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8章 【真人秀】【倖存者】

會場內人頭攢動。

江弦特地看了一下,都是外國人的面孔,中國人很罕見,就連一向熱衷於參加各種文學報告的王安憶都沒有出現。

在國內,科幻小說現在還不算主流。

後世大名鼎鼎的《科幻世界》,這部雜誌在80年代初都活不下去,只能慘淡經營。

畢竟科幻文學作品裡的飛船、蟲洞、外星人和時間旅行離如今百廢待興的中國太過遙遠。

想象力?這東西遠不如更為現實的吃飽穿暖重要。

但是在美國,隨著戰後經濟的復甦,從七十年代開始,科幻小說的發展迎來了真正的高潮。

據統計,1972年到1978年之間,精裝本科幻小說從每年103種增加到412種,平裝本從235種增加到777種,其中大約一半是新作,一半是重版。

此外,僅1976年一年,美國就出版了1189種科幻小說。

這意味著,在這一年中,每出版八至九本新書中,就有一本是科幻小說。

江弦一琢磨都覺得很奇妙。

他現在處於1983年,國內研究的是怎麼拍《紅樓夢》,但是誰敢想,在六年前,也就是1977年,美國已經上映了史上最偉大的科幻電影,甚至可以說最偉大的電影——《星球大戰》。

還是1977年,一位傳奇大導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完成了自己的科幻獻禮作《第三類接觸》。

毫無疑問,美國的70年代,是科幻創作狂潮席捲的年代,是個人人為科幻癲狂的年代。

“嘿,江!”

東德的女作家達妮卡和江弦打聲招呼,“沒想到你也會來,你們中國人也會對科幻小說感興趣嗎?”

“當然,我們那兒也有科幻小說,不過更多的是科普小說。”江弦說。

國內現在最有名的科幻小說作家應該是葉永烈老爺子。

葉永烈老爺子都知道吧?對70後80後來說堪稱國民級讀物的《十萬個為什麼》,他就是主要作者。

葉永烈寫《十萬個為什麼》寫的不夠過癮,後來又寫了一篇《小靈通漫遊未來》。

結果因為小說裡描述的未來生活和現實不符,拖了十幾年,一直到1978年才終於得以出版。

不過也不能把葉永烈老爺子直接劃分為科幻小說作家,畢竟他更多的寫作在傳記小說方面。

“海因萊因不是我感興趣的範疇。”

達妮卡在江弦身旁坐下,“我讀過幾次他的小說,昂長又枯燥,我更感興趣的是凡爾納,你知道凡爾納麼?”

“《海底兩萬裡》、《神秘島》、《八十天環遊地球》.”

“沒錯,就是他。”

“他的作品確實好看。”江弦說。

這三篇小說在他小時候那簡直是捧起來就放不下的讀物。

江弦和達妮卡來的算比較早,不一會,會場的座位就坐了個七七八八,一個白人小夥拎著包走到江弦身旁的座位,他戴眼鏡,臉上很多雀斑。。

“你好,請問這裡有人嗎?”

“當然沒有。”

小夥子就在江弦和達妮卡的身旁坐下,看起來有點靦腆,像個i人,這倒是讓江弦意外,看來美國人也不全都是社牛。

江弦和達妮卡低聲交談,小夥子默默從包裡取出一本《時間足夠你愛》(羅伯特.海因萊因)。

江弦瞥了一眼,主動和他搭話。

“蟹不肉,你是愛荷華大學的學生?”

小夥子點點頭,“是的,我叫亞當。”

“你好,亞當,我是江,這位是達妮卡。”江弦介紹了一下。

“你好你們是留學生?”亞當很自然的問道。

“我可不是。”江弦笑道。

“那你們一定是海因萊因的忠實讀者。”亞當說。

“實際上,也不是。”

江弦笑著搖搖頭,“我只是聽說過他的名字,並沒怎麼讀過他的作品,就是過來聽聽。”

“原來如此。”

亞當笑嘻嘻的撓撓頭,“我讀他的小說很多年了,羅伯特的小說我全都讀過。”

“是麼?喲,想必你對海因萊因一定是非常熟悉了。”江弦笑呵呵的恭維說。

“還好還好。”

“亞當,給我們介紹介紹嘛。”達妮卡拋個媚眼。

“如你所見,我倆對科幻這一類並沒有太多的見解。”江弦笑著說。

亞當咕咚咽一口唾沫,再也按捺不住自己憋了半天分享欲,從聽到江弦和達妮卡討論科幻小說話題的時候,他就想講了,如今有了機會,立馬給二人滔滔不絕起來。

“海因萊因是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家,他的寫法是劃時代的!”

