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章 舊事

“哼,你們都不用勸朕,此事朕當然不會貿然行事,自會思慮清楚再行定奪。”

三人同時齊聲說道:“陛下聖明!”

“今日朝堂上有御史言官對朕進言,說皇子年幼,不諳世事,萬萬不可沉迷奇技淫巧,亦不可對皇子太過驕縱寵溺,為防誤入歧途,當嚴加管束。”

天啟皇帝臉色有些不善地繼續說道:“朕就很納悶,他們是如何探聽得知這深宮內院之事的?朕這紫禁城難道真如明民間傳聞那般四處漏風嗎?”

“奴婢有罪。奴婢萬死!”

剛抬起頭的三大太監,又都把頭杵在地上高聲喊道。

“廠臣,你讓廠衛給朕查查,若有吃裡扒外之輩,一併拿了。”

“奴才遵旨,不過……”

天啟皇帝看著魏忠賢說話一副吞吞吐吐、不太爽利的樣子,臉上湧起一陣怒色。

“不過如何?”

“皇爺可還記得二十餘年前的梃擊案?”

“你意思是說這背後有人暗中推動?”

“恐怕便是如此。”

“那也給朕去查,查到一併處置。”

說罷,天啟皇帝的臉上浮現出一股濃濃的憤恨之色,連朱慈炅看到都暗暗咋舌。

“仁壽宮那個老妖婆,還有噦鸞宮那個妖婦,你著人給朕看緊些。若出紕漏,不管是誰,朕絕不輕饒。”

這老妖婆說的是萬曆皇帝的鄭貴妃,福王朱常洵的生母,如今已年近六十,當初歷時十五年之久的國本之爭就是由其引起。

原來,彼時的萬曆皇帝獨寵鄭貴妃,對其言聽計從。愛屋及烏之下,由其所出的皇三子朱常洵更是聖眷盛隆。

萬曆皇帝欲將其立為太子,便尋機廢長立幼,而準備廢掉的恰恰就是天啟皇帝的親爹,當時的皇長子朱常洛。

不過那時的朝堂諸公節操猶在,便以自古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賢之祖制與萬曆皇帝長期抗爭、抵制,甚至為此不惜自身。

經十五年之久,無數大臣被貶斥、被廷杖,萬曆皇帝身心交瘁之下,整個帝國不得安寧的國本之爭,才算告一段落。

所以天啟皇帝對他的這個“奶奶”可謂恨之入骨,順帶著對福王一脈也是恨屋及烏。

至於那妖婦說得便是李選侍,泰昌皇帝的寵妃,其實同一時期的李選侍共有兩位。

其一,便是被後世之人稱之為東李的莊妃,天啟皇帝與他弟弟朱由檢的養母之一。

此女在宮內位居另一位李選侍之前,然卻寵不及之,她仁慈寡言,中正低調,可惜已於三年前薨逝。

其二,便是另一位李選侍,被稱為西李康妃(康妃同莊妃,均是天啟皇帝繼位後朝廷所封),也是天啟皇帝兄弟二人的養母。

此女陰毒狡詐、野心勃勃,但其智商與見識卻駑鈍、淺陋不堪,天啟皇帝的生母王才人便是被此女所害。

泰昌皇帝駕崩之時,震驚中外[1]的“移宮案”便是此女的手筆,而其背後隱隱還有鄭貴妃的身影。

國本之爭是東林諸君子嶄露頭角之戰,而移宮案則是讓東林黨徹底、全面登上了政治舞臺,為隨後的東林黨爭,最終導致一個帝國轟然倒塌獻上了一份推波助瀾之功。

殺母之仇不共戴天,然大明以仁孝治國,“養母”的頭銜恰恰成為了此女的庇護傘。天啟皇帝無可奈何之下,只能長期派人嚴加監視,防止其無事生非、擾亂後宮。

“奴婢領旨!幾日間,必會給皇爺一個交代。”

跪在地上的魏忠賢雙手抱拳行禮,大聲說道。

隨後在天啟皇帝的示意下,三大太監才起身迴歸原位。

“你們這群蠢貨!連左右都分不清嗎?”

門外傳來方正化的怒吼,門內天啟皇帝聞言,不禁莞爾一笑。

魏忠賢、王體乾、談敬三人老神在在,只有寰兒姑娘噗嗤一下笑出聲來,臉上兩個彎彎的月牙,淺淺的酒窩讓這個只有十來歲的小宮女可愛得不像話。

面露尷尬的朱慈炅輕聲對正巧笑嫣然的寰兒說道:“寰兒,你去把方正化叫進來。”

很快,方正化就跟在寰兒身後進入暖閣,先是給天啟皇帝和朱慈炅行禮,然後對著三大太監各自拱手見禮。

“方正化,此次操訓可有難處?”

天啟皇帝此刻面帶笑意,柔聲問道。

“回陛下,那些丘八實在蠢笨,至今還是分不清左右。”

其實他老方本人最初接受朱慈炅操訓之時,對於左右之分相比門外那些他嘴裡蠢笨的丘八也是不遑多讓。

倒不是他們真的不知方向、不分左右,而是初接觸此類操訓之人,大多皆是如此,主要還是緊張、反應不及等原因所致。

“去找一些紅色布條,在操訓之時,綁在每人的左臂上,他們應該會有所改善。”

天啟皇帝眉間微皺,沉吟著說道。

“父皇(皇爺、陛下)英明!”

在場所有人都齊聲讚歎天啟皇帝之聰慧、機敏。

“幾日之後,當形成固有思維、肌肉記憶時,便可將布條拿下。”

朱慈炅臉色肅穆地補充了一句。

“肌肉記憶?”

“回父皇,當某個人長期從事某個單一的動作,在日積月累之下,其身體便會形成本能反應。”

“原來如此!方正化你繼續去操訓吧。”

天啟皇帝幽幽說完,便起身緊隨些出了門的方正化,站在了暖閣門口。

是日午後,永寧宮走出一隊人。朱慈炅走在最前,身側的寰兒落後半個身子,一手牽著朱慈炅的手,另一手虛扶朱慈炅的腰。

劉若愚手裡捧著一個精緻的小木箱,跟在其後,兩個看著便覺孔武有力的方正化麾下之近侍跟隨左右。

“劉若愚,你身邊可有信得過、手腳乾淨又堪一用之人?”

“不知殿下準備做何用處?奴婢身邊崔德福,成亓二人尚可一用。”

“那便崔德福吧,讓其出宮至京師繁華之所在,盤一處商鋪為本宮所用。所需銀錢仍循舊例去母妃處尋景鴻。”

“殿下,景管事最近對奴婢等之用度支出頗有微詞,奴婢恐怕……”

劉若愚面露難色地喏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