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1章 徐達至此

震撼!

潼關上只剩下震撼了。

誰也沒有想到不可一世的李自成就這樣被擊敗。

敗得如此徹底,如此毫無還手之力。

在這一瞬間,孫傳庭甚至覺得,如果之前只是將信將疑的話,他現在已經完全相信對方是成祖陛下了。

因為也只有太祖陛下和成祖陛下下凡,才能有這樣摧枯拉朽的能力。

以至於事後孫傳庭都恭敬了許多,老老實實聽從小朱棣的調遣,並且表示等戰爭結束後,會立馬前往襄陽覲見太祖。

之後小朱棣下令全軍出擊,城中一萬多人出城追殺已經被擊潰的李自成部,又追擊百里,斬獲兩萬之眾。

李自成兵敗如山倒,一瀉千里。四日後的崇禎十六年十月十日,他才狼狽不堪地逃回了汝州。

接下來數日李自成收攏潰散計程車卒,清點人數,才發現自己損失有多大。

各種輜重器械丟失無數,精銳戰兵死傷過半。

也就意味著十萬戰兵倖存者約六萬,完好無損的約五萬,死亡或者被俘虜的有三萬,約兩萬人受傷。

不止五營戰兵損失很大,老營也傷亡不小。

在逃亡過程當中,很多老弱婦孺家屬走散、踩踏、被明軍追殺、誤傷,總計達到五萬多人失蹤。

能逃回來的五營戰兵加老營總計三十萬左右,可以說李自成元氣大傷。

而就在十月初六小朱棣大敗李自成的時候。

十月初七,老朱令徐達統率左良玉以及呂大器部眾,總計約四萬人,再帶一千洪武士兵南下清剿張獻忠。

呂大器本人留在長沙,以總督的名義勒令各地官員開始治理他們收復的領土,要求立即恢復地方秩序,安境保民,遵從他的調遣。

並且老朱也派人分發賑災糧食,讓呂大器安置左良玉和他帶來的幾十萬流民及衛所士兵。

此時李乾德已經歸附。

又遣湯和與李乾德巡視長沙周邊地方,清查當地貪官汙吏,抓捕搜刮百姓的鄉土豪紳,開討伐大會,處死很多官吏及惡霸士紳,分發田土。

相比於張獻忠到處寇略地方,這操作無疑讓湖南士紳炸鍋,當地舉人與退休官員紛紛上書朝廷,彈劾呂大器無法無天。

作為士紳中的一員,呂大器雖“生性耿介,公不拘私”,但他其實是沒有能力和魄力做這種事情的。

一旦違背了士紳階級,必然被群起而攻。

特別是江浙士紳。

包括江西、江蘇、浙江、安徽等地的地主士紳力量極為強大,能左右遠在北京的朝堂政治。

湖南士紳力量雖不如江浙士紳,但也不算弱,且與江浙士紳有勾結。

士紳都是舉人進士出身,以前都在朝堂為官,認識三五好友,有些個同窗、座師之類的情誼是很正常的事情。

因而在發現呂大器似乎有動他們利益的想法,除了雪片一般的彈劾飛往北京以外,還有許多信件送到了江浙地區,呼朋喚友,勢要把呂大器搞下臺。

當然。

彈劾需要時間,上書更需要時間。

事實上到現在為止,崇禎都甚至還不知道湖南出現了一個明太祖的事情。

老朱是九月十八過來的,他真正被人上書告知朝廷,湖南有人自稱明太祖這件事,還要到四天後的九月二十二日。

當時老朱派人給李乾德、呂大器、左良玉等人送信,說自己下凡,勒令他們過來歸附。

這些人得知訊息後,一邊準備進攻長沙,一邊給朝廷上奏摺,奏摺中怒斥有狂徒自稱太祖,他們會攻破長沙,把人梟首,以正視聽。

然而路途遙遠,加上河南等地淪陷,只能走水路去北京,因此崇禎完全不知道短短二十天,南方就已經改天換地。

歷史上,等到了十月初八的時候,他才知道孫傳庭在汝州大敗的訊息。

而這個時候距離孫傳庭汝州大敗已經過去了十六天,甚至距離歷史上孫傳庭戰死潼關都過去了兩天。

崇禎根本不知道孫傳庭都死了,還下旨削奪孫傳庭督師及兵部尚書的官銜,並令他“戴罪收拾餘兵,扼守關隘,相機援剿,圖功自贖”。

從這裡就能看出來,光從河南把訊息傳遞到北京,至少得十多天的時間。

從南方江浙、湖南等地則更久,十天半月都算快的,正常情況下往往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差,有時碰到戰亂影響,甚至奏摺送不到都很正常。

