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3章 今天有三十九個小時

“漲稿費?”

李景峰懵了。

他們人文社一直是規規矩矩實行3年前那套國家定下來的標準,那套“暫行規定”:著作稿的稿費在每千字3-10元,再加上印數稿酬。

而人文社給江弦開的稿費,一直都是名家標準的最高10元。

“這怎麼漲?”

李景峰道:“現在出版社和雜誌社執行的都是上面兒定下來的暫行規定,我們人文社也不能隨便給你漲稿費啊。”

“規定怎麼了?規定也沒說不讓你們漲啊,再說這次是往南斯拉夫出版,規定裡面也沒寫往南斯拉夫出版的小說給什麼價兒。”江弦道。

“你這不是強詞奪理。”

“這咋強詞奪理了?”

江弦灑脫一笑,“你別覺著我市儈,我這樣的作家不發聲,比我更年輕的小作家日子更難過了。

現在社會變化的這麼快,物價飛漲,現有的稿酬制度本來就不合理,竟然還一用就是這麼多年?作家們嘔心瀝血寫好幾年小說,半條命都寫了出去,最後到手的稿費和人家上幾年班也沒啥區別。

這怎麼能激發出廣大作家同志們的創作積極性?”

作家稿酬低,這一直是個難以解決的大問題。

就說稿酬個稅的起徵點吧。

從80年的稅法就定下是800元。

結果到了後世,四十多年以後,工人的工資都從60塊漲到6000塊了。

稿酬個稅的起徵點竟然紋絲未動。

還是800元!這小作者吭哧吭哧的好不容易賺上1000塊稿酬。

還沒焐熱呢,一看,竟然還要交個稅?這合理嗎?

李景峰強調,“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們給你的稿費標準可是按照稿酬規定頂格給的。”

“是,你們基礎稿酬是給我定格給的,千字10元,可是印數稿酬呢?你們給我的一直都是萬冊2%,太低了。

你們人文社出版好幾本我的作品了,銷量怎麼樣你們是知道的,我給社裡創造了不少效益,漲一點稿酬我想這挺合情合理吧。”

“別的出版社給你漲過嗎?”

“沒漲過,這事兒我是第一次提。”

“那你幹嘛拿我們人文社開刀啊?”

“誰讓咱們關係好呢?”

“這是什麼道理?”

李景峰傻了,“關係好你不理解理解我們,還拿我們開刀?”

“我意思是,咱們既然關係好,彼此都熟悉,所以你們應該比別人更瞭解:”

“我的小說,從來都不愁賣。”

“.”

江弦此話一出,李景峰頓時沉默,只覺一股強大的自信撲面而來。

沒辦法,作者賣的多,面對雜誌社就是有底氣。

想霓虹國那位富堅老賊,畫《全職獵人》那個。

日本超人氣漫畫雜誌《週刊少年jump》當年對他瘋狂壓榨,等富堅成名以後,直接腰斬作品離開。

《jump》銷量瞬間陷入低迷。

為了挽回局面,請回這位超人氣漫畫家,《jump》不得已簽下不平等協議,承諾絕不干預創作,並允許他每月只連載一話,實現了漫畫家和雜誌社之間的倒反天罡,也開啟了老賊的“休刊之王”傳奇。

“給我開萬冊10%怎麼樣?”江弦報了一個數字。

李景峰騰一下站起來,斬釘截鐵道:“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這太多了!怎麼可能一下就從萬冊2%給你調到萬冊10%?”

80年的“暫行規定”裡,定的印數稿酬甚至只有萬冊1%,他們人文社給江弦2%已經是最大努力了,江弦提出的10%相當於直接把原定的標準擴大十倍。

“10%多麼?日本那邊德建書屋給我開的版稅率都有10%,這還是別的國家的出版社,咱們都是自己人,多給我一點怎麼了?肥水還不流外人田呢。”

“.”

李景峰半天沒說出話。

這怎麼比?社會發展階段都不同。

“你的要求太高了,我最多在社裡幫你談到5%。”

“5%太少了,我費了半天勁,最後就漲了3個百分點?”

“這已經是我能做的極限了,我雖然是小說組的組長,可是這種事兒也是要社裡討論決定的。”

“我理解,這樣吧,再多一個百分點,6%。”

“.”

李景峰猶豫幾秒,嘆一口氣,“好,那我們各退一步,6%,我去幫你爭取。”

“6%都可以,那要不再漲一個點,7%?”

“.”

