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4章 別拿作家不當幹部

臨近飯點,家家戶戶都在做飯,油煙子味順著窗戶往各家各戶躥,又嗆又香。

這會兒朱琳家已經用上了煤氣罐。

液化氣的推行可謂頗費周折。

京城啥事都走在前面,液化氣試驗推廣的時候,往往前腳安好裝置,後腳就叫人家拆下來扔到院兒裡去了。

到了今年算是推廣的第14個年頭,京城有68.1萬多戶居民由燃煤改為了燒氣。

這會兒煤氣罐也是憑票供應,供應特別緊張,是家家戶戶的寶貝疙瘩,要是住筒子樓的集體廚房,還得給自家煤氣罐上把鎖,姑娘們找物件也會提前問一嘴:“你家有煤氣罐嗎?”

“琳琳,那你這電影是拍完了?”劉醫生打聽問。

“嗯,完成拍攝任務了。”

“導演叫啥來著?”

“凌子風,拍《中華女兒》那位。”

凌子風不僅會導演,還會編劇、演戲,可以說是全才,也是北影廠赫赫有名的“四大帥”之一。

不過“四大帥”僅存其三,崔巍導演年初過世,代表作《小兵張嘎》,他一手選出嘎子的飾演者安吉斯,有知遇之恩。

兩代嘎子的飾演者,都成為了時代的縮影。

安吉斯問心有愧,長大後銷聲匿跡,銀幕上看不到他的身影,央視搞座談會,健在的演員全請了去,給安吉斯打電話,安吉斯沒來,說京城下大雨,車不好走。

反正是沒臉再見《小兵張嘎》主創。

“你們電影什麼時候能上映?”

“怎麼也得在明年了吧,後期製作還沒完成,還要配音、送審。”

“配音伱還得去?”

“不用我了,有專門的配音演員。”

以現在的拍攝技術,自然沒辦法現場收音,都是後期配音。

有些是演員自己來配,有些是找配音演員。

86版《西遊記》裡,給猴子配音的不是六老師,是唐老鴨的配音演員。

如來和銀角大王是同一個人配音。

演豬八戒的馬德華給太白金星配音、董浩叔叔給壽星配音、張涵予給黃眉大王配了音很可惜,女兒國王,不是朱琳自己配的,配音演員叫周慶瑜,大夥在電視上看到的人是朱琳,聽到的並不是朱琳本音。

別失望,沙和尚是閆懷禮自己配的。

“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

這個真是本音。

說話間,就開飯了。

花花綠綠的素菜,熱熱乎乎的清淡湯水。

朱琳醞釀半天,擱下筷子,杏眸掃一圈,鄭重道:“爸、媽,我有件事兒想跟你們宣佈。”

劉醫生和朱教授對視一眼。

“你不用說了,我和你爸都懂。”

“都懂?”朱琳心裡一跳。

“你想當演員的事兒,我和你爸不反對。”

“不是這件事”朱琳臉一燙,“我是想說,我和江弦,處朋友了。”

“.”

屋裡安靜下去,落針可聞。“什麼時候的事兒?”

“在湘西拍戲的時候。”

朱教授沉默一會兒,正色道:“這是很好的事情,你到了該談朋友的年紀,江弦思想過硬,為人正直,忠於黨忠於人民,你們談朋友,我和你媽並不反對,是吧老劉?”

“對、對,我們不反對。”劉醫生先表明態度,又趕緊盤問:“不過江弦對未來是怎麼規劃的,他和你談過麼?”

“媽,江弦肯定是要加入作家隊伍的,他有寫文章的才華,好多大作家都很欣賞他。”

“這麼說,江弦以後是要進作協的?”劉醫生回憶了下,“老朱,我記得作協是個大單位吧,以前那作家,不都是三高”

三高,即:高工資、高稿酬、高獎金。

“高官的單位,以前作協裡的作家多厲害啊,不過這會兒好像還沒恢復建制。”

“多會兒能恢復?”

“怎麼也在文代會以後吧。”

作協在文聯中地位超然,與文聯是同屬高官行政單位,中央直屬單位。

作家加入作協,進入專業作家隊伍後,相當於國家幹部身份,不僅享受福利分房待遇,還享受一定的工資補貼。

在50年代,文藝一級作家,如周立波、曹禺,月薪333.5元,文藝二級作家,如趙樹理、舒群,月薪270元。

進入專業作家隊伍,那就是踏足體制內,旱澇保豐收,許多人每月領上月薪,也就漸漸失去了創作的動力和激情。

閻連科還狠狠批評過這事兒,代表作《年月日》那位。

“要是這麼說的話,江弦這工作還不錯呀。”劉醫生面露驚訝。

沒成想這準女婿,還是個準國家幹部。

又在人文社磨了幾天,江弦終於把《芙蓉鎮》的第一部分改了出來,供以9月《人民文學》的連載。

改稿子和擠牙膏差不多,只要用力,就總能擠出來一點兒。

江弦沒有一直修改稿子的怪癖,大家都覺得滿意他就收手,不像有些作家,要求特別嚴格,幾近病態。

譬如舉世聞名的文豪託翁,每當報社發表他作品之前,都會先打出清樣寄給他校對。

托爾斯泰一校對,就忍不住想修改,最後清樣被改到百孔千瘡,無法辨認,還好她夫人認得他的習慣符號,為了不給報社同志找麻煩,只能終夜不合眼,幫他重新謄抄一遍。

等托爾斯泰再拿到手呢,又忍不住了,欻欻又改一通,他夫人無奈,再謄抄一遍,托爾斯泰也很愧疚,發誓絕對不會改了,但是文豪的嘴也騙女人,一扭頭,他又剋制不住修改,反覆如是,哪怕稿子已經發出去,他忽然想起來,也會給報社的同志追去電報,讓他們替他修改某處。

“江弦,這稿子給你,你拿去審審。”馮驥才把厚厚一摞《霍元甲》的手稿給江弦交上來。

這貨掃了一眼。

“嚯,人文社的稿紙不錯啊。”

人文社是一頁500字的大稿紙,這點兒跟其他家都一樣,不過周圍留白的地方賊大。

經常改稿的朋友們應該知道,邊上有大片的空白是件多麼舒服的事情,能往裡面加好些個字兒。

“我先拿回去看看。”

離開人文社,江弦沒著急回北影廠,蹬著腳踏車往東堂子衚衕去。

沈老師家就在那兒。

沈老師年輕時候從事過編輯工作,審稿工作自然不在話下。

只是他年歲已高,江弦哪好意思勞煩他老人家幫忙審稿。

但汪師兄就不一樣了。

他還年輕,年輕人就得多幹活。