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2章 燕大畢業生

京城正是最熱的時候。

江弦早早起來,先是喝一口水,開了一夜空調,嗓子有點兒不舒服。

“衣服都給你熨好了。”朱琳揉著惺忪的眼眶道。

“嗯,知道了,你再睡會兒。”

江弦答應一聲,把自己那件兒珍貴的紅都定製款中山裝穿在身上。

衣服是他訪問日本那會兒定製的,這麼多年過去,現在穿仍是非常合身,看上去特別挺括。

今天他要去趟燕大。

徐晨輝早早就在樓底下等著了。

至於團結湖的住戶,對這輛車子的存在已經習以為常,也清楚的知道這是誰的車子,因此,即便有目光朝著車子投來,也很快就收走,不會圍著議論。

江弦走下樓,大夏天穿件兒中山裝在身上,那叫一個渾身悶熱,額頭都沁出了汗。

拉開門坐進去。

車裡冷氣開的很足,特別涼快,終於是緩解了幾分身上的熱勁兒。

“小徐,走吧。”

“好嘞江哥。”

江弦吩咐一聲,漆黑的黑色伏爾加馬上發動,很快就到海淀的燕大“燕園”。

瞅著有車子開過來,燕大的保安也不攔著,這年頭的校園都是對外開放的,更別說,這年頭開車的一定都有身份,因此江弦很順利就進去。

而他今天來燕大,也只是為了一件事情——領畢業證。

從今兒個開始,他江弦也終於能從低學歷作家搖身一變,成為正兒八經的大學畢業生了!

還是全中國首屈一指的名牌院校燕大的畢業生。

別說學歷沒用。

燕大畢業生的身份就問全中國有幾個人不想要吧?

而且江弦對這一塊兒其實是比較在意的,他當然聽過很多大作家,都只有小學的學歷,就比如鄭淵潔,後世他還老說起這事兒,說起來還挺驕傲。

在很多人眼中,學歷與寫作水準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且自古至今,中外有成就的作家,高學歷的很少,低學歷的反倒佔了大半。

因此大部分作家也都不太在乎自己學歷的高低,畢竟你文學作品創作跟學歷有毛關係?

可惜他江弦就是比較追求進步。

再說了,以上這些視學歷為糞土的作家,包括鄭淵潔在內,你給他扔一個燕大的學歷你看他要不要呢?

能進步誰還不想進步?

而且這會兒才1987年,燕大的學歷對江弦來說還是很香的。

燕大這一屆畢業生的正式畢業典禮已經辦過了,那次江弦沒去,但是今天這個還是有必要參加一下的,因為今天這是燕大寫作班這邊兒的負責老師,以及魯迅文學院,一塊兒給作家班額外合辦的專門的畢業儀式。

這樣的一個隆重的場合,他可沒道理不到場了。

“江弦同志!”

讓江弦意外的是,他剛到樓下,燕大的幾位老師竟然已經在候著他了,一看見他便立馬湊了上來。

“謝教授!”江弦一眼瞧見個了不得的人物,五十多歲,頭髮花白,穿一件兒黑色中山裝,神采奕奕。

這是謝冕,是個詩人,也是個文學評論家,在京城作協擔任副主席職務,同時呢,他也是燕大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的所長,而燕大與魯院合辦的寫作班,就歸屬於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

因此,謝冕算是作家寫作班在燕大的直接負責人。

“江弦同志,好久不見。”謝冕微笑著和江弦握了握手,此前兩人曾經在京作協的會議上見過面,對彼此都不陌生,“你的畢業作品我已經拜讀過了,寫的真好,非常令人感動。”

“您客氣了。”江弦笑道。

謝冕這個人,沒發表過什麼文學作品,拿不出什麼代表作,但是他對文學的貢獻很大,對現代文學的貢獻也很大。

他不僅參與了燕大的中國當代文學學科建設,而且在他的影響下,燕大還建立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第一個博士點,因而謝冕也就成為了該校第一位指導當代文學的博士生導師,桃李遍天下。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學生多了也不見得是好事兒,他老人家學生裡頭好幾個爭議都很大,像是炮轟韓寒的肖鷹,曾經撰文《“天才韓寒”是當代文壇的最大丑聞》引起輿論一片譁然,被直指為“倒韓檄文”。