因而雖然湖南士紳正在極力想把呂大器搞走,但去北京一來一回,估計得兩個多月去了,導致這場變革依舊在持續不斷。

目前影響範圍還僅僅只是長沙、湘陰、岳陽、湘潭、益陽、株洲等長沙周邊區域,倒起不了太大風浪。

如今老朱正以雷霆手段整治湖南。

對內清查官員地主鄉紳,給百姓分發賑災糧食以及田地,安撫流民和災民,以圖儘快恢復治理。

對外派徐達南下進攻張獻忠。

十月十一日,徐達率領四萬大軍浩浩蕩蕩南下,抵達了衡州,兵臨衡陽城外。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李自成、左良玉和張獻忠其實都是一個模式。

即前軍隊後家屬的隨軍模式。

李自成就不用多說,所謂四十萬大軍,十萬軍隊加三十萬老弱婦孺組成。

左良玉也是如此,三萬多士卒加二十萬左右的流民老弱。

張獻忠也差不多。

他的軍隊也是二十來萬,主力部隊也就三四萬人,家屬二十萬上下。

在武昌的時候還被左良玉打跑,三人當中兵力雖與左良玉差不多,實力卻是最弱。

然而他滅楚王府,又攻破吉王府,進行了一波大補充,進入湖南對底層百姓秋毫無犯,得了不少民心。

之後隊伍迅速壯大,從八月份進湖南以來,到現在十月份,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部隊大肆擴張,總人數約三十多萬,主力部隊也達到了六萬人左右。

歷史上他於崇禎十七年正月入川之前總兵力就已經達到了四十多萬,可見在湖南的四個月,是張獻忠飛速發展的時間。

不過與李自成不同的是,李自成趁著孫傳庭在陝西練兵,待在河南有一年左右的喘息時間,因此進行過軍事訓練,保證了軍隊戰鬥力。

而張獻忠從八月份進湖南,到現在滿打滿算才兩個月,一來沒有足夠的時間訓練兵馬,二來不像歷史上那樣待了四個月,實力遠沒有達到歷史上巔峰。

所以眼下其實張獻忠看似人多勢眾,還是以虛胖為主。面對曾經擊敗過他的左良玉,張獻忠並沒有輕視,而是嚴陣以待。

此刻正是初冬,小冰河影響下,湖南的氣溫下降得很快,白天還能維持十二三度,到了晚上就很冷。

張獻忠的軍隊都穿上了厚實的棉服。

這還得益於老朱強行推廣棉花,到了明中葉的時候,棉衣就基本上在民間普及,讓人能安穩渡過冬天。

北風蕭瑟,衡州城池上,張獻忠遠遠地看到了北面曠野上,成群結隊的明軍緩緩而來。

“父親。”

現在還叫張能奇的艾能奇看到這一幕,立即意識到了什麼,對張獻忠道:“他們沒有帶家屬營。”

張獻忠沉吟道:“我原本以為長沙那所謂太祖能擊敗可望,必定是有些本事,還想坐山觀虎鬥,哪知道他敗得那麼快。現在估摸著左良玉把家屬營置在了長沙。”

一旁孫可望立即道:“父親,孩兒願意戴罪立功,率領輕騎繞道直奔長沙。”

李自成左良玉和張獻忠之所以要帶著士兵家屬跑,就是要保證士兵的忠誠度。

如果左良玉把士兵家屬放在長沙,一旦長沙被攻破,左良玉大軍直接就會不戰自潰。

這一點李自成就吃過這樣的虧,曾經在崇禎十五年把老營安置在河南南陽的唐縣,被孫傳庭找到以致“妻子細口被殺”,起義軍聞訊“一營皆哭”。

所以自此李自成和張獻忠都會把家屬營帶在身邊。

現在看到左良玉居然也犯了李自成那樣的錯誤,張獻忠覺得不能錯過。然而他瞥了眼孫可望道:“這一戰事關重大,不能魯莽。你正新敗,我怕你立功心切強攻長沙而不得,錯失良機,還是讓鴻遠去吧。”

“是,父親。”

孫可望臉上露出不甘的表情。

說是這麼說,其實還是張獻忠已經開始因為長沙之戰的失敗而有些不信任他了。

但片刻後他還是說道:“父親,孩兒覺得我們還是要當心一些,那長沙自稱太祖之人手中有厲害的火器。左良玉攻破他們,肯定手中也有。”

張獻忠不耐煩地擺擺手道:“大抵是積攢了大量火藥所致,全用在你那了,所以才被左良玉如此輕易攻破的吧。”

說罷也不等孫可望辯解什麼,對艾能奇道:“雲枝,你派人去通知定國,再讓撫南策應。”

“是。”

艾能奇隨即派出傳令兵。

張獻忠所部主要由四大義子掌管。

其中李定國部騎兵數量最多。

事實上農民起義軍的騎兵數量都不少。

《明史·左良玉傳》記載:“賊介馬馳,一日夜數百里。我步兵多,騎少,行數十里輒疲乏,以故多畏賊。”

