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
正是崇禎十七年四月底,差不多是陽曆六月初的樣子。
早晨的天氣還有些清寒。
小冰河時期的怪異天氣是指大範圍降溫。
極端天氣下,即便是廣州、廣西、浙江、福建這樣的南方夏天也會降雪。
史料記載,從嘉靖到崇禎年間,長江中下游地區多次出現大範圍降雪的現象,江南地區凍死者不計其數。
甚至連長江、運河以及南方水鄉都結冰凍住,北方河南河北地區,更是堪比冬天的東北。
到了夏季後,溫度也不會升太高,而是持續保持低溫情況,白天溫度最低的時候才四五度,晚上的時候能降到零下二十度。
例如崇禎十三年就有記載,一名士兵在七月份返鄉的時候,河南河北等地還在下暴雪,沿途凍死很多人。
由此可見小冰河時期帶來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去年冬天的時候南方地區也大幅度降雪,等老朱從洪武過完年回來,長沙都已經是一片冰天雪地的世界。
眼下到了夏四月末,南方溫度勉強有所升高,白天達到十多度,二十度左右。
有點像冬天廣東時候的氣候,總歸是與平常不同。
這樣的後果其實是很嚴重的。
因為明代非常依賴南方的糧食,糧食透過漕運運輸到各地,以此滿足全國需求。
但極端天氣下,糧食重要產區江南地區原來一年兩熟甚至三熟,結果現在只能春夏時節種糧,秋冬季節水稻全部被凍死,造成糧食減產。
加上又有人禍因素,很多南方地主為追求經濟利益不種糧食,改稻為桑,種植桑麻棉花一類,讓大明缺糧的口子雪上加霜。
老朱到江南後,馬上開始大刀闊斧。殺了大量地主,把土地分發給百姓,立即催促南方種植糧食以穩定糧價。
預計今年夏秋收割之後,總歸能給這個破敗的大明王朝喘那麼一口氣。
清晨時分,老朱召集一千多名衛士渡過長江。
江北氣候還有些陰寒。
不過沿途所至,百姓都已經開始種植農田,顯然應天府的淮南地區也已經完成了分發土地的任務。
隊伍繼續往北,兩日後抵達鳳陽。
鳳陽在老朱來之前就遭到了張獻忠的禍害,老朱的祖墳都被掘了。
雖然經過後來的鳳陽守備太監修繕,但看到祖墳的模樣,還是讓老朱氣得不行,對崇禎的無能,對張獻忠李自成的流毒破口大罵。
又過了幾日,小朱棣回了鳳陽。
老朱隨即讓李文忠至南京,接了傅友德的班,把南京原本的三鎮軍隊加上南京錦衣衛指揮使的權拿住,傅友德則隨老朱出征。
五月上旬,淮南的天氣就像是春天的江南,本該炎熱的夏季,卻滿是涼爽。
鳳陽府泗州城北,大明祖陵外,一隊隊士兵將四周的宮牆包圍起來,順著宮牆往裡走,就是長長的通道。
通道兩側修建了很多麒麟、獅子、文臣、武將、近侍、馬官等石雕。
周圍卻是光禿禿一片,曾經的樹木被砍伐一空,只有最近七八年間長的遍地雜草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透過遠處的殘垣斷壁,依稀能夠看到曾經的宮牆在戰火中被損毀,新的牆壁刷了一層白漆,顯然是最近才修復。
更遠的地方原本還有大量的殿宇,卻早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裡,被人焚燒殆盡。
穿過宮殿外的橋樑,進入殿內,裡面有朱家列祖列宗牌位,香火鼎盛,時時刻刻有人打掃。
而在宮殿後方便是朱元璋父母、兄嫂、侄兒的墳墓。
此刻朱元璋率領著朱家子孫以及一干文武大臣站在父親墓前祭拜。
張獻忠發掘老朱祖墳,將他們的遺骨扔得到處都是,是後來的鳳陽巡撫和鳳陽守備太監重新進行了修繕。
只是即便修繕過後,依舊顯得荒涼。
夏日的涼風吹著荒草坡,墳頭周圍新栽的幾棵樹才不過七八年的樹齡,樹幹很細,在風中輕輕搖曳,發出婆娑聲響。
朱元璋老淚縱橫地坐在父母墳前,將手中的酒杯灑落在地,給父母敬了一杯酒。
清風拂過他斑白的髮鬢,眼眸中無盡哀傷。
“爹,娘。後輩子孫無能,守不住大明江山,還連累了祖宗。”
“孩兒已經殺了張獻忠,為爹孃報仇。”
“當年故元殘暴,民生艱難。孩兒不得已參加義軍,最終卻做了皇帝。”
“但如今故元被我大明打敗,又來了建奴。孩兒不孝,沒能給大明留下永世基業,後來還被建奴奪了江山。”
“這番也是因緣際會,能夠來到此間。爹孃百年之後還要遭受大難,孩兒恨不能早來一些。”
“然家仇已報,國恨難消。孩兒雖已滅張獻忠李自成,建奴屠戮中原,又亡我漢人衣冠之恨,卻時時刻刻縈繞在孩兒心間不能自拔。”
“今倒此酒,祭奠父母兄嫂侄兒,待我再北伐一次,定要讓建奴亡國滅種,以消亡我中華衣冠之仇!”
