑到了小石崖上遠眺。

果然。

這裡就是朱雲峰家對面的那座小山包,小時候朱雲峰還幫爺爺在這裡放過羊,小山包與朱雲峰自己家中間有個大坑。

後世那裡已經被填平了,這個小山包也被挖平,顯然老祖宗朱慈焙就把寶藏埋在了他家對面的山頭下。

而在朱雲峰自己家位置有一座木製小房屋,包括原來魚塘附近還一片小草地來著。

周圍沒有別的房屋了,朱家坪在明末的時候就只有逃難來的朱慈焙一家,等到清末的時候,才會開枝散葉,擁有更多的朱氏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