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8章 神秘兮兮的姐夫

江弦出了趟門,把《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稿子寄給上海的《收穫》雜誌社。

十七萬字,人文社的大綠格子500字稿紙一共寫了350多頁。

這是時隔許久,江弦創作的又一部長篇。

他有好長時間沒寫過長篇了,他的上一部長篇,還是去年交給《人民文學》的《許三觀賣血記》。

回到家,瞥見門口等著個人。

“你是?”

“您就是江弦同志吧?”

戴眼鏡的男同志朝他笑笑,自我介紹道:“我是中央廣播電臺文藝部的編輯,我叫錢家文。”

江弦和他握了握手,他大概猜到對方的來意,把他請進門,給他倒一杯茶。

“你是為《高山下的花環》來的吧?”

錢家文點點頭,“您的這部《高山下的花環》,我們臺裡很多同志都看過了,都覺得這是‘近兩年來的又一新起點和高峰’。”

“您謬讚了。”江弦自謙道。

錢家文緊接著說,“我這次來是有兩件事想和您商議。

這第一件事,臺裡如今已經決定播出你的這部小說,在小說連續廣播節目裡先把長篇小說《李自成》的廣播後推一週,播《高山下的花環》。

這第二件事,我們想著手將《高山下的花環》改成廣播劇,爭取在今年年底或明年一月份時播出,在全國範圍內進行聯播。”

“廣播劇?可以,我沒意見。”

江弦當然沒什麼異議。

《高山下的花環》能被央廣電臺製作成廣播劇,並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播出,這對國內的任何一部小說來說都等同於最高榮譽了。

“這部小說可以交給你們來改編,我只有一個要求。”

江弦開口說:“廣播劇製作完成後,要讓我先試聽一下,你們才能播出。”

“這個一定。”錢家文喜笑顏開的答應下來。

江弦剛送走錢家文,又收到了軍藝學院那邊兒打來的電話,說是已看到《高山下的花環》,決定將它改編成話劇,還要派人來找他談談。

江弦表示他對改編成話劇的事情沒有異議。

“改編可以,不過我就不參與你們的改編了。”

“原作者不參與,我們改起來束手束腳的.”

“放寬心,你們就自己看著來,我放權給你們。”江弦說。

他對軍藝比較放心。

畢竟要是鬧出啥么蛾子,部隊第一個饒不了他們。

對方明顯不甘心江弦不參與進來,死纏著他,“江弦同志,您至少和我們議一下改編的結構。”

“這個.不必了吧。”江弦謝絕了這件事。

如今想把《花環》改編成話劇的劇團太多,要是每個都得和他商議,他不得忙死。

除去各種各樣的改編、層見疊出的評論文章,讀者來信也是一麻袋一麻袋的往《十月》編輯部寄。

張守仁看了一部分,其中一名京城第二醫學院的學生,來了一封很長的信,使他印象最為深刻。

他在信中說,以前每當看到有關描寫部隊生活的事都極不感興趣,認為寫大兵的事都是舞刀弄槍,火藥味濃,沒人情味,可以不看。

但這次,當他拿起《十月》時,也是先把其他一些作品看完,覺得沒別的看了時,才順便看了幾眼《高山下的花環》。

但一看就不能放手了,完全被作品中的人物所征服。

他說這是近幾年看小說流淚最多的一次!他說他曾是一個玩世不恭的青年,把一切都看透了,看了《高山下的花環》後,他覺得生活中也確實有梁三喜、雷軍長那樣的英雄人物,因此他認為我們的國家是有希望的,我們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

最後他表示一定要努力為人民工作,為人們解除病痛,以此來報答烈士的鮮血。

張守仁把這封信拿給編輯部的很多同仁看過,惹來一陣唏噓。

還有個編輯看了以後,給編輯們分享。

“有一名工讀學校的老師來信說,他們學校裡一個學生,看了《高山下的花環》以後,老實交代了偷人家730元的醜事。

他要求他們的父母像梁三喜還欠賬那樣,把730元還給人家,並向被偷者道歉。”

“這就是文學作品的力量!”

張守仁激動的拍了拍桌子,“《高山下的花環》這篇小說,是真的淨化了人民的心靈!”