據說張獻忠兵力騎兵最多的時候達到了七成,很多士兵甚至都配了雙馬,因此他們的流動性非常快。

此刻衡州,張獻忠率領本部與艾能奇、孫可望部約三萬餘人駐守城池。

他又安排了李定國和劉文秀在城外駐紮,互為犄角。

劉文秀部約兩萬,步兵最多。李定國只有一萬多人,但全都是騎兵,安排他去突襲長沙最為合適。

佈置了應對方式,張獻忠靜靜地觀察官軍的動向。

這個時候還是晌午,他發現官軍並沒有原地安營紮寨,而是在渡過蒸水之後,繼續向衡州城開赴,距離城池大概也只有五六里路了。

對方莫不是想直接攻城?

張獻忠一頭霧水。

片刻後,偵查的騎兵回來向張獻忠彙報道:“報,大王,敵主帥旗幟寫著“徐”,另有副將旗幟“左”“劉”“盧”“馬”“金”等。”

“啊?”

張獻忠更加迷糊了。

他跟左良玉打交道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對方的軍制和主將情況也是瞭如指掌。

這旗幟上的“盧”應該是盧鼎,“馬”是馬進忠,“金”是金聲恆,,所以這個“劉”是誰,不太清楚。

但“左”為什麼是副將地位?

主將姓“徐”?什麼情況?莫非是朝廷派了某個“徐”姓大員過來統領?

不可能吧。

左良玉會讓人統率他的部隊?

呂大器都沒這本事。

“再探再探!”

張獻忠不明白,就只能繼續讓騎兵出去。

而此刻在城外,徐達騎在馬背上,身邊還跟著左良玉。

身後兩側大明旗幟連天敝日。

在隊伍最前面還有一千騎士,揹著ak,神情都很放鬆,沒有一絲緊張。

不提他們都是百戰精兵,光憑手中的自動步槍,就已是無敵。

明軍距離越來越近,到下午的時候離城池已經不足二里。

左良玉手裡也有了個望遠鏡,觀察著城防道:“國公,他們應該不會出城與我們交戰了。”

徐達笑了笑對身邊侍衛道:“放無人機,喊話讓他們投降。”

左良玉詫異道:“張獻忠此賊殺戮楚王,驅趕走了吉王惠王和桂王,太祖陛下他老人家也願意接納他嗎?”

“太祖起於微末,自當心懷天下。張獻忠軍中很多都是活不下去的百姓,太祖不怪他們起兵造反。”

徐達平靜地說道:“太祖說了,該殺的是那些貪官汙吏,對待百姓當以懷仁。不然你劫掠百姓,本是死罪,何談能站在我面前。”

“是是是。”

左良玉冷汗直冒,他感覺面對徐達的壓力如山一般大。

但片刻後左良玉還是又道:“只是張獻忠狡詐反覆,當初也是投降朝廷,後來又反,下官怕他詐降。”

“無妨,機會就只給他這一次。況且陛下在,難道還壓服不了這些反賊?”

徐達笑了笑。

在大明朝,朱元璋就是神一樣的存在。

只要天下人都相信他是太祖陛下,那麼所過之處,就是處處皆服。

何況朱雲峰搞了大批糧食過來。

有了糧食,張獻忠就算想反,他部下還敢跟著他繼續造反嗎?難度在他部下的眼裡,他張獻忠的威望比朱元璋還大?不現實的事情。

所以徐達自信,只要張獻忠願意投降,那麼就可以迅速平定張獻忠叛亂,也不存在任何詐降的可能。

“嗡嗡嗡!~~”

無人機快速盤旋升空,然後飛到了城頭。

城頭上計程車兵們看到這一幕,頓時引起陣陣騷亂。

“那是什麼?”

“好大一隻蜻蜓。”

“怎麼能是蜻蜓呢,像只螞蚱。”

“應該是蝗蟲。”

“錯了,哪有那麼大的蝗蟲螞蚱,肯定是鳥。”

不明就裡的張獻忠士兵議論紛紛。

無人機飛到了張獻忠帥旗所在,開始放聲音道:“大明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光祿大夫、右柱國、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魏國公徐達至此,張獻忠,勸你立即投降,立即投降,不可負隅頑抗,負隅頑抗者殺無赦,殺無赦!”

所有人都震驚了。

這大鳥居然還能發出聲音。

是什麼仙術?就連張獻忠都一臉矇蔽。

不提那大鳥的奇特之處,光其中蘊含的資訊量就很大。

大明開國國公徐達?怎麼回事。

莫非左良玉部不是攻破長沙,而是被長沙的那位太祖給吞併了?

那一瞬間,張獻忠腦子都混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