李景峰差點兒罵出髒字。

“你別得寸進尺。”

“行,那就6%。”

江弦也知道,再多費口舌也是無用之舉了,6%已經是一個驚喜。

“我可提前和你說好。”

李景峰開口道:“這回這個萬冊6%,是因為面向南斯拉夫出版,所以給你開這麼一回特例,我們可不保證,以後還會給你這個標準。”

“這一回就這一回。”江弦非常爽快。

萬事開頭難,有了這一回,還怕以後沒的談?

過了幾天,李景峰告訴江弦社裡討論透過了,讓他上人文社去簽了合同。

江弦便騎著車子往朝陽166號去,這一趟去的那真是風風光光。

進了人文社,編輯們看著他的時候,眼神那叫一個怪異。

就好像在看他做一件多麼驚世駭俗的事兒似得。

“老太太。”

江弦親暱的和韋君宜打聲招呼。

韋君宜看他一眼,“江弦,你來了啊,哎呦,這幾天景峰為了你這事兒在社裡差點兒把嘴皮子說破。”

“回頭我請景峰去我家吃餃子去。”

“行了,把合同簽了吧。”

條件都談好了,江弦爽利的簽下合同,和韋君宜告辭,出門撞上李景峰。

“景峰,我剛準備找你去。”

“這個方向,我看你是準備去順我們稿紙吧。”李景峰沒好氣的來了一句。

“別這麼說嘛,我是你們人文社的作者,拿幾沓人文社的稿紙怎麼了?”江弦正義凌然。

侃了幾句,李景峰問:“聽說你要去趟美國?”

“嗯,我和茹誌鵑同志都收到了聶華苓同志的邀請。”

“那祝你一路順利。”李景峰笑道。

“回來的時候給你帶禮物,這次稿費的事兒麻煩你了。”江弦說。

李景峰心中一暖,“沒事兒,還帶啥禮物,客氣啥啊。”

“不客氣不行啊。”

江弦說,“我不好好感謝感謝你,下次可不好意思再找你漲稿費了。”

“丫的。”

李景峰憤憤罵了一句。

沒過兩天,江弦又被王扶林請了過去。

原因很簡單吶。

《紅樓夢》要開始製作了,他這個《紅樓夢》的顧問不得出出力?《紅樓夢》的籌備過程大概如下:

1979年,王扶林去bbc電視臺參觀,看到別人把莎士比亞、莫里哀的作品改編成了電視劇在全國發行,銷路很可觀,他就萌生了改編四大名著的想法。

王扶林一琢磨,四大名著裡《紅樓夢》肯定省錢啊,就拍《紅樓夢》。

結果一立項,傻眼了,《紅樓夢》文學性太深,不僅人物龐雜,而且每個配角各有性格。

於是閉關研究一年,這才終於準備開機,開始寫劇本、海選演員。

今年2月份,籌備組正式成立,核心成員一共仨人,導演王扶林,編劇周嶺,副導演潘欣欣,潘欣欣主要負責選角。

王扶林給他們仨起了個威武霸氣的名字:“紅辦”!江弦既然掛了名,就得給人家負責,一早來到華僑大廈。這邊兒看著就比較高大上,是京城這會兒為數不多的高檔建築裡其中一座,進進出出的都是港澳同胞、海外華僑,衣著光鮮,帶著一絲優雅和矜持的優越感。

江弦上到7樓714,門上掛有“《紅樓夢》籌備小組辦公室”的牌子,這兒就是“紅辦”辦公室了。

推門進去,裡面除了王扶林,額外還有幾人,王扶林給江弦介紹是“紅學”學會成員。

其中一人引起了江弦注意。

他本是操著幾分過來看陳曉旭的心思,卻沒想到意外撞著了這位。

“俺叫凌解放。”

一個個子不高,長相敦實的中年男人,笑呵呵和江弦握手。

“解放同志是研究‘紅學’的一把好手。”

王扶林說,“去年上海有個‘紅學’年會,解放同志是最年輕的‘紅學’代表。”

“哦。”

江弦點點頭,“解放同志今年貴庚?”

“三十八。”凌解放操著一口濃重的河南口音。

這還是最年輕的?江弦暗自吐槽,但心底對這個凌解放還是很有興趣的。

凌解放這個名字名聲不顯,但他的筆名卻是威名赫赫——

二月河!代表作《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他以歷史小說成名,不過在以歷史小說成名之前,他更多的活躍在“紅學”的研究上。

“今天請諸位過來,主要是討論劇本。”王扶林開口道。

“關於劇本,我有個想法,我想把《紅樓夢》前幾部分去掉,直接從黛玉進賈府拍起”

“萬萬不可!”

凌解放著急道:“王導,前面可是《紅樓夢》整部書的靈魂,你把前面去掉,這、這、這怎麼行呢?”

“不行麼?”