作為《高山下的花環》的責任編輯,這段時間他也受到了媒體包圍。

《光明x報》《文匯報》紛紛採訪他,許多文藝單位、報刊找他介紹作者情況,要他縮寫《高山下的花環》的故事梗概。

還有中作協辦的《文藝情況》,要他談組稿經驗。

此外,許多機關、學校要他參加他們的讀者座談會,許多部隊作家到他家裡拜訪。

這些個部隊作家,一想到居然被江弦這個門外漢寫出一部砍倒一大片的軍旅名作,心裡相當不甘。他們找到張守仁,向張守仁談創作構思,並強烈要求張守仁跟他們合作。

在這樣的連番圍攻下,張守仁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廢寢忘食。

他好不容易才抽出個空閒,把這一麻袋一麻袋的讀者來信給江弦送去。

江弦當然看不完這些信件。

但他很珍視這些讀者們用心寫來的信,將這些麻袋裹著的信,原封不動悉數往景山東院子裡存。

院兒裡西廂房整整兩間屋子都快被這些讀者來信佔滿。

江國慶回來以後,瞥一眼屋裡的堆著的讀者來信,頗為震驚,衝饒月梅道:“我算是知道你兒子買翠花衚衕那院子幹啥用了。”

“幹啥用的?”

“存讀者來信的啊!”

“.”

饒月梅啞口無言。

買一院子就為了存讀者的信?放別人家裡,這話聽著跟開玩笑似得,但放他們家別說,還真有這個可能!

想到這裡,她連忙催促道:“他爸,你可快給你兒子修修翠花衚衕那邊的院子。”

“咋了?”

“我看啊,就照目前這個情況發展下去,咱這院子哪夠你兒子存的?遲早得被這些信堆滿,到時候咱睡覺恐怕都得睡在這些信上頭。”

“說啥傻話.”江國慶嘟囔一句。

饒月梅拍拍他,“我和你說事兒呢,聽著沒?”

“哎呀,知道了。”

深秋時節,未名湖畔流水潺潺,燕大深秋的韻味和高遠流淌於燕大學子的心間。

“朱虹。”

朱虹聽到聲喊,回過頭去,看到是同宿舍的殷秋瑾。

她的高考成績相當不錯,穩穩收到了燕大錄取通知書,成為了81屆的燕大新生,就讀於燕大的中文系。

殷秋瑾快步過來,“朱虹,你去哪了?”

“買油餅。”朱虹笑著說。

“學三食堂買的?”

“不是,燕春固。”朱虹說。

“怎麼上那兒?”殷秋瑾詫異道。

二兩的油餅,學三食堂賣一毛一,燕春固賣一毛二。

朱虹笑著解釋,她老是聽中文系的男生講,吃油餅就一定要吃那一毛二的,只因燕春固有位賣油餅的美女服務員,長得那叫一個花容月貌,氣韻絕俗。這會兒還沒有選校花這一說,中文系的騷男便為她起了個雅號,名曰:“油餅西施”。

“我就去看了看這‘油餅西施’長啥樣子,是不是真像那些男生們說的那麼好看。”

“那她漂亮不?”殷秋瑾問。

朱虹想了想,“還行,我承認是比我好看一點.不過沒我姐好看。”

殷秋瑾笑了,“從開學就天天聽你說你那個神秘兮兮的姐姐,還有你那個神秘兮兮的姐夫,啥時候讓我們見見他們二位。”

朱虹嘆一口氣,“唉,他倆可都是大忙人。”

和殷秋瑾聊著,往宿舍裡回,約著明天洗漱後,一起去五四操場跑步一刻鐘,再練習一刻鐘的排球。

回到宿舍,朱虹把買來的油餅遞給同宿舍的舍友。

“給你買回來了。”

“謝謝你,朱虹同學。”

朱虹人際關係處的相當不錯。

她做事殷勤,打水、拖地、買早餐、買電影票之類的雜事,是有機會就據為已有的。

“為人民服務”思想,首先就要落實到為同學服務上!

“你們快看《人民x報》。”

殷秋瑾遞過來一份報紙,“過幾天,《天下第一樓》就要正式公演了!”

“《天下第一樓》是什麼?”同宿舍的南方室友問。

“這你都不知道?”