“在別的小說家還是花大量篇幅來介紹設定的時候,海因萊因就開始直接呈現一個未來的世界,就好像它真實的存在。”

“現如今的所有科幻小說家,都在有意無意的模仿海因萊因。”

“.”

江弦和達妮卡津津有味的聽著。

他倆都算是科幻小說門外漢,聽了亞當的介紹,對海因萊因這位作家的認識又更充足了一些。

不一會,會場一靜,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人出現在臺上,身穿夾克衫,身形佝僂,雙目有神,與其說他是個作家,不如說他更像是個士兵。

“羅伯特!”

亞當興奮的鼓起掌。

隨著掌聲漸漸停歇,蘭伯特開始和學生們打招呼,然後講他今天要講的內容——未來主義小說。

長時間以來,大眾對科幻的定義都糾纏不清。

就鎖《星球大戰》,原力這種超自然的力量算科幻還是奇幻呢?

嚴格意義上,這類作品應當歸入太空歌劇的範圍。

不過大眾習慣將其稱為“科幻作品”。

至於未來主義小說,這在50-60年代非常流行,其引起了科幻小說的發展變化。

以前的小說習慣將背景放置在超常的世界裡,而未來主義小說則是大量描寫未來,直接預測未來的社會,對未來事物的推測是這一類小說的核心。

“讓我舉一個例子。”

海因萊因坐在位子上微笑著說:“44年底美國發表了一篇未來主義小說。

這篇小說平平無奇,但卻在其中精確地描述了一種爆炸物,其能透過核裂變反應釋放巨大能量,造成巨大的殺傷和破壞作用。”

“原子彈!”有人喊了出來。

“沒錯。”海因萊因繼續講道:“這篇小說當即引起了軍方的強烈震動,為此軍方迅速展開了一場調查,調查結論是,‘曼哈頓計劃’並不存在任何洩密行為,小說中的描寫只是作者幸運地‘推測’出來的。”

“.”

臺下爆發出一陣驚呼。

海因萊因講完,臺下的學生們開始提問,因為是科幻的範疇,所以問題都比較天馬行空,還問到了時空穿越上面。

在時空穿越的話題上,海因萊因給學生們講了外祖母悖論。

“外祖母悖論?什麼意思?”達妮卡不明所以。

“如果你回到過去殺死了自己的外祖母,那麼未來誰將成為你的母親?這樣又是誰殺死了你的外祖母?這些問題在邏輯上無法自洽,所以叫外祖母悖論。”江弦給她解釋說。

“江,你懂得不少嘛。”達妮卡一陣奇異。

“懂一點科幻的對這些都很瞭解。”

江弦笑呵呵的看一眼亞當,“亞當肯定對這方面懂得更多。”

“啊?哈哈。”亞當忽然被捧這麼一下,還頗感不適,尷尬的撓撓頭,“我也是前不久瞭解到的,我前不久剛寫了一篇未來主義小說。”

“是麼?”

達妮卡驚奇的看向亞當,“講什麼的?”

“和時空穿越相關,投給了《模擬科幻小說與現實》,他們舉辦了一場徵文比賽,一等獎有足足三萬美金!”

“什麼?什麼?”

江弦一下子來了興致,“什麼三萬美金?我是說什麼徵文比賽?”