當然了,也有人質疑他純屬個人炒作,因為這廝真是誰紅就炮轟誰,除了韓寒,還有郭小四、馮褲子遭過殃,另外被炮轟的還有二人轉、趙本三、漢服熱

“我得感謝你啊。”謝冕拉著江弦說,“感謝你把這篇《小王子》給了燕大,這不僅僅是你的畢業作品,也是你留給燕大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小王子》是作為畢業作品寫給燕大的,這一點很關鍵,以後《小王子》成了經典,他們燕大臉上也有光,能蹦出來說這部小說是他們燕大的一部畢業作品巴拉巴拉。

總之,能讓自己的畢業作品給學校長臉,這實在太難得了,別說長臉了,有些人的畢業作品、畢業論文,爛到學校都得替她找補,49是哪個世紀的都能記不住,1049

“瞧您說的。”

此刻,面對謝冕的誇獎,江弦一臉平靜,“有啥感謝不感謝的,我不也是燕大的學子麼?我就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情而已。”

兩人一邊說著話,江弦猶如被眾星拱月般進到今天舉辦畢業典禮的會場,也就是燕大的辦公樓禮堂。

一般來說,燕大的大活動都是在大飯廳舉辦的,那兒有兩千兩百個座位,不過寫作班也就這麼點兒人,用不上那麼大的場地,辦公樓禮堂就夠用,這地方也是後來李敖演講的地方。

那一年,李敖來到內地,分別去三所大學演講:青華、燕大、復丹。

這確實是個才子。

他在青華講“金剛怒目”。

在復旦講“尼姑思凡”。

在燕大講的則是“菩薩低眉”。

這會兒寫作班的學生已經悉數來到禮堂了,這會兒三三兩兩的相互交談。

和他們相比,江弦這陣仗絕對是所有學生裡頭最大的一個。

沒人覺得不服氣。

沒辦法,誰讓他名氣大、級別高呢。

在這一屆寫作班的學生裡,江弦都毫無疑問是最耀眼的那一個。

即便不看身份,只論文學創作。

不提別的,就只一部畢業作品《小王子》,寫作班的其他學生也不得不承認,這篇《小王子》對付他們這些人的畢業作品,那真是砍瓜切菜似得砍倒一大片。

寫的太好,沒辦法不服啊!

過了一會兒,燕大的其他校領導也都過來了。

讓眾人意外的是,連燕大的校長丁史孫都出席了這次畢業典禮,就是親自拒絕嫡孫進燕大的那位校長。

眾所周知,這種系院規模的畢業儀式,一般都是院長或是系主任出席。

校長親自出席的非常罕見。

再說了,丁史孫是著名的數學家,像是《解析幾何》《高等代數》《代數學引論》這些個教材,就都有他參與過編寫。

不是文學界的人士,還特意過來參加這個文學寫作班的畢業儀式,可見燕大對這第一屆寫作班的重視程度。

除了丁史孫,還有兩位在燕大非常有名的文藝界人士,一個是季羨林,另一個是曹某。

魯院這邊兒呢,也給出了特別高的規格,特地把主持作協工作的馮沐給請了過來,另外還有魯院的老師、領導,以及作協的一些高階幹部、刊物的知名編輯。

社會層面上,各媒體也對這場畢業典禮非常關注,來了很多知名紙媒的記者,不時的舉起照相機拍攝。

在場的寫作班作家們,看著會場裡如此璀璨的出席嘉賓,以及如此多的專家大師們來為他們慶賀畢業,極高的規格,使得他們一個個忍不住的心潮澎湃起來。

儀式很快開始,先是燕大的校長丁史孫同志發表了一段簡單的講話:

“今天,我很榮幸被邀請來參加這個畢業儀式,非常高興。”

“在座的大家呢,都是有名氣的作家,也是有才華的作家,在寫作方面的水準,每一個都是遠超過我的,我拜讀了一些大家的畢業作品,寫的非常好,妙趣橫生,像是《小王子》,這是一部充滿哲理的童話,用非常簡潔的語言揭示了人性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同時也讚美了純真和善良.”

