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這幾篇稿子,是準備用在下一期上的。”王濛抽出一沓稿子遞給江弦。
都是短篇小說,江弦花了十幾分鍾看了幾篇。
王濛又給江弦添一杯水,見他抬起頭來,笑著問道:
“感覺如何?”
“這”
江弦想了想,以四個字來作總結:
“土的掉渣。”
這一沓稿子,大多是些“土得掉渣”的作品。
“土得掉渣”啥意思呢?
這個“土”倒不是貶義。
約莫是接地氣的意思。
小說內容就是唱讚歌,主旋律味道非常濃厚。
不是說這些文章不好,有幾篇在江弦看來寫的確實有些水準。
不過一抹水看下來,全是這種文章,千篇一律,這便讓江弦覺得很是枯燥乏味。
而且這是往一部文學期刊裡面塞。
一部文學期刊若是通篇看下來,都是同一類小說,那對江弦來說,絕對是很難讓他產生太多閱讀慾望的。
江弦記得以前光未然常說,《人民文學》的辦刊水準下降了,有點跟不上時代。
如今他才有了最直觀的體會。
雖然《人民文學》在文學界內是公認的“皇家刊物”,但要論辦刊水準,文化界現如今最推崇的旗幟和標杆卻是《上海文學》以及《收穫》這兩本刊物。
說起備受讀者們喜愛的刊物,《人民文學》恐怕排不上號,甚至讀者們對這部刊物的期待都在下降。
這與這樣的辦刊風格怕是脫不開關係。
若是一部刊物裡找不到什麼太亮眼的文章,枯燥死板,那誰會願意一直去閱讀這部刊物?
“唉,一本刊物到底是用來完成任務還是拿給讀者看?”江弦感嘆一句。
“阻力重重啊。”
王濛也跟著感嘆一聲,“自從我來到《人民文學》,我是極力希望這本刊物能夠兼收幷蓄,天地寬闊,可惜刊物辦到現在,就連咱們內部的同志意見都很難達成一致,刊物沒產生實際上的變化,這是我工作上的失敗。”
“慢慢來吧。”江弦安慰道。
王濛在藝術趣味、藝術判斷上絕對有自己的一套。
不過在《人民文學》很難施展出來。
從體制上來說,《人民文學》就是老一套嘛,管理方式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管理體制。
思維僵化,管理各方面也十分講話,沒什麼彈性的激勵體制,可以說內部是一潭死水,編輯部完全一套固有的文學目光,而且這固有的文學目光還有侷限性。
文學目光有侷限性,這倒是無法避免的。
就說王濛,他也有自己的侷限性。
在後世,剛才和江弦打過招呼的朱偉就講過個事兒,說《人民文學》曾經把如今正嶄露頭角的馬原請去,出錢讓他專門為《人民文學》寫一篇小說。
馬原寫出了自己的代表作《虛構》,這算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但是最後《人民文學》沒用,讓他轉投其他刊物,這小說最後在《收穫》上發了,風靡全國。
朱偉解釋過,其實是王濛對馬原的《虛構》寫法上的敘述拆解、“敘述圈套”手法並不認可,還有其中的麻風病、麻風村這些灰色陰暗的內容描寫王濛也不能接受,最後《人民文學》才沒有用。
“先不聊這個了,其他我都可以暫時讓步,目前我全力推動的是,人事上的變動。”
王濛正色道:“社裡已經決定過,今後就不設正副社長了,只設副主編職位,名單裡有你一個,你的副主編的聘任,等到今年年底作協的會議上再討論,先在社裡掛職。”
“好。”
江弦點點頭,又和王濛聊了一會。
再推門出去。
他長呼一口氣。
“妥了。”
老實說,江弦是不願意踏進《人民文學》的渾水裡的。
這裡頭,太亂,太容易得罪人。
不過如今說啥都沒用了。
既然已經被捲了進來,那趕緊撈點好處才是最要緊的。
這個副主編的位子。
雖然王濛說是等年底作協討論,不過多半也就是再走個形式。
王濛這邊既然已經開了口,那他這個《人民文學》的副主編算是板上釘釘,只等王濛開會宣佈。
《人民文學》這本“皇家刊物”的副主編,以後在文學界也是舉足輕重的一號人了。
“哎呦小情郎你莫愁,此生只為你挽紅袖”
哼著小曲兒,江弦在《人民文學》的編輯部裡轉了一圈,那姿態,雄赳赳氣昂昂,就像是一頭雄獅在巡視自己的領地。
“王扶老師!”