王扶林遲疑的看向江弦。

“我同意解放同志的說法。”

江弦也開口道:“女媧補天、木石前盟,這幾個神話故事都是小說的核心,更是為塑造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染上一層浪漫主義色彩。

你把它去掉,這怎麼可以呢?”

“.”

凌解放感激的看向江弦,頓時心生好感,覺得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也對、也對。”王扶林尷尬的點點頭。

接下來又商討了劇本里的一些內容,江弦和凌解放不時出聲發表想法,一場商討到最後,凌解放對江弦已是佩服不已。

“想不到江弦同志年紀雖小,對《紅樓》的研究卻這麼深,好些個觀點真是讓我茅塞頓開。”

“哈哈。”

江弦尷尬一笑。

他從小愛看百家講壇,聽了太多什麼馬瑞芳、周思源的分析,算是站在別人的肩膀上。

這時候已經到了中午,聊得太投入,幾人這才發現窗戶外面下雨。

“咚咚咚!”

門被敲三下,王扶林喊一聲“請進。”

門開,一個個子中等的女生走了進來,很年輕,又白又瘦,臉上還帶著幾分嬌怯,頭髮被雨浸溼了,帶著些溼氣,末梢還往下滴水,衣褲也沾有水漬.不算漂亮。

但我見猶憐。

“導演你好,我叫陳曉旭。”女生嬌滴滴喊了一句。

“哦,你是來面試的演員?”王扶林道。

“對,我之前來過一次,有個同志讓我今天再過來。”

“好好,請坐。”

王扶林給她拎一把椅子,開始面試。

江弦雙手抱胸,在旁邊兒盯著人家看。

嗯,東北第一深情。

王扶林給《紅樓夢》選角兒基本只用新人,在全國海選,陳曉旭就大膽的寄來信件,有自己的照片,還有自己寫的小詩《我是一朵柳絮》,就這麼的,被“紅辦”看中,邀請過來面試。

“好了,我們就聊到這兒吧,你先回去等通知。”王扶林笑著說。

“導演再見,老師們再見。”陳曉旭站起身,嬌滴滴的打個招呼。

等她出去,王扶林轉過頭問江弦。

“這個女孩子怎麼樣?”

“蠻好。”

江弦毫不吝嗇的幫陳曉旭送上一發助攻,“選演員,選的就是個氣質,女生不算太漂亮那種,不過我覺得很像黛玉。”

“是,我對她鼻子不太滿意,太高了,要是能動一動就好了,我聽說現在醫學上有個辦法能整容。”王扶林說。

“倒也不必,我覺得挺好。”江弦開口道。

正說著,一抬頭,看見陳曉旭站在門口,也不知道是不是聽著了什麼,聲音緊張:

“我、我雨傘忘拿了。”

“哦,對,你雨傘還在這兒呢。”王扶林一拍腦門。

陳曉旭拿了雨傘,又告辭一句,踩著小碎步跑了。

江弦看一眼手錶。

“行了,我也準備回去了。”

他和王扶林、凌解放告辭,走到電梯口,看見陳曉旭拎著雨傘也在等電梯。

瞧見他過來,點頭打個招呼。

“老師。”

“我叫江弦。”

陳曉旭想了想,試探性的問道:“您是那位作家.”

“是我。”

“呀,真是啊!我常讀您的小說。”

少女臉上有些驚喜,“您能幫我籤個名兒麼?”

“可以。”

“謝謝,我聽著您剛才幫我說話了,謝謝您對我的認可。”

“沒事兒,要是能選上,就好好演。”江弦簡單鼓勵她兩句。

兩人一塊兒走進電梯。

期間他看人家妹子一眼。

白白嫩嫩,溼溼嗒嗒。

唉。

也不知道讓她演黛玉是好事兒還是壞事兒。

可他也沒啥資格改變人家的人生軌跡。

“回頭我要是能選上,我給您帶我們鞍山的特產。”陳曉旭一臉稚嫩的衝江弦道。

“鞍山有啥特產?鋼鐵麼?”

江弦哭笑不得。

一想,這大概也是他從美國回來以後的事兒了。

7月中旬,江弦和朱琳,還有朱母和他媽四個人一塊兒坐上泛美航空公司的飛機。

同行的,還有茹誌鵑、王安憶這對母女。

六個人,就他一個懂英語,一起朝著“迷宮”一樣的美利堅飛去。

起飛前,朱琳有點緊張。

“今天有三十九個小時你知道麼?”江弦溫聲說。

“哪來的三十九個小時呀?你糊塗了?”朱琳輕笑著戳他一下。

“咱們是追著太陽飛。”

江弦解釋說,“咱們今天要從地球的這一端,飛到地球的那一端,所以算下來,今天一共有三十九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