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章 拉扯

紀用突然話鋒一轉,沉吟著說道:“不過經此兩戰,咱們是不是應當再次派出使者以議和之名對建奴試探一番?或可達拖延時日之用?”

“太府高見,老夫深感欽佩,那此事就按太府的意思吧。”

趙率教雖仍舊端坐,卻是雙手抱拳行禮,眉眼之間滿是敬重。而紀用此刻則是滿臉傲嬌,甚為得意。

噔噔噔……

只聽得有人登樓而上,快步進入樓內,對著趙、紀二人單膝跪地、雙手抱拳。

“太府、總戎,建奴箭手由四面八方往城內射入不少書貼,左總戎恐城中生變,特命屬下前來稟報,請二位大人早做定奪。”

說罷,這名軍士把手裡的一張紙片遞給紀用,紀用掃了幾眼又遞給趙率教。

“去讓人把所有射入城內的書帖收集起來,若發現有人私藏不交者,必不輕饒,讓那些個丘八別豬油蒙了心,受建奴蠱惑。”

頓了頓,趙率教繼續道:“告訴兄弟們,昨日晚間已有去寧遠請援的遊騎潛回錦州,寧遠袁撫臺那邊擬發援軍數萬,不日就可抵達錦州城下。”

待傳令軍士轉身出去後,紀用意味深長地看了趙率教一眼,便淡淡道:“咱家也去安排一下。”

“太府且慢。”

紀用停下腳步,用疑惑的眼神看著趙率教。

只見趙率教陰陰一笑:“太府大人,看來這建奴比咱們還急。其實這所謂議和,不過是建奴行那勸降之策,為今之計,何不再等等?再拖得幾日?與其拉扯一番如何?”

紀用沉思片刻,待明白趙率教話裡的意思之後,便說道:“倒也使得,那便如此吧,咱家先走了。”

皇太極憂心如焚地等待援軍之時,錦州城內的趙率教與紀用則忙碌於收繳建奴投入至城內的傳單。

一日時間就這樣在短暫的平靜中悄然流逝,但這份平靜,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被再次打破。

翌日一早,索尼再次奉命帶人前往錦州城下,請求與趙率教、紀用見面就議和之事進行商討,也被囑咐需仔細觀察,經昨日射書入城之後,明軍的反應。

“在下乃是大金汗王麾下正黃旗……”

索尼的話還沒說完,城頭上一個大嗓門的聲音就傳來了。

“索尼,你小子怎麼又來了?不是跟你說過我家總戎、太府沒空嗎?”

索尼定睛一看,這不是老熟人千戶官趙大沖嗎?趙大沖身邊站著一箇中年、身穿軍將袍服之人,此刻正含笑而立。

“趙大沖,速去通報你家總兵與鎮守,就說索尼此次奉旨而來,需直接與他們面呈機宜,誤了你家大人的大事,你一個小小千戶官怕是擔待不起。”

“索尼,你他媽別太把自已當回事!不管是打嘴仗還是手底下見真章,如果不想再起戰端,就從哪兒來滾回哪兒去!”

趙大沖表現得毫不客氣,也絕無絲毫通融之意。

索尼臉色鐵青,他怒吼道:“趙大沖,你不要太過分。”

“你再走近一點,老子更過分給你看!”

“呔,樓上打嘴炮的小子,莫要張狂,總有一日,老子要你好看!”

“哈哈……這不是前日那夯貨嗎?又皮癢癢了?要不要爺爺來給你鬆快鬆快?”

聽到是前日罵人最為歹毒那昂臧大汗的聲音,城下突然陷入一陣寧靜。

“哈哈……常三兒,真有你的,你一出聲下邊的建奴就都老實了。”

“參戎過獎,小的可不敢當。要說這罵人最出眾者,那還得看我家千戶,我們最初投軍的時候,都是被他罵出來的,從早到晚都不帶重樣的……。”

常山趕緊打哈哈對那中年軍將說道。此人姓常名山,遼東人士,在家行三,於是大夥都喊他常三兒。

“老三,你小子又在編排老子是不是?我看你是皮癢了。”

趙大沖佯裝發怒對著常山大聲嚷嚷。

“參戎,別聽他瞎咧咧。您還不瞭解?咱趙大沖最喜歡的便是以德服人、以禮待人,從小到大哪裡會那些罵人的勾當?”

城上頓時一陣鬨堂大笑,那中年軍將也是莞爾一笑,他對趙大沖說道:“大沖,總戎、太府那邊的交待都記下了嗎?”

趙大沖臉上佈滿的笑意瞬間收斂,他正色道:“回參戎,記下了,如是者三則去通知太府與總戎!”

“如此甚好,那我就走了。我是剛拜見完總戎,恰好聽到總戎讓軍士給你們傳令,這才替他過來給你傳話,順路來看看你。”

說著中年軍將拍了拍趙大沖的肩膀,輕聲說:“凡事悠著點,好好保重!活下來!”

“把總,經略在天之靈一定在看著兄弟們呢!閹黨不滅,建奴不亡,我趙大沖如果現在就死了也會死不瞑目。”

趙大沖輕聲說完,便揉了揉眼睛,惡狠狠地大聲罵道:“媽的,今日這鬼天氣,風都把老子的眼睛給迷了。”

原本準備離開的中年軍將聞言,腳下一頓,再次輕聲道:“京師傳來的訊息,二公子已獲准將經略的首級取回,如今或已妥善安葬,想必經略此刻已然可瞑目矣。”

說罷,他紅著眼圈轉身大步離去。

趙大沖扭頭看向城外,臉上表情逐漸猙獰,他雙目赤紅一片,高聲怒吼:“索尼,你若再不馬上滾蛋,老子就讓兄弟們用火炮送你一程!”

索尼聞言,急慌慌帶著那幾人打馬離去,帶起一路煙塵。

城頭再次傳來眾人的鬨堂大笑,趙大沖也在笑,而且笑得很大聲,此刻他正面向城外,臉上早已佈滿了淚水。

五年前,他和他都曾隸屬時任都察院左都御史、遼東經略熊廷弼的標營,一個是把總,一個是管隊。

廣寧失陷後,王化貞下獄,熊廷弼被罷官,而他們則被打散歸於遼東各鎮。機緣巧合之下,他們又同時跟隨平遼總兵趙率教出鎮,守錦州城。

……

是日傍晚,從錦州縋城而下一名小太監,隨第三波來城下叫城議和之人去了金軍大營。

沒過多久,夜幕中便有兩人騎著馬、提著燈籠來至錦州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