殷秋瑾激動的分享,“這是出自作家江弦筆下的一部話劇,首次上演就是在咱們燕大的校園,上演以後青華的學生都跑來咱們學校看,後來馬上被京城人藝看中建組排演了.”

殷秋瑾滔滔不絕的講著。

“京城人藝?”有外地的女同學還不瞭解京城的這些機構,“那是什麼。”

“《雷雨》你知道吧?”

“當然知道了,曹禺先生的話劇。”

“曹禺先生就是京城人藝的院長,《雷雨》就是京城人藝壓箱底的名作。”

“原來如此。”

解釋過,殷秋瑾捏著手上的報紙,忍不住暢想:“要是能看一場京城人藝排演的《天下第一樓》就好了。”

“能買到票嗎?”

“哪有那麼好買。”

幾名女生嘰嘰喳喳的討論著,朱虹聽了,“為同學服務”的基因又被啟用。

“要不.我去要幾張票試試?”

“你能弄到票?”

同宿舍幾人齊刷刷朝她看去。

朱虹靦腆一笑。

“我試試吧。”

幾天後,上午二節課後,燕大食堂師傅騎著大板車,送包子到各教室樓門前。

男女同學不顧燕大學子的身份,餓狼般湧過去,圍著包子車一頓瘋搶。

師傅操著延慶、順義口音,大聲喊著:

“一兩面票拿一個,一兩面票拿一個!”

但總有人塞了一兩面票卻抓了兩三個。

江弦到燕大的時候,滿樓都洋溢著豬肉大蔥味兒,還有北冰洋汽水味兒。

燕大的學子們仨一群五一夥,吃著、喝著,一邊還討論著西方哲學、先鋒藝術。

“姐夫!”朱虹興奮的朝他跑過來,遞過去兩個白嫩嫩的大包子,“姐夫,嚐嚐。”

江弦從她手裡接過,“在學校都還習慣吧?”

“習慣。”

“天天晚上下棋打牌?”

“才、才沒。”

朱虹眼神躲閃,一本正經的給他講:“我們學校搞了個世界經典影片200部回顧展,這段時間,我每天晚上都去看內參片。”

“內參片?”

江弦感嘆不愧是燕大,給學生看內參片的舉動,屬實是敢為天下先。

“多看看這些電影是對的,要培養自己的鑑賞能力,從多個角度評價,藝術目光不能狹隘.”

江弦給朱虹提了一些建議。

朱虹就讀於中文系,日後肯定是朝著文學方向發展的,培養她的藝術思維就分外重要。

他從挎包裡取出幾張票券,“行了,這是《天下第一樓》的票,你收好吧。”

“呀,姐夫你真給我弄到了?”朱虹滿臉驚喜。

她抬眼望向江弦,雙眸裡閃著小星星,激動道:“姐夫,我、我愛死你了!”

“少胡說八道。”江弦尷尬的抹抹鼻子。

看來這段時間內參電影還真是沒少看,看西方電影看的人都開放起來了。

“你回去上課吧,我就先走了。”江弦交代一句,啃著包子和朱虹道別。

看著校園風光,他忍不住想起文講所那邊的事情。

為了給作家們爭取學歷,文講所一直在和高教部角力。

中作協特地組建了“學歷委員會”,李清泉被選為“學歷委員會主任”。

受大家重託李清泉拿出了天不怕地不怕的闖勁兒。

努力這麼久,終於換回了成果:“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正式更名為:‘魯迅文學院’。”

至於學歷問題,也將按照“魯迅文學院”的新名稱向高教部報批。

同時,魯迅文學院有了一塊兒新的院址:京城朝陽區紅廟小學。

至於學歷的事情,江弦上次見到李清泉,特地找他問了一下。

李清泉表示還需再努力和高教部爭取,相信很快也能有個結果。

燕大教室裡,朱虹把幾張演出的票拿給殷秋瑾。

“回頭咱們一起去看演出。”

殷秋瑾掃了一眼,精神一振,“行啊朱虹,你藏得夠深啊,沒想到你這麼神通廣大!從哪弄得?”

“我姐夫給的。”

“你姐夫?”

殷秋瑾愈發感到好奇,“你姐夫究竟是什麼人啊?搞話劇的?”

朱琳想了想,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也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