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2章 文學的良心

“你是?”

“你好江弦,我叫李小林。”她伸出手,露出恬淡的笑。

雖然三十多歲,李小林舉手投足間給人一種孩童般的率真,讓人特別親近。

“李小林,你好,有什麼事嗎?”江弦茫然的問。

張潔看不下去,提醒一嘴:“小弟,小林是《收穫》的編輯。”

《收穫》的編輯?李小林?李想到某個名字,江弦心底一跳,重新打量她一眼。

巴金的女兒,李小林?不怪江弦不知道,巴金的家庭特別低調,他有一兒一女,兒子李小棠從不提起父親,在復旦上學,校領導都不知道他是巴金兒子,後來被分配去文史室,就專心投身於工作20餘年,也沒幾個人知道他父親是誰。

至於女兒李小林,工作就是在《收穫》給巴金作助手,這個沒辦法隱瞞,圈裡很多人都認識。

兩人站在顆枝幹竦擢的老柏樹下,禮貌的寒暄。

“爸爸看過伱的《芙蓉鎮》了,他對你的評價很高。”

巴金看過?!巴金身體不好,後幾年更是常住醫院,第一期《芙蓉鎮》雖然只有四五萬字,但對一位老人家來說,還是極耗心神的,他願意看完,這絕對是件能列為榮耀的事。

江弦受寵若驚,“我的創作還不成熟,好多人說我的寫法中不中,西不西,經驗太少。”

謙虛是一種美德,不管怎麼樣,先客套客套。

“怎麼可能,你太謙虛了,我看你對鄉土描寫的很成熟、很深刻,從《棋王》開始就有這個跡象。”

李小林說的倒是真的,《芙蓉鎮》的原作者古“夫子”,早期以描寫鄉土風情見長。

為什麼說早期,因為晚期的他,鍾情於寫些毫無價值、胡編濫造的紀實著作,拿些野史村言,博洋人一笑,用時髦點的話講,就是公知,在圈裡名聲特爛。

“你找我有什麼事情麼?”

“我一直想見見你,一直都沒機會,沒想到今天會遇到,想問問你最近有沒有什麼作品。”李小林直截了當的問。

“原來如此.”江弦沉吟。

有些人的真率,會讓人覺得特別唐突,但李小林不一樣,她的真率就讓人覺得很真誠,所以江弦並不吝嗇於給她透露。

“我確實有一部小說在籌劃。”

“還是長篇嗎?”李小林激動起來,著著急急問道:“是寫什麼內容的?能給我們《收穫》嗎?”

《收穫》在今年剛剛復刊,主編仍是巴金,第一期發表的重量級作品有老舍遺作《我怎樣寫駱駝祥子》,以及《上海的早晨》第三部,第一部還是1957年《收穫》創刊號上發表的。

《上海的早晨》作者叫周而復,周而復知道嗎?早期新聞學受害者,說他參觀拜訪廁所。

江弦根據目前已有的資訊,給了李小林一個不太確切的答案。

“按我的設想,會是一部中篇小說,至於內容會和唐代有關也和水果有關”

“唐代?水果?”聽著模稜兩可的話,李小林思索一陣,不得要領,但還是很感興趣,“好吧,江弦,我約定這篇稿子了,你寫好就寄給我吧!”

“李老師,你都不知道我寫什麼就敢要。”

“哈哈,別叫我李老師了,我不習慣,大家都叫我小林。”

“小林姐,那萬一寫出來不太好發表?”“你不要有這樣的顧慮,我們可是《收穫》,我們‘百花齊放’。”

《收穫》這本期刊的確有著極強的包容性和創新意識,餘華直呼《收穫》是他心目中全中國最好的雜誌,如果沒有《收穫》,沒有巴金的庇護,《許三觀賣血記》《活著》根本就不可能發表。

“稿酬標準這方面”江弦搓了搓手。

“你的稿子當然是按名家來算,千字七塊的標準。”李小林邊說邊捂著嘴咯咯的笑,“江老師,你怎麼連這樣的自信都沒?”

聽到她的確切答覆,江弦滿心笑容,“總要先問個清楚,不過我這篇稿子,恐怕還要耗費段時日才能寫好。”

“不著急,你寫好了記得郵寄給我就行。”李小林笑著道。

江弦不介意提前和《收穫》約稿,他對《收穫》有好感,對巴金也很有好感。

巴金是當代作家們的大家長,是文壇的大樹,為所有作家們遮風擋雨,諶容的《人到中年》觸碰到某些人的神經,想橫加干涉,巴金立馬站出來保護了她。

張賢亮知道吧?這哥們賊慘,氣運常被剝奪,因為他是《靈與肉》也就是《牧馬人》的作者。

他有篇《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招來了很多罵聲,說是黃書,這哥們都崩潰了,巴金親自寫了封信,說這是一部好小說,風波才平息。

還有位女作家曾找巴金,他當時以為沒什麼大不了,只簡單安慰了她幾句,後來瞭解她的處境以後,他非常自責沒保護好她。

這個女作家就是張潔。

不論從哪個方面,巴金都值得尊敬。

文人多情,民國渣男何其多,真要點點名,文壇恐怕得全軍覆沒。

但巴金就是一股清流,一生只愛一個人,一生無緋聞,一生從未與夫人吵過一次架、紅過一次臉。

都快五十歲,寫給他夫人的信,都甜甜的:“我很想念你們,尤其想念你。”“窗外有好月光,也能照到你,你在幹什麼?”

夫人去世以後,他懷念她整整37年。

他患有帕金森,握筆困難,但從去年開始,巴金每天堅持寫兩三百字,在香港的《大公報》上,開始發表他的懺悔錄,花費十年,寫至42萬字,這就是世人熟知的《隨想錄》。

相信只要看過這部作品,都會被巴金打動,這位老人家無愧於“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之名。

“小林姐,我能見見巴金先生麼?”江弦按捺不住激動的心。

雖然文代會也有機會望見他老人家,也能聽到他的發言,但總歸是和麵對面的說說話不一樣的。

“想見爸爸,好啊。”李小林答應的很痛快,“文代會之前吧,到時候,我打個電話給你。”

“謝謝你,小林姐。”

“沒關係,爸爸見到你肯定也很開心,這張名片你收好,上面有我們《收穫》的地址。”

“嗯。”

江弦接過,掃了一眼。

《收穫》雜誌社,sh市鉅鹿路675號。

有點期待文代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