丁史孫一句《小王子》,惹得所有人目光嘩啦一下全都朝著江弦看去。

這、這、這這算是校長親自點名表揚了吧!

不過也該表揚吶!

《小王子》都看過了。

寫的確實是好!

沒辦法讓人說出其他話的好!

等校長丁史孫發完言,又輪到馮沐發言,馮沐講的主是文學的“真”,從巴金的“說真話”出發,鼓勵在場的每一個作家都去創造出“純真”的文學。

然後就又談到《小王子》上。

“我剛才在典禮開始之前,和丁史孫校長聊了會兒天,他問我,在今年九月份的新生開學典禮上,如果要給新一批的燕大學子們推薦一部文學作品,應該推薦哪一部文學作品比較好呢?

我說:就推薦這篇《小王子》。

不僅因為《小王子》是誕生於燕大的小說,更因為這篇小說寫的深入人心,讓我們看到社會的種種弊端和問題,同時也激發了人對自由和真理的追求,這是最應該被剛入學的燕大學子們去閱讀的,也是值得他們去學習的,也就是學會以小王子的視角審視世界,不要丟掉自己的‘內心’.”

馮沐一番話講完,臺下掌聲雷動。

其他作家們聽的那叫一個羨慕啊。

燕大校長親自推薦《小王子》這小說給新一批的燕大新生

這、這也太有牌面了!

一個個看著江弦的身影眼紅的跟兔子成精似得,只恨自己不是江弦,沒辦法寫出他那麼好的小說。

陸續又有幾位發言,也包括了季羨林和謝冕,在這些人口中,江弦的《小王子》又陸陸續續被提到幾次,可見這小說自在《兒童文學》發表以來,已經聲震全燕大以及文學界。

對任何一名作家來說,這都是無上殊榮,不過在江弦這兒呢也就那樣,他就像是一名普通作家似得,坐在臺下靠前的座位上面靜靜的聽著。

講完話,音樂聲響起,寫作班的作家們開始被一個個邀請上臺,領取燕大的畢業證書,以及魯迅文學院頒發的證書。

江弦的名字被第一個點到。

顯然,這順序是有特意安排的,對此寫作班的其他作家都沒什麼意見,也生不出什麼意見。

沒辦法不服氣啊!

排除人家《人民文學》主編以及現代文學館館長的兩大身份。

就憑《小王子》這部畢業作品的質量,他也應該第一個被請上臺。

江弦先是從丁史孫手上接過紅色的燕大畢業證書。

心裡也是非常激動的。

畢業證到手,也代表著他的燕大學子身份正式被認可。

心中炙熱,也不忘和熱情笑著的丁史孫握手。

“今天,我們燕大少了一名學生,但是又多了一位知名校友吶。”丁史孫風趣的說道。

“您客氣了,在燕大的校友裡,我不算什麼知名的。”江弦很誠實的說。

燕大的校友名單太璀璨了。

這裡就不列舉了,就說茅盾先生吧,他就是燕大的學子,入學燕大的時候還鬧了個笑話,因為寫字潦草,導致自己本名沈德鴻中的鴻字被老師們看成了鳴字,險些無法入學。

後來燕大招生辦的主任胡適看過以後,發現這名學生真是文采飛揚,不忍錯過,於是破格錄取。

茅盾先生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永遠都用正楷寫字,一生寫字再不潦草。

除了茅盾呢,還有太多名人,朱自清、葉聖陶作為國內頂尖學府,這裡留下過太多人的痕跡,魯迅先生都來當過講師,還有點陣圖書館管理員.

江弦把自己和這份堪稱璀璨的名單一比,別說知名了,那簡直就是根鴻毛,他心裡還是很有逼數的。

不過在燕大的校長同志丁史孫看來就不是這樣了。

他隱約覺得身前的這位年輕人不是那麼簡單。

或許將來燕大會以他在燕大讀過書為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