倒完了這酒,老朱向小朱棣、朱雲峰他們招招手道:“過來給祖宗燒柱香。”
小朱棣走上前,恭恭敬敬地舉著香鞠三個躬,最後把香插進大香爐中說道:“爺爺、祖母,孫兒此番必定北上滅了建奴。”
他走開後朱雲峰也上去燒香。
雖說他只是吉王后裔,可追根溯源的話,也是老朱家正統後代,朱元璋、朱棣的直系子孫,這裡也是他的祖墳。
“老祖宗,老祖奶奶,後代子孫朱雲峰給二老上香,希望你們在天保佑,讓孫兒順順利利。”
朱雲峰嚴肅地鞠躬行禮,惹得旁邊的朱元璋頻頻皺眉。
這小子把祖宗當許願池了?不過想到後世人貌似都這德性,便也只能鬆開眉頭。
很快祭祖結束。
老朱雙手背過身,緩緩地走在漫長的通道上。
身後朱雲峰和小朱棣緊跟著。
其餘鳳陽巡撫路振飛、徐淮兵備儉事何騰蛟以及諸多本地官員遠遠地跟在身後。
“老四。”
“父親。”
“我在這兒等傅友德過來,你先帶人出發。”
“好。”
“這次北上,就不帶太多人了,南京留下三鎮兵馬,讓保兒駐守就是,孫傳庭現在在哪呢?”
“河南之前又有零星叛亂,他去河南了。”
“你派人通知他,讓他帶領兵馬跟你一起去,再讓左良玉即刻來鳳陽。”
“是。”
小朱棣點點頭。
這次合圍李自成其實是三方力量。
何騰蛟那邊就幾千人,基本上就打打下手的活。
追擊主力是朱棣,然後是孫傳庭,接著就是湖廣的左良玉和呂大器。
不過孫傳庭人馬不多,目前也就一萬多人,幫不上太多的忙,之前一直在外圍布控。
等李自成被消滅之後,孫傳庭就帶著人馬退回河南,處理河南一些零星起義。
現在河南、陝西等地真的是一片亂,不僅天災頻繁,起義也不斷,孫傳庭可以說是四處奔波,為了大明江山鞠躬盡瘁了。好在如今朱元璋來後,南方已經平定,又查抄大量糧草,幫各地效忠朱元璋的部隊補充了許多錢糧。
否則的話,即便朱元璋這個太祖復生,沒有銀子糧餉,估計也有大量的軍隊得潰散。
眼下湯和鎮四川,馮勝在湖廣,徐達在長沙,傅友德在來鳳陽的路上,李文忠則坐鎮南京,幾個大將各自有去處。
而老朱麾下的兵馬其實不多。
除了從洪武年帶來的五千多人以外,就是左良玉有三萬多人,孫傳庭呂大器各有一萬多人。
之後就是南京三鎮,淘汰老弱,只留下精兵之後,也有大概三萬。
其餘像何騰蛟、秦良玉這樣各自擁有幾千人的也有一些,零零散散加起來,總兵馬不到十萬,而且還分散在各地。
但也沒什麼辦法。
李自成和張獻忠的大規模起義已經鎮壓了,全國各地小規模起義還是不斷。
明末天災亂世,即便已經剪除了南方的人禍,可天災卻沒有辦法。
老朱即便真是個太陽,最多也就照一照目前實際控制區域,對於河南、河北、陝西、山西、山東等地方,還是有心無力。
所以他需要在各地留守部隊。
一來按照他的命令列事,繼續殺戮貪官汙吏地主劣紳,查抄他們的家產以達到重新洗牌的目的。
二來也是鎮壓當地可能出現的起義,如南方地主反抗老朱,四川少數民族土司起兵,湖廣淮南等受災區百姓不堪重負造反等等。
“你今天就出發吧。”
老朱又道:“我在鳳陽等一等傅友德,而且後續物資太多,也需要我一起跟隨。”
小朱棣就說道:“那孩兒為父親當先鋒。”
“嗯。”
老朱點點頭。
朱雲峰馬上說道:“我也去,我跟老四一起。”
“這是行軍打仗,你能做?”