“江弦同志!”
江弦看著王扶,跟她打聲招呼。
“喲,從美國回來了?”王扶看著江弦,心裡也是一陣唏噓。
曾幾何時,她還領著江弦上《當代》去跟劉茵搶稿子。
那時候,江弦只是個小作者。
如今可不一樣了,江弦上任《人民文學》副主編的事情,王濛早就在《人民文學》內部會議上提過好幾次,這事兒基本算是敲定。
看著面前年輕且充滿活力的面孔。
王扶忍不住唏噓。
年少有為啊.自己像他這麼大的時候,還在編輯部裡打打雜,幫老編輯們跑跑腿。
人家江弦呢,這已經是文學界的中流砥柱了。
“《芙蓉鎮》拍的怎麼樣了?”拉著江弦坐下,王扶趕緊關心問。
“《芙蓉鎮》啊”
江弦雖然這段時間一直在美國,不過《芙蓉鎮》劇組那邊他也一直有聯絡。
其實電影交給謝晉基本上就不會有啥問題。
還有慶奶,也真被謝晉安排去天天給劇組人打飯,聽說還鬧了次脾氣,哭了一場,謝晉也不慣著,給她訓了一頓,慶奶擦乾眼淚還是繼續老老實實的給劇組打飯,手法愈發熟稔。
唉,慶奶恐怕怎麼也想不到,背後真正的黑手是他江弦老賊。
不過江弦還是挺欣賞慶奶這演員的。
後世娛樂圈那些個天天營銷女強人人設的各種90、95小花,在人慶奶面前都不夠看的。
看看人慶奶,這才是真正的女強人,有魄力、有手段、大起大落、浮浮沉沉.人這一輩子比網文小說都精彩。
這女人有魅力。
以後還是要多合作的。
和王扶聊了會兒《芙蓉鎮》,江弦心裡也對劇組那邊有些惦記,乾脆一個電話給上影廠那邊打過去,沒聯絡到謝晉,聯絡到的是文學編輯祝鴻聲,也就是當初來跟他要版權的那位,李小林的丈夫,巴金的女婿。
“外景已經拍完了,現在在廠裡補拍內景,你什麼時候來上海看看?”
“上海?”
江弦搖搖頭,“我剛從美國回來,暫時就不去上海那邊了。”
“您來啊,我還有件事想和您談談。”祝鴻聲道。
“什麼事兒?”“哎呦,這不是聽說您從北影廠那個《電影創作》離開了嘛。”
“你們上影廠訊息夠靈通的。”
“就這麼大個圈子,他們北影廠乾點啥,我們全都一清二楚的。”
祝鴻聲笑了笑,又道:“聽說您不打算回去主持《電影創作》了?”
“暫時沒這想法了。”
“哎呦,那巧了啊,我們上影廠也有一本所屬的刊載劇本的刊物,叫《電影新作》.”
江弦錯愕,“老祝,你的意思是?”
“嘿嘿。”
祝鴻聲笑了笑,“我們這邊兒缺個主持大局的人吶,想請你這尊大佛過來,這不正好,你和北影廠那邊兒掰了。”
“.”
