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正白旗牛錄額真綏佔,旁邊這位叫劉興治,他原是你們明人,現如今在我家大汗麾下效力,官拜副將之職。”
“在下二人此來乃是奉我家大汗之命,受你家紀鎮守之邀,前來共商兩軍和好之事,還請城上兄弟通稟一聲。”
城上靜悄悄一片,片刻之後城頭上響起一道炸雷:“今日天色已晚,我家紀太府已然就寢,你等明日日間再來吧。”
“你等明人出爾反爾,枉做小人!”
“滾不滾?不滾老子用火炮送你滾!”
話音剛落,兩道身影打馬狂奔而走。
及至夜半,一小太監攀城而上,適時他臉色煞白,悄悄潛入紀用的寢室,密談良久之後,小太監與趙率教離開紀用寢室。
翌日一早,趙率教便出現在城頭,他極目遠眺,圍於城外四面一里之處的金軍大營已是人聲鼎沸,叫喊、吆喝之聲不絕於耳。
城頭卻依然一片寧靜,只有偶爾走來走去地一隊一隊巡邏軍士的腳步聲傳來。
當太陽的整個身軀從東方緩緩升起,直至完全躍出地面時,耀眼的光芒灑滿在這片備受戰亂蹂躪的大地上。
城外金軍大營,一名巴牙喇勇士進入中軍大帳稟報。
“大汗,明軍遣使者來了。說他們是受那趙率教和紀用之命而來。”
“哼!明狗居然還敢來?大汗,臣去宰了他們。”
“明狗真是好大的狗膽!前次來議和就該殺了他們。”
“這些明狗言而無信,幾次三番戲耍我等,是可忍孰不可忍。”
帳內群臣議論紛紛,而將領們也各個義憤填膺。
皇太極臉色平靜地對那名巴牙喇說道:“你去帶他們進來吧。”
“嗻,奴才領命。”
片刻之後,身著大明守備、千戶官服的林、江二人進入帳內,他們抱拳行禮。
“在下平遼總兵趙總戎麾下守備林志遠(千戶官江大年)拜見大汗!”
皇太極只是神色平靜地凝視著二人,並不說話。
“你二人可是來乞降的?可是看到了我大金射手射入城內的書貼之後,思慮再三來棄明投金?”
嶽託率先發難,出言譏諷。
“並非如此,在下二人對您所謂的什麼書帖之事毫不知情,紀太府派在下來此是為議和之事而來。”
林志遠臉色凜然,不卑不亢答道。
“議什麼和?前日與昨日,本章京找你等商談之時,爾等為何閉門不納,反而極盡汙言穢語之能事。是何道理?”
索尼憤怒出言,繼續諷刺。
“這位大人,前幾日我家總戎、太府實是城內事務繁忙,無暇接待,還望海涵。”
林志遠微微一笑:“至於那些個丘八不識禮數,您怎麼還會跟他們一般見識?沒得辱沒了您的身份。”
帳內突然有人厲聲怒喝:“明狗,你說什麼?信不信老子現在就宰了你?”
“這個明狗真是狗膽包天,大汗,讓奴才宰了他們,以報其辱我大金之恨。”
“二位將軍,您大可以在下次攻城之時,第一個衝上城頭。在下二人此來乃是為兩軍交好之事,況自古從無有兩軍交戰而斬來使者。”
江大年此刻後背全是汗水。他強自鎮定,做出一副有據有節之態反唇譏諷。
“好了,我大金勇士不像你們明人,我們不善耍嘴皮子功夫,只喜歡直來直去用馬刀說話的漢子。你等此番前來是為昨晚出爾反爾、反覆無常之小人行徑來致歉的嗎?”
“殺戮手無縛雞之力的婦孺、老幼,也是你嘴裡喜歡直來直去的漢子吧?”
江大年話剛出口,他就有點後悔。林志遠面露讚賞之色地看了他一眼,微微點頭。
“放肆!”
“大膽!”
嗆啷啷……
帳內一片抽刀聲。
皇太極抬手朝帳內諸人做了個向下虛壓的動作,他語氣仍舊平淡。
“休得逞口舌之利,朕可以不殺你們,但卻可以割了你們的舌頭。爾等說吧,此來所為何事?”
“大汗,昨日太府邀貴方遣使者商談交好之事,怎奈貴使卻姍姍來遲,誤了時辰。及至城下之時,太府已然就寢,下人不敢攪擾,只得今日由我二人親自請貴使前往。”
“如此說來,倒成了我大金的不是了?”
皇太極臉色玩味。帳內其他人等可就按捺不住了,帳內頓時一片譁然。
有人大叫著宰了此二獠,斷了議和之舉,將錦州圍他個幾月時間,也有主張直接開戰,不計後果拿下錦州,一月不封刀。
“我家太府曾有言,他老人家萬分渴望雙方能夠摒棄成見,放下刀兵,早日休戰,以免生靈塗炭,畢竟上天亦有好生之德。”
林志遠聲音洪亮,朗聲說道。
“爾等想休戰就拿出休戰的態度,而不是如現下這般來回拉扯,毫無誠意可言。”
代善突然大聲怒喝,壓下帳內眾人的喧鬧之聲。
“大汗,實不相瞞。如今我家總戎與太府意見頗為不合,太府老大人有意兩軍交好,然總戎則更傾向於死戰到底。”
林志遠此言一出,帳內突然陷入平靜,隨後便又開始議論紛紛。
“既然你家鎮守與總兵不合,那你此來議和的意義何在?那紀鎮守可能做得主?”
“大汗應有所聞,鎮守乃是吾皇陛下身邊的近人,絕不是總戎所能抗衡的,所以這錦州之事,鎮守自然是做得了主的。”
皇太極臉上閃過一縷驚喜,頃刻便又恢復平靜,雙手朝眾人虛按,幽幽道:“既然如此,便讓綏佔與五哥再走一遭吧。”
待林、江二人剛出大帳,一名巴牙喇勇士快步進入中軍大帳之內,單膝跪地行禮。
“大汗,剛剛斥候偶遇明軍遊騎,宰了一個,抓住一個,那明狗說他們二人乃是往錦州送信的,隨身還帶有書信一封。”
“拿來給朕一觀。”
皇太極小心翼翼從已經仔細檢查過書信的從人手裡接過信件,匆忙看完,便面露喜色,拍案而起。
他放聲大笑,說道:“哈哈……大明上下當真是昏聵無能,這大明怕是氣數已盡矣。諸位臣工,寧遠發援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