老朱瞥了朱雲峰一眼。
後世人嬌生慣養,看老四在現代生活了幾年胖成那樣就知道。
要不是老四小時候吃過苦,後來也發憤圖強,努力健身又瘦了回去,恐怕這永樂大帝都得在後世中沉淪。
你一個自小長在後世,不缺衣食從沒吃過什麼苦的富二代,哪怕是爹孃破產後當了負二代,又怎麼能像一個古代軍人一樣吃苦耐勞,能長途跋涉一走就是上千裡呢?“反正我坐馬車就行。”
朱雲峰理直氣壯道。
老朱都給氣笑了,說道:“打仗你以為是去玩嗎?”
“老四有槍有炮,這要是我能受傷或者掛了,那我做鬼都不放過他,老四自己也該去跳河裡下來陪我。”
朱雲峰更加理直氣壯了。
tm的。
你帶大量現代武器裝備,ak自動步槍、迫擊炮、速射炮,加上各種高熱量行軍口糧、無人機、夜視儀、望遠鏡、軍用帳篷、睡袋等後勤裝備。
打一群遠端武器全靠弓箭,飯都吃不飽,衣穿不暖,有時候還得露天睡覺的古代軍隊都打不過。
老四你撞牆去吧。
小朱棣樂道:“父親,讓他去唄。他這話也沒錯,這種情況下他要是受點傷,我還真沒臉活了。”
“行,你們自己注意點安全。”
老朱點點頭。
也確實。
現代武器在古代的確亂殺,何況他還有充足後勤,各種物資達數百噸運輸過來,根本不缺子彈炮彈和糧食,完全沒必要擔心。
“那我們走運河吧。”
小朱棣想了想道:“物資靠河運,我們走陸路,一路橫推過去。”
“那行,我跟著你了。”
朱雲峰一把摟住了小朱棣的肩膀笑道:“剛好去北京看看。”
下午時分,小朱棣就準備好了。
他帶了一千五百人,由一萬多民夫帶著大量物資走淮河進入淮安運河往北。
孫傳庭那邊在亳州,小朱棣派人通知他,讓他即刻出發,雙方徐州匯合,然後殺奔山東。
老朱一路送朱棣到淮河邊上,眺目看著隊伍徐徐遠去。
過了一個多小時,等隊伍即將到臨淮縣的時候,朱雲峰從馬車裡鑽出來,站在車轅上眺望四周。
周圍眾人騎在馬背上緩緩向東行進,北面的運河二十多艘船隻與部隊保持平行。
曠野平坦,淮河養育了兩岸無數兒女,平原上沃野千里,大量百姓正在田間幹活,期盼著今年下半年的豐收。
“老四。”
朱雲峰喊了一句。
小朱棣一直在馬車邊上,問道:“咋了。”
“去北京得多遠哦。”
“順利的話一個來月,不順利的話,兩個月。”
“怎麼個不順利法?”
“崇禎那小子不是不上道嗎?萬一派人阻攔怎麼辦?打個一兩天仗,耽擱幾天很正常。”
“我有一計,可讓沿途毫無阻礙。”
朱雲峰右手食指指天,雙眼露出智慧的眼神。
“計將安出?”
小朱棣很配合地問道。
“周百戶,掛出來。”
朱雲峰掏出對講機喊道。
小朱棣立即看向船隻的方向。
船隊上自然也有軍隊,由軍中百戶周安統領。
就看到在朱雲峰喊話之後,遠處船頭沒過多久就走出人來,在船舷兩側開始佈置。
小朱棣掏出望遠鏡,認真看了一會兒,頓時就差點尿了。
因為船舷兩側居然放下橫幅,掛在船側以及船頭。
船頭方向兩邊,一邊掛著“太宗親至”,另外一邊掛著的是“奉天靖難”。
而兩側船舷則是長長的橫幅,上面寫著“崇禎不肖子孫,太祖太宗爺爺收你來了”。
另外一側看不到。
但估計也不是什麼好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