江弦是沒想到,自己還成了一塊兒香餑餑。
剛從北影廠出來,上影廠那邊兒又惦記上,立馬扔出橄欖枝。
“得了、得了,我事情多,上影廠的好意我就先心領了。”江弦婉拒道。
“唉,好吧。”
祝鴻聲很是遺憾。
結束通話電話,江弦回到家,抱起自家閨女好好哄了一會兒。
隨後一個人坐進書房,《戰馬》只差最後一部分,他準備完成《戰馬》最後一部分的寫作。
自從聽了江弦準備在海外重辦《今天》的想法之後,趙振開沉寂良久的一顆心就又開始蠢蠢欲動起來。
他回想起此前,《今天》的英文刊名還是江弦取的。
當時大夥最初的意見都是“today”,但是都覺得很普通,最後江弦提了個“the moment”,立馬征服四座。
移居海外的想法敲定下來,這段時間就一直在為這事兒準備。
這天他來到江弦家裡,又和江弦聊了會兒《今天》的事情。
“你先去愛荷華,我在那兒有一幢房子,那邊我朋友也多,就先在愛荷華把雜誌辦起來。”江弦道。
他在愛荷華的房子,放著撂荒也是燒錢,成了《今天》的根據地,那這房子也不算是白買。
“成立一個文化產業公司,把雜誌掛到公司名下辦起來,前期應該也不需要太大投資,往後有需要,我們再尋找投資人,不過這些都不急,美國那邊氣氛和國內不一樣,你先適應適應”
江弦一條條的給趙振開吩咐,最後道:“我還給你找了個副手。”
“誰?”
“鍾阿城。”
讓趙振開去美國,說是辦《今天》,但其實就是創業。
恰巧,鍾阿城是個萬事通,這小子連修汽車都會。
另外呢,前段時間,鍾阿城還拉著芒克一塊兒下了海,兩個人學著做廣告生意,可惜沒做起來,公司很快就倒閉了,不過也算是積攢了創業經驗。
唯一的缺陷是鍾阿城不會英文。
這一點趙振開可以給他補足。
江弦把他和趙振開一塊兒丟到美國辦《今天》,這兩個人,不論是人品、能力,江弦都比較放心。
嗯,趙振開還有人脈。
沒錯,人脈。
趙振開是正兒八經的二代,他是計委大院兒里長大的,從小接觸的那都是什麼人物不必多說,這些人裡在美國發展的可不少。
然後就是趙振開認識的作家,也有相當一部分都在美國。
總之,有他倆在美國替自己主持《今天》,江弦覺得還是很靠譜的。
一想到商業環境自由的彼岸,江弦便忍不住暢想起自己的商業版圖。
總之先辦雜誌,從紙媒開始,再往出版行業發展,還能進軍娛樂產業,音樂、影視.慢慢在那邊打造起他的娛樂產業帝國。
嗯,這才有點網文小說重生者的味道嘛。
總之,一切的起點還是《今天》。
這雜誌辦好了,他的娛樂產業帝國才有從空中樓閣化為現實的機會。
《今天》是地基。
兩人聊了一會兒,趙振開瞥見桌上一沓沓寫滿英文的稿子,忍不住詫異。
“這稿子是?”
“哦,是我最近寫的一部小說。”江弦笑著把稿子遞過去。
趙振開瞥了眼首頁的第一行。
“戰馬?講什麼的?”
“大概就是,一匹馬的一生。”江弦想了想說。
“稀罕。”
趙振開掃了幾眼開頭,發覺這篇小說竟然是以一匹馬為第一視角所寫。
這種寫法如今在國內非常罕見。
國內的文學小說,基本上是以人為第一視角,還很少有第一視角是動物的。
“我知道你英語好,沒想到你還會寫英文小說。”趙振開道。
“我還在美國發表了幾篇。”江弦笑著道。
這事兒趙振開去美國以後很快也能發現,江弦就當是給他提前打個預防針。
“江弦,你這篇稿子是準備投給美國那邊?”趙振開問道。
“我打算出版。”
“出版之前,先拿給咱們自己用怎麼樣?”趙振開忽然道。
“自己用?”
“放在創刊號上。”
趙振開說,“這不就省了我到時候再去組稿了麼?”
“倒也未嘗不可。”江弦點了頭。
《戰馬》這篇小說的質量絕對是過關的,拿來放在《今天》的創刊號上,能給《今天》這本雜誌增添不小的影響力。
況且也不會影響出版。
他只需要等《今天》的創刊號發行一段時間以後,再去聯絡《戰馬》出版的事情即可。
當然了,有可能會影響一部分的銷量,繼而影響江弦到手的版稅。
但江弦也不算虧。
畢竟《今天》是他自己辦的刊物,刊物影響力提升,這個好處是花錢都買不來的。
兩人很快把這件事定下。
趙振開也對江弦這篇將發表在《今天》創刊號上的《戰馬》越發感興趣。
“你這篇小說寫完了嗎?”
“寫完了。”
“那我先拿去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