“《模擬科幻小說與現實》,你不知道嗎?”亞當反問一句,“老天,這可是美國最有名的科幻雜誌之一了。”

“我又不是美國人。”江弦聳聳肩膀。

亞當便給他介紹了一下《模擬科幻小說與現實》這本雜誌。

這雜誌在過去叫《驚異故事》,在過去培養了一大批的科幻作家,很多科幻巨匠就是在這本雜誌上投稿並出名的,包括臺上的海因萊因。

可惜在50年代後期,不少雜誌都消失了,圖書市場也不斷萎縮,加上蘇俄的人造衛星上了天,科幻一下子被現實超越了過去。

與此同時,那些科幻巨匠的創作也到了平緩期,海因萊因作品開始大量表達對社會和政治的觀點,阿西莫夫則是去寫科普文章,《驚異故事》這本雜誌挑選小說的口味漸漸跟不上時代,走向黃昏,改了名字,成了《模擬科幻小說與現實》。

從70年代開始,科幻小說迸發出一場新的潮流,大量科幻雜誌開始崛起。

這次的徵文比賽,算是《模擬科幻小說與現實》這本雜誌補充雜誌質量,填充新鮮血液的一個手段,也是這會大部分的科幻雜誌都在做的事情。

江弦對這次徵文很感興趣,報告會結束以後,他又問了亞當一些細節才和他告辭。

“江,你要寫科幻小說?”達妮卡好奇的打聽,“別浪費時間了,你剛才也聽海因萊因講了,他曾是一名工程師,所以對科學前沿非常瞭解,這是他創作的基礎。”

“我倒沒覺得這是不能寫的範疇,難道一定是科學家才能寫的出科幻小說?沒錯,這些東西我確實不懂,但我可以去了解。”

“你真執拗。”達妮卡翻個白眼。

江弦輕笑一聲,“達妮卡,科幻小說不是為科學家寫的,就像鬼怪小說不是為鬼怪寫的一樣。”

“你們中國人好像總是信心十足。”

不遠處。

剛結束報告會的海因萊因下著樓梯,想著明天在愛荷華大學報告的事情,他可不是來講這麼一場就走,還要在愛荷華留相當一陣。

這時候,耳邊傳來男人和女人的交談。

“.科幻小說不是為科學家寫的,就像鬼怪小說不是為鬼怪寫的一樣。

海因萊因側過頭,向著樓梯下方看去,瞥見一張年輕的中國面孔。

“有點意思。”他沉吟一句。

回去的路上江弦還是乘坐校車。

達妮卡和江弦坐在一起,她是個話癆,抱怨著西德的那幾名作家。

江弦則心不在焉,望著車窗外渾圓的落日,思考著徵文比賽。

這比賽他當然是不能錯過的,單說一等獎的三萬塊獎金,這就足夠誘惑他寫一篇科幻小說了。

那可是三萬美元的獎金!

他在國內寫的小說加起來也沒賺過這麼多稿費啊!但是寫什麼呢?

要說科幻小說,江弦最熟悉的就是《三體》,但是《三體》的故事明顯超出當下的時代。

思考著海因萊因講的未來主義小說。

“未來社會.”

江弦腦中靈光一閃,馬上想到一本暢銷級別的科幻小說。

於是馬上動用存了好幾個月的自主合成次數。

在腦海中開始嘗試。

在輸入【真人秀】和【倖存者】這兩個靈感時,腦海中一聲脆響。

“合成成功!”

搞定了!他心中大定。

以這篇小說的水準,去角逐《模擬科幻小說與現實》這本雜誌舉辦的徵文比賽,江弦覺得一等獎完全唾手可得。

要知道,他合成的這篇小說,當年可是曾經獲選過《紐約時報》的最佳讀物。

後來改編成電影以後,電影預售時預售票房超過《暮光之城》,開畫首日票房超過《黑暗騎士》,連破多項記錄,最後在全球狂攬七億美元票房。

“江!”

剛回到家,江弦就看到客廳裡坐著的漢密爾頓。

漢密爾頓一見到他,就興奮的站起來,朝他走來,“你的小說我看過了,那篇《漂流者》確實很了不起,你的才華的確驚人。”

《漂流者》這篇小說所流露出的文學才華是漢密爾頓生平罕見的。

這讓他想起斯蒂芬.金。

可惜如今斯蒂芬.金的才華是被經紀人控制的。

美國作家們的寫作都被這種經紀人機制毀了。

這是漢密爾頓非常氣憤的一件事情。

這些經紀人會管束著作者的情節走向,細化到哪一頁要出現一個高潮,抖一個包袱,轉折點、笑點、淚點都要規劃好。

搞得故事很“套路”。

“嗨,漢密爾頓。”

江弦熱情的和他打個招呼。

“看樣子,這次我們能好好談一談版稅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